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68

第68章 英雄惨死,死后报仇

楚国蓝田。汉江南去。

吴起率军回国,途经蓝田,望着滚滚汉江,当即叹道:“汉水虽宽,我已渡之,汉水虽广,我已游之!”如今再也不是落魄之人,已是“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赳赳武夫,公侯腹心”,是楚国的令尹,楚王的助手,楚君的腹心,荆楚的功臣!他心中涌出阵阵快慰。忽报楚王旨令至,叫他把军队驻扎蓝田,只带亲随火速赶回郢城。吴起当即乘了轻车南下。

楚国郢城,浓雾弥漫。

楚国三公贵族闻得吴起在魏国连连取胜消息,极其不安,与太子秘密串联。

昭公道:“吴起征伐魏国就要成功,身为军方首脑,我等有何颜面?”

景公道:“吴起成功,大王怕是什么都得听他的了!”

屈公道:“如果他怂恿大王废掉太子可就遭啦!”

太子惊道:“我该怎么办?”

三公道:“太子早做准备!这里有一位名医,专治大王心疾!”

楚悼王原本身体虚弱,且有心口痛的旧疾。太子将三公贵族所荐巫医朱恶引见给了父王。初始,楚悼王服朱恶所制金丹,精神陡然间大振,非常高兴,遂赏赐百金。不久,身体又迅速垮了,比以前更加虚弱。左右告之:“莫不将朱恶抓来砍了?”楚悼王派人去捉拿之时,朱恶已逃出楚国。楚悼王叹气道:“命也!”没再派人追杀朱恶。

楚悼王自我评价道:“孤家一生,变法图强,得吴起之辅助,如今已报魏国昔日攻楚之仇,心已足矣!”于是发出旨意,急召吴起回楚,欲以后事相托。然而,就在吴起到达蓝田之时,楚悼王突然逝世。太子熊臧忙假托楚悼王之意,派亲信之人去蓝田收了吴起兵权,催促吴起返回郢都。

翠娥得知吴起将回,急于郢城北门外十里亭等候。

恰逢吴起急至。忙上前泣告道:“楚王已殁,昔日被流放贵族已尽数潜回都城,势危也,将军快奔逃吧!”吴起闻言,双眼含泪,说道:“我既为楚相,已遂平生之愿。能有今日成就,全靠大王识才。今大王已没,不觉心中悲伤,生不能再见,死亦要再见上最后一面,方可无憾……”翠娥道:“将军如去,恐有生命危险!”吴起道:“我将奔耳顺之年,何惧死哉!”因而不听翠娥之劝,带着温亥和樊石回到郢城之中。

当时,吴起存有侥幸之心,以为总有办法脱身。到得城中,即命温亥去府中,从后院的梨树底下,取出两个大包——正是吴起来楚国之时两名青年随从所带的书生旅行包。其中一包是温亥所背的,里面装有从魏国李悝处抄来的变法文本,在楚国已经使用过了。樊石所背的另外一包却是吴起亲自所攥的四十八篇兵法。吴起要温亥取了两包贵重东西后即可回十里长亭等待,他与樊石直奔国庙瞻仰楚悼王遗容,等了却自己一番心愿之后即离开楚国。翠娥抝不过吴起,只得先回翠香楼,并不断差人前往国庙探听消息。

翠娥担心得不差,从流放地潜回郢都的贵族,在阳成君的率领下,捉摸着吴起必至国庙拜祭楚悼王遗体,于是都藏身庙堂四周埋伏。吴起与樊石进得国庙,正要给楚悼王遗体叩首,但见四周贵族持刀剑迫近。吴起和樊石拔剑在手,高呼:“谁敢前来送死!”遂舞动手中宝剑,就要与之拼杀。周围之人均知樊石武艺高强,遂退。

吴起庆幸自己躲过一劫,与樊石冲出大庙跳上马车。

不料,大殿门外忽然涌来数百名弓弩手,举箭便射;吴起眼珠子一转,回身便走。眼睛早已发红的贵族们围进庙内。吴起忙飞身扑向楚悼王遗体,并大呼道:“谁敢射王尸!”众弓弩手已经疯狂,哪里理睬,手中箭矢已射出,数箭齐发,箭如雨至,将吴起和樊石射翻于王尸之前。吴起用尽最后力气喊道:“吴起死不足惜,可惜的是你等乱箭射王尸,大逆不道,岂能逃脱楚法制裁!”

