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幕后新闻
3222000000012

第12章 太极拳故乡遍地武林佳话

河南有个小村子,由于400年前从山西来了一个姓陈的人,从此威震天下,成了太极拳发祥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陈家沟人至今受用不尽,全村有300多人以授拳为业,其中有三十多人在国外做拳师。武术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全村每年仅武术一项就创利润1000多万元。村里每年产生太及拳各种项目、级别的世界、全国冠军二三十个,在今年8月20日举行的陈家沟国际太极拳年会上,有来自海内外1800多名选手,然而90%的奖牌都被土里土气的陈家沟人拿走了。陈家沟人声称,如果太极拳以成为2008年奥运会上的项目,那么金牌得主就一定是陈家沟人。

前一段时间风行的电视连续剧《太极宗师》把陈家沟改名为陈家堡,把陈家沟说成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山乡。其实不然,陈家沟就是陈家沟。陈家沟是黄河岸边一个美丽的平原小村。村中以陈姓人居多,村中自南向北有三条深深的大沟,村子因而得名。

在三条大沟的上上下下,住着2500个村民,这些人在沟上沟下的2000亩土地上进行农事,但是,仅有玉米、花生两个品种,并不能邙他们走上富裕的道路。改革开放后,允许人们动脑筋了,于是,人们想到了祖传的宝贝---太极拳。太极拳也就真的在新时期帮了陈家沟人的大忙。

400多年来,太极拳在陈家沟每天都产生武林佳话趣事,而以最新的牌本最为引人注目。说起来,陈家沟的人差不多要说上一千零一夜。

人人练太极,家家藏高手。往往在关健时刻,平淡无奇的人成了大家惊叹的大师。武功一般的人,出了村就是高手。全村80%的人会太极拳,村民称太极功夫是祖先留下的金饭碗。河南农民进城喜欢冒充陈家沟人,图的是安全。

有一年,一个外国人在村口遇到了让他惊心动魄的一幕。

在岭下大深沟里,一头牛疯了,在人群中横冲直撞,把妇女儿童吓得东躲西藏。牛越闹越欢,突然,它又想起了一个花样,就是冲到高高的清风岭上,然后再向下俯冲,专门选人多的地方冲。冲了几个来回,沟底的人都跑光了,它还不依不饶地闹。当下激怒了一个老汉。只见他紧紧腰带,走到那头牛的前面。他抓住牛的两只角,就从沟底向岭上顶去那头牛起初还能和他对峙几番,不料几番下来之后,竟越来越不济事。老汉脸不红气不喘,速度越来越快,三下五除二,就把疯牛顶到岭上,随后,右手轻轻一甩,叫道:“下去吧,畜牲”痪牛就被摔死在沟底,围观的人群中传来阵阵喝彩。外国人见了大叫道:“天哪,这是什么人?”老汉拍拍手上的尘土,轻松地说:“什么人?太极人呗。”说罢,杨长而去。导游员对外宾说:“这个老汉很怪,平时谁也没见他练功,一出手就这么历害。这老汉很可能就是一位深藏多年的大师。我们村这种人很多,平时看不出啥来,不得已的时候一出手,大家才看出来是高手。因为有人练功明着练,有人练功暗里练,人人边干农活边练功,可是谁也看不出来是练功,在我们村很难说谁是高人。不过,和牛较劲,倒是我们村练功的一大特色。话说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天……”

那天,一位先祖从集上习了一块豆腐,正往家走,忽见邻村一恶霸牵一头牛在路的中央,挡住所有人的去路,除非拿出买路钱方可放行,陈家的这位先祖来到恶霸眼前,一杨手把豆腐扔向半空,回手一拳把那头牛打翻在地,然后,拳头舒展开隔断化成一掌,轻轻接住下落的那块豆腐,牛已打死,而豆腐完好无损。这位先祖微微一笑,慢慢走回家去了。

“祖先创造的太极拳,是给我们后人留下的一保金饭碗。我们陈家沟的人捧着这只金饭碗走遍天下也饿不着。”导游员继续向外国人介绍。

1989年,村中有一个武功平平的青年到南京找工作,找了好多天,不但没有什么眉目,反而把身上带的钱也花得精光。万般无奈,小伙子想起了祖传的法宝,于是,就在新街口摆起了擂台,表示要和南京的武林高手切磋武功。一个星期过后,南京城内竟无一人能够赢得了他。后来,一家武术学院把他聘走了,做了学院的“教头”;

