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3228500000037

第37章 一脉传两馆 百年共辉煌(2)

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四川地区馆藏最多的图书馆,成都市立图书馆在并入民教馆期间,由于种种原因,藏书损失过半,后将馆藏移交四川省图书馆以后,馆内仅存新书24279册。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市图书馆广辟书源、多方征集、上下一心,使图书馆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如今全馆藏书379万册(含数字资源),其中中文图书近190万册。拥有存储容量达7180万篇(册)的数字资源远程免费服务于广大市民和读者,成为伴随在读者身边的“24小时免费开放的网上图书馆”。2008年4月23日,成都图书馆带领全市公共图书馆推出纸本和数字资源的全免费服务,真正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零门槛”。2009年被文化部评为一级图书馆。

在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成都图书馆着力打造优秀文化品牌,2004年2月创办了面向市民的公益讲座,成为成都市的知名文化品牌和重要文化事件。迄今为止,共举办过“金沙讲坛”、“政务讲坛”、“院士讲坛”、“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坛”、“锦城讲堂”、“道德讲堂”等分讲坛,讲座总期数超过700场。在推广少儿阅读方面,除开展少儿图书借阅、科普教育,建立“少儿绿色网上空间”等服务外,还于2006年3月专门为未成年人量身定做“少儿阳光课堂”,集综合性、开放性、多样性、互动性为一体,被纳入****成都市委、市政府“民生项目”进行扶持和推广。

翻开历史的记忆,两馆百年走过的道路停留在文献典籍中一个个无声的数字上,让后人通过想象去触碰图书馆人曾经的艰辛与求索。但我们却可以凝望现今的两馆,她们真实而鲜活地站在每个市民身边,以海量的资源、开拓的精神、优质的服务在保障公民阅读权利、满足读者多样需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首往昔,我们深刻感受到,图书馆事业有着很强的连续性和积累性,只有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满足人们最真实最迫切的文化精神需求,才能得到延续和发展,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就藏书而言,巴蜀大地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从文翁治蜀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兴学重教的传统促使四川人民对藏书和图书馆具有深厚的情感和社会责任。在过去的一百年,两馆得到了省内外人士长期不断的捐书与惠赠,如著名川西藏书家严谷声先生之贲园书库藏书,著名学者刘鉴泉先生的藏书,成都市前副市长、作家李劼人先生的藏书等,这些藏书使得两馆在地方文献和文史典籍方面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藏书中心。

同时,两馆十分重视读者工作,以书惠民、倡导均等,在做好传统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锐意创新,尤其是迎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风,不仅积极参与实施了文化共享、古籍保护、送书下乡、图书流转等文化惠民工程,还利用各类讲座、展览、培训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成都图书馆创办的《喜阅》馆刊,是两馆百年来第一本以读者为主的刊物,以其清新的设计风格、平民化的办刊理念和微言大义的思想内涵,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热捧。由此可以看出,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已不仅是四川图书馆事业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更是四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

今天,全世界正处于另一种激烈变革之中,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新思想、新理论方兴未艾。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在刷新人们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人文素质等各方面的观念。图书馆既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又必须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满足变化着、发展着的社会需求来显示其存在价值,拓展其发展空间。我们欣喜地看到,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相互呼应、各有所长,已成为知识的渊薮和信息的海洋;而两馆所拥有的爱岗敬业、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为守望文明、传播文化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今非昔比的巨大变化,凝聚了百年两馆发展的精髓和实质,承载了百年两馆的历史使命,在新形势下,党和政府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作为社会文化机构,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任重而道远。

三、梦与路的远眺:宏图待展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一百年的风雨历程为后人提供了反思过去、深思未来的契机。百年之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暗流涌动,有志之士怀着拳拳之心,倡西学而锐民风,在风雨飘摇中创立图书馆并一路护送前行,薪火相传;百年之后,中国昂首立于世界东方,国力强盛,文明灿烂,我们从先辈手中接过了两馆百年基业,而我们赶上的,也正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科教兴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为图书馆事业的跨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在梦想与期待的道路上,省图和市图人已经信心百倍,摩拳擦掌,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去迎接新的挑战。

作为四川省完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四川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已于2009年破土动工,预计2012年年底建成。新馆位于成都天府广场西侧、人民西路北侧地段,占地约17.63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将彻底改变省图书馆馆藏典籍多年“四分五裂”的状况。建成后的新四川省图书馆,将是集典藏整理、传统服务、数字化服务和远程服务于一体,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交融的大型现代化复合型图书馆,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公益性文献信息基地、数据中心、区域文献网络中心、专题文献研究中心和大众文化教育活动中心。同时还将特设残疾人阅读区和少年儿童阅读区,弥补四川省没有残疾人和少儿图书馆的不足。

四川省图书馆将以新馆为契机,实现省图向未来智能化图书馆发展方向的转变,增强四川省图书馆在省内图书馆界的主导作用,强化四川省图书馆作为四川总书库、四川电子文献总资源库的职能作用,加强文献信息资源采集与保存,建设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特色鲜明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同时启动四川省图书馆联盟工作,探索并参照国内外先进图书馆联盟模式和经验,促进在四川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及其他图书馆之间建立联盟,整合四川文化、教育、科研系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完善文献保障和服务系统,实现四川省各类型图书馆的有效合作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广阔、更有效、更便捷的服务。

较之四川省图书馆建设四川最大的文献保障体系和信息中心、成为省内图书馆界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宏伟蓝图,成都图书馆将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服务优势,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辐射能力,全力打造更加优秀的文化品牌,扩大图书馆的社会效益。2012年,成都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进入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选址工作。到2015年底,成都图书馆新馆将落成并投入使用,成为百年成图发展史上又一重要的里程碑。新馆将以最先进的设计和理念、最完善的设施和功能、最优良的服务和活动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丰富公众的文化与知识体验,成为广大市民的“第二起居室”。

未来的成都图书馆,将多渠道集聚经济社会文化信息资源,推进专业的文献保障服务;从阅读引导、推广和互动三个层面开展数字阅读服务,让阅读回归阅读,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碎片时代对泡沫化阅读和功利化阅读的导向作用;未来的成图应是人文与技术并重、和谐发展的图书馆,不仅是知识储存、传播、应用的场所,更是人际交流的场所,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打破阅读、咨询、研究及工作、休闲、娱乐的界线,为不同的个体、群体提供多样的服务和不同功能的空间,使读者在其中身心得到放松、心灵得到荡涤,让图书馆成为人们紧张工作与休闲生活之间那个最佳的平衡点。在不远的将来,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的新馆将成为成都乃至四川地区两个新的文化地标,她们定位不同却互为补充,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共同为传播文化遗产、提高民众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一代代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人怀着当时的梦想上下求索,披荆斩棘,开辟了一条不断向前的道路。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过,一个个梦想渐渐变成了现实,堆叠成百年两馆辉煌的基石。再过一百年来回望今天,我们所为之奋斗的梦想也许早已成为通往读书天堂的路上的一处风景,而每个图书馆人所奉献的点滴力量,就是汇成这些风景的源泉,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世纪两馆,声誉卓著,历经百年而不衰,乃因厚德、精业、包容、不屈不挠、忘我奋进、勇于创新的图书馆精神,鼓舞和激励代代两馆人,再攀高峰、再创辉煌。海纳百川、壁立千仞,成就了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今日之风貌!我们坚信,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两馆必能发扬优良传统、与时俱进、积极奉献,为四川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谨以此文,纪念两馆百年华诞!

成都图书馆馆长 ****成都图书馆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