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回到家里,李佳发现丈夫又把脏衣服随便扔在沙发上,声音马上高了八度:“你是耳朵聋还是智商低啊?我说了多少遍了,脏衣服不要乱扔!你父母没有教育过你呀,这点儿常识都不懂,真没有家教!”这下,一向好脾气的丈夫也受不了了,立刻将屋里的东西扔了一地不说,还对李佳大声怒吼着……
在这个案例中,李佳的批评本来是“对”的,因为,他们确实做错了,但由于她不注意批评方式,结果导致了一系列不快的发生。直出直入式的直接批评总是容易让挨批评者心理上承受不了,因此,可以通过和缓办法来进行。
此外,在这个案例中,李佳的批评还犯了一个错误:上纲上线。批评的一个总方针就是对事不对人。任何批评都不要扩大化,这件事有错就批评这件事,那件事失误就纠正那件事,就事论事,千万不要涉及对方的性情、品格、教养之类,这样会让人觉得你有意对他进行人格侮辱,自然对方会奋起反驳,或者满肚子委屈。
李佳的三次直接批评都没有针对事实本身,而是过于夸大,上纲上线,严重伤害了对方的尊严,如:“神经病”“没长眼睛”“脑子注水”“没有家教”等,都是有损对方人格的话。这样的批评既显得自己缺少涵养,也必然会导致人际间的种种不快。
那么,这三种情况下,聪明的批评者会如何做呢?
一是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尽量把批评对象限于事件而不指向个人,使用那些针对事件的评价词语,而回避对人物的评价。
二是要注意语气要和缓,措词柔和婉转。尽量使用带有建议性、商量性的语气,措词上注意用“请”“我建议”“抱歉”之类。
三是要做好指正。一般来说,完整的批评包括三个方面:做好事实的陈述;分析好错误的原因或后果;最后要提出建议。可以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某部分,但不要再进行无谓的扩展了。
婉转的批评者,都会运用好这三个方面,再加上独特的语言技巧,比如幽默、暗示等,达到既批评了别人,又维护了融洽的关系的目的。
其实,李佳本可以这样批评:
对于抽烟者:先生,这里是禁烟区,请您不要在此犯规吧,犯规可是要罚球的啊。
对于小同事:标题用红色,一般不用在策划案这样的文体中,可能你是想突出强调什么吧,但这样是违反常规的。还有,文案中错别字不少,客户肯定会觉得我们这边办事不认真,请注意马上改过来吧。
对于丈夫:老公啊,脏衣服不要乱扔,好不好?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样做不卫生。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你不想让我变成“祥林嫂”吧?
这样的语气,谁还会跟她生气呢?
高明的批评者,从来都是深谙“婉批”之道的。
有位企业老板一次批评他的女秘书:“你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和你一样可爱。”女秘书不由得莞尔一笑,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很少出错。
这位老板算得上是一位聪明人了,说话如此委婉、客气,是他好修养、好气度的体现。假如他换一种盛气凌人的口吻呵斥:“你怎么工作的?连标点符号都搞不清楚,亏你还是大学生呢?”只能让下属委屈,而委屈一旦发泄不出来,便会转嫁到具体的工作中,会让她工作更不卖力气,反而达不到纠正对方错误的目的。
课堂上很乱,有的学生在说笑,有的学生睡觉,有的学生目观窗外。上课的老师突然停下了讲课,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如果坐在中间谈笑的那几位同学能像那位观看窗外景色的同学那样安静的话,也就会让前面睡觉的那两位女同学睡得更香甜了。”此言一出引起哄堂大笑,那几位被点到的同学的笑容里则带有羞愧之色。
这位老师没有直接批评学生如何不遵守课堂纪律,而是以幽默的方式,委婉地提示了这些违反纪律的同学。这样的做法,真是高明啊。
婉曲通幽巧说服
英国军事家哈利曾说过:“在战略上,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我们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若既不能速战速决地找到最佳突破点,又无法正面与其交锋打消耗战,那么不妨绕绕弯,曲线救国,曲径通幽。
公元前265年,赵国的赵太后刚执政不久,秦国便发兵前来进攻。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提出必须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为人质,才肯发兵相救。但是赵太后舍不得小儿子,坚决不允。赵国危急,群臣纷纷进谏。赵太后依旧坚决地说:“从今日起,有谁再提用长安君当人质,我就往他脸上吐唾沫!”大臣们便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有一天,左师触龙请求面见赵太后。赵太后认为触龙一定是为了劝谏而来,于是她便摆出了吐唾沫的架势。不想触龙慢条斯理地走上前,见了赵太后,关心地说:“老臣的脚有毛病,行走不便,因此好久未能来见太后,我担心太后的玉体违和,今天特地来看望。最近太后过得如何?饭量没有减少吧?”
