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
3175800000021

第21章 古籍版本类型概述(1)

古籍,是古代书籍的总称。但有关古籍的内涵概念,仍然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关于我国古籍断限的下限时间曾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我国近代史发端年限为界,二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为界,三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起始为界。前者显然过于硬套我国历史分期之界限。事实上,我国现存的古籍,主要是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阶段所流传下来的古籍。若以1840年为界,势必会将清代后期许多书籍划出去了。若以1919年为界,又必然会导致将很多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作及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著作也划入”古籍”之中。一般说来,古籍的下限年代还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为界较为妥当。然而,在使用1911年为下限时,是以著作所处的时代为界,还是以具体图书实际成书或出版年代为界,也有不同的结果。以著者所处的时代为界,意思是指凡座年在1911年以前的古代著者所著的图书都属于”古籍”范围。若仅以著者所处的时代为界,这种区分方法,往往又会将许多近来出版古籍新印的书包括古籍之内了。若以每种图书实际成书或出版年代为界,也会出现某些现代人的某些著作由于出版于1911年以前而被划入古籍。例如鲁迅先生是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而他所编的《中国矿产志》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上海普及书局印行。当然,古籍新印本应包括在广义古籍之中,这是毫无疑义的。从某各意义上来说,近年来经多方整理、考订、标点、汇注、注释出版的古籍,其学术价值往往比某种古籍的某种单一版本的古籍更高。但是,由于古籍原版多数已时间久远,流传较少,其中许多古代版本已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正因为如此,狭义古籍是指古籍的古版本而言。这里所说的古籍版本类型也是如上不包括古籍新印的版本类型。

古籍,其本身也属于文献范畴。因而研究古籍类型必然与广义文献类型相一致。这里所论及的古籍版本类型,只是研究古籍类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古籍版本,应当包括手写本、刻本、活字本。

一、手写本

手写本,又称写本,是指由书写而成并非经印刷、摹拓的图书。”写本”一词,习惯上有三种不同概念:一是泛指抄本,二是专指抄本中字体工整者,三是特指第2至第10世纪特别是隋唐二代的纸”写本”。

(一)稿本

稿本,著者写定而尚未抄写或付印的书稿,它是书籍的最初形态。由著者亲手书写的稿本,称为”手稿本”。著者的原稿由他人代为缮写誊清并经过著者校定过的稿本,称”清稿本”。著者最初形成的手稿未经修改、传抄的本子,称”原本”。出版单位留作档案用的稿本,也称”底本”。

(二)抄本

抄本,亦作”钞本”,凡手工抄写除稿本之外的书的,或据各种刊本抄写而成的书都称”抄本”。抄本按抄写年代来划分,又分为”宋抄本”、”元抄本”、”明抄本”、”清抄本”。至于‘‘旧抄本”,所指有三:一是指抄写代不详的抄本,二是指过去曾确定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以前的抄本,三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限下移指平亥革命以前的抄本总称。

凡抄写十分工整、精致并经过认真校勘的抄本,称”精抄本”。粤清两代依据罕见难得的宋版书,选取名手影抄,使其字体款式形神酷似原来,称”影宋抄本”。自明代以后,藏书家专事抄书者日甚,往往为此竭尽毕生精力,通常以其姓氏或斋室名称其抄本。如,著名的清初毛晋的手抄本,或者由毛氏汲古阁具名聘请他人缮写的抄本,都统称为”毛抄本”。抄本中还有用不同颜色行格来区分的,凡用红色栏框行界纸抄写的称”朱丝栏抄本”,凡用墨栏框行界纸抄写的称”乌丝栏抄本”。

抄本中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如清代宫廷内的列朝实录、本纪等从不刻印,只是精工抄写,称”内府写本”。又如,某些未刻的”钦定”之类的图书,需留抄本,称”进呈本”。

二、刻本

刻本,又称”刊本”,原称”椠本”。”椠”,原指书版。古代削木为牍,未经书写的素版称作”椠”。印刷术发明后,”椠”亦指书的版本或刻成的书籍。”刊99 9指雕刻。刊本,即雕版印刷的书籍。古籍刻本,系指雕版印制的古籍。是由一整块木版雕刻成一叶版面,视实际需要可由若干个版面组成一部书的应拥有的书版,经印刷装订后即可成刻本。古籍刻本的版本很多,可按如下标准来区分古籍刻本的重要版本。

