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要委婉含蓄
英国作家王尔德在未成名时很贫穷,有一位贵族想聘请他当家庭教师,在谈到食宿条件时,贵族问他是否愿意和他的家人共同进餐,王尔德回答说:“那要看进餐时懂不懂礼貌了。”虽没正面作出回答,但实质上则委婉地表明了王尔德的潜在顾虑——看贵族的家人是否尊重自己。
委婉是一种既温和婉转又能清晰明确地表达思想的谈话艺术,是运用迂回曲折的语言含蓄地表达本意的方法。这是交际中的一种缓冲方法,它能使本来也许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适的氛围中领悟本意。
委婉的显著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能够诱导对方去领会你的话,去寻找那言外之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委婉含蓄的话,不论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还是劝说对方,都能比较适应对方心理上的自尊感,使对方容易赞同,接受你的说法。有些话,意思差不多,但说法稍有不同,给人的感觉就大不一样,如:谁——哪一位;不来——对不起,不能来;不能干——对不起,我不能做;什么事——请问你有什么事;如果不行就算了——如果觉得有困难的话,那就不麻烦你了……前者太直白,后者委婉动听了许多,让人容易接受。
林肯非常善于利用具有视觉效果的词句来说话,当他对每天送到白宫办公桌上那些冗长、复杂的八股文式的报告感到厌倦时,他提出了反对意见,但他不会以那种平淡的词句来表示反对,而是以一种几乎不可能被人遗忘的图画式字句来表达。“当我派一个人出去买马时,”他说,“我并不希望这个人告诉我这匹马的尾巴有多少根毛。我只希望知道它的特点何在。”
委婉含蓄的表达,一般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一是暗示法,说很难说出口的话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二是模糊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管用哪种方法,目的都是顾及对方的面子,使对方容易下台。
在用委婉的方式说话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声调和语速,因为它们有时候反应的是你的态度是否真正的“委婉”。在乐曲里,有极快、快、略快、慢、略慢、最慢等快慢符号;也有极强、强、渐弱、弱、极弱等强弱符号。若想你的话如同音乐一般动听,不可忘记在应快时要快,应高时要高,应慢时要慢,应低沉时低沉。毫无抑扬顿挫节奏的语言,是最易使听者疲倦的。
委婉的人说话时总是和声细语的。这种话语宛如柔和的月光、涓涓的泉水,由人心底流出,轻松自然,和蔼亲切,不紧不慢,能给听者以舒适、安逸、细腻、亲密、友好、温馨的感觉。人们在请求、询问、安慰或陈述意见时常使用这种语言方式。
言外之意婉转说
运用言外之意的说法,也是婉言的一种。
毫无疑问,我们是需要“言外之意”的。毕竟在很多时候,我们说话不能太直接、太明了。比方说,批评人,你不能伤了人的自尊;给领导提建议,你不能让人觉得你比领导都能干;面对别人的提问,你有难言之隐,但也得让人有个台阶下;事情紧急,但涉及商业机密,只有你的亲信才能明白的“暗语”是最好的选择,诸如此类。
在一部反映清代官场上和珅与纪晓岚“斗法”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和珅为了躲开纪晓岚的监督,在赴江南考场监考之前,给江南考场的几位主考官写了这样一封信,信中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按理说,这些话都是古人的圣言,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用在特定的场合下,就另有深意了。当然,江南考场的主考官们是深知其意的。
这个例子虽然举的是个权钱交易的“反面教材”,但我想我们应该明白,在“说”的过程当中,“言外之意”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言外之意”的成功应用,也还需对方是一个要能听得懂“言外之意”的人。
有一次,齐威王决定派能言善辩的淳于髡去赵国搬兵。他让淳于髡驾上马车10辆,装上黄金100两。淳于髡见了放声大笑,连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
齐威王就问:“先生是嫌这些东西少吗?”
淳于髡说:“我怎么敢嫌少呢?”
齐威王又问:“那你刚才笑什么呀?”
淳于髡说:“大王息怒,今天我从东面来时,看见有个农民在田里求田神赐给他一个丰收年,他拿着一只猪蹄和一坛子酒,祈祷说:‘田神啊田神,请你保佑我五谷成熟,米粮满仓吧!’他的祭品那么少,而想得到的却是那么多。我刚才想到了他,所以禁不住想笑。”
齐威王领悟了他的隐语,马上给他黄金1 000两,车马100辆,白璧10对。后来,淳于髡出使赵国,搬来了10万精兵。
淳于髡运用“言外之意”的本领确实很高明。但我们也可以想到,如果齐威王听不明白的话,他的苦心不仅白费了,而且有可能落下个对君王不敬的罪名。但反过来,如果淳于髡不是一个善于运用“言外之意”的高手,恐怕再给他几个脑袋,他也不敢说出这样的话来。
对当权者说话要懂得言外之意,对女性说话也要注意委婉。
19世纪的维也纳,上层妇女喜欢戴一种筒高檐宽的帽子。她们进剧院看戏,仍然戴着帽子,而她们对剧院要求女客脱帽的规定却不予理睬。
剧院经理一日灵机一动,在台上说:“女士们请注意,本剧院要求观众一般都要脱帽看戏,但是,年老一些的女士——请听清楚——年老一些的女士,可以不必脱帽。”
此话一出,全场的女性全部把帽子脱了下来。
谁愿意承认自己年老呀?这位聪明的经理正是利用了妇女们爱美爱年轻的心理特点和感情需求,使原先头痛的问题迎刃而解。
在南朝时,齐高帝对书法非常感兴趣,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齐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写得更好?”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齐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齐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齐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历朝历代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齐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王僧虔的回答将无法直说的话,以一种“言在此意在彼”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既维护了皇帝的面子,又用“言外之意”表达了自己态度,还维护了自己的安全。真可谓妙不可言。
