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交际三十六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3240200000039

第39章 “赞”而无形传真情(3)

间接赞扬,也可以用在对上司当面赞扬时。还以上面这个故事为例子,记者可以把大家听完报告后的反应转告给上司,这就是间接赞扬。

语言要含而不露

赞扬上司最好以“公众”的语气赞美,同时把自己的赞美融入进去,比如:某报社刘主编的一篇稿子在报上发表了,小张不失时机夸赞道:“刘主编,大家都在学习您的报道呢,我们都认为您报道的角度独到,大家都要向您请教秘诀呢。”刘主编听后很高兴。

赞扬上司要尽量使用“中性”词,切不可滥用形容词和副词。态度要诚恳,要出于真心。如果开口“最、最、最”,闭口“很、很、很”,不免使上司感到你言过其实,而且感到你比较虚浮,言不由衷。例如,一位领导经常自己动手写讲稿,偶尔秘书为他准备稿子时也是事先把稿子的“路子”告诉秘书,供执笔人参考。因此,秘书经常对他说:“像您这样当领导,我们都快失业了。人家都说写稿子是苦差事,可是为您写稿子是件美差事。”由于赞扬得恰如其分,这位领导每次都愉快地接受了。如果秘书说:“您真有水平!别的领导都比不上您。”那么这位领导一定接受不了,赞扬自然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所赞美的事情要正中下怀

赞扬上司时,最要紧的是赞扬上司真正在乎的事情。上司不在乎的事情,你喋喋不休地赞扬,难免遭人讨厌。上司值得赞美的事有很多:新任职的上司第一次公开讲话;上司作出的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决策;上司近期所取得的某项工作的成功;上司子女的“金榜题名”,等等。这些常常都是上司很在乎的事情,可以恰当地赞扬。

某局李局长喜欢开车,常常自己驾车,并乐于谈论车技。一次,司机小张不慎在驾车过程中扭了腰,李局长让小张坐车,自己开车。当时正值车辆运行高峰,路上交通拥挤,但李局长的车开得稳而不慢,这时小张开口说:“局长,想不到您的车技这么好,在这种情况下开得这么快,比专业司机还棒。”这句由衷的赞美使李局长非常高兴,并夸小张有眼光。

场合要正确

在上司的亲属面前赞扬要抓住他们的共同点。比如:李军到局长家做客,局长和夫人热情接待,于是李军就抓住局长与夫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热情、好客大加称赞。在领导的上级面前要慎重称赞自己的领导,切莫将是非掺杂进去,弄巧成拙。在交际场合,称赞上司语言要简练。要起到推销领导的作用。

总之,赞扬上司要适度,要因他的个性爱好而异。当然,作为部属,既不要为会赞扬上司而沾沾自喜,也不要为不谙此术而烦恼。因为,决定你事业成败的关键,绝不是你会不会赞扬。

妙赞下级唤激情

作为一个聪明的上级,应该意识到,你的下属是一个拥有创造力的团队,是组织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因此,努力赢得下级的信任、拥戴和尊重,是一个好上司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工作方式,经常给下级以赞扬,下级就会用加倍的工作热情来回报你。

韩国某大型公司的一名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易被人忽视、最易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与偷窃公司保险箱的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

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

士为知己者死。打动下属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赞许。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和性命更为人们所需——那就是认可与赞美。

可见,上司无意间的赞美会使他的员工激发出那么大的能量,保全了公司的利益。

那么,怎样赞美才会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呢?

及时赞美

赞美下属要及时。员工某项工作做得好,老板应及时夸奖,如果拖延很长时间,时过境迁,迟到的表扬再也不会令人兴奋与激动,夸奖就失去了意义。

态度诚恳,内容具体

表扬应该发自管理者的内心。避免空洞、刻板的公式化的夸奖,或不带任何感情的机械性话语。不要为了表扬而表扬,如果下属感觉到管理者是在故意的表扬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最好是就事论事,哪件事做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赞扬,说得具体,否则,一方面,会给受表扬的下属带来“一头雾水”的感觉。另一方面有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认为管理者是虚伪的。

表扬下属要具体得体,才能使受夸奖者高兴,引起他发自内心的努力。

当众表扬效果更好

对于有成就、贡献突出的下属,应当当众进行表扬。这是许多管理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激励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激励方式虽然简单,但它产生的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与社会的承认。上司在特定场合对他的表扬,便是对他的热情关注和由衷的承认。这种关注和承认。必然会使他产生感激不尽的心理效应。乃至视你为知己,更加报效于你。同时,这种表扬,能够激发其他下属的上进之心,从而努力进取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不要扬此抑彼

表扬下属时,要注意“公平分配原则”。一定不要以贬低其他人的方式来赞扬当事人。否则,往往会让下属之间互相猜忌,互不服气,造成下属之间的互相矛盾,从而不利于以后的工作开展。

