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悟道因缘录
32276100000056

第56章 广度海流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弥絺罗国庵罗园中

时。有婆四吒婆罗门尼。有六子相续命终。念子发狂。裸形被发。随路而走。至弥絺罗庵罗园中

尔时。世尊无量大众围绕说法。婆四吒婆罗门尼遥见世尊。见已。即得本心。惭愧羞耻。敛身蹲坐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取汝郁多罗僧与彼婆四吒婆罗门尼。令着听法。尊者阿难即受佛教。取衣令着

时。婆罗门尼得衣着已。至于佛前。稽首礼佛。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为其说法。示教照喜已。如佛常法。说法次第。乃至信心清净。受三自归。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彼婆四吒优婆夷于后时。第七子忽复命终。彼优婆夷都不啼哭忧悲恼苦。时。婆四吒优婆夷夫说偈而告婆四吒优婆夷言

先诸子命终念子生忧苦

昼夜不饮食乃至发狂乱

今丧弟七子而不生忧苦

婆四吒优婆夷即复说偈答其夫言

儿孙有千数因缘和合生

长夜迁过去我与君亦然

子孙及宗族其数无限量

彼彼所生处更互相残食

若知生要者何足生忧苦

我已知出离生死存亡相

不复生忧苦入佛正教故

时。婆四吒优婆夷夫说偈叹曰

未曾所闻法而今闻汝说

何处闻说法不念子忧悲

婆四吒优婆夷说偈答言

今日等正觉在弥絺罗国

庵罗树园中永离一切苦

演说一切苦苦习苦寂灭

贤圣八正道安隐趣涅槃

则是我大师深乐其正教

我已知正法能开子忧苦

其夫婆罗门复说偈言

我今亦当往弥絺庵罗园

彼世尊亦当开我子忧苦

优婆夷复说偈言

当观等正觉柔软金色身

不调者能调广度海流人

尔时。婆罗门即严驾乘于马车。诣弥絺罗庵罗园。遥见世尊。转增信乐。诣大师前

彼时。大师即为说偈。开其法眼。苦.习.灭.道。正向涅槃。彼即见法。成无间等。既知法已。请求出家

时。婆罗门即得出家。独静思惟。乃至得阿罗汉。世尊记说。于第三夜。逮得三明。得三明已。佛即告之。命遣御者乘车还家。告婆四吒优婆夷。令发随喜。语言。婆罗门往见世尊。得净信心。奉事大师。即为说法。为开法眼。见苦圣谛.苦集.苦灭.贤圣八道。安趣涅槃。成无间等。既知法已。即求出家。世尊记说。于第三夜。具足三明

时。彼御者奉教疾还。时。婆四吒优婆夷遥见御者空车而还。即遥问言。婆罗门为见佛不。佛为说法。开示法眼。见圣谛不

御者白言。婆罗门已见世尊。得净信心。奉事大师。为开法眼。说四圣谛。成无间等。既知法已。即求出家。专精思惟。世尊记说。于第三夜。具足三明

时。优婆夷心即随喜。语御者言。车马属汝。加复赐汝金钱一千。已汝传信言。婆罗门宿阇谛。已得三明。令我欢喜故

御者白言。我今何用车马金钱为。车马金钱还优婆夷。我今当还婆罗门所。随彼出家

优婆夷言。汝意如此。便可速还。不久亦当如彼所得。具足三明。随后出家

御者白言。如是。优婆夷。如彼出家。我亦当然

优婆夷言。汝父出家。汝随出家。我今不久亦当随去。如空野大龙。乘虚而游。其余诸龙.龙子.龙女悉皆随去。我亦如是。执持衣钵。易养易满。御者白言。优婆夷。若如是者。所愿必果。不久当见优婆夷少欲知足。执持衣钵。人所弃者。乞受而食。剃发染衣。于阴.界.入断除爱欲。离贪系缚。尽诸有漏

彼婆罗门及其御者.婆四吒优婆夷.优婆夷女孙陀槃梨。悉皆出家。究竟苦边

注解:

这是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一个叫婆四吒的女人,六个孩子先后去世,她都快疯掉了,幸好遇到佛陀,并皈依佛教。且由于她的转变,她的丈夫和马夫以及女儿都加入了佛教,并修行有成,悲剧成为喜剧。

此中,我们应该深思:即便是在今天,作为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如果我们的亲人接连发生悲剧,我们自己是不是能比婆四吒做得更好?很难说,没准我们也会怀疑自己前世造孽过多,这辈子遭报应了,我们要赎罪,要去教堂或寺庙求一求、拜一拜。

笔者今天早上路过小区门岗,正好看到一位老太太提了一袋水果走到岗亭前,她对保安说,“吃个水果吧。”保安摇头,“谢谢,我不要。”老太太笑道:“刚从庙里带回来的。”保安闻言,立即接过一个苹果。。。。。。

我们现在信佛,都变成了这个样子,非常迷信,都是求保佑,把佛教变得和其他宗教没了区别。佛教是求般若智慧,要现法离炽热的,怎么在信众心中成了“信我者得永生”了呢?我们看前面的章节,那个小和尚病得快死了,佛陀有没有施展秘法给他灌顶加持、治病疗伤,让他立刻恢复青春活力?没有,示教照喜地启发引导他而已。这一经,婆四吒从婆罗门信众转为佛教信徒了,可是她的第七个孩子保住了吗?没有,还是死了。

佛法是缘起论、因缘法,佛陀所洞见的道,在现实假有这一面是无常无我必归于灭的,在法性本质的一面,是原本无生的。然后,信佛者,如果也领悟了这个,便不再在无常无我的生命旅程中还去求个永远健康、永远幸福以及万事如意,于是离欲解脱。这才是佛陀宣说的法,那婆四吒皈依的时候,显然已经听明白了,所以当她的孩子再度死亡后她没有疯癫,丈夫很奇怪,她才会说,“儿孙有千数,因缘和合生。长夜迁过去,我与君亦然。”亲人离世,当然悲伤,但学佛者明见因缘,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比如先天性疾病或者家族病等,医疗水平又不够,没办法,就这些现实的因缘条件,不足以挽救孩子的生命。正视这些客观现实,于是悲而不伤,这才是合格的学佛者。她们夫妻显然资质足够高,也才有后面的第三夜便具足三明,才会感染了马夫和家人。

以下顺便附上一篇明法尊者的文章:

哭笑人间

明法比丘

人间有哭、有笑,在正法律威仪中,只允许微笑,不当的笑、哭,则受到制止。

忧愁啼哭,是欲界众生的情感表现。众生的哭,往往有复杂的心情,夹杂善恶的成份。但单说哭这一桩,哭是不容忍某事的嗔心表现,只是恶,无善。教化大众的佛教公众人物在公众场所,以哭来表现或诠释“慈悲”实在有所不宜。凡夫也能做到不哭。婆四吒婆罗门尼有六子相续命终,因念子而发狂,裸形散发,因见到世尊,即恢复正常,惭愧羞耻,闻法后,信心清净。之后,第七子丧命,就不再啼哭,传为美谈。三果以上的圣者,就不再有啼哭之事。

笑则有善.有恶,世尊说:“有六喜行(chasomanassupavicara),云何为六?如是比丘,若眼见色,喜于彼色处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法,喜于彼法处行。”(《杂阿含》336经,大正2.93上)六根触及六境,有善心之喜与不善心之喜,阿罗汉只有唯作(非善恶)的笑。世间的庆典娱乐,又有歌舞助兴(甚至标榜是佛教的),是经典所指摘。“诸比丘!于圣者之律,唱歌是哭泣。诸比丘!于圣者之律,跳舞是痴狂。诸比丘!于圣者之律,越度露齿大笑(hasita),是儿戏。诸比丘!于世间应断唱歌、跳舞,善士因某事笑,微笑(sita)即可。”(《增支部》3.103(A.I,p.261)(《嘉义新雨杂志》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