言毕,哈哈大笑,圆睁双眼而亡。时年五十九岁,乃公元前381年。

……

众贵族虽然射杀吴起,但闻吴起之言,尽皆惊慌,夺路而逃。

因为楚国有法律规定:“丽兵与王尸者,尽加重罚”!

阳成君跑得最快,不一会儿已逃到城中住所闭门不出。

后人有叹吴起之死的七绝诗一首:

为国亡身死不辞,

巧将贼矢集王尸;

虽然王法应诛灭,

不报公仇却报私。”

(见《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

话说温亥从地下起出吴起重要物件,知道是主人出征前埋下的,因为怕丢失,所以预先埋在亭院内梨树下。他拿到手后,提着便走,速来到北门外十里亭。左等右等也不见主人至,忙潜入城中翠香楼询问。

翠娥已闻吴起身亡,正要去十里亭通知,见温亥至,忙将他藏在后院密室之中。

楚国三公贵族和太子,早已料到这个结局。于是,借此机会除掉朝中异已,同时也算替父王尸身被射惩罚罪人——太子果然利用楚国法律“丽兵与王尸者,尽加重罚”,使得吴起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得到实现。太子派出兄弟熊良领兵血洗贵族,剿灭了七十多家,杀了数百人。

吴起虽然已死,但却报了被杀之仇。此举真乃天下奇事。

为平息贵族的不满情绪,太子又命熊良将吴起尸体用马拴了,在大庭广众之下,五马分尸,车裂于市。一代天才人物吴起,最后仍然落得如此悲惨结局。

温亥本待去抢夺吴起尸体,怎奈被翠娥死死劝住。待吴起被分尸之后,翠娥与温亥才有机会偷将碎尸运至郊外,用火焚化。此时,温亥已哭拜在地,翠娥也泣不成声。翠娥想起吴起几日前还是鲜活之人,音容笑貌犹存,如今已阴阳两隔,心中之痛无法言表,含泪呼唤道:

“吁嗟阔兮,不我活兮,吁嗟洵兮,不我信兮!”

温亥在一旁,听得翠娥夫人唱得情真意切,知道是她与主人常唱的《诗?击鼓》最后一段,其含义是“可叹如今重重关山,再也不让我们相见,可叹悠悠长相别离,不让我们守着誓言!”不觉又是一阵嚎啕大哭。

哭着哭着,直哭得温亥万念俱灰,双眼淌着泪对翠娥道:“夫人,主人的这些遗物就交给你吧!”翠娥怔怔看着温亥送来的包袱,泪水不断线地又流下来。忽听温亥在火灰堆旁又说道:“夫人尊重,请将主人这包遗物和骨灰送至卫国,葬在主人母亲墓旁。这是主人生前遗愿!”

翠娥已哭得脑袋发晕,哪里去注意温亥表情,只听他大喊一声:“主人,樊兄,我要为你们报仇!”言讫,骑马而去。翠娥大惊,待得冲上前时,温亥已远去。原来,他不顾一切,当夜潜入阳成君府中,将阳成君杀死。他自己也被乱刀砍杀。

翠娥在吴起等人死后,自己也好几次气绝倒地。当温亥离去之时,她又一次哭昏了。待得醒来之时,从身边人口中得知温亥也被杀了,不觉又一次大哭。顷刻之间,她最亲近的人全都没了,翠娥想自己单独生活在这世上已毫无意义,取了一把宝剑就要自刎。忽然身子被包袱拌倒,才想起温亥的话来。身边人也劝她要保重。翠娥丢了宝剑,爬起身来,忙把吴起的包袱抱在怀里,贴了脸庞,自语道:“吴将军,奴家一定将你的尸骨和遗物送至卫国,葬于你母亲墓旁,请放心吧!”

于是,她扑倒在地再拜,旋即捡了几块尸骨用帛包了,就地将所有东西全都掩埋,站起身来,擦干泪水,毅然地踏上了去北方卫国的道路……翠娥这一去,为吴起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不但保存了吴起的兵法和变法文本,还为吴起引来了一位传承之人,使得吴起精神永远不灭。此是后话,此书按下不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