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幕后新闻
3222000000011

第11章 天波杨府3000后裔回家祭祖

北宋时杨家将的后裔如今在海内外约有7000多万人。每年,这些人都回到河南开封来祭祖。可是,由于战乱和洪水,特别是日本侵略者的破坏,昔日的天波杨府早已荡然无存。杨家的后代子孙们为此常常扼腕叹息。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满足海内外杨家子孙祭祖的要求,开封市政府在天波杨府的旧址上重建了一个天波杨府。6年来,已有3000多人来此认祖归宗。其中有当代名将杨成武、台湾味精大王杨清钦。

在开封,只要说起历史,人们张嘴就是“文包武扬”。

开封人对杨家将的感情由来已久。

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杨业战死,“闻者皆流涕愤叹”。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57岁的杨延昭累死在边关军帐之中,灵柩从河北运回开封,“河朔之人多望而泣”。

杨家将的英雄事迹,到北宋中期,已如大文学家欧阳修所说“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而此时,杨家第三代英雄杨文广正在范仲淹、狄青麾下任职。宋英宗评价道:“文广,名将后,且有功。”身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中央禁军将领)的杨文广公务之余,或许能在勾栏瓦肆中听到《杨令公》、《五郎为僧》等讲杨家故事的话本。(宋人罗烨话本小说集《醉翁谈录》将这两个话本收入,可见当时已经流行)。

在杨家湖的湖畔,一位老人说一千多年前的杨家,如同说自己的一个邻居那么亲切……“前些年,有人在旧物市场发现一根大木梁,上面有天波杨府的字样,说明是老杨家当年的木料。好大一根圆柱子呀。”

开封市园林处的张玉发说:“重建天波杨府,一是满足国内外游客到开封来看杨家遗迹的要求,多少年来人们一到开封就找杨家府。二也是还开封人的一个历史夙愿,开封人对杨家将的感情特别深,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还念念不忘。”

杨家将,是我国历史上了为著名的英雄家族。他们所处的时期,是一个********历史阶段。那时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杨家将站在洗刷民族耳辱、抗击外敌入侵的立场上,投身其间,英勇战斗,创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迹。

但是,在北宋王朝中,由于杨家人刚直清正不善诌媚,加之又不是皇亲国戚,所以一直处于受冷遇的地位,其事迹在正史中往往只是寥寥几笔。

公元986年,杨业以身殉国,宋太宗下了一道诏书,曰:“故云州观察使杨业,庄坚金石,气激风云……”调子很高,但细细听来却不那么真诚。果然,没有多久,因害杨家将受到降三级处分的大将军潘美又官复原职。理由不但不堂皇反而十分荒唐,仅仅就因为潘美是皇家的至亲。事过84年,即到了公元1072年,王安石与宋神宗议论此事,王安石说:太宗为“为近贵所侮而不悟”。并更进一步指出:“杨业亦为奸人所陷,不得其死,将帅尽力乃如此,,则谁肯为朝迁尽力?”(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杨业死后,北宋王朝依然没有改掉亲小人远贤臣的臭毛病,杨家将受压制排挤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宋真宗有一次与其宰相谈话时透露:“(杨)嗣及延朗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疾者众,腾力为保庇,乃及于此”“及于此”的“此”指的是什么,不过是统帅几千人的区区莫州团练使。而这时的杨氏兄弟早已名扬天下,被人们尊称为“二杨”,一直叫到大辽。史载,在辽军中“二杨”是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字眼。真宗的这一番话听来多少无奈,多少小气。北宋“积弱成疾”,这无奈与不气就是弱中之弱,后来终于被外族灭掉,想来也是必然,读史的人读到宋亡,是忍不住要说名“活该”的。

然而,人民自有公论。对杨家将,千百年来人民一直没有停止评说,人民的评说最为公疲乏,因而也才最具权威性。开封人有一句名言,叫“武官好个杨姓人”史上并不显赫的杨家将,在人民心中却一直显赫非常,杨业死后65年,杨延昭死后30年,杨业的从孙提点河东路刑狱杨琪逝世,大文学家欧阳修亲笔为期撰写了《杨琪墓志》,文中说:“继业……延昭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杨无敌,至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天波杨府早已不复存在,但千百年来,“里儿野竖”的口头相传,使其遗迹和史书所载能够基本吻合。从这个角度说,天波杨府从未在开封消失。史学家们惊叹,在一个古城里,没有哪一个王侯将相的故宅会像天波杨府一样在人们的记忆中世代相传,被人们世世代代地关心着。

天波杨府窨在开封的什么位置?1992年,承建天波杨府的开封市园林处的工程师们开始进行走访和实地考察,当地的老户们说法不一,有说天波杨府的天波门的,有说在金水门的,有说在孝严寺的。听起来好象是三个不同的地方。

