书城励志交际三十六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3240200000062

第62章 辨好风向使好舵(2)

而文化知识水平不同,对说话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

比如,要表述对嫉贤妒能现象的认识,听者为知识分子,可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但这话就不能再照搬讲给文化水平不高的听众,而可以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样的俗语,对方会更容易接受,讲话才会更有效果。

听话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

对于率直、外向、活泼的人,有什么话大可以直言相告,甚至高兴时可以拍拍他的肩膀,以示亲密。如果对方比较内向、敏感、较严肃,你在与他交谈时要注意随时观察他的表情举止,以了解他的内心感受,不要说话太过随便。

听话者的性别特征

与不同性别的人讲话,应选择不同的方式。对体胖的女子,你说她又矮又胖,一定会令人反感;但你夸她一点儿不胖,只是丰满,她会得到几分心理安慰,不会因为自己胖而自卑。对同样体型的男子,你说他矮胖子,他也许会置之一笑。

听话者的年龄特征

你若想打听对方的年龄,不同年龄要采取不同问法。对小孩子可以直接问:“今年几岁了?”对老年人则要说:“今年高寿?”对年龄相近的异性不可直接问,要试探着说:“你好像没我大?”对年纪稍大的女性,年龄更是个“雷区”,问得不好讨人厌。一个40岁的中年女子,你开口道“快50了吧”,对方一定气愤不已,你小心地问“30出头了吧”,她一定会心花怒放,笑逐颜开。

敏察风向巧变通

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处世也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相应地采取措施,适时应变。

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情,万事万物,随时而变,随地而变,随社会的发展而变,人的心理、情感、观念也应随之而变。人人在变,没有不变的道理。做人不应变,如何跟上时代?

商鞅变法的条令颁布了一年多,反对者数以千计,连太子也不以为然,一再犯法。商鞅说:“变法的法令之所以不能贯彻执行,是由于上层有人故意反抗。”于是他便想拿太子开刀。可是太子是国君的接班人,是不能施刑的,于是便拿太子的老师公子虚和公孙贾当替罪羊,一个被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当时商鞅深得秦孝公的宠信,权势极盛,太子拿他也无可奈何。因为商鞅有秦孝公撑腰。

就在商鞅的权势如日中天之时,秦孝公死了,太子继位,为秦惠文王,他一上台,他的老师——那个被割掉了鼻子的公子虚便出面告发,说商鞅想要谋反。秦惠文王下了逮捕令,商鞅匆匆忙忙逃离咸阳,当他来到潼关附近想要投宿,旅店的主人也不知道他就是商鞅,拒绝收留他,说道:“根据商君的法令,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是要进监狱的!”

商鞅这才是真正的作法自毙,他走投无路,被收捕,车裂(即五马分尸)于咸阳街头,族人也被灭族。

商鞅的变法,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秦国的国力得到极大的充实,武力得到极大的增强,由一个西部的边鄙小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秦国最后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便是得益于商鞅奠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商鞅个人交际与处世来说,不能不说这是失败的。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考虑事情要周全、有远见。秦国的商鞅,作为一个改革家,在政治上是极具远见的,他的变法政策,为秦孝公以后几代国君所信守,秦国因此而强大。但他善于谋国却拙于做人,他没有想到,宠信他的秦孝公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未来的天下毕竟还是太子的,这样的人是不可以得罪的。

凡是懂为官之道的人都明白,不只要迎合今日的权势者,还要留意明日的权势者。就像一个精于棋道的棋手一样,当走出第一步棋之后,还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走一看二眼观三,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政治舞台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商鞅却一步把棋走绝,没有给自己留下抽身退步之地。在改革大业上他是一个英雄,在如何做人处世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因为,他不懂适时应变。其实,做人的应变,做到如下两点,才可成功:

一是变在前面。那些善于处世者,从来是敏锐地捕捉时代或时局风向的人。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可以将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智慧的领导者,晓得下一步是怎么变,便领导大家跟着变,永远站在变的前头。第二类是保全自身者,你变我也变,跟着变。第三类是顽固不化者,别人变了以后,他还站在原地不动,人家走过去了他在后边埋怨:“我还没有准备你就先变了!”这一类的人到处都有。由于不能应变所以做人就会失败:竞选失败了,做生意失败了,还一直在怨天尤人。

二是从自己变起,而不要强求别人。在人世间,要求别人总比要求自己容易,所以有的人就一味地要求别人改变来适应自己,但这种处世的态度总是要以失败而告终。

事实证明,改变自己要比改变他人的效果好得多。你的人生会因此变得美好,你的成长会出乎意料地迅速、顺利,搞僵了的人际关系也会迎刃而解。

从现在起,倘若人际关系中出现问题时你应先从自己做起,这是在你身上存在的解决纠纷的********。

难办的事情一变通,就会峰回路转,别开生面。但是,变通并非乱变、胡变,是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这样才能“通”。因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善察风向,顺势变通,既是一种做事的方法,又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我们掌握了它,时常运用它,就会使我们的人生经历少一些坎坷,多一些坦途。