陈家沟的人忠厚老实,虽个个有一身好武艺,但却从不好狠斗勇,凡事讲究忍耐。然而,到了实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只要一亮拳头,说句“我是陈家沟的”对方往往望风而逃。久而久之,竟出现了这样的怪事,河南省的农民到外地,怕别人欺负,常常要对人说“我们是陈家沟来的”这样报号,他们倒是安全了,可陈家沟却要承担许多麻烦。村委会主任张尉珍说:“总是有外地的人来找我,说是我的村民在他们那时多生孩子了,欠钱不给了等等。,我一查,村里根本就没有那个人。白白地坏了我们的名声。”

这位村委会主任还说,练太极拳成了村里人的头等大事,不练太极拳就算不得陈家沟人。练太极拳提高了村人的平均寿命,村里八九十岁的人很多。

饮水不忘掘井人,陈家沟的人供奉列位祖位,祖师爷陈王廷的故事家喻户晓。

讲太极拳,不能不讲太极拳历史,因为太极拳是历史文化遗产。

原先陈家沟不叫陈家沟,而叫常杨村,元末,朱元璋正和元军进行拉锯战。朱元璋因为怀疑常杨村的人拥户元军,就对村子进行了三次血洗。常杨村成了无人村。明洪武初年,朱元璋从山西洪洞县往河南移民,要把他和元军当年制造的无人村再兴旺起来。常杨村迁来一个叫陈卜的人,此人善打长拳。没有过几世,常杨村布满了陈姓的人,于是常杨村更名为陈家沟。

陈卜之后200年,即到了1600年,他的九世孙陈王廷出世,陈王廷就是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史载,他昼练家传武学,夜读经史百家。既是文庠生,又是武庠生,文武全才。明朝末年,他以武庠生的身份赴乡试考武举。考试当中,他运用“凤夺巢”的箭法箭箭射中靶心。可是,昧心报靶人却匿而不报。陈王廷骑马冲到报靶人跟前,质问:“你为什么不击鼓。”报靶人傲慢地回答:“老子没看见”陈王廷听他这样说,抡起春秋大刀,一刀砍掉了那人的头。接着,他策马来到主考官面前,“大人,我杀了一个鳖。”当地称地痞流氓为鳖。主考官在看台上看得清清楚楚,本来他对陈王廷是同情的,他说:“杀了个鳖扔到河里算了。”可是,陈王廷偏要刨根问底,想问问考场何以如引腐败。于是,他补充道:“大人,我杀的是一个人鳖。”主考大人的那一点良知经不住这样深刻的拷问,他的脸被问得变成了青色,于是,手一挥说:“杀人偿命!”考场内的官见了主考官的手势就围了上来。陈王廷杀出重围,逃上了登封县的玉岱山,他投奔了农民起义领袖李际遇。三年以后,返乡蛰居。后来,被明王朝起用为一区区乡兵守备。胸怀大志的陈王廷对引轻蔑一笑,并不放在心上,而一心一意造拳。他在祖传拳术和民间武术的基础上,把《河图》、《洛书》、太极阴阳八卦学说与导引吐纳及中医经络学相结合,融众家之长于一炉,编出阴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新拳术。取名为太极拳。陈王廷从此成为太极拳的鼻祖,陈家沟从此成为太极拳的发祥地。如今陈家沟人专门修了一个历代太极宗师纪念馆,里面挂满历代太极宗师名家的画像,作为太极鼻祖,陈王廷的画像挂在最前面。

蝗灾、“****”差点断送了太极拳,村支书冒险拯救遗产,去京城聘高师回村,给高师优厚待遇,给学拳的记工分。造反派不让练,聪明的村民一边背语录一边练

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太极拳已传到第十八代。可是,1941年,陈家沟遭了蝗虫灾。人们在把树皮都吃光了以后,就纷纷逃到外地,村里只剩了几十个老头,饥寒交迫,人们顾不上练碰撞。到了1949年解放的时候,逃荒回来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人知道太极拳为何物了。太极拳面临断代的危险。这个住处传到了北京,传到了第十八代传人陈照丕大师的耳朵里。大师有些着急,正欲起身回乡之时,陈家沟村的支部书记张尉珍(现为村委会主任)上门来了,进门就风风火火地说:“照丕先生,快回去救我们村的太极拳。”就这样,两人星夜赶回了陈家沟。