赵太后答道:“我每天都吃粥。”触龙又说:“我近来食欲不振,但我每天坚持散步,饭量才有所增加,身体才渐渐好转。”
赵太后听触龙不提人质的事,怒气也渐渐消了。两人于是亲切、融洽地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触龙向赵太后请求道:
“我的小儿子叫舒祺,最不成才,可是我偏偏最疼爱这个小儿子,恳求太后允许他到宫中当一名卫士。”
赵太后赶紧问触龙:“他几岁了?”
触龙答:“十五岁。他年岁虽小,可是我想趁我在世时,赶紧将他托付给您。”
赵太后听到触龙这些爱怜小儿子的话,深有同感,便忍不住与他闲谈。
赵太后说:“真想不到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呀?”
触龙说:“恐怕比你们女人更爱小儿子。”
触龙见时机已到,于是把话题深入一步,说:
“老臣认为太后爱小儿子爱得不够,远不如太后爱女儿那样深。”太后不同意触龙的这个说法。
触龙解释道:“父母爱孩子,必须为孩子作长远的打算。想当初,太后送女儿远嫁燕国时,虽然为她的远离而伤心,可是又祈祷她不要有返国的一日,希望她的子子孙孙相继在燕国为王。太后为她想得这样长远,这才是真正的爱。”
赵太后信服地点了点头。触龙接着说:“太后如今虽然赐给长安君许多土地、珠宝,但若不使他有功于赵国,太后百年之后,长安君能自立吗?所以我说,太后对长安君不是真正的爱护。”
触龙这番话说得赵太后心服口服,同意给长安君准备车马、礼物,送他去齐国当人质,并催促齐国出兵。而齐国也很快就出兵解了赵国之围。
触龙说服赵太后的方法,便是运用曲径通幽、以迂为直的策略的典范。
1964年4月,时任中国外长的陈毅元帅率团赴印尼首都雅加达参加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他和印尼总统苏加诺一见面,就发现双方意见不一致。按苏加诺之意,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地点仍在印尼的万隆,时间就定在当年。陈毅则说了自己的想法:第一次亚非会议已在万隆开过了,第二次亚非会议应选在非洲国家开。
显然,双方的观点不一致,这就给筹备会投下了阴影,埋下了争执的导火索。为了坚持观点,说服苏加诺而又不失和气,达到寻求共同点、广泛团结国际友人的目的,陈毅从替对方着想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了对方,照顾了苏加诺这个东道主的面子,以便于苏加诺改变主意,接受自己的观点。他对苏加诺总统说:
“非洲的独立国家有40个之多,总统阁下如果主张在非洲开,就是支持了非洲的斗争,这样你就站得高、看得远,顾全大局,表现了政治家的风度,证明了你没有什么私利打算,你去发言就响亮。”
这种设身处地为苏加诺着想的婉转劝说,丝毫没有固执己见的火药味,它充分体现了******总理首创的万隆精神,高瞻远瞩、鞭辟入里,简直就像苏加诺的顾问在为其出谋划策。苏加诺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但他似乎有碍于情面,虽然点头称是却不愿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机敏的陈毅元帅发现问题有了转机,于是,趁热打铁又以幽默的语言诙谐地说:
“你是总统,我是元帅,我给你当个参谋长,你要不要呢?”
