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凛冽,这旧庙孤灯里,只留下一堆死尸,和那白衣少年,还有跌坐在石阶将死的云龙法师,也就是当年叱咤风云的洪门护剑万云龙。那万云龙挣扎起身,示意白衣少年去看那万从龙,早已死透。再看那倒地的雷奔,少年扶起雷奔身体,已经冰冷僵硬,死去多时了。万云龙要少年取下雷奔背后的包袱。轻声说道;“今日杀戮,皆因它起。可它乃本门圣物,还请谭公子务必帮忙。”
那少年原来姓谭,名嗣同,湖南浏阳县人。父亲正是当朝甘陕布政使谭继洵。谭嗣同正是由湖南入甘,去看望父亲的。那日行到襄阳,听闻神农架净莲寺有得道高僧,正好有许多佛学的学识理论不得其解,,便折道来了这深山孤庙之中。云龙法师佛学高深,又自有见解,两人聊的投机,便逗留在此。谭嗣同从小随父亲在北京入学,师从儒家大师欧阳中郜,又随当朝著名大侠王五习武。少时就读遍诸子百经,研习天文地理。小时多磨难,五岁时京城瘟疫,兄弟姐妹都染病身亡。他年纪虽小,也染上瘟疫,却活了下来,所以又名复生。十二岁随父亲到甘肃时,又遇甘陕大灾,随从沿路或死或伤,到甘肃时,竟然只剩得父子二人。经此磨难,少年时就有了悲天悯人之心,任侠仗义的风骨。这几年经常孤身仗剑,行走江南塞北,只见中原各地经常是天灾人祸,饿殍千里,民不聊生。瘟疫流行。朝廷却是内外失策,进退失据,满朝权贵尸位素餐,无人管百姓生死,也不顾国家安危。八国联军都烧了圆明园,民间百姓已经易子而食。不知道这风雨飘摇的江山会如何腐朽。年纪越长,心中却越来越恨自己知浅识陋,却毕竟年轻,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时常心中愤怒,只想冲破天罗地网,打垮这无间地狱,拼命造一个新世界。又不知从何开始。便四处寻师访友,以长见闻,结交英雄。徐图大事。
今夜遇到这惊心动魄的杀戮,鲜血淋漓,却有见到云龙法师之仁,雷奔之义,也有鬼王那种悲不知何起的愤怒,一时感同身受,心中已是心潮翻滚。听法师相求,便一口答应:“自当帮忙,大师尽管吩咐。”
“你拿了这包袱,赶去陕西潼关风陵渡,找一家叫红花亭的酒肆。找那里掌柜的,食指与拇指成圈,三指竖立,是为三炷半香,敬的是仁义香,忠义香,侠义香,有仁不义香。对他说‘兄弟分开一首诗,心中红英无人知。’他若答‘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是’,便是洪门中人。他会带你见一个人,此人会请你喝茶,你要把放在茶盘外的茶杯放入茶盘,再端茶饮尽,说’木杨城内是乾坤,全凭义气一点洪。今日义兄来考问,莫把洪英当外人。‘他亦陪饮,这时你就可把包袱交予此人。”法师气息将散,已无半丝气力,歇了片刻却又说:“谭公子你器宇轩昂,日后必成大器,当建掀天揭地的功业,只是面相有缺,公子万万当爱惜自身,莫意气用事,以全己身”。说完口中念道:“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人来。”双目一闭,已经溘然逝去。谭嗣同抬头望向夜空,那黑幕如漆,月色隐入黑夜之中,只听那山涛阵阵,似有千军厮杀,又似万马呜咽。天地归于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