不要夹带批评

有的人作为上司,表扬下属时很像工作总结的套路:先列举成就如何,最后再头头是道地列举出问题在哪里。这种先表扬,然后是“但是”“当然”一类的转折式批评的做法,很可能使原有的夸奖失去了作用。应当将表扬与批评分开,不要混为一谈,事后寻找合适的机会运用得体的方式再专门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批评指导,效果会更好。

用赞美解难题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突然不小心得罪了人,想求人办事却遭到拒绝,劝人不好劝,等等,这时候,用赞美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化解难题的思路。

古时候,一个叫彭玉麟的官员,有一次路过一条狭窄的小巷。一个女子正在用竹竿晾晒衣服,一不小心竹竿掉下,正好打在彭的头上。彭勃然大怒,指着女子大骂起来。

那女子一看,砸的是彭玉麟,不禁冷汗冒了出来。但她猛然间急中生智,便正色地说:“你这副腔调,像行武的人,所以这样蛮横无理。你可知彭大人就在我们这个地方!他清廉正直,如果我去告诉他老人家,恐怕他要砍了你的脑袋呢!”

彭玉麟一听这女子夸赞自己,不禁喜上眉梢,一瞬间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马上心平气和地走了。

并非“当面”夸赞,却胜过“当面”夸赞,说得彭玉麟心里美滋滋的:自己在民间居然有这么好的吏治声誉,决不应该为这些小事而损害形象。翻然省悟之后,只好转怒为笑,心平气和地离开了。

这位女子用“间接”赞美的方式,使自己避免了责罚。足见其机敏。

如果求人办事时用赞美的方式来进行,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手段。

方明有件棘手的工作,无法独立完成。他想找李春帮忙,因为李春在这方面颇有研究。可是怎么开口呢?

方明找到李春说:“小李,我这儿有个计划,自己实在搞定不了,帮个忙吧?”

李春面露难色:“我这段时间也挺忙,你还是看看别人有空没有,比如老郑?”

方明说:“小李,这个计划没你帮助,确实是不行啊。”李春见方明态度诚恳,为了不负自己的好名声,就答应了方明的请求,帮他完成了工作计划。

我们在求人办事时,要把对方抬高一点儿,再高一点儿。这样才会让对方觉得 为你办事有意义,在“盛情难却”之下,自然会为你办事了。对方办完事之后,千万不要忘记答谢,否则以后就不会再有人愿意帮你的忙了。

在劝不好劝的人时,也可以借赞美来规劝。

楚汉战争的结果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刘邦心里自然很骄傲,常常问他的大臣们自己为什么能打败项羽之类的问题。大臣们都非常了解刘邦“胜者为王”的心理,于是都对他的才能赞叹不已。刘邦逐渐产生了自满情绪,执政的积极性慢慢懈怠下来。

一次,刘邦生病后整日躺在宫中,下令不见任何人,不理朝政。许多跟随他征战多年的元老也都找不到劝说的办法。

大将樊哙想出了个办法,闯进宫中进谏,他先掷地有声地对刘邦的过去进行了一番赞美:“想当初,陛下和我们起兵沛县定天下之时,何等英雄!上下团结,同甘共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社稷大业。”

几句话激起了刘邦对自己辉煌历史的自豪之情,然后樊哙话锋一转:“现在天下初定,百废待兴,陛下竟这般精神颓废,大臣们都为陛下生病惶恐不安,陛下却不见大臣,不理朝政,而独与太监亲近,难道就不记得赵高祸国的教训吗?”

樊哙一席肺腑之言终于震醒了刘邦。以后,刘邦专心朝政,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为汉朝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

在这里,樊哙先是称赞了刘邦征战时的辉煌战绩和勤政作风,而后又巧妙地批评了刘邦现在的颓废和懈怠,赞扬与批评相结合,终于达到了说服刘邦勤政的目的。

可见适时恰当的赞美胜过其他一切优美的语言。

面对与自己作对的人,怎么办?通过赞美的方式,可以化解他对你的不服气。蔺相如不就是通过得体的赞美让廉颇负荆请罪的吗?

面对对自己的能力构成威胁者,怎么办?用赞美的方法吧。当年,迈克尔·乔丹是一位超级篮球精英,但他却对别人说队友皮彭在投三分球方面比他更有天赋,还说皮彭在扣篮方面也比自己胜出一筹。皮彭显然是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而乔丹却处处对其加以赞扬。一方面,反映了他自我挑战的勇气,另一方面也是乔丹自信心的体现。

如果你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不妨试着去发自内心地赞美一位与你正相互竞争的同事,甚至举荐一位有可能位居你之上的职员给老板,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赞美。

交际操纵术

1. 赞美要看清对象。面对一个不喜欢听人拍马屁的人,你的赞美话说过头,会让人觉得你虚伪。

2. 赞美要别有眼光地挑出对方值得“赞美”的“点”,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画龙点睛”的“笑”果。

3. 不起眼的人不一定没有值得赞美的地方。而光环闪闪的人,要找到光环之外的地方,开发出新的“闪光点”来。

4.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赞美也要抓住时机。

5. 赞美也要算计后果和代价:拍马屁也要会拍,不要拍到马腿上,费力不说还被踢了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