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燕荆刺秦
32062500000010

第10章 孔子儒家之治国王道。

孔子儒家之治国王道。

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臣事君以忠上面已经说了,就是尽心尽力辅佐他。那么君使臣以礼呢?

礼是礼貌,礼节,礼仪吗?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才能恢复延传下来的礼,最终能成为仁。

孔子那时,社会延续的礼之习惯,有句话,礼不下庶人。何也?

因为庶人因为生活条件的限制,对庶人是没有礼的要求的。他们只是求温饱。所以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于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庶民,能要求他们知礼节,晓荣辱吗?

所以礼只是对王室,贵族,士人的要求。是要求他们知礼守礼行礼,就是遵守社会规矩的约定俗成,延续下来的规矩,更明确的说,就是限制自己,不能因为富贵,就为所欲为。左传说,在上不忘降。位居上位,不要忘了降低自己。

那么庶民,仓廪实而知礼节后呢,依旧还是礼不下庶人,从来没有说礼上庶人的。因此庶人知道了礼的规矩,就能知道王室,贵族,士人是否遵守礼了。知道了王室,贵族,士人是否遵守礼,就能知道他们应该这样对待庶人了,所以就知道荣辱了。否则王公贵族殴打庶人,辱骂庶人,王公贵族执鞭横行于大道,庶人被抽打龟缩于道旁,尚不知道羞耻也。

因此君使臣以礼。不仅是君王对臣下要礼貌,礼节,礼遇,要给臣下尊严。还是君王克制,谦卑,虚怀若谷。能裁剪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行动,还要接受谏言。这种约定俗成的礼,包含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包含着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包含着子产不毁乡校。

而一个国家的使命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首先发展民生,满足了物质需求,就是精神需求,就是要知礼,庶民也要检验君王对他们是否以礼。而臣下庶民回报君王的只是忠诚,只有王室贵族士人才需要克制自己,裁剪自己锦衣玉食奢侈生活,而不是刚温饱的庶民需要裁剪自己。这就是坐的车要礼让走路的,而不是走路的要礼让坐车的,原因就是坐车的高高在上能撞伤走路的,走路的本是弱小而不会撞伤坐车的一个道理。

当然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是管仲的治国,虽然管仲的济世经邦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仁政。但管仲还不是儒家。因为管仲还不好学。而孔子儒家的治国,最后还要仓廪实而知礼节终好学。最终使爱真求知,热爱真理,真相,真实的人,成为社会大多数。

如此最终实现孔子儒家的王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不就是先民生,后民权,最终民义吗?)

只有求知爱真,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实现王道。这就是孔子儒家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