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62

第62章 赵国变法,处心积虑

赵烈侯接受策命之后离开洛邑回到赵国,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变法。

赵国都城中牟,侵淫在诡秘之中。

赵国这个时候的疆土,东部与中山国、齐国接界,西部和魏国连接,南部与韩国、卫国交错相依。赵国的国都原来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公元前424年,赵烈侯的父亲赵献侯即位那年,由晋阳迁到了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赵烈侯时,国都就在中牟。赵宫,在中牟的西南角。

密室中,赵国的国君赵烈侯(赵籍),与赵国的相国公仲连,二人正在密商国事。

公仲连人很年轻,此时刚过二十四岁,但却聪明过人,志向高远,愿辅助一位贤明圣君,大干一番开疆辟土的丰功伟业而名标青史。赵国受策命前后,他见赵烈侯番然觉悟,非常高兴;在陪着国君回到中牟之后,君臣联手,在赵国开展了名垂青史的——赵国变法。

当然,赵国的变法,实际上是受了魏国的影响。

魏文侯一方面起用李悝、吴起等法家为将相,实行法制,另一方面又尊儒家卜子夏等为师,并倚重田子方、段干木等儒家名人,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因此,公仲连主持的赵国变法,其最大的特色,是集中在具体的政治工作和财政工作之中。赵国变法跟魏国一样,虽然采用法家之道,但在教化人民的方面,则完全采用的儒家之道(注:战国初的早期变法,都是儒法并用)。赵国的变法,从时间上早于楚国,其采用的也不是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模式。吴起在楚国的变法采用的是激进式(法家****、即激进派,现代社会叫“鹰派”)。公仲连在赵国,采用的是缓进式变法(法家****、即温和派,现代叫“****”)。

过去,不少人都留下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变法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其实不然,但凡采用缓进式变法的法家人物都是得到善终的。公仲连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与李悝一样,个人生命没有受到保守势力的威胁和伤害。

在变法的同时,为了将赵国治理得更好,公仲连举荐了牛畜、荀欣、徐越等三位贤人给赵烈侯。他们都是赵国名叫“代”的边远山区(过去叫做代国,是赵籍的祖上赵襄子设计谋夺取的)的隐士。赵烈侯非常信任公仲连,任命了他推荐的三人为朝中官员。牛畜提出“以仁义,约以王道”的儒家主张,赵烈侯任命他为国师,负责教化等“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荀欣提出“选练举贤,任官任能”的法家和儒家的混合主张,赵烈侯任命他为中尉,负责选拔官吏和军事方面的重要工作;徐越提出“节财简用,察度功德”的务实的法家(李悝曾经提出过近似的内容)主张,赵烈侯任命他为内史,负责征考核臣下政绩和收取租赋的重要工作。

为表彰相国公仲连,赵烈侯赏赐给他了两套价值不菲的衣裳(赵国宝衣),以示鼓励。

……

在策命大典上,经楚声王闹腾,赵烈侯也知道了九彩宝衣的事情。魏文侯虽然如约派使前来通报过九彩宝衣的情况,但是并没有介绍过宝衣的细节。后来,赵国从别国辗转知道了三大信息。第一,魏国取得了九彩宝衣绘图;第二,周王朝的命运只有四十五年了,列国中有一个国家要顺应天命成为九五之尊,魏国有独享的打算和举动;第三是有人在研究九彩宝衣,并且把结果不断地告诉魏国。

赵烈侯虽然知道这些,但却惧怕魏文侯三分,他虽然当面提及想看看宝衣图案,但却遭到过魏文侯婉拒。为此,赵烈侯并未放弃,表面上不敢有什么动作,只在暗地里依靠公仲连变法强国,提早做着独立行动的力量准备。魏文侯去世后,赵烈侯感到自己有机会成为天下雄君,赵国可能取代魏国的盟主之位;所以他与韩烈侯(注:韩景侯去世后,太子韩取承位,即韩烈侯)商议,邀请魏击(魏武侯)举行野外饮宴,派出公仲连和申不害两位能人出使魏国,企图说服魏武侯同意参加。

