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34

第34章 吴起出妻的部分细节

细节决定真实。请继续围观吴起出妻的细节——

好在韩非子非常敬佩吴起,在《韩非子》另外一篇文章之中,向我们详细的展示了吴起“出妻”的真实原因。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吴起宝贵的个人资料,让我们能够弄清楚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吴起出妻的呢?

韩非子在他的文章中,给后人留下了吴起和妻子之间的一个故事——

吴起让他的妻子织丝带,可织出来的丝带比他要求的宽度窄。吴起让她更改,他妻子说:“好吧。”等到织成,再量丝带,结果还是不符合他要求的尺度,吴起很生气。他妻子回答说:“我开头就把它的经线确定好了,修改的时候才知道更改很难了。”吴起把她休回娘家。他的妻子请自己的哥哥帮助自己与吴起复婚。她哥哥说:“吴起,是制定法的人。他制定的法,是想用来为大国建功立业,必须首先实行于自己的妻妾,然后才能推行,你不要希望回去了。”吴起妻子的弟弟被卫君重用,于是凭着被卫君重用的身份去请求吴起。吴起不听从,于是离开卫国到楚国去了。

故事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三》/《韩非子译注》P569:“吴起,……使其妻织组而幅狭于度,吴子使更之,其妻日:‘诺’。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其妻对日:‘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吴子出之,其妻请其兄而索入,其兄日:“吴子,为法者也。其为法也,且欲以与万乘致功,必先践之妻妾然后行之,子毋几索入矣’。其妻之弟又重于卫君,乃因以卫君之重请吴子,吴子不听,遂去卫而入荆也”。)。

故事说得明明白白,吴起出妻并不是为了“求将”——这是最关键的!

其次,这个故事乍一听之下,觉得有些不可理喻,吴起出妻的原因,竟然是要妻子按照他的要求织一条丝带,没有达到标准就要出妻,把妻子轰回娘家去。吴起的妻子姓名已经不可考,只知道她有父亲和哥哥弟弟等人。就这一件事情来看,吴起的内弟(舅子)的理解就更奇特了,他从织丝带引申到制定法令的国家大事之上去了。

从吴起生平事迹看,吴起在卫、鲁、魏三国活动期间,都不可能主持过制定法令的大事。但是,我们从这段记载中瞧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吴起妻子的弟弟被卫君重用,于是凭着被卫君重用的身份去请求吴起。吴起不听从,于是离开卫国到楚国去了。

由此,我们明白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时段。

首先,吴起休妻的时间是发生在去楚国的前夕。

一种可能,吴起知道自己在魏国恐怕不能够受到重用了,而且,预测会遇到什么不可避免的危险,所以,抽空回了一趟自己的老家。妻子住在卫国,妻子娘家也在卫国(吴起如果曾经杀死乡邻30多人,他还敢把家属安置在卫国?)。吴起回老家之后借故将妻子休掉了。

其次,吴起回到卫国有第二种可能,那就是他在受到奸臣诬陷并接到魏武侯的召回令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有生命危险,赶紧先一步回到卫国老家,将妻子先行休掉。

第一和第二种可能的发生,其目的都只有一个——保护自己的妻子以及家人。因为当时的卫国是魏国的附属国,后来历史上发生魏赵之间的大战和魏韩之间的争斗,以及魏国中了齐国“围魏救赵”的计谋等等,其起因(导火线)都是因为魏国要为卫国撑腰。

其三,卫国知道吴起不愿意在魏国干了,所以才重用吴起的前内弟(舅子),希望吸引住吴起这个当世奇才,让他留在卫国为官好为卫国服务。

当然,吴起没有留下来。这一方面是担心魏武侯不会容忍自己,另一方面可能觉得卫国是小国难有大的作为。当年吴起的先师(约吴起时代50年前)孔子在卫国呆了许多年都没有得到国君的真正重用哦。

也有观点认为吴起可能娶了几个老婆,杀了一个,休了一个。

从战国时代的婚姻制度看,吴起娶多个女人为妻妾是有这个可能的。但是,前面已经讲过了,如果吴起杀妻又出妻(老婆多),韩非子会交代的。韩非子没有讲吴起杀妻的事儿,作为战国人记载的吴起没有杀妻的事例(其它文献也没有)。

同时,吴起杀妻的历史背景:鲁国在吴起活动时段打败齐国的历史并不存在(后面会论证到)。而且,吴起杀妻没有必要,不符合情理;吴起杀妻是背信弃义的不良行为,违反人的起码道德,韩非子和战国人是不会把这样的人当作道德典范来歌颂的。

司马迁说吴起杀妻是要争夺功名。可是,吴起离开魏国时说的话(把丢掉官职,看得就像扔掉一双破鞋子那样轻松)。还有,吴起不愿意娶公主——宁愿得罪国君都不愿意。所有的史料都说明,吴起不是功利至上的人。

——无论从逻辑、常识、旁证、先秦史料上看,吴起都没有杀妻的可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