(一)按刻印者区分古籍版本类型

1.官刻本

官刻本,又称”官府本”,是官府雕版印行书的总称。在官刻本中,又有中央与地方刻书的区别。宋代中央刻书,以国子监为最著名。宋代地方官刻有茶监司本、转运司本、安抚司本、提刑司本,以及各州军学、郡学、县学、书院等刻本。元代中央刻本,有兴文署、艺文监,以及太医院刻本。明代中央刻本有国子监、经厂、太医院等刻本,地方官刻本有藩府刻本。清代中央官刻本主要有武英殿刻本,地方官刻本主要有扬州诗局及晚清各地书局刻本等。

(1)监本

监本,指历代国子监刻印的书。监本始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宰相冯道、李愚命判国子监田敏等,开始依据《开成石经》校刻《九经》(即指《易经》、《书经》、《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周礼》和《札记》)。直到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历时20余年才刻完,世称《五代监本九经》。宋代中央刻本,以国子监刻本为最著名。现存宋监本有乾德三年(965年)刻本《经典释文》、端拱元年(988年)刻本《周易正义》等。明代有南京、北京两个国子监,分别简称”南监”、”北监”。”北监本”大多是根据”南监本”重刻的。

(2)经厂本

经厂是明代司礼监附属的专管刻印和管理释、道经籍的机构,由经厂刻印的书籍称经厂长。经厂本中较为著名的有:《性理大全》、《贞观政要》等。经厂本版框宽大,行格疏朗,字大如钱,并刻有句读,多采用赵体字,册首钤有”广运之宝”的印玺。但由于主事者多为太监,校勘不精,故不为历代藏书家所重。

(3)内府本

内府本,是指明清两代皇宫刻书的图书。明代主持内府刻书的是司礼监,由经厂刊刻。清代初期沿袭明代旧制。至康熙十二年(1673年)玄烨命补刻明经厂旧刻《文献通考》残版,于是校对官吏、写刻工匠由翰林院词臣总领其事,集中在武英殿修书处。至此,清代”内府本”便称”殿版”了。

(4)殿版

殿版,又称”殿本”,是”武英殿本”的简称,为清代重要官刻本。武英殿是清代皇宫中一个殿的名称,建在北京皇宫内。清代历朝官刻本,如”御批”、”钦定”、”御制”、”66御纂”、”圣训”的经典、会典、方略等,均有武英殿刊行。清康熙朝刻有《日讲四书解义》、《御纂朱子全书》、《御选悦心集》等,雍正朝刻有《御定骈字类编》、《御录宗镜大纲》、《御录经海一滴》,乾隆朝刻有《钦定十三经注疏》、《钦定二十四史》等,自嘉庆以后,武英殿刻书数量锐减。

(5)藩刻本

藩刻本,是指明代各地藩府刻本。明代将皇族子弟分封到外地为藩王,有辽藩、潞藩、郑藩、襄藩、衡藩、鲁藩、秦藩、晋藩、宁藩、徽藩、益藩、蜀藩等。各地藩府刻本,统称藩刻本。如秦藩鉴抑道人朱维焯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刻有《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徽藩月轩道人朱载(土仑)崇古书院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刻《锦绣万花谷》,蜀藩朱壤栩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刻有《栾城集》,郑藩朱载堉于万历年间刻有《乐律全书》等。

(6)局本

局本,清同治年间各地官书局刊行图书的总称。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为此清王朝在镇压人民反抗的同时,着手兴办官书局,以笼络封建文人。宣扬封建文化。同治三年(1864年),当曾国藩进入安庆后,曾创设治山书局,当他攻进金陵后又设立了江南官书局。此外,在同治二年(1863年)在南昌创设了江西官书局,同治三年又在杭州创设了浙江官书局,接着湖北、湖南、江苏、四川、浚文、山东、直隶、敷文、云南、广雅、福州等各官书局也纷纷设立。