园林处请来了河南大学宋史研究专家周宝珠、孙心一、两位学者翻开《东京梦华录》、《宋东京考》、《如梦录》、《祥符县志》、《汴京遗迹志》、《烬余录》、《繁峙县志》、《河南通志》,书中所述令人称奇,原来三个地方竟是一个地方,即一个地方的三种不同叫法。《汴京遗迹志》载:“杨六郎宅水泊,在里城内西北。(孝严)寺在城之西北隅旧金水门内,即宁寄语尉杨业家庙”《宋东京考》则进一步指出:“杨六郎宅水泊在里城内西北,本杨六郎宅外湖泊,故名。”其它黄籍也证明三处乃一处。天波门即金水门,孝严寺就建在这里。此外,民间传说的杨家湖,杨家聚将钟,杨家藏兵洞,也都从不同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原来,北宋内城门有三个,中曰东远,西曰天波(即金水门)。北宋时城内有四条河,其中三条都与黄河相通,浊不可用,只有金水河源出郑州,荥入饮用。宋太宗就在这里拿出500多亩的地方,敕造“天波杨府”。并在附近恩准杨家建一家庙。杨业死后,杨延昭奏请太宗改家庙为寺纪念其交。“太宗嘉期孝乃其请,赐额曰孝严”孝严寺在北宋亡后毁于兵火,明朝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重修。十年后,黄河水入城又毁。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再建三十年代,日军入侵开封城。侵略者对历史上抗击侵略的杨家将十分仇视,在毁掉杨家聚将钟的同时,也毁掉了孝严寺。开封的人民为纪念杨家将,就将这一带称为孝严街,并发誓有朝一日重新建寺。

考证的结论是:天波杨府和孝严寺均在开封城西北隅,即今市体育馆、市明胶厂、中原食品罐头厂那一带。1992年,开封市政府在一这带僻出3.2公顷的土地,投资800万元人民币,开封人民用两年的时间,恢复了天波杨府的原貌。

天波杨府竣工,杨氏宗亲联谊会成立,海内外杨氏后裔纷纷回家祭祖,杨振宁博士业函祝贺。

1994年,天波杨府建成。重建的天波杨府主体面积为6000平方米。由东、中、西三个庭院组成。中院为杨家府衙。是天波杨府的中心;西院为杨家花园;东院是演兵场。其建筑规格是依据史书所载,与宋朝正一品官职(杨业死后追封太尉)完全相符。重建的天波杨府,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宋式古典建筑,有宏伟的殿堂,瑰丽的楼台、威严的点将台。王光美同志参观后,赞扬道“天波杨府建得很好。”李德生将军评价道:“塑像逼真,再现了杨家将的雄风。”

在旧小说、戏剧中,几乎一致说杨家将东征西杀,最后只剩12员女将。偶有一男性回来认祖归宗,往往成为杨家盛大喜事。倒好象杨家香火孤独可怜,让读者观众悲切叹息。其实,历史上杨家人西兴旺枝繁叶茂,“七郎八虎”南征北战,使得杨氏后裔启蒙及四面八方。据有关专家统计,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杨业后裔目前已达7000万之后,在百家姓中苦以人口算,杨姓已是排在几名的大姓。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进民族团结,加强海内外杨氏联谊活动,开展收集,整理,保管天波杨府的文献资料,1999年5月25日,天波杨府在府内成立了杨氏宗亲联谊会。当日,联谊会收到台湾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理事长杨清钦先生、美国董杨宗亲总会杨宝文先生、山西代州杨宗武祠、太原杨宗武祠分会、中原天波历史文化研究会发来的贺电。四个月后,1995年9月21日,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理事长杨清钦率杨氏24人从台湾来天波杨府祭祖。这一上午,天波杨府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天波杨府的鼓楼上,响起了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杨家战鼓。杨家24位海外赤子听了悚然一惊,沉睡了许久的血脉惊醒了,归根的感觉刹那间变得十分真切,战鼓声中,人们个个泪流满面。他们在杨府内的孝严寺前跪成一行,杨清钦代表大家庄严地诵念祭文。祭典完毕,杨清钦这位台湾味精大王当场捐出10万元人民币,用来支持天波杨府二期工程东院演兵场的建设。同为杨家后人的杨振宁博士得知这一盛事后,特从美国来函祝贺,并邀请天波杨府杨氏宗亲联谊会的有关人士去美国杨氏宗亲联谊会会合。

从此,天下杨业后人掀起了千古凭吊万进而寻根的活动,他们纷纷赶到天波杨府来祭祖。他们来自山西、湖南、贵州、四川、西安、福建、陕西以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韩国、美国。天波杨府有时每天要接待50至80位杨家后裔。他们来到府内,向杨家二十二位祖先烧香叩头,同时续补家谱。

