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新都邯郸,刚刚草创。春光里,朝堂殿宇新落成,其余楼台亭阁,还在修建之中。宫殿朝门高大,顶端高悬牌匾,上书“大业”二字,镶金篆体。
不过,大业殿内,摆设简陋。
看来,战时建都,一切从简了。
赵章(赵敬侯)端坐在殿堂正中,左右是文武大臣。赵敬侯的脸,此时更精瘦了,双眼略显疲倦。但是,说话声音仍然尖利,似乎要将听话人的耳膜撕裂。他说:“三国攻赵,中牟危矣,如何解救,臣等可有良策?”
群臣默不做声。
国师牛畜老调重谈道:“臣初始即不赞成攻卫激魏,如今之势,不如请中尉大人支招,方可保中牟无羔!”自赵烈侯死后,牛畜常与荀欣政见不合。
赵敬侯道:“老国师,说不打已打起来了,还是说说如何迎敌的好!”
荀欣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魏、齐、卫三国打来,我国应拼力抵挡才是!”
孔宵刚从前线回来搬救兵,道:“说得轻巧。三国之兵,如狼似虎,数量胜过我国参战军卒几倍;且从东、西、南三线合击,怎么抵挡得住呢?”
徐越道:“主公,不如调集全国精兵,与魏军决一死战!”
孔宵道:“兵法云‘敌众我寡,知难而退’。硬拼实力,此为不智也!”
徐越很气愤,想赵烈侯也尊我为贤人,任命为内史,曾助公仲连相国变法,你小小的将军,竟然说话如此不客气,赌气的道:“那就向魏军投降吧!”
孔宵冷静的道:“徐内史息怒,小将并未讥讽您,只是就事论事。你想,魏国是魏击亲率十万大军东征;齐国是田布率三万人马西征;卫国姬训挥师北上四万人马,已是十七八万大军,我国与之对峙的才八万人马,敌众我寡,如何取胜?如我国增兵十万,魏齐也可又调集几十万人马,到时又如何抵挡得了呢?我是军人,马革裹尸并无所谓,担心的只是咱赵国的安危呢!”
徐越气平,于是道:“主公,赵将军言之有理,莫如请教公仲连相国,看有否良策。”
原来,先前赵敬侯急于攻卫,公仲连料想不胜,早称病不出。
赵敬侯只好亲自前去拜访。
……
赵相国公仲连府第,古朴典雅。
此日,大管家孟财闻赵侯亲来相国府,大惊,急急趋步冲入后花园。见公仲连正与孙子圆圆在桃树下看花,忙禀道:“相爷,赵侯来也!”公仲连点点头,不慌不忙道:“看衣!”顷刻间,换上官服,至大门外恭候国君光临。
随后,将赵敬侯迎入中堂坐下。
赵敬侯扬扬瘦脸干笑道:“相国精神已好,并无大碍?”
公仲连忙道:“谢君上厚爱,臣无羔,身体已于近日恢复!”
赵敬侯道:“也不见相国来朝堂议事?”
公仲连道:“臣正为君上寻思退敌之策也!”
赵敬侯喜道:“相国果然忠心为国!”
公仲连道:“世食君禄,敢不用心!”,
赵敬侯原以为公仲连会推手不管,因为自己急迫击卫激魏,没听相国劝阻,以致弄成如此混乱局面;现闻他正寻思退敌良策,所以心中喜悦。
赵敬侯道:“中牟告急,如之奈何?”
公仲连道:“君上打算如何应付?”
赵敬侯道:“合全国之兵拼死与争,何如?”
公仲连道:“君上有把握以一国之力,敌二大一小国?更何况魏军天下无敌!”
赵敬侯道:“胜算太小,因而请问相国良策!”
公仲连沉思一会儿,慢吞吞说道:“天下六雄,去魏、齐,还余四国;秦处魏西,是为虎狼,暂不为我所用;燕处极北,国弱兵不济,不能为我所用;韩为三晋之师,现今困惑,必是观战,亦不为我所用矣!天下唯楚国,乃我国可借之力!楚悼王与魏素有仇,且吴起变法后,楚国力增强,楚新军锋芒毕露,平南伐北,已有威势。若委派一能言之士,入楚下说辞,定会与我同盟战魏,其时赵可无忧矣!”
赵敬侯差点从地上蹦起来,大喜道:“相国之计妙也,速委人南下吧!”
