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悟道因缘录
32276100000060

第60章 天神系列

杂阿含经中的悟道证道事迹大多是在佛陀的亲自主导下完成,很少一部分是舍利弗或者阿难等尊者。不过,上一章的八关斋戒故事,却是由一位女居士在夜叉的客串下引导儿子完成。这多少有点匪夷所思,当然,也并非绝不可能。事实上,在杂阿含经的后面数卷中,更有十多篇天神引导修行者完成觉悟的故事。细细读来,其实也非常地发人深省。不过,毕竟与本书“佛陀亲自指点圣弟子悟道证道”定位不符,故而,本章仅仅随意摘录两篇,以飨读者,并完结本书。

其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在拘萨罗国人间。止住一林中。入昼正受。身体疲极。夜则睡眠

时。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于空林中入昼正受。夜着睡眠。我今当往觉悟之

尔时。天神往至比丘前。而说偈言

比丘汝起起何以着睡眠

睡眠有何利病时何不眠

利刺刺身时云何得睡眠

汝本舍非家出家之所欲

当如本所欲日夜求增进

莫得堕睡眠令心不自在

无常不恒欲迷醉于愚夫

余人悉被缚汝今已解脱

正信而出家何以着睡眠

已调伏贪欲其心得解脱

具足胜妙智出家何故眠

勤精进正受常修坚固力

专求般涅槃云何而睡眠

起明断无明灭尽诸有漏

调彼后边身云何着睡眠

时。彼天神说是偈时。彼比丘闻其所说。专精思惟。得阿罗汉

注解:

解脱道的修行是依于三十七道品来完成的,所以,像这位比丘白天修定,晚上睡觉,这是不如法的。睡眠是五盖之一,是障道因缘,是欲界凡夫之所欲。对于一个出家修行者来说,夜晚,可分前夜、中夜和后夜,佛陀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三法,于现法中善得快乐,勇猛精进,得尽有漏。云何为三?于是,比丘,诸根寂静,饮食知节,不失经行。

。。。。。。

云何比丘不失经行?于是,比丘前夜、后夜,恒念经行,不失时节,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若在昼日,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阴盖。复于初夜,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阴盖。复于中夜,右胁而卧,思惟系意在明。彼复于后夜起,若行、若坐,思惟深法,除去阴盖。如是,比丘不失经行。”

也就是说,即便是在中夜(大约晚上10点到凌晨2点)的合法休息时间中,还不能睡死,必须系念明相。所以,本经这位懒惰比丘最后证得阿罗汉,真是得益于神助。

其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在拘萨罗住林中。入昼正受。心起不善觉。依于恶贪

时。彼林中住止天神作是念。非比丘法。止住林中。入昼正受。心生不善觉。依于恶贪。我今当往开悟之

时。彼天神即说偈言

其心欲远离正于空闲林

放心随外缘乱想而流驰

调伏乐世心常乐心解脱

当舍不乐心执受安乐住

思非于正念莫着我我所

如以尘头染是着极难遣

莫令染乐着欲心所浊乱

如释君驰象奋迅去尘秽

比丘于自身正念除尘垢

尘者谓贪欲非世间尘土

黠慧明智者当悟彼诸尘

于如来法律持心莫放逸

尘垢谓嗔恚非世间尘土

黠慧明智者当悟彼诸尘

于如来法律持心莫放逸

尘垢谓愚痴非世间尘土

明智黠慧者当舍彼诸尘

于如来法律持心莫放逸

时。彼天神说是偈已。彼比丘闻其所说。专精思惟。断诸烦恼心。得阿罗汉

注解:这一经的比丘,他的问题是在修行中妄念纷飞,或许是在想念妻儿,或许是担心家族生意等,总之,违背了专精思维、不放逸住的原则,惹得住止这片林子的天神都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