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从亚洲腹地到欧洲
3176300000029

第29章 突厥、阿拉伯诸民族在丝路西段的双向冲击波(1)

公元6世纪以后,有两股民族迁徙和征服战争的冲击波,席卷了从游牧世界到农耕世界、从亚洲腹地到欧洲的整个丝路西段:一个是突厥民族由东向西的冲击波,自中国北方波及到高加索以北和中亚细亚,其余波如塞尔柱突厥人、奥斯曼土耳其人等西进的浪潮,甚至远达地中海和欧洲,改变了世界区域性民族构成尤其是中亚的历史面貌,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不亚于阿拉伯人的征服;另一个是阿拉伯人由西向东的冲击波,最终由西部世界波及到帕米尔高原西麓和印度河流域,使******文化成为丝路西段的主流文化之一。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从北非扩张到西南欧洲。

公元7世纪以后,唐代中国出现了百余年的繁荣,其羁属范围一度达于里海,丝路西段的帕米尔至木鹿段,北方的“热海——楚河道”,尽悉囊括在唐朝的势力范围之内,东西交流出现了自两汉以来的第二次高潮。唐朝中后期,中国境内青藏高原的少数民族吐蕃崛起,他们或北上攻陇右、夺四镇,或西下青藏高原,绕帕米尔西南,经中亚回争西域;适阿拉伯人东来,逐步征服了河中地区及吐火罗斯坦。这样,在丝路西段的亚洲腹地地区,遂形成了“两国四方”即唐朝、阿拉伯、突厥、吐蕃四大势力的争夺及诸族之间战和变幻莫测的历史奇观。

本章及下一章互为姊妹篇,阐述这一历史时期丝路西段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历史变迁,本章的主角是突厥人,下章的主角是阿拉伯人。

一、突厥人在丝路西段的纵横捭阖

1.突厥的崛起

突厥原为中国西北一个弱小的游牧民族,《北史》、《周书》、《隋书》、两《唐书》等皆有专门的突厥传,大多言其原为匈奴部落联盟中的一个支系,旧居金山之阳(即阿尔泰山以南),因金山形似兜鍪(战盔),俗称突厥,遂因以为号。突厥是遗留文字至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公元19 世纪末,俄国和芬兰探险队在鄂尔浑河流域发现了《毗伽可汗碑》、《阙特勤碑》、《暾欲谷碑》等碑文,多属突厥人褒美先辈之辞。国外学者就是根据这些碑文展开研究的。在《阙特勤碑》中有文曰:“人类子孙之上,有吾辈之祖先布民可汗及伊室点密可汗。” [法]沙畹著:《西突厥史料》,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1944年,第1页。在中国史书中,布民即土门,为北突厥(亦称******)始祖;伊室点密即室点密(瑟帝米),为西突厥始祖;两人本为兄弟,族姓阿史那。突厥弱小时,臣属于柔然,为其锻奴。在中原南北朝对峙的末期,突厥崛起。公元546年,突厥乘铁勒与柔然发生草原大战之机,在其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下,邀击铁勒并破之,收其5万余众,势力骤增。遂求婚于柔然可汗阿那瓌以取得平等地位。阿那瓌宁肯与哒王联姻(《北史》卷九十八称:哒三妻皆柔然可汗阿那瓌伯父婆罗门之妹),也不愿与自己的“奴隶”为伍。遭柔然拒绝后,土门转而与西魏通好,公元551年魏以长乐公主妻土门。次年,突厥一举大破柔然于怀荒北(今河北张北县以北蒙古高原),阿那瓌自杀,其子庵罗辰亡奔北齐。土门自称伊利可汗。自是,突厥汗国则成为屹立于中国北方的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柔然既破,突厥汗国尽有其地。包括“其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北史》卷九八《蠕蠕传》。 ,成为北亚一大强国。与此同时,由室点密统率十大首领,有十万余众,往平西域诸胡。室点密占乌孙旧地,亦自称可汗(西面可汗),号十姓部落,世统其众,在本蕃为“莫贺咄叶护” (叶护为突厥官名,仅次于可汗)。可见突厥汗国在土门、室点密时代即已分为东西两支,故《阙特勤碑》记两人并为突厥先祖。不过当时西突厥并未形成独立政权,而从属于******之最高可汗,只保有“叶护”称号。

土门子木杆可汗在位时期(公元553—572年),突厥汗国开始强大起来。木杆可汗勇而多谋,专务征战。曾由大漠南下横切河西走廊登上青藏高原,与西魏共灭吐谷浑(公元556年);后又裹挟吐谷浑余众回师漠北,荡平柔然残存势力,杀其余众3000余人(后柔然余部约2万余人经北方草原之路西奔欧洲,西方称“阿哇尔人(Avars)”)。