公仲连道:“何人出使楚国呢?”赵敬侯道:“赵风可为使!”赵风是赵敬侯的兄弟,能言善辩,赵敬侯为击败公子赵朝叛乱,曾拉拢赵风,当时许愿日后定重用赵风,见有此机遂用之。公仲连没有说话,因为他早已看出赵风也非寻常之辈,但因是赵氏宗族内的人士,不便说穿,只有用沉默来回答。
……
赵与卫、魏、齐,四国战区,狼烟滚滚,杀声震天。
楚悼王在宫中听说魏赵开战了,心中暗暗高兴,知道复仇的机会来了。
从楚悼王父亲声王时起,魏国曾三次伐楚,每次都是魏、赵、韩三晋盟军挥师南下,夺了城池,掳了人民,杀了将领,给楚悼王心中留下耻辱。自从楚国强大之后,楚悼王时刻都想挥师北上,征伐魏国,若能取胜,不但可雪耻,还能扬名天下,称雄列国,开创楚国再次称霸的先河。听说魏赵相争,楚悼王有心助赵击魏,但却不能够主动去寻找赵国,因为他明白,楚国虽然称王,却是自称,属于谮王。那时,各国贵族夺权后,都要在形式上争取周天子分封,方才为天下认可。楚国未经分封,还在形式上与周天子平起平坐,列国背地里都讥笑熊氏,认为是荆蛮狂妄,属于乡下人不懂规矩。楚悼王天生敏感,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因此,不愿主动助人,以免被人骨子里瞧不起。公仲连正是深刻地看到了这一层,所以才大胆献策,提出联楚攻魏的计谋。
果然,赵风到楚后,受到楚悼王隆重接待。赵风算是白捡了功劳,根本不用什么说辞,只是注意莫要伤了楚悼王敏感的神经,楚悼王就自然会发兵攻魏。赵风来求,楚悼王心理得到了满足,中原大国赵国也派使者向我求救,足见他们在心中是认可我国;这样一来,列国也就不会认为是楚国狂妄,让诸侯看到楚国在天下是有威望的,最起码在外交上是有彩头了。
楚悼王咨询吴起,这一仗该怎么打?
吴起心情较复杂。一方面对魏国多少有点好感,对魏文侯五体投地,对魏武侯并没太多恶意,只是在用人方面,魏武侯没有发现人才,委以重用,其余也并无仇恨之处;另一方面他把对于魏国的热情转移到了楚国,用了原来准备贡献给魏国的才能贡献给了楚国,不能不说在内心深处没有一种遗憾。就像爱上一位貌美的女子,她不领情,就只好同另一位貌美的女子结了婚,然而无论婚后如何比较,还是认为前一位更美些,心中总有些许遗憾。虽然,这种遗憾只是深深地朦胧地在心底深处,也会不经意地在心中晃动;当深层次思想时,仍然觉得是后一位美女成就了自己。这时,他只能在心中嗔怪了前一位美女,是她有眼无珠,没有识得真情郎君,怎么看不出这位郎君原来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呢?
吴起毕竟是很现实的人,当楚悼王问起自己如何攻打魏国时,胸中涌出滔滔的兵学才智,忍不住要展现出来。所以,吴起道:“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争名,二争利,三积德恶,四内乱,五因饥;兴师之名称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禁暴救乱为义,恃众以伐为强,因怒兴师为刚,弃乱贪利为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为逆。王者之数,各有其道,义必以礼服,强必以谦服,刚必以辞服,暴必以诈服,逆必以权服。”
楚悼王道:“楚国救赵伐魏,是为何呢?”
吴起道:“此战一可争名,二可争利,三可积德。”
楚悼王想了想,道:“是啊,此役如胜,楚国将扬名天下,并可获魏土,同时雪耻,还能使赵国欠我国人情,好处多多也!”吴起道:“善哉,大王明察!”楚悼王道:“可魏国实力雄厚,兵多将广,且魏击又勇冠三军;楚国欲图魏,当如何谋划呢?”
吴起道:“魏有虎狼之师约三十六万。其中,守西河七万人马,守安邑五万人马,各地守军总计八万人马,魏侯率军攻赵十万人马,尚余约六万人马备战。如果我国攻魏,其必将调集六万人马与我对恃,魏侯将放弃攻赵,率十万大军夹击我。因此,我军应避免与其正面交锋,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击魏国,切断交通,分割其地,然后徐图之,方可取胜。”
楚悼王道:“吴令尹真乃雄才大略也!可叹魏击,竟不识令尹大才,如何不败呢!”
卫、赵、魏战区,甲兵布满千里。
楚国兴兵十万,分为前、中、后三军,前军三万人马以钟勇为将,后军二万拜谋士石升为将,中军四万以吴起为将。三军依照吴起谋略,袭击魏国。出得楚境,由阳夏发兵,吴起命三军神速前进,前军和中军绕过襄陵、大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直插魏国腹心之地,前军已至关隘孟门,中军抢占黄河天险,并击破共城、宁城、酸枣等三城;后军将大梁、襄陵围而不攻,后移师林中(今河南新郑东)。于是,楚军在魏国中部地区硬生生撕开了一条口子,切断了东西交通要道,其声势浩大,大有夺取魏国中部地区千里土地的架式。
魏国闻讯,全国震动。
(注:战国历史上,魏与赵首次开战于公元前383年,史称“赵、楚与魏、卫棘蒲之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