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61

第61章 吃喝政治源远流长

魏武侯正不知先吃那一家。

公仲连和申不害道:“我两国的宴席,可合为一席,咱们三晋的国君,可同桌享用!”

魏武侯本来不喜欢吃吃喝喝这种事情,但见二人说的道理很大,也很深,不好反驳,就只好应承了下来,请两位使者先返回,自己订好吃喝的时日之后,即派人通知。

这样一来,魏武侯很不情愿地将征伐楚国的战事,暂时先搁了下来。

韩、赵两国使者刚走,段干木和任座从洛邑回来了。二人把洛邑之行报告给了魏武侯。之后,听得田文前来告诉赵、韩两国使者到来之事,说是请国君去吃喝野外饮宴,请教此事是否有什么后果。

任座听了此事,并听说是已经同意了,忍不住脱口说道:“君上啊,您上当了!”

魏武侯听得此话,心中很不高兴,道:“任舍人怎么这样说话呢!”任座发觉自己说话太直,忙道:“臣言不当,还望主公恕罪!不过,臣所言并无虚妄,也绝没有对主公不敬的意思!”

魏武侯心中想,这个人说话向来刻薄,策命大典时对神秘人的态度就是这样,平时里也冲得很,现在对寡人说话也这样没遮拦,看来不可重用。于是,也不去理他,转头对段干木道:“太师,您说说意见吧?”

段干木早瞧出魏武侯的心思,因而态度非常恭敬地道:“主公,这事原本很蹊跷呢!”

魏武侯睁大双眼,道:“两国使者所言,太师认为没道理?”

段干木道:“高尚的道理,单说之时,确实发人深醒,给人以警示;然而,再好的道理,如果用于计谋之中,就变味了!比如,道理就是一件外衣,它要穿在白身之外是很漂亮的;但是它要穿在计谋的身上,就成为了‘包装’。这种包装,漂亮过了头,就会迷惑人,最后成为计谋的一种‘伪装’。我国为什么要被这种伪装迷惑了双眼呢?俗话说‘一叶障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魏武侯道:“韩赵两国来请‘野外饮宴’,难道是计谋?”

段干木道:“从种种迹象观察,有这种可能!”

魏武侯本来就不愿意去吃喝,不过是听了公仲连和申不害的花言巧语,受到牟龟的怂恿,又想到父侯在遗言中说过‘三晋团结’的话,才应允了他们,现听段干木所言,就说道:“好,不去也罢!”

牟龟道:“主公,段太师和任舍人刚才所说,是否危言耸听呢?”任座听得此言,指着牟龟鼻子道:“你真不懂国际间的计谋?好,请牟将军去赵、韩二国走一遭吧!”牟龟瘪嘴道:“走就走!不过,得看君上是否同意呢?”魏武侯道:“好吧,李克御史,您与牟龟将军去一趟吧!”

很快,两人出使韩、赵;不久,又匆匆回来了。

魏武侯道:“两位爱卿,都弄明白了,他两国是在准备‘野外饮宴’?”

李克道:“回主公,是在准备,并且都准备得好辛苦!”

魏武侯懵了,道:“真准备了?还很辛苦?”

牟龟忙道:“是的!”他兴致勃勃的道:“回君上,从饮宴主食上看,他们准备了六谷,就是黍、稷、麦、菽、麻、稻;其花样也还不错,有糗(音qiu?,炒熟的米、麦和谷物,如后世的妙米、炒麦之类);有焙(音be?I,用微火烘烤);有糇(音ho?u);有饼;有饵(音e?r,与饼等同类);有粥等。从肉食上看,他们准备得也很充分,有牛、羊、猪、狗、鸡,还有鸽、豺、貉、鸹、鹑、鲼等,这些虽说繁多,也还算比较好找;臣打听到,宴席上最难得的是狮鼻、虎崽、豹胎、熊掌、鹿茸、寿鼋!”

李克接着道:“在烹饪方面,他两国请了天下最好的厨子,据说是以前跟随周王的疱丁,满身都是烹调绝技,主要有:煎法、炮法、醢法、熏烤法、灸法、燔法、脍法、羹法、脯法等,归纳为烹调十二大法!”