在风声里谋出路

“辨好风向使好舵”,是一句比喻句,自然不会只用在航海中。在身处交际的不利当口,更要辨风使舵,知进退,寻找靠山,以图走出困境。

武则天年方十四时便已艳名远扬,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不久封为才人,又因性情柔媚无比,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皇朝将遭“女娲”之乱,有一个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女人多半姓武,而且已入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姓武之人逐一检点,并给予可靠的安置,但对于武媚娘,由于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唐太宗受方士蒙蔽,大服丹丸,虽一时精神陡长,但纵欲过度,没过多久,便形容枯槁,行将就木了。

而武则天此时风华正茂,一旦唐太宗离世,便要老死深宫,所以她时时留心择靠新枝的机会。

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羡异常。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人世,便可仿效比翼鸳鸯了。

当唐太宗自知将死时,还不忘如何确保李家江山的千秋万代,要让颇有嫌疑的武则天跟随自己一同去见阎罗王。临死之前,李治和武则天都在他床边,他当着太子李治的面问武媚娘:“朕这次患病,一直医治无效,病情日日加重,眼看着起不来了。你在朕身边已有不少时日,朕实在不忍心撇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后,你该如何自处呢?”

武媚娘是冰雪聪明之人,哪里听不出自己身临绝境的危险!怎么办?她心里清楚,只要现在能保住性命,就不怕将来没有出头之日。然而要保住性命,又谈何容易!唯有丢弃一切,方有一线希望。于是她赶紧跪下说:“委蒙圣上隆恩,本该以一死来报答。但圣躬未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迟迟不敢就死。妾只愿现在就削发出家,长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圣上长寿,聊以报效圣上的恩宠。”

唐太宗一听,连声说“好”“省得朕为你劳心了”,并命她即日出宫。唐太宗本来是要处死武媚娘,但毕竟自己很喜欢她,心里多少有点儿不忍。现在武媚娘既然敢于抛却一切,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于子孙的皇位而言,她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

武媚娘拜谢而去,一旁的太子李治却如遭晴空霹雳,动也动不了。唐太宗却在自言自语:“天下没有尼姑要做皇帝的,我死也可安心了。”

李治听得莫名其妙,也不去管他,借机溜了出来,径直去了武媚娘的卧室,见她正在检点衣物,便对她呜咽道:“你竟甘心撇下我吗?”武媚娘满脸无奈的忧伤,她回身仰望太子,叹了口气说:“主命难违,只好走了。”“了”字未毕,泪如雨下,语不成声了。太子道:“你何必自己说愿意去当尼姑呢?”武媚娘镇定了一下情绪,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李治:“我要不主动说出去当尼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那么我总会有出头之日……”

太子李治佩服武媚娘的才智,当即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送给她作为信物。太子登基不久,武则天很快又被召入宫中。

武则天一方面深知太宗和太子的心思,利用两人对自己的感情及时辨别风向,为自己留了后路。她见唐太宗不久于人世,知道这是一次事关自己命运的机会,于是她对太子展开了交际攻势,取得了太子的信任。

当唐太宗有意要武则天陪葬时,她为了挽救性命,选择了既让太宗安心又让自己保命的出家这一条出路。面对太子的不理解和深情,她道出心机,并获得了太子的信物,为将来重归后宫做下准备。

武则天的聪明之处在于能识别“风声紧”还是“风声松”,能仔细分清形势是否有利,慎之又慎地作出是否撤离的决定。在危难面前能迅速分清主次,并能果断地“退”,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风声松”了,又再回来。后来时机成熟,武则天果断地由退转进,成为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一代女皇。

察辨差异再应对

在交际中,通过对方显示出来的态度及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效地捕捉他所发出的各种信息,分析研究,然后对症下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当然,如果我们请人办事,对请托对象的了解,不能停留在静观默察上,还应主动侦察,采用一定的侦察对策,去激发对方的情绪,才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想脉络和动态,从而顺其思路进行引导。

此外,针对交际对象的各种差异谈话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年龄差异。对年轻人宜采用鼓动性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性别差异。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女性则应温和一些。

地域差异。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劝说方式也应有所差别。如对我国北方人,可采用豪放些的态度;对南方人,则应委婉一些。

性格差异。若对方性格豪爽,便可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优柔,则要“慢工出细活”;若对方生性多疑,切忌处处表白,应不动声色,使其疑惑自消,等等。

职业差异。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紧密的语言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文化差异。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应简单明确,多使用一些具体数字和例子;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采用抽象说理方法。

兴趣差异。凡是有兴趣爱好的人,当你谈起有关他的爱好这方面的事情时,对方都会兴致盎然。同时,对你无形中也会产生好感,为你办事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交际操纵术

1. 学会看风向是第一。

2. 对形势的判断需要多方了解,但也要注意保密,不要因此暴露了自己的动向。

3. 看不到风向时,不妨用耳朵听。

4. 理解别人的交际习惯和特点才能随机应变。

5. 适时变通需眼快脑子快口舌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