在开封的杨家35代后裔杨俊乾老先生向各位同宗出示稀世珍宝《杨氏族谱》,令中外客人大开眼界。杨家乃华胄簪缨之族,先祖原为周朝后稷子孙,周成王封同母弟叔虞于唐,即现在的太原。其后人因功而被周王封为杨侯,并以杨为姓。传至东汉出了关西孔子杨震。后来杨震的十三世孙杨忠成了北周的开国元勋,被封为隋国公,其子就是后业的隋文帝杨坚,杨坚的族子杨雄封为观王,他的后代在唐朝时许多人中进士做大官。五代时传至杨信,其长子就是杨业。杨家宋以前就有族谱,但早已失传。自宋代以来,又五次修谱。元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杨业第十六世孙杨怀玉根据残谱旧编十牒修为族谱,谨慎地以五代时杨业之你为始祖。族谱还向世人透露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链条,那就是杨家代代出名将。北宋有杨业、佘太君、杨延平、杨延定、杨延朗、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顺、杨宗保、杨文广、南宋有杨再兴、杨沂中、杨寿、元朝有杨友、杨民山、明朝有杨伯善、杨节、杨洪、杨滋、杨炳。官职均在上将军之上。清朝皇帝没有无朝皇帝那么大度,他们忌讳“番邦”的说法,也忌讳杨家将,因而杨家后人在清朝军界没有得到重用。派不上用场的《三十六式秘传杨家枪法》传到民间,成为人们健体强身的武术。在孝严寺中,人们为这二十二位名将塑了像。来自各地的杨家后裔对他们一一进行祭拜。

杨家38代裔孙当代名将杨成武为天波杨府题名,天下杨氏后裔从此络绎不绝回家祭祖。

天波杨府建成了,谁来为府邸题名?天波杨府的负责人起初考虑请一位四川籍的杨姓将军。后来,董杨氏宗亲总会的理事长长杨清钦和会员们翻开族谱,发现这位将军不是杨业的正脉,而是杨业弟弟杨崇训的后人。后来经过慎重考虑,他们决定请当代名将杨成武来题写,他们认为杨老将军是杨延昭的直系子孙,属杨文广征南时留在福建的一脉。

开国上将杨成武,1914年出生于福建,1929年参加红军。一生功勋彪烦:长征中所率红四团被称为天下第一团,为中央红军做开路先锋,有血战湘江,强度乌江、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等惊人战绩;抗日战争中,打过平型关激战、狼牙山激战、黄土岭激战,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阿部中将是日军在中国阵亡的最高将领)。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所率二十兵团所向披靡,战功卓著。杨成武与杨得志、杨勇二将军并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时受****“******”迫害身陷囹圄七年。1976年秋,协助叶帅、聂师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粉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季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9年12月,****中央总书记江****同志到福建漳州视察,听说杨成武也在漳州,就去宾馆看望。杨老将军对江总记说:“您有什么事,就打电话告诉我,我就去了。还是毛主席讲的那句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其赤胆忠心,一如祖风。江****同志听了,赞扬道:“真是老将不减当年之勇呀!”(见《杨武成将军自述》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杨成武是杨家将后人在当代最高的军事将领。为天波府题名,杨清软认为杨成武当之无愧。1994年,同为杨氏裔的开封市副市长杨宗良把这一番美意带到北京,带到杨成武的将军府。杨老将军听后,非常高兴,他说,我是杨家38代后人,我家里也有家谱,我愿意为新建的祖宅题名。素有将军书法家之称的杨老欣然写下“天波杨府”几个大字。

1996年3月8日,杨成武率家人来到天波杨府祭祖。老将军说:‘作为杨家的后人,我很荣幸。杨清钦这位同宗我在北京见过面,他在山西杨业的老家投了很多资金,五台山被****推倒的五郎庙他给修好了,山西代县的杨家家庙他也给修好了,这很好,我们要加强宗亲联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杨家的故一无论是历史还是演义,都很好,我这次来开封天波杨府是来学习的。杨家将是爱国武将,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

“天波杨府”几个大字,杨成武将军写得苍劲凝重,颇具武将气度。制成金匾后高悬在大门的门楼之上,天波杨府愈发威武庄严。从此,杨家归来的后裔子孙也就愈发络绎不绝。到目前为止,天波杨府已接待海内外前来认祖归宗的后裔3000多人。

在孝严寺,记者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率领儿孙在佘在君的塑像前跪下,态度十分虔诚。老人家的警卫战士介绍说,这是河南省军区一位杨姓老将军的夫人带家人来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