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刚开始时,捷克起义军势如破竹,很快就进入了奥地利,直逼首都维也纳。此时奥地利的新教徒也纷纷响应。斐迪南见大事不妙,假装提出谈判的要求,作为起义军的领导者的捷克贵族信以为真,下令停止攻城,结果给了费迪南喘息的机会。斐迪南立即向天主教联盟求救,最终镇压了捷克起义,捷克从此便成为了哈布斯堡奥地利的一个省。
镇压了捷克起义以后,德意志皇帝的权力大增,于是便试图向德意志西部和北部扩展势力。此时的西班牙试图占领荷兰,这让德意志的新教诸侯和英、法、荷等国深感不安。于是,哈布斯堡集团与反哈布斯堡集团之间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从此,这场战争正式升级为国际战争。
1625年2月,丹麦在英、荷、法等国的支持下,出兵德意志,占领卢特城。与此同时,英军开始进占捷克西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危急之下,任命瓦伦斯坦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率军抵抗丹麦军队。
瓦伦斯坦采用以战养战的政策,靠掠夺驻地居民的粮食和财富来维持军队的供应。最终在1626年,和天主教同盟一起打败丹麦了和新教诸侯的联军。战败的丹麦国王被迫于1629年5月签订和约,保证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务。而新教诸侯则要将1552年以后所占的全部教产归还原主,同时根据瓦伦斯坦的计划,德国在波罗的海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
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瑞典害怕自己的优势地位受到影响,于是在法国的援助下,于1630年7月正式参战对抗瓦伦斯坦大军。“三十年战争欧洲阶段”的序幕由此拉开。
7月6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统率4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大部地区。
德皇接到战败的消息后,立即下令蒂利率军前去阻击。9月17日,双方主力在莱比锡附近的布赖滕费尔德展开了决战。最终瑞典获得了胜利。然而德皇不敢失败,他重新启用之前被免职的瓦伦斯坦重新组建军队,开始反攻。1634年,德皇在西班牙军队支持下,于讷德林根大败瑞典军。瑞典被迫北撤。
一直在暗中观望的法国见瑞典战败,便立即出兵,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战场甚至波及到了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等地。结果法国和瑞典军队大败德军。哈布斯堡王朝见大势已去,再也无力扭转战局,只好求和。1648年10月,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就此正式结束。
“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以反哈布斯堡集团的胜利告终。根据和约,欧洲领土被重新瓜分。法国最终夺得欧洲霸权;瑞典巩固了在波罗的海的优势地位;德意志帝国则遭到了严重削弱,国势日微;葡萄牙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了独;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得以被承认。自中世纪以来“一个教皇,一个皇帝”统治欧洲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神圣罗马帝国在事实上已经被瓦解了。
专栏 通向世界的新航路
15世纪的欧洲曾经经历过一次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新航路的发现。由于新航路被发现,人们的视野被打开了,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和融合,最重要的是,在此期间,欧洲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种发展就使得欧洲各国货币的需求极度膨胀,人人都想得到更多的货币,于是货币就成为了人们心中最渴望的东西。《马可?波罗游记》让这种渴望变得更加迫切了,它使得欧洲人对东方,尤其是对东方的中国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他们认为那里是一个黄金的国度,是一个人间天堂。于是,人人都渴望能够亲自去那里一睹它的风采,而重要的是,可以把大量的黄金运回国。
在此之前,东西方之间的交往也是有的,比如在北路,经小亚细亚、黑海、里海至中亚细亚;在中部,从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至波斯湾,再从海路到达东方各地;在南部,经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红海,再从海路到东方。一直以来,东西方的人们就是通过这三条路进行交流的。
不过,北部的一条一直被土耳其人占据着,而另外两条则被阿拉伯的商人控制着。这让广大的欧洲商人十分不满,他们渴望能重新找出一条路来,可以自由地通往东方各国。
第一个为此做出尝试的人就是葡萄牙迪亚士。1487年,迪亚士组建了一支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最终到达了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结果迪亚士接力棒的是达?伽马, 1497年7月8日,达?伽马率领自己的船队从里斯本出发,先是循着迪亚士发现的航路,于同年的11月到达好望角,并从那里沿着非洲东海岸向北航行。1498年3月,达?伽马的船队到达了莫桑比克。之后,他又多次远航,在印度洋上各地建立了许多商业和军事据点,就这样控制了这条通往东方的航路。