清代各省官书局简表

┏━━━━━━━┳━━━┳━━━━━━━━━━━━━━━━━━━━━━┓

┃ 官书局名称 ┃地名 ┃ 说 明 ┃

┣━━━━━━━╋━━━╋━━━━━━━━━━━━━━━━━━━━━━┫

┃ ┃ ┃曾国藩奏设官书局之一,廷请洪全奎为提调, ┃

┃ 金陵官书局 ┃江宁 ┃ ┃

┃ ┃ ┃由张文虎、戴望、冯煦、刘恭冕等任校勘。 ┃

┣━━━━━━━╋━━━╋━━━━━━━━━━━━━━━━━━━━━━┫

┃ 江苏官书局 ┃江宁 ┃刻有辽、金、元三史等。 ┃

┣━━━━━━━╋━━━╋━━━━━━━━━━━━━━━━━━━━━━┫

┃ ┃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成立,初名江鄂译书 ┃

┃ ┃ ┃局。由刘世珩任总办、缪荃孙任总纂。经历十 ┃

┃江苏编译书局 ┃江宁 ┃ ┃

┃ ┃ ┃年,后并入江苏通志馆。主要出版教科书、翻 ┃

┃ ┃ ┃译并出版国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著作。 ┃

┣━━━━━━━╋━━━╋━━━━━━━━━━━━━━━━━━━━━━┫

┃ ┃ ┃刻《隋书》,参与金陵、江苏、浙江、湖北五省官┃

┃ 淮南书局 ┃扬州 ┃ ┃

┃ ┃ ┃书局合刻《二十四史》等。 ┃

┣━━━━━━━╋━━━╋━━━━━━━━━━━━━━━━━━━━━━┫

┃ 苏州官书局 ┃苏州 ┃ ┃

┣━━━━━━━╋━━━╋━━━━━━━━━━━━━━━━━━━━━━┫

┃ 敷文书局 ┃安徽 ┃ ┃

┣━━━━━━━╋━━━╋━━━━━━━━━━━━━━━━━━━━━━┫

┃ ┃ ┃首刻《钦定七经》、《御纂通鉴辑览》等书,宣统┃

┃ 浙江官书局 ┃杭州 ┃元年(1909年)附于浙江图书馆,更名为官书印 ┃

┃ ┃ ┃行所。 ┃

┣━━━━━━━╋━━━╋━━━━━━━━━━━━━━━━━━━━━━┫

┃ 山东官书局 ┃济南 ┃亦名皇华书馆。刻有《十三经读本》等。 ┃

┣━━━━━━━╋━━━╋━━━━━━━━━━━━━━━━━━━━━━┫

┃ 江西官书局 ┃南昌 ┃刻有《五朝纪事本末》、《聚珍版丛书》等。 ┃

┣━━━━━━━╋━━━╋━━━━━━━━━━━━━━━━━━━━━━┫

┃ ┃ ┃又名崇文书局。刻有百子和33种丛书,及《湖 ┃

┃ 湖北官书局 ┃武昌 ┃ ┃

┃ ┃ ┃北通志》等200多种。 ┃

┣━━━━━━━╋━━━╋━━━━━━━━━━━━━━━━━━━━━━┫

┃ ┃ ┃由曹镜功主其事,艾和林掌管校书。首刻《王 ┃

┃ ┃ ┃船山遗书》、《曾国藩全集》,后又刻有《湖南丛┃

┃ 湖南官书局 ┃长沙 ┃ ┃

┃ ┃ ┃书》。光绪中季更名思贤书局,附设于思贤讲 ┃

┃ ┃ ┃舍。 ┃

┣━━━━━━━╋━━━╋━━━━━━━━━━━━━━━━━━━━━━┫

┃ 福州官书局 ┃福州 ┃复刻《聚珍版丛书》。 ┃

┗━━━━━━━┻━━━┻━━━━━━━━━━━━━━━━━━━━━━┛

┏━━━━━━━┳━━━┳━━━━━━━━━━━━━━━━━━━━━━━┓

┃ 官书局名称 ┃地名 ┃ 说 明 ┃

┣━━━━━━━╋━━━╋━━━━━━━━━━━━━━━━━━━━━━━┫

┃ ┃ ┃王秉恩任提调,屠敬山、陶浚宣、王仁俊、叶 ┃

┃ 广雅书局 ┃广州 ┃昌炽等任校勘。刘有《广雅丛书》、《聚珍版 ┃

┃ ┃ ┃丛书》、《全唐文》等300多种。 ┃

┣━━━━━━━╋━━━╋━━━━━━━━━━━━━━━━━━━━━━━┫

┃ ┃ ┃原名存古书局,又名成都书局。刘有《史 ┃

┃ 四川官书局 ┃成都 ┃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三┃

┃ ┃ ┃朝北盟会编》等。 ┃

┣━━━━━━━╋━━━╋━━━━━━━━━━━━━━━━━━━━━━━┫

┃云南官书局 ┃昆明 ┃ ┃

┣━━━━━━━╋━━━╋━━━━━━━━━━━━━━━━━━━━━━━┫

┃贵州官书局 ┃贵阳 ┃ ┃

┣━━━━━━━╋━━━╋━━━━━━━━━━━━━━━━━━━━━━━┫

┃ ┃保定 ┃光绪七年(1881年)由天津知县劳乃宣奏堆 ┃