魏武侯道:“乖乖,吃一餐野外饮宴,为什么下这么大的功夫呢?”

牟龟低了头,嗫嚅着哼了几声,说不出话来,他原先劝导魏武侯参加赵韩二国的吃喝,所以不敢回话,怕魏武侯知道赵韩两国的用意后斥责他。李克跟任座一样,也是一位敢于直言的官儿,一语道破天机,道:“还不是为了宝衣!”即为了九鼎的事儿。

魏击一下子想起父亲魏文侯的遗命——

那一日,魏文侯回光返照,对自己说道:“击儿可要记住,那件事情……”听父亲说到此,魏击会意,知道说的是策命大典时发生的那件事。果然,魏文侯摸索着,从枕边取过九彩宝衣图案,以及周王宝衣的膊护,颤抖着递给魏击,道:“记住,宝衣,九鼎!”说完,额头上沁满汗珠,背心已被汗水浸透。

魏文侯自从在策命典礼上见到神秘人,得到九彩宝衣的颜色和尺寸两套图案,加上原有的质地、花纹两套图案,四套图案已经齐了。回国后,就交与李悝、段干木、任座等人进行研究。然而,众人穷尽智慧,也没有太大的进展。

段干木道:“这大概就是天意吧,也许非要如神秘人所言,要等到四十五年之后,才能有破解的契机吧!”于是,魏文侯就叫众人停了下来,魏国只专心于国内治理和国外军事行动,等待神秘人再次出现的机会,希望那个时候能够破解九鼎之谜。现在,魏文侯知道自己不行了,把接力棒交到了魏击的手中。

魏击忙跪在地上,说道:“是,宝衣,九鼎!父侯的话,孩儿已记下了。”

说着,双手接过宝衣图案。魏文侯事先命人用膊护包了宝衣图案。

之前,魏击的夫人,在策命大典的第三年,生下一名男婴,取名魏莹,聪明伶俐。那孩儿,魏文侯喜爱得不得了,留在身边,此时年方四岁,也跪拜在一旁。魏文侯招招手,魏莹懂事地扑在爷爷的怀里,奶声奶气地叫着:“爷爷,我要您起来,跟我一起玩!”魏文侯抚摸着孙子的小脑袋,眼睛望着魏击,叹道:“还有三十八年……你的时日要是不够,一定要传承下去!”(注:38年后,魏国君主果然称王天下)

魏击叩首,道:“谨遵父训!”

……

魏武侯悟道:“段太师说对了,他们以吃喝为恍子,想从我国得到宝衣秘密!”

李克道:“当年,文侯得到宝衣图案后,遵照当时在河水旁的许诺,把情况告诉了他们。后来,他们又从什么人那里,花重金买到了‘鼎秘’,知道了扁鹊山庄文侯与神秘人的全部对话;他们以为过这么些年了,应该有新的秘密出现,想借新国君登基,大办宴席,请主公前往,从而套出些秘密来。”

魏武侯道:“野心倒不小。哼,想得挺美!”

李克道:“君上,您看此事怎么办?”

魏武侯道:“他请他的,本君不去就是了!”

段干木从外面走入议事厅,道:“主公,既然您已经答应过,还是去应酬一下的好。赵、韩虽然利用吃喝来玩弄计谋,但是请客吃饭本身,的确是含有政治因素的呢!”

魏武侯道:“怎么,吃喝中,还含有政治?”

段干木道:“是啊,是很重要的政治呢!”

“轰”地一声,众人已笑出声来,嘻嘻哈哈的道:“吃饭真有政治?”

段干木道:“各位,请读一读《诗》,就会明白的!”

牟龟不解地问道:“《诗》不是很高雅的吗,怎么会有庸俗的吃喝呢?”

任座这时刚走进厅堂,听到说话,搭飞白道:“牟将军少见多怪,吃喝难道就不高雅了?”