柔然灭亡以后,突厥汗国遂与哒国相邻。自公元562年起双方发生军事冲突,到公元567年突厥与萨珊波斯联军灭亡哒,仅为数年。实际上,这次外交联盟及军事行动皆系西面可汗室点密所为,因为当时西突厥尚尊******大汗,故而才记在木杆可汗的账上。哒灭亡后,突厥汗国又得到阿姆河以北之索格底亚那、塔什干、费尔干纳以及从阿富汗北部到新疆的广大地区。木杆可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东走契丹,北并契骨(黠戛斯,吉尔吉斯),威服塞外诸国,史称其地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里海),广万里;南临大漠以北,北至北海(贝加尔湖),纵五六千里。参见《周书》五十《突厥传》;《北史》卷九九《突厥传》也就是说,自土门建立独立政权至木杆的扩张,仅历20余年,一个从蒙古高原绵亘于波斯东境、从东北亚到中亚的强大游牧帝国再度形成。铁勒、柔然自此便退出亚洲历史舞台。此时正值中原南北朝对立的末期(约公元557—577年),北周、北齐争以币帛公主事突厥,与东西魏争事柔然如出一辙。木杆之后,至佗钵可汗,北周每岁给突厥缯絮锦綵10万匹,北齐则加倍倾府库以献。佗钵有控弦之士数十万,中原政权惊心悼胆,不得不为之。故佗钵对部下说:“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北史》卷九九《突厥传》。

如此广袤之突厥汗国,实有两个统治中心,一居东方“都斤山”,即突厥碑文的乌德鞬山,其地为鄂尔浑河发源地杭爱山之一部 [法]沙畹著:《西突厥史料》,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1944年,第15页注一。,突厥最高可汗庭所在地;一居龟兹以北天山裕勒都斯谷地,室点密、达头及以后几代西面可汗皆建庭于此,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向西扩张的基地。西面可汗可自主西突厥内政外交。

自哒灭亡后,西突厥拥有中亚和今日新疆之大部地区,地处中原、印度、伊朗、东罗马四大文化圈交汇之中心,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到沟通作用。西突厥亦利用这一有利地位,在萨珊波斯王朝与拜占庭帝国之间周旋,在丝路西段上发挥着他们的商业才能,展示着他们灵活的外交手段。

2.西突厥与波斯

早在公元554年室点密留任西面可汗伊始,就与萨珊波斯国王库思老·阿努什尔旺(公元531—579年)建立了反哒的军事同盟。从表面看,库思老欲雪其祖父卑路斯在80余年前被哒人所杀之耻,其实是为了使双方在丝绸贸易及瓜分中亚领土上利益均沾。公元567年,突厥、波斯夹攻哒,杀其王,裂其土,使阿姆河成为两国共同边界。为了巩固这一联盟,西突厥可汗的一个公主与库思老·阿努什尔旺结为连理,所生之子霍尔米兹被指定为波斯****(此人于公元579—589年继承王位)。

然而,当波斯和突厥的共同敌人哒灭亡后,丝路西段上两强之间的矛盾便迅速加剧。波斯为了摆脱更具威胁的游牧大国突厥的竞争,便首先采取遏制政策:切断丝路西段必经突厥辖境的陆路丝绸贩运,加强经海路进口丝绸的力度,以使突厥的过境经济收入受损。公元6世纪末期的拜占庭史学家弥南德曾详细地记载了西突厥、波斯与拜占庭三国外交关系的变化。[英]亨利·玉尔在《东域纪程录丛》(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卷一译载了弥南德《希腊史残卷》,详记此事。因为这些历史事实为当时中国人所不知,中国古籍所未载,故中外学者经常援引。其梗概如下:当时丝路西段的丝绸贸易是由索格底亚那商人经手贩运至波斯境内的。索格底亚那人昔日曾臣服于哒,哒灭亡后则又臣服于突厥。他们想利用新主室点密兵马强盛之声威,迫使波斯王允许他们在波斯境内贩卖丝货、经营丝业。室点密遂派索格底亚那商人头目玛尼阿克为西突厥大使,率领多名商人携带丝织品前往波斯。当使团到达泰西封时,波斯王库思老·阿努什尔旺听信宠臣献策,为抵制突厥丝货,竟将使团诸商所携的丝绸全部收购,当众付之一炬,以示其坚决不从突厥辖境进口丝货的决心。突厥使臣怨恨而归,此次外交活动一无所获。公元567年,室点密为修复与波斯的关系,又主动派使臣前往泰西封宫廷商谈订立新约事宜。但波斯王及其权臣却认为,突厥等游牧人皆无信义,与西突厥联盟实为下策,便主动断绝两国邦交。更不能令西突厥可汗容忍的是,波斯王竟暗令部下制造食物中毒事件,将西突厥使者大部鸩杀之,幸免者仅三四人回奔报信。波斯人不仅以毒杀来使的方式公然破坏往日与突厥的友好关系,而且还散布流言,说突厥使者自幼生长于冰雪之壤,因不习惯波斯干燥暑热的气候才死于非命的,其目的是使突厥使者和商人今后再也不敢踏入波斯国土。