见到葡萄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西班人有些坐不住了,他们打算寻找另一条通往东方的航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航海家哥伦布于1492年8月3日,率领船队从西班牙一直向西航行,来到了一个岛屿,之后又向南航行,到达了古巴和海地,并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岛屿。此后,他又多次到达美洲。
然而让西班牙人十分不平衡的是,他们虽然发现了美洲,但当时获得的利益却远远不如葡萄牙人在印度获得的多,因此西班牙决意要继续向西航行,以求从西面到达印度。
1519年9月的一天,麦哲伦率领着一支庞大的船队踏上了远洋之旅。他们先是沿着已知的道路向西航行,之后又转向南,沿着美洲大陆南下。最终到达了美洲南部的海峡。1512年3月,船队又抵达了菲律宾群岛。一条新航路就这样被发现了。
新航路的发现一方面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一方面也为欧洲各国的殖民主义开辟了道路。他们凭借强大的国力,开始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四处开辟殖民地,大肆掠夺当地的资源和财富,在实现了自己的财富之梦的同时,也使得广大殖民地人民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54.挑战教会权威的人
1590年的一天,年轻的比萨大学数学教授伽利略,邀请比萨的一些学者和大学生来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让一个重一百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由塔上自由下落,轻的和重的几乎同时落地。伽利略把实验重复一次,结果仍然相同。伽利略的实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臆断,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伽利略发现了真理,但却触怒了比萨大学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信徒,他们攻击伽利略胆敢怀疑亚里士多德,必定是圣教的叛徒。伽利略被赶出了比萨大学,但他由于这个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当时他刚26岁,是他当教授的第二年。
伽利略,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市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1581年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在大学里,伽利略深深地爱上了数学,在宫廷数学家里奇的悉心辅导下,他把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和杠杆原理结合起来,获得了精密的测量方法,发明了用以测定合金成分的“液体静力天平”,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1589年夏天,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教授,年仅25岁。
离开比萨大学后,伽利略来到学术空气自由的帕图拉大学。每逢他上课时,大厅里挤得水泄不通。远至瑞典和苏格兰的学生也慕名远道而来,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了著名的学者。
伽利略给学生们讲宇宙,并告诉他们,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变的,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正好相反。他还告诉学生,所有东西、所有原子、所有星球都在运动。
1609年,伽利略听说荷兰人发明了望远镜,他通过别人的一点描述,凭着自己独特的天赋,经过刻苦钻研和实验,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在这架天文望远镜的帮助下,伽利略探索了深邃神秘的天空,在一年之内他就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发现:月球表面并不象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平滑,而是呈现不规则的凹凸起伏。银河也不是人们所说的银白的云彩,而是由千千万万颗暗淡的星星所组成的。木星旁边有四颗运转着的卫星;地球并不是各个天体旋转的唯一中心。太阳上面有黑子;土星周围有光环……所有这些结果,都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日心说”):即地球和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行。
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星际使者》,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上述发现。人们惊讶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1611年,伽利略在《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中,肯定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维护哥白尼的“日心说”。他竭力想分清宗教和科学的界限,认为前者属于人们的道德行为范围,后者属于自然界和人的关系的范围。他指出,天体的永恒,只是相信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教士们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天主教的教义。
然而,当时势力强大的教会反对哥白尼的“日心说”。他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围绕地球转动,而地球是不动的。因此教会在1616年给伽利略下了一道禁令,不准讲授哥白尼的学说。伽利略为此烦恼不已。
