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67

第67章 天不助楚,空留遗憾

相国田文一边飞报魏武侯,一边调集六万人马,以牟龟为将,任座兼军师,火速来救,与楚战于州西(今河南沁阳东故武德城西),然后战于孟门,魏军大败,牟龟被杀。魏武侯得到消息后,立即解了中牟之围,由北南下,进入魏国东部地区,与安邑之师遥相呼应,夹击楚军。然而,吴起率楚师攻破魏国中部防线后,凭借险要地势坚守,又派出中军将兵绕道东部敌后骚扰。因而,使魏国处于首尾不能相顾的被动局面。

此时,齐师因故已撤回。卫声公只好退守卫国。赵敬侯调集十万大军,从中牟东进,反攻魏国,直捣魏国东部重镇棘蒲(今河北魏县东南)、黄城;击溃守城之军,将百姓掳入赵国之境,然后放火焚烧两城,并派人将城墙拆去,将两城夷为平地。昔日还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常的东野重镇,此时已是硝烟焦土,满目苍痍。赵军乘机又抢占了魏国东部五、六百里土地。大将孔宵将兵由东向西进逼,与楚国中军绕魏后方之兵将汇合,与中线楚军形成对魏侯大军夹击之势。

魏武侯与赵、楚对阵,方才知道赵、楚实力远比他想象的强。

一方面,他现在才意识到吴起的惊世才能,只是表面不承认罢了,内心深处却有些悔意,要是当时重用他,或者杀了他,哪至今日率楚军击破魏国中部防线?另一方面,他也看清楚了赵国的真面目,原来比自己还要急于争雄中原;可是为什么父侯要让自己与他组成三晋联盟呢?他一时没有想透。这时,忽接西河飞报,秦军已在边境集结,不日即将进犯西河之境。

任座立即进见魏武侯,说道:“如果秦国由西攻击,突破西河郡,我东西南北四面受敌,将不利于大魏,莫如立即言和,来日再图良策!”魏武侯已有罢兵之意,但碍于面子未应承。

韩国都城阳翟,平静而无战事。

任座私下商议田文,派使者前往韩国见韩国的国君。此时韩景侯(韩虔)之子韩烈侯(韩取)新丧,继承者是韩取之子,即后世称韩文侯的是也。韩文侯提拨申不害为谋士。申不害此时正向韩文侯进言,道:“当今之世,三晋联盟破裂,将给秦楚等列强造成可乘之机,我韩国也会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既然魏国有撤兵之意,不如我国去做个和事佬,解除此次内战!”然后,私下又对韩文侯道:“趁此机会,臣去巡视各国战场情况,为日后一旦有变也做个准备。”

韩文侯以为可行,遂派申不害前往魏赵调解。

邯郸北部山区,战火重燃。

邯郸再往北,崇山峻岭之间,就是中山地面。数年之前,这里是中山国,后被魏文侯派乐羊带兵灭掉,建成了中山郡。此时,魏赵交恶,中山国原国君姬窟潜回中山,联合了白夷首领和部落酋长,杀了魏国将军赵苍唐,将中山夺了回去,重新又建立了中山国。中山地区本来在赵国境内,这样一来,就成了赵国心腹之患。而且,中山国正在谋划乘机攻打赵国邯郸,以报复当年赵国借道魏国来灭中山之恨。赵国虽然夺取了魏国的一部分土地,但是还不能够从根本上削弱魏国,且自身危险颇多。赵相国公仲连力劝赵敬侯见好就收,速与魏国议和。所以,赵敬侯也有罢兵之意,见韩国使臣申不害至,忙好言相慰,宁愿让出所占之地,并送人质入魏。

……

魏国中部地区楚营帅帐,刀枪剑戟列于堂上。

吴起率军突破魏国中部防线,将魏拦腰斩断,从军事上震慑了敌军,并且为楚军进一步攻打魏国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旦魏国有变,即可将魏国过去强占楚国的土地全部夺回来,还可以夺取魏国部份土地。吴起在地图前,拍着脑门,十分兴奋。他想,这样一来又为楚国建功立业,楚悼王自然会非常高兴;此事一定会影响天下,让各国都知道一个事实:魏国虽然强大,却也并不可怕;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将成为魏国昔日的历史。吴起预料,再坚持一年,魏国就会被击破。吴起伸了伸懒腰,嘴角露出了笑容。正在这高兴之时,忽闻郢都飞报:楚悼王病重,命楚军全部撤回。

吴起大惊,手捧楚悼王亲笔旨意,连声叹息。

申不害正好来到楚营中,劝吴起退兵,并担保由韩境送楚军回国。因为韩国与楚国进军魏国的中线地区相连。吴起心中有事,只得卖个人情给申不害,然后火速退兵。楚悼王对他恩重如山,吴起自然惟命是从。

楚国因为国内有事急忙撤军,没有能够扩大战果,十分可惜。

……

魏赵两国都城,重现和平景象。

魏赵两国相互罢兵言和,双方都表示再巩固三晋联盟,重修于好。为了表示各自诚意,两国相互交换人质(三晋首次交换人质)。赵国把公子赵胜,送到魏国都城安邑质押;魏国把公子魏缓,送至赵国都城邯郸质押。不过,三晋虽已和好,但是已大不如从前,而各国均已看到,魏国虽然强大,但已不是不败之师,它已被吴起率领的楚国之师击败了。

五国大战,标志着三晋联盟进入尾声,列国之间尔虞我诈的争斗全面拉开序幕。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