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07

第7章 (续)

既然涉及战争,有必要考证那个时代记录战争的专题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鲁国和齐国是宿敌。

因为鲁国与齐国是近邻,必然受到********的影响。“********”概念本来近代史上瑞典政治地理学家哲伦(1864—1922)提出来的,是把地理因素(如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及战略军备等)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其中的观点认为,政治与地理有密切联系。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远交近攻”的外交原则,就是最原始的********认识。从********学的角度来看,鲁齐这个近邻抱有极大的疑惑和敌意。所以,在春秋时代,鲁国的外交基本国策是与鲁西(中间隔有卫国)的处于中原地区的晋国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而对于齐国是敌视的。

从历史的旧账看,两国矛盾最先起于纪国。早在春秋前期的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齐僖公要想吞并纪国,可纪国与鲁国是政治联姻,纪侯娶了鲁惠公(鲁桓公的爷爷)的女儿为夫人,于是,纪侯来求鲁国帮助。鲁国当时的国力与齐国的差距还不大,所以,鲁桓公与姑爷纪侯“咨谋齐难”,共同商讨对付齐国的办法。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鲁、纪、郑三国与齐、宋、卫、燕展开大战。鲁国联盟战败。紧接着鲁桓公被齐襄公杀死。纪国最后被齐国吞并。在齐桓公首霸天下之后,鲁弱齐强的局面完全形成。

在晋国兴起之后,鲁国采取事实上的“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完全投靠了春秋第二霸主,成为晋国牵制齐国的一颗棋子。到了春秋后期和战国初期,鲁国与齐国可以说是世代为仇,齐国入侵鲁国的情况多一些。

那么,能否具体一下,看看齐国与鲁国之间的战争情况。

这里,有一个从春秋末年到吴起去世之间的齐鲁战争记载——

1、公元前471,晋鲁攻齐,【晋鲁胜】(这是吴起出生约30年之前)

2、前412,魏文侯34年,鲁穆公4年,齐宣公44年,齐田白攻鲁,【鲁败】(吴起约28岁)

3、前408,魏文侯38年,这一年齐攻鲁,【鲁败】(吴起约32岁)

4、前394,魏武侯02年,楚悼王08年,齐攻鲁,【鲁败】(吴起约46岁,正被魏武侯调往东战场奉命攻齐)

5、前390,魏武侯06年,楚悼王12年,齐鲁开战,【鲁军打败齐军】(吴起约50岁,在魏与魏武侯论黄河)

6、前373年,魏武侯23年,楚肃王8年,【鲁攻齐大胜】鲁君达阳关(吴起已死了12年)

(引自《中国历代战争年表》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

从6次齐国和鲁国的战争结果来看,鲁国打赢了3次。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从前两次胜仗的年份来看,吴起都没有在世(死前和死后);公元前390年那次,虽然也是鲁国胜了齐国,但是,吴起已经50来岁,早已在魏国建功立业,完全不可能在鲁国“杀妻求将”了。

而在吴起被证明为鲁国打仗而“杀妻求将”的公元412年,鲁国与齐国交战,是打败了的。这有具体记载——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派田白率军攻鲁,占领莒(今山东莒县)和安阳(今山东曹县)

(《史记?六国年表》/转引自《中国历代战争年表》P109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

我们再把公元前408年的战争情况录出来——

公元前408年,齐田和攻占鲁邑郕邑(今山东宁阳北)。

在春秋末年,郕邑是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家的私邑。孔夫子的父亲孔纥当年就是孟孙氏的家臣。郕邑地理位置,位于鲁国的北部边境,离齐国不远。当年孔子堕三都的时候,这座城池没有被拆除,因为郕邑的邑宰是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是一个城府比较深的人。孔子在这里碰了个软钉子,因为孟懿子同意公敛处父采取的阳奉阴为手段,故意放纵他抵制堕都。堕郕邑的事情,过了限期很久,鲁定公一怒之下,亲自率兵想来硬的,但却没有能够攻打得下来。这个城池看来非常坚固哦。

公元前412年,鲁国的两个地方(莒和安阳)都被齐国占领了;比较靠近的公元前408年,鲁国的重要城池郕邑也都被齐国占领了……呵呵,吴起打的哪门子胜仗呢?既然两次比较符合年份的战争,鲁国都没有取胜的记载,吴起的取胜岂不是无根之源、无中生有吗?

既然如此,何来“杀妻求将”的前提呢?

所打的胜仗到底在那一年呢?

没有具体的年头来旁证,只有一个似是而非的雷人故事而已!

(《东周列国志》中的齐国将领说的是“田和引大将田忌、段朋”,采用的是公元前408年那一仗的人物名称。)

钱穆的考证,其实源于孙贻让(1848年-1908年,清末学者,以研究墨子著称于世)对《墨子》的一段研究中的一段话:《墨子?鲁问》记载:“子墨子使胜绰(墨子弟子)事项子牛,项子牛为将,三侵鲁地而胜绰三从,子墨子闻之,使高孙子请而退之”。对于齐国三次入侵鲁国的年份,孙贻让认为“不知在何年。”他只是提出了几个推测:“以《史记?六国年表》及《田齐世家》考之,鲁元公十九年,齐伐鲁葛及安陵;二十年取鲁一城;穆公二年(公元前414年),齐伐鲁取□;十六年(公元前400年)伐鲁取最,或即三侵之事与!”

老先生考证的是齐鲁发生战争的年份,大概并没有刻意去注意那一仗是胜是负。但是,那一仗鲁国败。

所以说,吴起杀妻求将后率鲁军对齐国进行的大败齐军的战争,在战国初期的战争中是——查无出处。

既然这场战争子虚乌有,吴起杀妻求将的真实性,那就很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