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开江文史典藏
3227500000058

第58章 “和尚领”新衣所想到的

又到一年元旦时。新年新禧,给孩子穿新衣,是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一道民俗风景,更添新年喜气。

听老一辈人回忆,过去时代,新年快到了,家庭生计哪怕再艰难,口攒肚挪也得给孩子们人均一件新衣。新衣,往往是不做领子的,戏称“和尚领”衣服。如此裁夺,全在于节约布料。可别说,家庭有四五个孩子,节约出来的布料,正好可以再做一件新衣。当然仍旧是和尚领,而且是拿给最小孩子穿的。

这一几乎被遗忘的农耕时代生活细节,如果说透露了贫穷是一个问题的话,那么,当今很多人富起来了以后,如何做一名致富了的人,却是一个难题。会挣钱但不会花钱,成了“幸福的烦恼”,困扰着人们。如此情景下,讲述“和尚领”新衣故事,不也启示我们所褒有的关爱之情和慷慨扶助之举吗!我们讲述“和尚领”新衣,这一褒有勤俭持家传统的生活细节,它不也是一个充满人性化的细节吗?一年到头,穿新衣就这么一次,不能让孩子们在久久的盼望中失望。要是孩子们失望,当大人的心也不好受。

普安教育基金事业的宗旨和使命,跟“和尚领”新衣的精神内涵如出一脉:再穷也不可穷了孩子,再富也不可忘了穷的孩子。数十年来,基金会对本地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予以奖励资助,对本地区辛苦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全体同仁一致认为,教育基金事业只能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对教育基金工作,只能是坚守,不离不弃,而非淡化和减弱。

为此,必须继续坚持理事会协商制度,坚持财务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必须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慈善文化信念和心力,必须更好发挥公益事业的良好影响力、凝聚力和公信力作用。全体同仁及关心支持普安教育基金会的各界人士,我们深知,这份事业虽小,但意义非凡,影响力不小,我们很光荣地被看作是开江教育的一块知名品牌。我们珍惜这一份来之不易的事业,维护着她的良好声誉,期望与更广大范围的人们一道携手同心,发挥“补缀新衣”的优良文化传统,发挥教育基金事业的更大社会效应。

开江开江,开凿三江。这是我们先辈创造和凝聚的本土文化精神之所在,也是我们世代开江人对幸福美好事业的坚毅追求之文化寄寓。“开江”的精神,也正是我们教育基金事业的精神。

祝颂你,新年新禧新天地!祝颂天下孩子,新年新禧穿新衣!

(本文系应约为家乡普安教育基金会起草2012年新年贺信的部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