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
3214500000031

第31章 近代欧洲(11)

1848年2月,群众的游行示威演变为了武装起义,路易?菲力普见大事不妙,仓惶出逃,七月王朝被推翻。很快,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了,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此人是拿破仑的侄子。

法国爆发革命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欧洲,广大欧洲纷纷起立响应。这一年的3月初,柏林的工人、手工业者、学生聚集在一起,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议论,人们难掩不住内心的激动,渴盼着一场革命马上到来。于是,他们组成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走上了街头。消息传到奥地利后,那里的人民群情激奋,立即举行了起义,推翻了反动政府。

这让柏林的群众大为震动,于是参加集会的人们开始向普鲁士国王请愿,要求他废除封建等级和特权,召开由人民代表组成的全德议会,商讨统一的问题。

德国自中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下,到19世纪40年代,全国总共有30多个邦国。这些邦国各自为政,统治者们为了一己私利,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人民没有任何自由,思想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制。新闻报刊必须要经过审查之后才能发表。如此反动黑暗的统治,大大妨碍了德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有德国人民怨沸腾,要求当局实行民主,统一德国。

当然,这样的要求在普鲁士的国王威廉四世看来完全是不可理喻的,他认为任何一种改革都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当柏林人民请愿的呼声越来越高时,威廉四世火冒三丈,于是决定武力镇压。

很快,他就调集了一队全副武装的政府军开进了柏林。这队政府军气势汹汹,把游行群众当成了活靶子,不停地开枪扫射。结果和群众爆发了冲突。虽然有很多群众被当场打死,但却并没有让他们就此放弃。他们对威廉四世更加恨之入骨,示威游行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了,一场革命马上就要上演了。

镇压不成,反倒激怒了人民群众,威廉四世不免惊慌起来。于是他便假装做出让步,表示要废除新闻检查制度,准备召开议会,制定宪法。对于他的承诺,资产阶级十分满足,他们认为自己的目标达到了。可对于广大工人和群众来说,他们什么也没得到。于是,他们决定抗争到底。

很快,游行队伍就把威廉四世的王宫围得水泄不通,威廉四世成了瓮中之鳖,他们要求王国立即撤退军队。威廉四世恼羞成怒,下令再次开枪。群众们终于忍无可忍,于是便爆发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一时间,起义军从四面八方向市中心涌来。情急之下,威廉四世急忙调来1万多名士兵和几十门大炮进行反击,可惜都失败了。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之后,起义群众获得了胜利。接近着,就向王宫发起了总攻。很多政府军见状,纷纷倒戈,投向了起义军。

威廉四世得知这一消息后,如五雷轰顶,最后不得不当众发表了告市民书,表示愿意停战,撤走军队,并立即召开议会,改组政府。

柏林起义军的胜利大大地激励了全德国人民的斗志,他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街头,一场轰轰烈烈的德国革命正式拉开了序幕。

与此同时,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捷克等国也相继爆发了反对封建****的革命。1848年的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73.巨著《资本论》

1848年,曾喧嚣一时的欧洲大革命失败地划上了句号,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避难移居到巴黎。在巴黎,两人对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他们开始清除地认识到要想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就必须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只有把国家机器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够确保革命取得成功。这一观点对于日后的工人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由于马克思领导了工人运动,使得他在巴黎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自打他进入巴黎后,就曾先后遭到驱逐。这些驱逐他的政府包括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1849年夏,马克思第四次接到了驱逐命令,无奈之下,他放弃了普鲁士国籍,从此成了一个没有国籍的“世界公民”。

马克思在巴黎的生活异常困难,由于他把所有积蓄都用在了革命上,所以他家的经济状况十分紧张,为了维持生活,他不得不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挡掉。如今又接到了驱逐令,马克思便只好携带家人去了伦敦。来到伦敦的马克思依旧是两手空空,身无分文,于是他和妻子不得不因付不起房租而屡次迁移。

起初,他把家安在了伦敦安德森大街4号,这里的房租为每周6英镑,这对于贫穷的马克思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由于马克思经常拖欠房租,惹恼了房东,结果被迫搬到了累斯顿大街的一个旅馆里,这里的租金每周5镑,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又被主人赶走了。1850年5月,马克思把家搬进了迪安大街45号,不久,又搬到了28号。

虽然马克思的生活极端贫困,但他是一个酷爱读书之人,对于书的热爱是不会因为贫穷而有任何消减的。不久,他领到了一张英国博物馆的阅览证,这让他喜出望外。从此,阅览室就成了他第二个家。无论严寒酷暑,春夏秋冬,他都会准时出现在他在阅览室的那个固定的位子上。白天他在阅览室看书,晚上回到家里继续整理他一天的阅读材料,并一一做上笔记。每天,他都要熬到夜里二三点钟才去睡觉。

马克思为何会如此废寝忘食地工作呢?其实,他是在为撰写著名的《资本论》做准备。为了撰写这部巨著,马克思可谓是耗尽了心血。据统计,在世界一流的伦敦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就多达1500多种,他所摘录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多达100余本!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本书,马克思广泛阅读了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书籍,比如农艺学、工艺学、解剖学、历史学、经济学以及法律学等等。虽然这些书有的艰涩难懂,但马克思却耐心十足,逐一研读。甚至于英国官方的“蓝皮书”,他也不放过。这是英国议会专门发给议员的报告材料,每年会定时发给议员,但却很少有议员会看它,大多数人都把它当成废纸扔掉。

可在马克思看来,这东西却用处极大。这里边记录着英国每年、每阶段的经济报告以及相关的经济政策,这对于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他来说,可谓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他耐心细致地阅读着,凡事他觉得重要的资料,他都会逐一记录下来。