1623年,伽利略冒险开始他最有名的著作——《关于两种世界体系之间的对话》的写作。同时他6次请求教皇乌尔班接见他。他小心翼翼地向教皇介绍哥白尼学说的书籍,教皇同意他把对“日心说”赞成和反对的论点一起写出来,但不允许他得出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的结论。
随后的6年时间里,他完成了他的杰作。在书中他巧妙地阐明了自己支持哥白尼学说的证据,而反对哥白尼“日心说”的人的辩解却愚蠢而无力。
伽利略把哥白尼的学说当作“一种纯数学假说来叙述”。1632年,这本书得到了教会监察吏的许可后出版发行。但是,教会的权威人士很快就发现了伽利略仍在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于是便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押上宗教法庭。
当时的伽利略已年近七旬,身患重病,体质虚弱。在宗教法庭上,他的精神和肉体受尽了折磨。1633年6月22日,他被迫双膝跪地发誓,哥白尼的理论纯粹是一派胡言乱语。他要“放弃、诅咒、痛恨”过去的种种错误,并保证以后永不宣传和谈到它,违犯了甘愿受死。
伽利略刚宣布完他的誓言,就大声喊道:“不管怎么说,地球毕竟是在运动着的”。这说明伽利略并没有放弃自己所坚持的学说。
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监外执行。但他没有放弃科学,经过3年的顽强拼博,他又完成了一部巨著《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在书中,他大胆叙述了物体的各种运动和动力学有关的一些问题,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部书被偷运到荷兰出版时,伽利略已双目失明。
伽利略的晚年境遇极为凄凉,只有他的女儿在他身边照料他。
1634年他的女儿先他而死,他更加孤独和痛苦。1642年1月8日这位终身为科学真理而斗争的伟大巨人含冤离开了人世。
1683年,罗马教会终于为伽利略冤案公开平反,为此在罗马成立了一个由不同宗教信仰的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它的宗旨是:“研究科学同宗教信仰的关系,伽利略案件的科学方面以及伽利略学说对现代科学的贡献。”
55.没有流血的革命
在世界革命史上,有一场革命因其没有发生任何流血事件而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这就是发生在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有人称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革命。
1685年,詹姆斯二世上台执政,和他的父亲查理一世一样,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的脑子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君权神授的观念,因此当他开始执政后,便大大加强了君主****。为了巩固他的君权,他开始不断地扩充军队人数,并将大部分军队驻扎在伦敦,以镇压伦敦人民的骚乱。同时,他还不顾“宣誓法案”的规定,进一步推行天主教,并且将很多天主教徒提升为军官。
在詹姆斯二世的支持下,很多天主教徒出任军政要职,这便引起了以英国国教徒为主的托利派和以新教左翼为主的辉格派等的强烈不满,他们决定坚决抵制詹姆斯二世统治集团的倒行逆施。而在当时,英国各阶层人民对与军队更是怨气冲天,他们认为军队只是****者的镇压和****的工具,根本不会为了人民为浴血奋战。一时间,人们对于詹姆斯二世的敌对情绪如干柴烈火,一点就着。而在詹姆斯的一意孤行之下,很多上层官也进行了一系列变动,他纷纷对自己的亲信委以要职,并且在1685年11月20日下令议会休会。
巧的是,就在此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废除南特敕令的消息传到了英国。人们在得知此消息后,大为震动。从而激起了他们对天主教更大的愤恨,他们发誓要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
而此时的詹姆斯二世却依旧一意孤行,在继续推行天主教。这种试图加强天主教的企图,更加激起了英国人的反抗情绪。于是,辉格派和托利派联合起来,一致反对詹姆斯二世。此时的詹姆斯虽然运用国王的权利取消了一些反对天主教的条例和法令,但他仍然不能控制议会。为了控制议会,他又采取了一些措施。他将那些不服从自己的地方官和市镇机关的人员大量撤职,然后任命一些天主教徒和忠于他的人员担任。这便激起了很多地方上的贵族和城市中的资产阶级的不满。1688 年春,全国上下各种政治派别和宗教界的人士,包括辉格派和托利派的人士,最终结成了反对詹姆斯二世的大联盟。
1688 年4 月27 日,詹姆斯二世为了使英国国教陷入孤立,重新发布了“赦免宣言”,并命令在以后的两个星期日在教堂里宣读。然而,“宣言”一经发表,就引来了英国国教徒的不满,他们认为詹姆斯二世的这个举动是非法的,约有90%的教士表示拒绝服从。5 月18 日,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桑克洛夫特和另外6 个主教共同拟订了一份“请愿书”,指出国王此举乃是非法行为。詹姆斯二世大为恼火,下令将这7名主教以煽动罪囚禁在伦敦塔里。
6 月29 日7 个主教被带到法庭接受受审,结果,法庭不顾国王的旨意,宣布7 名主教“无罪”,如此一来,政府的威信彻底扫地,詹姆斯二世的统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1688年6月30日,七主教被释放后,共同商议致书给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信奉新教的奥兰治的威廉,邀请他率军进入英国,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1688 年11 月1 日,威廉以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为名率军入侵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