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3177800000048

第48章 十大思考(21)

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校园文化一定要有历史的痕迹,这样就可以见到文化的深厚沉淀与底蕴。使人们有一种在坚实的基础上建设文化大厦的满意感。为此,一方面对历史上的文化包括遗迹、古迹等要整理、修葺和传承;一方面要注意新建文化的引进和弘扬。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必须要将当代文化的建设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可留了历史痕迹的文化的建设同时考虑,同步进行。如校训,一个由第一任校长拟定的好校训,往往可以影响几代人,传至千古,不可随意更改。现代文化指学校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建设现代文化,在古老沧桑中展现现代气息,在现代气息中融入历史沧桑。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学校一\定在不断变化;既有变化,那就要在变化中反应时代面貌和时代精神,以引领学校的发展。学校中现代文化的建设要适度超前,使人感到时代气息浓烈,有可以培养一代新人的感觉,不止太沉闷和腐朽。历史文化又会使人感到文化并非一朝一夕的“怪物”,而是人类智慧长期积淀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单一文化,综合文化。单一文化是指某一方面的文化。如有些学校,注重传统文化的建设,有些学校注重名人文化的建设,有些学校注重道德品质文化的建设,有些学校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有些学校则注重科学文化的建设等。综合文化就是指兼顾方方面面,当然不是平列或并列,允许有主有次。

(二)教育文化的内涵

德育文化,智育文化。学校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于智育与升学率与质量挂钩,和家长的要求相吻合,没有不重视的学校,而忽视德育的学校却“大有人在”。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一切以分数为标准,或者有的校长干脆认为德育没有具体的操作课程和方案,也没有考核的标准,加上无意识的德育已使学生基本遵守纪律,没有大的违纪现象,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使得德育在他们的心目中无足轻重,甚至不知道也不懂得如何抓德育、怎样抓德育。正如有了课本就能上课,没有课本就不能上课一样,甚至抓了德育也不知道是在抓。德育是做人的基本教育,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不会做人,难以做事。因此,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要从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人手,不能重视一些方面而忽视另一些方面,但也不能数字化地并列,要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采用高明的手段充分地加以反应,特别从文化的角度反映出来,从主和次两方面体现学校教育的全面性。

组织文化,自然文化,组织文化具有着意性、起始性、制约性,教育文化不能随意作为,往往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而且选择最好的能够吸引人的方式来表达和阐释。自然文化,实际上是指学校的某些文化经过多年的实行和传递,已经形成了一种自然现象。和一个地方或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融入学校,成为自然现象一样。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自然是习惯的内化,习惯是意识的内化,意识是认知的内化,最后使学校的许多好传统、好做法和独具个性的文化成了人们的习惯行为,也就成了自然文化。

校本文化,外来文化。我们常说,要吸收一切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学校的文化本来就是吸收了国内外方方面面的文明成果,再结合本校的实际而创立起来的文化,当然也包括自己独立的原创性的东西在内。融百家而立一家,见他校而成本校,就成了校本文化。校本文化就是学校个性在教育文化上的集中体现。外来文化包括直接搬用和改造以为我用的文化。学校必须立足于向外面的世界学习。我们说,不实践,难以创新,同样,不学习,也难以有创新。而且外面的文化在天天变化,学校对待外面文化的态度,就在于经常性地学习,不能一劳永逸。校本文化是本校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结果,外来文化是校本发展的动力。外面的文化,学校要源源不断地吸收、引进,这样校本文化建设才会有生命力。