牟龟平时就很不满意任座说话咄咄逼人,所以不服的道:“高雅的《诗》,孔子删减过的诗,儒家学堂作为教材的诗经,它里面的内容讲的吃喝?”他鼻子哼了一下,讥讽的道:“任舍人可否说来听听!”牟龟除了喜欢玩美女之外,擅长的是溜须拍马,对于《诗经》没有认真读过几首。

任座呵呵一笑,道:“这有何难?”张口就来,道:“《诗》曰:‘既醉以酒,尔殽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说的就是‘美酒喝得醉酩酊,您的佳肴看不清;但愿主人寿万年,神赐前程多光明。’这首诗中,不都是讲吃喝吗?”

牟龟抓抓耳朵,一时整不明白,疑惑的道:“怪事,《诗》中不只‘窈窕淑女’,还有‘吃喝’捏?嘿,稀奇,‘吃’出诗来了!”段干木接口道:“这有什么稀奇,任舍人只说了一首《既醉》,是《诗经?大雅》中的篇章,牟将军可能不知道,其实还有呢,《诗》中多有吃喝的名篇,比如<鹿鸣>、<七月>、<湛露>、<常棣>,以及<南有嘉鱼>,都是描写吃喝的场面,歌颂吃喝的盛况呢!”

魏武侯问道:“这跟政治又有什么关系呢?”

段干木回道:“君上可知道,周王室的始祖后稷传到第四代,有位名叫‘公刘’的先辈,是他将吃喝与政治挂上钩的。(魏武侯像听天书一样,睁大了眼睛)。《诗?公刘》曰‘食之饮之,君之宗之’,意思是说公刘是周氏的大宗族的宗子,常常聚集族人宴乐,借以巩固宗族的团结。”

魏武侯道:“太师是说,用吃喝的办法巩固宗族内部的团结,是公刘发明的?”

段干木道:“对,‘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这正是公刘对于华夏政治的贡献,在这里,公刘首次将吃喝,作为团结宗族兄弟的纽带和手段啊!”任座接道:“后来,吃喝由宗族内部扩大到整个华夏民族,成为一种风气,流传了下来,为后人不间断地沿袭使用呢!”

段干木深入论述道:“吃喝成为政治后,就演变得很复杂了,因亲疏关系不同,会食的次数不一样,《礼记?文王世子》注释说:‘亲兄弟每年四次会食,从父兄弟每年三次会食,从祖兄弟每年二次会食,族兄弟每年一次会食,以分宗族亲疏关系。’另外,就是饮食的级别了……”

魏武侯疑惑道:“大吃大喝一顿,事情就办成了?”

段干木道:“集合族人,伴着音乐吃喝,酒足饭饱,心灵沟通。《礼记?燕义》说‘上下和亲而不相怨也’。吃喝在这里就含有政治的意义了!”

魏武侯摇头道:“上古之人,胸无大志,终日为吃喝奔波,当然要给吃喝以美言了。如今,我国已做天下雄主,将来还要夺取九鼎神器,岂能去附庸风雅?”

段干木道:“您已经答应韩赵,而今爽约不去,会造成不必要的对立,请主公三思。”

魏武侯道:“段太师,捉鬼也是您,放鬼也是您!”

段干木道:“主公,老臣怎么了?”

魏武侯又道:“先前,您说它是计谋,不能去;现在,又说是政治,主张应酬!到底以什么为准?”

段干木道:“当然是以我大魏的利益为准!”

魏武侯道:“我就不信,吃喝之中有天下,有九鼎,有宝衣!这次,本君偏不去,看他二国怎样!”

没过几日,韩赵二国又派人前来催促魏武侯,请确定参加野宴的具体日期。魏武侯断然回绝了。二国使者离去。可是,过了几日使者又来了,说话也比较强硬了,说魏武侯原先已经同意,现又临时改变主意,不像天下第一强国的国君。魏武侯大怒,正要发火,段干木连忙好言相劝,安排两国使者去了馆舍,告诉说,咱魏武侯的意思是,先征伐了楚国,三晋再进行野宴,请韩赵两国君主,能够理解魏国新国君上台后迫切想建功立业的想法。所以,野外饮宴的事就先搁了下来。魏武侯按照自己的计划,以盟主的身份,派使者前往韩赵二国,联系征讨楚国的事宜。

后来,虽然三晋再次伐楚取胜,却因为诸多因素,使得三晋(特别是魏赵)起了裂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