后来,马克思又搬到了伦敦西北的肯蒂士镇,这里距离伦敦博物馆远了很多,但马克思却一如既往前去阅读,他没日没夜地工作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857年,他的第一卷《资本论》终于出版了。

《资本论》的出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书中,马克思通过大量事实,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背后的“秘密”,暴露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同时也指出了工人阶级极度贫困的根源所在。

而最为重要的是,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剩余价值”学说。他认为,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资本家付给劳动者薪水,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是合理的,然而,事实上,这并不是真正的“等价交换”,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财富要远远大于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资本家正是靠这种剩余价值来压榨劳动者的。无疑,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和手段,这便为工人阶级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待遇准备了条件。

由于长年不知疲倦的工作,加上拮据的生活条件,使得马克思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1883年3月,马克思在伦敦寓所辞世,死后被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

边栏

马克思(1818年—1883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他曾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74.运动的成果

公元1864年9月28日,第一国际成立。这是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其正式名称叫“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它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1848年的欧洲革命对于欧洲当时的封建势力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经历了这次革命之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大陆,欧洲的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在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走入低潮期。然而,1857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又再一次点燃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热情。

从1859年伦敦建筑工人大罢工开始,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不断高涨。随着革命地顺利进行,各国工人阶级进渴望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大的封建集团。

在此期间,一向致力于革命运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他们相继完成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18日》、《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阐述革命理论的著作。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到英国工人和工会活动中去,大力宣传革命教育。同时,他们还特别注意培养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骨干,想方设法同各地的革命者进行广泛联系。

可以说,此时他们已经为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做好了准备。

1863年波兰人民反对沙俄统治的民族起义爆发,最终促成了第一国际的诞生。这次起义引起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视。为了扩大声势,他们竭力动员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全力声援波兰人民的革命运动。

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兰等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召开盛大的国际性会议,讨论有关声援波兰人民和国际工人联合斗争的问题。

在伦敦圣马丁教堂里,工人代表们激烈地讨论着,会议大厅里挂满了来自各个国家的国旗。看到如此热烈的场面,出席大会的马克思感觉到,有必要把全世界的工人无产者联合起来,组成工人联合组织,以便更好的开展革命工作。

在马克思的支持下,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还选举成立了其领导机构——**********,后改称为“总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总委员会委员。10月28日,总委员会通过了《第一国际成立宣言》和《第一国际共同章程》。

作为第一国际的纲领性文件,《成立宣言》对国际工人运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它指出:“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国际工人阶级要团结起来,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战胜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也只有团结在自己的组织周围,才能促进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赢得自身的解放。

第一国际一经成立,便立即展开了组织各国工人运动的活动,从而掀起了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潮。在第一国际的有力支持下,1866年,英国爆发了裁缝工人大罢工,1867年,法国爆发了青铜工人大罢工,1868年,日内瓦爆发了建筑工人大罢工等。随着这些运动相继取得胜利,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于此同时,第一国际也同各种机会主义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这些斗争主要有与普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普鲁东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普鲁东,他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他主张取消国家、取消政党,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不受任何约束。这种无政府主义思想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获得了很多民众的支持,不少信徒在为之摇旗呐喊。为了扩大影响,1864年秋,普鲁东和一些信徒悄悄地混入了第一国际的阵营里,最终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他们为了夺取第一国际的权力而四处兴风作浪。结果遭到了马克思的尖锐批判而失败了。

然而普鲁东主义者并不甘心失败,他们竟然在会议上提出由于第一国际是工人组织,因此,应该全部由体力劳动者参加,不应该吸收脑力劳动者。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想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排挤出第一国际。

马克思对其又进行了激烈地痛斥,他指出排斥一切知识分子就等于是抛弃知识的领导,如果没有了知识作为指导,工人运动势必会因为没有科学的领导而招致失败。在全体代表的支持下,普鲁东主义者一时哑口无言。不少人偷偷溜走了,还有一些人转而投靠了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所开展的第二个斗争,是与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和普鲁东一样,巴枯宁也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曾参加过奥地利1848年革命。1868年10月,巴枯宁在日内瓦偷偷组织了一个名为“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的组织,大肆宣传“废除国家”、“阶级平等”、“主张个人绝对自由”等无政府主义思想,为了扩大影响力,他还专门派人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地建立分部。巴枯宁这样做的目的只有这一个,那就是夺取第一国际的领导权。

1868年12月,他致信马克思,希望马克思允许他的“社会主义民主同盟”所有成员集体加入第一国际。马克思早已看穿了他的险恶用心,于是他回信拒绝了巴枯宁的要求。

巴枯宁怀恨在心,虽然在表面上“解散”了“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但他却暗地里指使心腹以个人身份加入第一国际,伺机捣乱。1869年,第一国际在巴塞尔召开代表大会,巴枯宁分子伪造证件,冒充代表,试图取得多数选票,从而将马克思及总委员会主要成员排挤出去。结果却被马克思看穿,巴枯宁主义者的阴谋破灭了。

第一国际在支持各国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它存在期间,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从而促使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第一国际宣布正式解散。

75.普法大战

在欧洲历史上,普、法两国的恩怨一直很深,而解决恩怨的方法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诉诸武力。发生在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就是普鲁士和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所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战争。

那么这场战争是如何引起的呢?这要从1815年召开的那次维也纳会议说起。

当时在这次会议上,各国同意在德国土地上建立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联邦。它包括34个封建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各邦之间都是彼此独立的。而奥地利和普鲁士是其中最大的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为了争夺领导地位时常发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