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悟道因缘录
32276100000057

第57章 安乐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国大林精舍

时。有毗梨耶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晨朝买牛。未偿其价。即日失牛。六日不见

时。婆罗门为觅牛故。至大林精舍。遥见世尊坐一树下。仪容挺特。诸根清净。其心寂默。成就止观。其身金色。光明焰照。见已。即诣其前。而说偈言

云何无所求空寂在于此

独一处空闲而得心所乐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若失若复得于我心不乱

婆罗门当知莫谓彼如我

心计于得失其心不自在

时。婆罗门复说偈言

最胜梵志处如比丘所说

我今当自说真实语谛听

沙门今定非晨朝失牛者

六日求不得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非种殖胡麻田

虑其草荒没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非种稻田乏水

畏叶枯便死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寡女有七人

悉养孤遗子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七不爱念子

放逸多负债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债主守其门

求索长息财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七领重卧具

忧勤择诸虫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赤眼黄发妇

昼夜闻恶声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空仓群鼠戏

常忧其羸乏是故安乐住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我今日定不晨朝失其牛

六日求不得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种殖胡麻田

常恐其荒没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种稻田乏水

畏叶便枯死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寡女有七人

悉养孤遗子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七不爱念子

放逸多负债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债主守其门

求索长息财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七领重卧具

忧勤择诸虫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黄头赤眼妇

昼夜闻恶声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空仓群鼠戏

常忧其羸乏是故安乐住

不舍念不念众生安乐住

断欲离恩爱而得安乐住

尔时。世尊为精进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如佛常法。次第说法。布施.持戒。乃至于正法中。心得无畏。即从座起。合掌白佛。我今得于正法.律出家学道。成比丘分。修梵行不

佛告婆罗门。汝今可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修诸梵行。乃至得阿罗汉。心善解脱

尔时。精进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得阿罗汉。缘自觉知。得解脱乐。而说偈言

我今甚欣乐大仙法之上

得离贪欲乐不生见于佛

注解:

以下为果煜法师的开示:

这部经很有趣,乃说有位婆罗门早上刚买一条牛,结果连钱都还没付,牛就不见了。所以他就急着到处寻找,找了五、六天也没找到,到第七天继续找时,却遇上了释迦牟尼佛。看祂闲闲无事,竟一个人在树下禅坐。他想:我正心乱如麻,而祂竟坐在那边无所事事。所以就问祂:「你为何能闲闲地,在这边禅坐呢?」

于是世尊答曰:「乃为我不再有得失心了,所以能闲闲地在这边禅坐。」然而婆罗门听了,反嘲讽地说:「你当然没得失心啰!因为你是什么都没有,所以既不得也不失哩!至少你不是:早上刚买牛,下午牛就不见了!连找了六天,还寻不到踪影。至少你不是,家里有田,种过稻后,怕缺水而被太阳晒干。至少你不是,家里有儿子、女儿,还嗷嗷待哺。至少你不是,欠债未还,债主已逼上门来。故乃为你什么都没有,所以能安乐住。

世尊说:「说得没错啊!我就是为:什么都无。所以能安乐住。」经文大概是这个意思。

就世间人而言,若一切皆无,云何安乐住?总要有一些基本的资粮,才能安乐住。

事实上,就世间人来看,一切皆无,怎可能安乐住呢?至少还要有资生之物,如俗话曰:日谋三餐,夜图一宿。至少还得有「一技在身」才能过生活哩!

所以我们看佛陀,却非什么都无;至少是有法,而能利益众生也。因能利益众生,所以能换取衣食道粮,而能安乐住也。这是就世间人的角度而言。

但就解脱道而言,非无妻.无子.无家产.无田园,无寺院.无徒众,才能安乐住。最重要的,乃要「无我」而已!

要无我,才能安乐住。所以前面虽说:世间人认为世尊,至少是因有法,才能安乐住。但有法,有什么法呢?是一些奇奇怪怪的招数,可用来招引信众哩!若如此,那还是有我,而不可能真正的安乐住。所以,经文所说「我今日定无…」,说了那么多无,都不关紧要。只有一点至关紧要,就是「无我」尔!

这「无我」说来容易,但要真相应,还挺难哩!尤其一个人既有妻子、家产、田园、寺院、徒众,还能全然放下而相应于无我,更不是那么简单哩!因此对于我而言,当不可能全无;但也不能太多,太多的话又有牵挂了。故能省则省,能少则少,虽未解脱且图个安乐住吧!

很多人一讲到别人「什么都无」,就觉得蛮赞叹的,可是真叫他什么都无,他又烦恼了。记得有一次坐计程车时,司机就问我:「法师!你为什么出家呢?」我姑且答曰:「为断烦恼啊!」他说:「断烦恼?你们出家人还会有什么烦恼吗?早上睡醒了,作作早课;然后再扫扫地,就所作已办了。你们会有烦恼才怪哩!」我回曰:「真是这样的话!那你马上就可以出家了?」他说:「不行!」「为何不行呢?」他只好低声下气地说:「若出家后,就不能喝酒,不能吃肉,不能看电影,不能讨老婆…」我问:「这会有烦恼吗?」他答:「是啊!一切都无,就有很多烦恼也。」

所以一般人都能很轻松地劝别人放下,但自己就是什么都放不下。于是放不下,就等着瞧。果然既什么都有,当然就尾大不掉、烦恼常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