在许多场合,有一些话不好直说,也不能直说,更无法明说,用言外之意委婉地表达是最明智的方法。
婉言相拒保周全
求人,不一定有求必应;人求己,也不一定都如愿以偿。如何在推辞中,不仅不得罪人,反而能赢得别人的理解,这才是一种高明的应酬术。
拒绝,不仅要晓之以理,委婉地陈述原因,还要诉之以情,特别是诉之以诚。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方将心比心,即使自己的需求未满足也不至于动怒或结怨。
从交际的角度看,既推辞了别人的请求,又没有失礼,这就是艺术。而那种简单的所谓直爽式否定——留给人的是一种冷冰冰、硬邦邦的感觉,有损于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每个人都应学会积极的应酬术——拒绝,它能使你失而复得。
著名喜剧家卓别林曾说过:“学会说‘不’吧!那样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
对于许多人来说,拒绝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别人提出要求时,他们不好意思张口说“不”,因为这样很可能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使两个人关系疏远。如果答应了别人的要求,自己确实有难处,或者自己的利益会受到很大的损失。这时,我们就应该拒绝别人。但是拒绝别人也要考虑对方的情感,尽量做到不伤害双方的感情。婉言相拒是一种非常适宜的做法。
那么,如何做到婉言相拒呢?这里举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先承后转
拒绝对方,如果采取简单的方式直截了当地说“我不能”“我不要”“我不知道”,则容易让对方下不了台不说,甚至会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婉言相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西汉时,大将军李广为拉拢司马迁为自己所用,有一次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门客,把远征大宛时带来的一对白璧送到司马迁家里。司马迁抚摸了一下白璧,赞叹道:“这样圆润、光洁,真是白璧无瑕啊!”夫人见此情形,悄悄地问道:“难道你准备收下来吗?”司马迁仿佛没有听到夫人的问话,随即说道:“白璧最可贵之处是没有斑痕污点,所以人们才说‘白璧无瑕’。”
“白璧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是一个平庸而品位低下的官员,从来不敢与白璧相比,但如收下这珍贵的白璧,那我身上的斑痕污点就多了。”夫人听后感到刚才的担心是多虑了!随后司马迁写了谢帖,说多谢大将军的厚爱,然无功受赏,难免为天下人所耻笑,因此领盛情而还白璧,请大将军原谅。
局限抑制
强调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表示自己毫无办法也是较为有效的拒绝方法。因为不是自己不愿意答应,只是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里的局限和障碍可从两方面去强调:一是自身缺乏满足对方要求的某些必要条件,如技术、权限、资金等;二是社会的局限抑制,如法律、制度、纪律、惯例和形势等。这两者有时可以单独运用,有时也可以综合运用。
引诱自否
即先不马上答复,而是旁敲侧击地提出一些经过构思的问题,诱使对方在回答中不知不觉地否定了自己原来提出的要求或观点。对于提出要求的对方,反问他“你说应该怎么办才好呢?”则对方势必会降低要求的条件,或放弃要求。
巧加暗示
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动机,而是以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比如,我们做客的时候会见到这样的礼节:主人半天不喝茶,突然喝了一口茶,则表示对客人的“婉送”。也有的人谢客时,顺口答应,找到话题,婉转地谢客。
晚饭后,几位青年人去拜访某教授。夜已深了,教授便接一青年人的话题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明天我去A城参加一个学术会,准备就这个问题找几位专家一块聊聊。”几位青年立刻起身告辞:“很抱歉,不知道您明天还要出差,耽误您休息了。”如果教授直接说“天晚了,我们有机会再聚”,也未尝不可,但这位教授很有涵养,用“明天开会”这件事,告诉大家自己的意图,给彼此留下了余地。
补偿安慰
就是在表示拒绝的同时,在心理需求和物质利益上,在己方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给对方以其他方面的适当补偿,以弥补对方因失望而带来的心理不平衡。
最后要说的是,婉言相拒时,态度必须诚恳。对方有求于自己,自己又不答应,无论如何对方难以高兴。有些人比较粗心,推辞时往往只用一两句话草草了事,态度显得不诚恳,结果使对方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从而认为他骄傲自大。即使这件事确实无法答应,对方也不会有丝毫的谅解,而认为他是故意拒绝的。为此,要让提要求的人畅所欲言,让对方感到已把你逼到尽头。这时,你应对对方的要求表示充分的理解,然后才加以拒绝:“经过一番考虑,还是无法办到,实在对不起。”这样对方有一种满足感:看来他已尽力而为了。有了这种想法,被拒绝后的不愉快就会消失掉。因此,如果要拒绝对方,就应该有诚恳的态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恳的态度作用之大,非语言所能表达。
婉转批评也中肯
批评别人时,如果太过直露则往往不利于交际。
等电梯时,李佳看到一个男士在旁边喷云吐雾,她被熏得不由得火冒三丈,指着“禁止吸烟”的标牌大声呵斥:“你没长眼睛啊?还是不识字啊?一点儿社会公德都没有,神经病!”那男人当众被窘得脸红脖子粗的,一场口水战爆发了……
在班上,李佳正埋头苦干,实习生小李送来策划文案请她过目。李佳刚看了几行,便火了:“你脑子注水了啊?你以为这是红头文件啊?标题竟然用红色的?还有,怎么搞的,这么多错别字!亏你还念了几年大学呢!”小李的眼泪夺眶而出,周围的同事露出错愕的表情。李佳见此,更是火冒三丈:“有什么好看的?神经病!”同事们没有一个人搭理她。她自觉无趣,把头埋向了案头上的工作资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