3.西突厥与拜占庭

波斯王的背信弃义显然激怒了西突厥可汗,但入侵波斯东界的军事行动又遭失利,为此,西突厥汗庭紧急商议对策,曾出使过波斯的玛尼阿克向可汗建议:把丝绸的销售权转让给东罗马人,发展与拜占庭帝国的友好关系,会更符合西突厥的利益,因为东罗马人消费的丝绸比其他任何民族都要多。

Muller,Fragmentl Historicorum Graecorum,Ⅵ。此据[英]赫德逊著《欧洲与中国》(中华书局,1995年)第97页。可将易丝之市场,移往东罗马。玛尼阿克还乐意陪同西突厥使团前往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室点密批准了这一计划,派遣以玛尼阿克为首的庞大使团,经由咸海、里海以北的草原前往君士坦丁堡,去完成把丝绸贸易转移到北方草原之路以促使西突厥与拜占庭帝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外交使命。西突厥使团于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公元565—578年)在位的第四年即公元568年到达君士坦丁堡。时值拜占庭与萨珊波斯刚刚打完争夺拉齐卡(黑海东南岸的科尔启斯)的战争,双方虽然于公元562年媾和,但条约对拜占庭不利,和平十分脆弱,更大的战争正在酝酿之中。因此,西突厥使团的到来,拜占庭皇帝求之不得。玛尼阿克一行受到了礼遇。玛尼阿克也具有商人使者的风范,将所携带价值巨万的丝绸分赠予拜占庭皇帝和大臣;呈上的西突厥国书,翻译为希腊文后亦倍觉辞意优美,拜占庭皇帝览之大悦。玛尼阿克对皇帝介绍说:突厥国内分为四部,有四个酋长,但全国大权属室点密一人;突厥曾征服哒,迫其称臣纳贡;并详述了所有臣服于突厥的小国名单。玛尼阿克还信誓旦旦地保证,西突厥将对罗马人罄其忠诚,请求两国修好亲睦、永结盟邦。

这次外交活动除完成了西突厥与拜占庭军事结盟的任务外,对丝路西段交通的影响也十分重大。其结果是建立了西突厥与拜占庭通过北方草原之路的直接贸易联系,从而避开了拥有伊朗南北道和两河流域丝路西段干线的萨珊波斯。玛尼阿克之行的实践,一则证明西突厥在北方草原统治或羁属的地区极为广阔,自咸海、里海以北,一直延伸到高加索以北的可萨突厥人驻牧地;二则在于这次外交活动复兴了公元前8—前5世纪的阿里斯铁阿斯和希罗多德时代希腊商人和斯基泰商队经常走的“斯基泰黄金毛皮之路”。正如赫德逊所说,“在间隔了一千多年以后,在略为不同的路线上再现了普洛孔涅索斯的阿里斯铁阿斯的那次旅行。据我们所知,自从阿里斯铁阿斯时代以来,没有希腊人或罗马人到过里海以北的东方或访问过天山以北地区”。[英]赫德逊著:《欧洲与中国》,中华书局,1995年,第99页。赫德逊所说的“天山以北地区”,即西突厥驻牧地。此前,由于通过草原丝路的商业联系中断了1000多年,故晚期希腊地理学家对这条路一无所知,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认为里海是向北冰洋敞开的一个海湾。欧洲人连做梦都想不到的里海以北的草原路,由于西突厥人在丝路西段的纵横捭阖,不仅为西突厥使团所亲践,而且在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时代,西方人也得以再度通行。公元570年当西突厥使团归国之际,查士丁尼二世也派遣了一名叫泽马库斯的西里西亚人率领庞大的拜占庭回访使团,随玛尼阿克一行报聘室点密可汗。他们最终到达东方的地点是西突厥可汗在天山北麓的行宫。拜占庭史家弥南德转引泽马库斯的话说:“此后,我们一行便与要带领我们到额克塔格山——我们希腊人叫做金山——可汗驻跸之地而派来的人一起前往。于是我们一行到达了四周为所谓的金山所环抱的一个山谷中,室点密的牙帐即设在这里。”[英]亨利·玉尔著:《东域纪程录丛》原载有英译文,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国史书记载西突厥设牙帐之地有两处:其一,龟兹以北约600公里的鹰娑,即天山大裕勒都斯河盆地;其二,楚河上游的托克马克到千泉的绿洲地带。但第二中心是随着突厥势力的向西扩展才增加了其重要性的。后来,达头可汗在致拜占庭皇帝摩里斯的国书中,曾讲到西突厥建庭于金山的理由:“土人名之曰金山者,一方因其所产果实之丰饶,一方因牧畜得其养给之水草。突厥旧例,何一可汗最强,则以金山与之”,“盖在此处自古以来不见瘟疫,地震亦稀”[法]沙畹著:《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44年,第1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