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特色符号之一,它特有的自然生态和人工工艺的培植,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人格意义。其中,节操的理念与价值,就成了竹文化的固有特征属性,从而为人们所普遍认同、认知、传承、弘扬,构成为中华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开江,回龙中学、小学以“净竹”为文化象征,创造积淀“净竹文化”,由来已久,已经具备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和校本教材特色优势,值得进一步打造建设,以发扬光大,促进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回龙中小学有着特定的竹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回龙、天师一带,地处县内北部边沿地带,有海拔1036米和1136米的峨城山、天池分水岭的绵亘山脉,山体形成为白夹竹的漫漫林海。竹海中的回龙古镇回龙中小学,依竹山而围合成庭院式聚落,其建筑顺山势而步步高升,上下三停。漫山遍野,萧萧竹林,是校园的绝好背景,整个局面具备了气象开阔、清幽博雅的绝好办学条件。
竹与水与佛有着特殊的文化联系。竹的竹节劲拔、虚空,外化为人格的尊严、操守、高节、亲和等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密不可分,妙不可言。佛教净水,比喻人心像水一样清净、平等,与竹的文化价值形成必然联系。因而有露臂跣足、衣带飘舞、头戴宝冠的“水月观音”身依修竹、怡然自得的形象,深入人心。
回龙中小学历届教育工作者与一代代学子,他们的学习教育生活在如此净竹掩映之下,励志奋发有如竹的劲拔茂盛、人格情怀有如竹的高风亮节,精神品质有如竹的虚空畅怀,读书学习有如竹的清净优雅……如此特定环境下的“净竹文化”也就逐渐生成,从而与中小学的文化人格养成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等宗旨构成绝好联系,以至于相映生辉,水乳交融,集中而优美地构成为该校的教育文化特色形象。
竹节长,竹节空,读书不让头脑空;
竹叶青,平常心,读书美好心安宁;
竹枝阿娜多美姿,享受人生与竹居;
竹根亲,根连根,打断竹根连着筋……
为之而感动,我今吟咏:
芊芊竹木尽温柔,刚健虚怀低垂头。
自古薄情非伟丈,人间记取称留侯。
竹子,还可进入校本教材,成为乡土特色的一个有趣话题。当地人多为湖广永州府移民后裔,所操浓重的“永州腔”次生态方言,成为其本土特色的重要组成元素。比如当地人不无自嘲地说:“天师观的人,莫搞那个架子。”所谓“架子”,其实就是竹栅子的方言读音。再比如自嘲语,“天师观的人,不卖栅子吃啥子”,如此无可奈何的自嘲搞笑,深刻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产业单一、无路可走的历史现实,深层意义上还道出本土竹子与民生的特殊亲密的依存关系。
经历数十年中小学教育经验的不断总结,净竹文化得到极大提升和升华,最终凝结为该中小学的文化特色优势。对外,成为宣传展示学校教育的文化形象,对校内广大师生,培育着一种特有的竹文化精神,成为文化亲和力、凝聚力和积极追求学习的精神动力和人生境界。
净竹文化融入教育使命,为培育人的文化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特殊积极的作用。
建议文教有关部门,就净竹文化打造建设予以研究部署,展开活动,让回龙人、回龙中小学师生建立“净竹文化意识”,以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