学科文化,素质文化。学科文化一是学科本身,一是延伸和拓展。我们主要研究它的延伸和拓展,研究如何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学校的教育文化,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通俗化的校园文化,使课本知识和平时耳濡目染的非课本文化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从而使死板的文化变为活的趣味因子。使知识真正变为学生的能力。我国所进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实际也是学科、课本文化的一次重大改革。素质文化一般是指学科以外的教育文化。学校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全面的教育,学生的素质除了学科知识素质即科学文化素质以外,还有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素质等。学生要全面发展,学校文化就要全面地去影响。其实学校最显著最容易操作和表现出来的文化,还是素质方面的文化,经常强调的也是素质文化,如墙上的标语、口号,操场上的运动图形、学校的管理方式和制度、体艺教育、教师的榜样和示范、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以及师生的文化水平、修养水平、学校的教育思想等,都具有素质文化的含义。也就是说,在学生的教育中,在教育的文化中,学校要充分体现出学科文化和素质文化两个方面,不要有其一而无其二,不要重其一而轻其二。

课堂文化,课外文化。课外文化主要包括校内文化,也泛指社会文化。课堂文化指课堂上和教室内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如见之于墙壁上的名人名言、肖像、壁报、黑板报、自励自警格言、班规班约、班训、班级的命名、班报、班徽、班歌等,还包括动态的师生行为方面的一些文化现象,如课堂常规、班级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师生关系、班会、家长会、报告会、晚会舞会,以及师生在日常交往中形成的一些团结互助互爱的做法、现象等。课堂文化当然要主动地参与到或者反应学校的文化,使课堂文化既有个性,又在学校大集体的文化之中。

规范文化,自由文化。规范文化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纪律约束等带有强制性的文化。规范文化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使学校处于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约束的环境之中,这是必要的,无论形势怎样变化都不能取消。自由文化是学校的民主管理文化和学术思想自由。特别在大学里展是要鼓励学术自由,中小学也不例外。自由文化主要是指师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充分展示与发展。学校是一个文化的组织单位,多样性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符合学校培养多方面人才的需要。学校应当鼓励学生敢创敢想,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则更应该研究教育教学,创立自成一家的思想和方法。学术自由是学校活力的一个象征,校长在这方面要十分注意,不要将自己的思想轻易强加给教师,要鼓励教师创新,要肯定教师的个性和风格。在领导班子内部,要树立民主的气氛,让领导都有说话的机会,敢于说话,敢于发表意见,只有这样,校长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更好地领导学校。才能成为一个好校长。文化的自由和自由的文化观念是学校意识形态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学校将失去活力。

严肃文化,活泼文化。文化本身就分为严肃文化和活泼文化。这其实是文化的表现方式问题,教育文化也一样。有些文化比较严肃,如制度文化。在制定时就要广泛征求意见,发扬民主,一旦定下来就不宜随意改变,如校长的讲话,必须认真负责,不能出尔反尔。有些文化,其表现方式要生动活泼,和师生的思想、心理贴近,特别对于学生来说,更应当表现得生动活泼,或许生动活泼的文化,更有利于学生吸收内化。单就语言表达方式,从语气、措词等方面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对小学生、幼儿更要儿童化,这样,学生就觉得亲近,接受性就好。

科学文化,艺术文化。科学文化不同于学科文化,科学文化是指符合科学要求的文化。科学是严谨的、规范的,反应科学的文化必须要按照科学的规范和规律去做。艺术文化,是指用艺术的形式反映艺术本身或者反应教育文化现象或者将学科知识、科学知识艺术化的文化。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样。很多事实证明,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如很多艺术大师和科学大师,往往既有科学素养,也有艺术素养。有些艺术大师、音乐大师不但具有科学素养,甚至本身也是科学家。达·芬奇是广个伟大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富有想象力的科学家。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作者。据说,爱因斯坦拉小提琴完全是专业水平。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授,也会拉小提琴。李岚清副总理曾经说过:“从事科学或其他学科研究的人需要文艺家的灵感,需要文艺家的好奇心,需要文艺创作的执著精神和创新的追求;从事文艺研究的人也要有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学校的教育文化,一方面要注意科学和艺术的直通、使人才更加全面的发展或者人的各种能力互通互补互相补益;一方面要注重科学概念的艺术表现。如有一幅著名的漫画——《武大郎开店——不要大个子》,其艺术手法何等活泼可爱而又通俗易懂,是完全用艺术手法表现的,其反应的问题却是那么深刻——文盲看不到学术的重要,心怀鬼胎的人难以用人,不学无术的人难以容忍有胆有识的人,跑官买官的人难以正确对待干事业的人……反应的是社会上的一些非常严肃而又常见的现象。这种高雅的艺术和对社会现象高度艺术化概括的表现形式,使人对深刻的问题多么容易理解而又理解得那么自然。