可是没想到,段干木和任座识破机关,魏武侯反悔,请客的计谋破产。尽管如此,赵烈侯根本瞧不起魏武侯,更兼魏击狂妄自大,赵烈侯对他就更没有什么好感了。魏武侯主持的那次三晋伐楚,占领楚国大梁后的所作所为,更让赵烈侯不满意。如今,赵国经过公仲连变法,实力已今非昔比,军备力量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愈来愈强,内部已经是十分膨胀,赵烈侯早已按捺不住要与大魏比拼,正好想利用这次双方合作中的摩擦,作为攻击对方的难得借口和机会。

因此,赵烈侯常常与相国公仲连密商争雄天下的国事。

赵烈侯道:“我国变法之后,国力增强,此时争雄天下如何?”

相国公仲连摇头回道:“主公还有一件大事未做呢!”

赵烈侯惊愕道:“何等大事?”

公仲连道:“迁都!”

赵烈侯道:“中牟乃天下名都,地处中原,正好作为争雄基地,为何迁都?”

公仲连道:“昔日,赵族以晋阳为都,原因在于当时面临的对手主要是晋国内的公室贵族,晋阳地处偏远,便于自我保护。之后,随着三晋消灭晋国九家公室贵族,晋阳之利已失,于是迁都中牟。中牟与魏国安邑及韩国目前都城阳翟,在中原地带构成倚角之势,是三晋联盟并争天下的需要。以目前势态看,周朝气数将尽,七雄之中必有兴者;天下归一,势不可挡,天道有常,为贤者取。此后,我国将独立地进行更为复杂的兼并战争。然而,在中原大地的中牟,容易暴露,无可依托,在未来的军事行动中,无屏障,就显得弱势,很容易为他国所图。因此,需选择一个不在中原,但又靠近中原,并且便于发展,拥有一定物质根基和优越地理位置的城邑,作为都城。这样,才有利于我国日后雄图天下!”

赵烈听到相国这番透彻的分析,心中大喜,忙道:“相国所虑极是。那么,何处可为都城?”

公仲连道:“中牟往北,太行山下,邯郸城可作为赵国新都城!”

赵烈侯问道:“为何偏偏是偏远的邯郸呢?”

公仲连道:“首先,邯郸地理现在看来离中原有些远了,但是,从今后发展来看,其位置非常重要,它北通燕琢,南接郑卫,东扼大齐,西阻强魏;且靠近中原而又不置于中原;进,可取魏韩或者齐国之地;退,可以倚靠太行山区;还能很好地利用漳河之水。其次,邯郸东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道纵横,水源充足,是重要产粮区,能够保证城内军民用粮。其三,邯郸城发展较早,商业发达,工匠齐全,初具城市和人口规模,适应宫室和百官生存。”

赵烈侯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公仲连又道:“君上的祖上赵鞅子,当年选择晋阳,就是如此考虑的!”

赵烈侯猛然醒悟,赵鞅子当年与智族争斗的主要范围在靠近南部地区,但却将北部区域的晋阳作为重点发展区域,暗地里派董于安到晋阳发展,修建宫室暗藏制造兵器的铜柱和荆杆,到了危机关头,赵氏退至晋阳与智瑶周旋,结果大获全胜。他高兴的点点头,道:“相国所议极是,极是!您看,咱们何时可以迁移呢?”

公仲连摇摇手道:“不忙,不忙。如今暗地准备,可能得费时日五年,再一步步搬迁至彼,等到‘四十五’年之前,即可与魏国争雄天下矣!”赵烈侯高兴的道:“善哉!”于是,赵烈侯暗地里命太子赵章往邯郸筹备国都修建之事;又阴命公子赵朝筹备邯郸置办之事。因为搬迁之前,必须建设好那里的新宫室,筹备日后用得着的战略物资。中牟搬迁事宜在暗地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