张尉珍在村社员大会上指出:“太极拳是发源于我们村的国粹,我们决不能让它失传。现在,我从北京请回了照丕大师,年轻人都要学,这是政治任务。”

陈照丕堪称一代宗师,1928年到北京宣武门设擂台,连续17天无敌手。抗战时,到国民党范廷兰少将的部队都大刀,范廷兰部的大刀就砍掉了不少鬼子兵的小脑袋。因此,陈照丕在武术界的威望就很高。他回到陈家沟执教,青年们自是十分欢迎。将近十年的功夫,太极拳一步一步向陈家沟村口走来。以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为代表的青年,功夫越练越精。就在这时,“****”来了,1966年,陈照丕直奔大队部,找到张尉珍,说:“我还要教太极拳。”张尉珍说:“好啊,你只管大胆地教,出了问题我负责。这回你给我重点培养四个人,就是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

起初,造反派还来反对,说他们是搞“封资修”。后来,张尉珍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陈照丕每招每式都配上一句毛主席语录或诗词,这样一边练,一边背诵,造反派也就不敢阻挠了。陈小上下班他们跟着陈照丕一步一步地向太极的极顶走去。1973年,陈照丕去世。张尉珍又去北京,把陈照丕的弟弟陈照奎请回来,让他教村里的人学太极拳。这次,他给陈照奎每月80元的补助,配备了一名专业厨师给他做饭。同时,对前来学拳的青年给予优惠政策,每天晚上记两个工分。广大青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一时全村学拳的人竟达数百人。

陈家沟人说,除了陈照丕、陈照奎兄弟二人外,支书张尉珍也是为太极拳复兴立了大功的人。如果没有他,陈家沟就不是今天的陈家沟了。1983年,张尉珍从支书的位置上退下,他回家又义力为村里办了一所太极拳武术学校。可是,他的后任却不大重视太极拳,于是,村民们又在1998年把年已61岁的张尉珍选了上来,让他做村委会主任。

重振雄风,小小陈家沟大师、冠军如过江之鲫,陈家沟成了世界名村。

就这样,由于村民们的勤学苦练,太极拳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陈家沟。

如今,在这个只有2000人口的小村子里,被称为当代国际大师的人竟有6位;著名拳师的有13位;推手世界冠军7位;国内著名拳师13位。其中,在国际上,以“四大金刚一隐士”最为有名,他们是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陈庆州。这五个人和另外二十多人行踪不定,常年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地讲学,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而奔忙。太极拳,已成了陈家沟的支柱产业。全村现有300多人从事武术教学事业,每年共创利润1000多万元。村里每年产生各种项目、级别的世界、全国冠军二三十个。陈家沟因此而成了世界名村。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和练武人来参见“朝拜”,他们在村里可以参观及极拳故里民欲馆,历代宗师纪念馆、陈王廷故居(明代建筑),也可以到大型演武场去学习几个招式,陈家沟人热情好客,他们会对喜欢太极的人说一句村里的民谣—“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然后,就认认真真地教起客人来。

陈家沟的人太极拳事业越做越大气。近来,他们先后承办了六届中国国际太极拳年会,有国内各省市的代表队和海外30多个国家、地区的代表队参加了年会。年地隆重热烈,规模宏大,代表了当今世界太极拳的水平。在今年8月20日的年会上,海内外共来了1800多名选手,陈、杨、武、吴、孙五大太极拳流派的传人在“老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新架一路二路”、“太极刀”、“太极单剑”、“太极双剑”、“太极双刀”、“梨花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双锏”“八杆”、“十三杆”等项目上进行既热情友好又针锋相对的切磋,结果,土里土气的陈家沟村民拿走了30多枚奖牌(金、银、铜),占奖牌总数的90%。年会结束后,陈家沟的人余兴未尽,他们痴呆呆地望着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实况,个个拳头发痒。村委会主任张尉珍说:“村民们听说2008年的奥运会太极拳可能成为比赛项目,都非常高兴,他们都说,如果真是那样,那么金牌得主一定是我们陈家沟人。到那时,我们才是真正的世界名村了。”

走出陈家沟,已是夕阳西下,村边树下的练拳人又都动作起来了,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的也有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