高雅文化,时俗文化。教育文化本身有些就是高雅的,这些文化一般都是比较稳定的,学校要不断地创造一些高雅的文化,如校训、校歌、就应当是高雅文化。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东北大学的校歌:“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地所产者丰且羌,俗所习者勤且劳,痛国难之未已,恒怒火之中烧。唯卧薪而尝胆,蔗雪耻于一朝,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西南联大的校歌:(满江红)“万里长征,辞却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激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颂在春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就非常高雅。所谓时俗文化,一是指学校文化要入时,要和时代合拍,要和教育对象的需求水平合拍,反应时代面貌和时代精神;十是指雅俗共赏,根据学生的特征,用通俗的语言(包括雕塑语言、舞蹈语言、歌声等)把教育要求表达出来,使师生更易于接受。当然这里的俗不是庸俗化,庸俗化是对文化的亵渎。

神圣文化,挑战文化与学校文化在意境上既包括神圣不可亵渎的一面,又包括挑战性的一面。学校要发展,就要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挑战。同时,学校要发展,就要创新,采用新制度、新做法,就存在着挑战,就会产生或引起挑战。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就是向旧制度挑战的例子。挑战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优秀和一流;在对教师的教育中,要鼓励教师敢于挑战名人、权威,敢于质疑专家观点。对于一个校长,更要支持他勇于挑战,敢于挑战,这才是真正的发展。没有挑战的学校,或许没有对手、非议、冲突,但却绝对没有锋芒、力量、生机。

同一文化,个性文化。所谓同一,即任何一所学校都处在一定的社会之中,都必须服从于社会和国家的统一要求,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和国家服务一,打上其他学校的烙印,因而,学校文化必须要反应国家的统一意志,必须代表国家办好教育。所谓个性文化,就是指反应学校特色的文化。学校之不同,如人之不同,不能都是一个面孔。我们提倡学校之间要互相交流学习,学校还要引进一切先进经验和文明成果,但同时反对照搬照抄。照搬照抄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个性的学校只能永远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爬行的学校,也永远办不出水平。

传统文化,创新文化。传统文化指继承祖国文化遗产中优秀的和宝贵的部分。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饱含着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实事求是”,以及儒家学说、道家学说等,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所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有许多非常珍贵的东西,更要予以传承和发扬。******在十届人大答记者问上四处引用到了传统格言,如“苟利天下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唯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等。使答记者问显得尤为精彩。传统文化还包括学校自身的一些精华。创新文化不同于“时俗文化”、不同于“时代文化”,时俗文化在于通俗,时代文化有可能过时,而创新文化则是在学校自己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持续的永久的生命力,如南京大学在?002年百年校庆时重新确定的校训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这是从两江师范时“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钟山之崇高,玄武之恬静,大江之雄毅”,中央大学“诚朴雄伟”和南京大学(1949年)“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等各个时期校训的基础上确定的,显然是继承中的创新,是创新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含义,稳定而不易过时,会激励后人孜孜孜不倦地奋斗。

普通文化,专业文化。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必须合于普通,合于一般规矩和规律,为一般人所能理解和接受,能够反应一般人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当然,学校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事业单位,是专门为人的智慧和才能打基础的场所,学校文化必须充分地反应和体现出教育专业的要求,体现出它功能性的要求。没有普通文化,学校会与社会脱离,没有专业文化,学校教育就达不到引领时代和培养新人的目的,就不成其为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