如此和缓、商讨的语言,既照顾了苏加诺的情面,尊重了这个东道主的地位,又充分体现了寻求团结的万隆精神。苏加诺自然无法回绝,唯有称是。
运用婉曲说服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找到公理。公理是大家都认可的道理。比如触龙说的老人爱子女,陈毅说的顾全大局、支持非洲的斗争就是公理。
做好铺垫。这正是“婉”的妙处所在。
强调共同之处。差不多任何争执,都有某些双方同意的见解,应该强调这些;如果过分强调分歧的意见,必然使对方不服。
有其他人在场时,不要提出使对方感到为难或难堪的意见。
保持愉快的态度,不要表露出愤怒、不耐烦的情绪。声音要保持温和、愉快,避免打断对方的讲话,不要用皱眉、摇头等动作。
多说赞美、感谢对方的话。
忠言也可不逆耳
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但在交际中,也可以做到“忠言不逆耳”。
忠告对于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反过来讲,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这种人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对方。也就是说,不关心别人的人不会给予他人忠告,不被关心的人也同样得不到忠告。因此,我们应该欢迎忠告,更应该给人以忠告。
尽管如此,为什么一般人都讨厌忠告,忠告为何听起来总不顺耳呢?
究其原因,就在于一般人容易受感情支配,即使内心有理性的认识,仍易受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听进理性的忠言。仅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还不行,忠告也需要技巧,否则就会收到反效果。如果我们注意忠告的三个要素,你的忠告就会被人接受,忠言也就顺耳起来了。
首先要谨慎行事。说到底,忠告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否则对方就会产生受教训的反感情绪。
其次,选择恰当时机。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以一对一,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再次,不要比较。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处,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
某部队一连的官兵协助当地电视台拍摄纪录片,由于时间紧张,他们在一天中午加班拍摄。当团长到达现场时,发现少带了几件道具,十分恼火,当着全连的面批评连长说:“你这个连长是怎么当的?怎么组织的队伍?竟然影响拍摄进度!”连长的面子挂不住了,就辩解了几句,团长的火就更大了,喊道:“你不但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还目无领导,我要处分你,现在你就给我回去写检查。”随行的丁参谋感到团长这样处理有些过火,于是当天下午找团长反映情况,但团长对自己的意见很坚持。于是丁参谋就先指出连长确实不该当面顶撞团长,说连长年轻气盛,批评了连长一番,然后才说:“我了解了一下情况,一连道具没带全,是因为布置道具的同志没交代清楚,责任不全在他们。后来导演又做了补救,所以没有影响拍摄,而且连长当着全连士兵的面被您批得那么狠,您叫他以后怎么带兵呀。”团长听完丁参谋的一席话,也觉得自己做的有点儿过分了。当天晚上,团长就找丁参谋一起去了一连,他跟连长说:“我今天是有点儿急躁,误会了你。”连长很受感动,也检讨了自己的问题。
参谋对团长的批评想提出自己的忠告,要团长注意批评方式,给连长留下面子。如果参谋也意气用事,一味地当场正面顶撞团长,那样只会激怒团长,让团长对下属们的意见更大,也加强了团长心中错误的想法,增添了化解团长的固执的困难。因此,参谋没有直接说,而是耐心地陈述事实,并在事实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进行了一番合情合理的分析。于是到最后,提出忠告的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
交际操纵术
1. 要确信对方懂得你的意思时,才可婉言含蓄地表达。
2. 拒绝和批评别人时,要察言观色,不仅看他是否真的接受批评,还要看他是否真的理解了你的批评。
3. 婉转有时候关键在“转”字上,要做好“转”的铺垫,水到渠成地“转”。
4. 婉言提出建议或忠告时,要找出“道理”,然后辅以具体说明,再加上“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