┃ 直隶官书局 ┃天津 ┃设立,由孙家鼐总理共事。限于经费于光绪 ┃

┃ ┃ ┃二十二年(1896年)成为图书寄售处,售商务 ┃

┃ ┃北京 ┃ ┃

┃ ┃ ┃印书馆、文明书局、李光明书庄等各种读物。 ┃

┣━━━━━━━╋━━━╋━━━━━━━━━━━━━━━━━━━━━━━┫

┃ 濬文书局 ┃太原 ┃1934年改名山西书局。刻有《十三经读本》 ┃

┃ ┃ ┃等书。 ┃

┗━━━━━━━┻━━━┻━━━━━━━━━━━━━━━━━━━━━━━┛

(7)书院本

书院,指宋至清代讲学肄业之所。宋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著名者有四大书院: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书院。元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明清书院益增,多为习举业而设。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后书院改为学堂,书院遂废。书院有私立与官府创办之分,官办书院刻书者较多。

2.私刻本

私刻本,又称”家塾本”,相对于官刻本而言,是地主富绅士大夫们所刻印的图书。私刻本又可分为家刻本、族刻本、坊刻本等。唐代成都卞家刻印的梵文《陀罗尼经咒》,就属于私刻本。

(1)家刻本

家刻本,一般不以卖书为业的私人刻书。据《新五代史?和凝传》记载:”凝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集,尝自镂板以行于世”。宋代家刻本中最为著名的有陆子橘、廖莹中、周必大、王抚干、刘仲吉、陈仁玉、吕乔年等家刻本,此后元、明、清各代私家刻书非常盛行。家刻本中上乘之作甚多。

(2)族刻本

同姓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其中同祖称公族。同族除了刻印”族谱”外,还往往为了”荣宗耀祖”刻印祖先与同族名流之作。

(3)坊刻本

坊刻本,又称”书肆本”,是书商为了营利目的而刻印的图书。书坊一般都有自己的写工、刻工或印工,还有自己的营业部门,通常是书籍的生产与发行均俱备。宋代书坊著名的有:建发余仁仲的万卷堂、临安陈氏经籍铺、杭州开笺纸马铺钟家、荣六郎书籍铺、临安府尹家书籍铺、建宁黄三八郎书铺等。元代著名的书坊有:叶日增广勤堂、刘君佐翠岩精舍、建安余志安勤有堂、虞平斋务本堂等。明代书坊最盛的地区有:建阳、金陵、杭州、北京等。清代书坊历时最久的是扫叶山房。坊刻本就其总体虽不如官刻本、家刻本,但在普及文化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按刻印时代区分古籍版本类型

1.唐刻本

现存最早雕版印刷版面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卷子本《金刚经》,另据元稹于唐长庆四年(824年)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中所说:”缮写模勒,行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处处皆见。”学术界多认为这就是唐代雕版印刷较为盛行的有力佐证。

2.五代刻本

五代刻本集中表现为儒家典籍与佛学图书,除《五代监本九经》外,还刻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以及《禅月集》等。

3.宋刻本

宋刻本,可分为北宋(960一1126年)、南宋(1127—1279年)两个时期的刻本,分别称”北宋本”、”南宋本”。北宋刻书中心主要是在东京汴梁,以及临安、四川成都及眉山。南宋刻书遍布两浙东路、西路,江南东路、西路,淮南东路、西路,荆湖北路、南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夔州府路、利州路、福建路、广东东路、西路等15路。著名的南宋刻本,较为集中的以浙本、建本、蜀本为代表。

4.金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