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历史文献的体裁,是指历史文献的具体的结构形态。历史文献的体裁,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即由简到繁,由简单到复杂。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愈到后来,文体愈繁多。正如明代徐师曾在其《文体明辨》的序中所说:”盖自秦汉而下,文愈盛;文愈盛,故类愈增;类愈增,故体愈众。”文体的不断增多与更新。和社会的进步紧密相关。随着时代的变迁,适应社会的需要,旧的文体被淘汰了,新的文体又产生了。我国各种重要的文体,在南北朝时期已相当齐备,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曾把文章体裁分为32类。明代吴纳的《文章辨体》、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对历史文献的体裁作了具体的辨析,是研究古代文献文体的重要参考书。但其分类辨析,反映的毕竟是封建时代文人学者的看法,所分类目名称亦甚古旧。现据新的文献分类,举其大要,撮述如下:
编年体,其基本特征是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时、月、日顺序排比记述史事。内容以叙事为主,兼载人物和言论;叙事方法以顺叙为主。间或追叙往事,预述后果。其最大优点是对同一时间内各方面的大事能兼载并蓄,上下若干年的历史进程如线串珠,既便于考察一代之兴衰,也便于纵观一时之大势,而且,”理尽一言,语无重出”(见刘知几《史通?二体》)。
编年体在中国历史文献众多体裁中最先形成,使用也最普遍。它既是史著的主要体裁之一,也是历代起居注、日历、时政记、实录等记注性文献常用的体裁。我国的编年体史书主要有:先秦时的《春秋》及《公羊传》、《谷梁传》和《左氏传》三传;《国语》21篇;《竹书纪年》、《穆天子传》。汉唐时期的有:《楚汉春秋》,陆贾9卷;荀悦《汉纪》30篇;袁宏《后汉纪》30卷;北魏崔宏《十六国春秋》,留存有清人汤球的《十六国春秋辑补》。宋司马光把编年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主编的《资治通鉴》,共294卷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止于后周世宋显德六年(959年),共记16个朝代1362年历史。此后,南宋李焘又仿《通鉴》,编成《续资通鉴长编》。继李焘的,则有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清代时,毕沅又编成《续资治通鉴》220卷,上接《资治通鉴》,下迄元顺帝至正三十年(1370年)。此后,陈鹤撰成《明纪》60卷,夏燮撰成《明通鉴》90卷。这样,编年体就在我国作到了时代相续,使历史脉络清晰可寻。
纪传体,纪传体以人物为记载中心,由纪、表、书志和列传四体构成,个别纪传体史书另有世家、载记等部分。本纪编年记载国家大事,而以帝王为纲,故本纪实际包括帝王传记和国家大事记两项内容。表以表格方式序列错综复杂的史事要点和纪传所未及而又不可遗漏的重要人物。书志专载天文地理、国典朝章以及经济文化制度。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以及周边民族史。世家性质如同列传,只是所载人物或为将相诸侯,或为人杰圣贤;载记主要叙述正统王朝以外同时并存的割据政权的人物史事。可见。纪传体的容量很大,几乎能包举历史的各个侧面,做到巨细无遗,洪纤靡失。且多体并用,分类归载,便于查阅。是全史、通史较为理想的体裁。所以,作为封建时代一国之典的历代”正史”均采用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这种体裁以史事为中心,随事立目,具载一事始末。间或附注编者的辨误、考异、补遗的图表等。从其内容来源看,可分两种类型:一类是朝代的记事本末体,另一类是专史的记事本末体。前者主要有续袁书的明代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清朝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张鉴的《西夏纪事本末》;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杨陆荣的《三藩纪事本末》;今人黄鸿寿的《清史纪事本末》;后者则有清朝高士奇的《左传记事本末》。
这种体裁叙事有始有终、脉络分明。故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中总结其特点说:”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弥补了编年、纪传二体在记事方面的不足。
传记体,传记体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记载一人之事或一代一族一地一类之人事,而具其始末。记一人之事的如《穆天子传》、《法显传》等;记一代之人的如《元朝名臣事略》等;记一地之人的如《襄阳耆旧记》等;记一类之人的如《高僧传》、《列女传》等。传记体历史文献基本可分类传和专传两种:类传是集某一类人物的传记为一书;专传则是一人一传。
谱牒体,指家谱、宗谱、族谱等。其体例兼有纪传、编年格式而自成系统,是记载家族史的文献体裁。它一般以世系为纲,以宗族人物为支目,时或收录族中显名当世者的言论和文章。所记详于邑里、名爵、世系等,而略于史事。
碑铭体,碑铭指墓铭、碑记等称述人物的镌刻文字资料。这类文献一般以有功死者生卒年月、邑里、名爵、世系以及简单经历为主,也有以歌颂现生之人为主的所谓功德碑和牌坊。
图表体,图、表本是两种编纂格式不同的文献,仅为叙述方便,才合为一体。图指历代地形图、物状图等,表指各种序列人事的表格。这种体裁是比较独特的,它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现人类历史和自然状貌,而辅之以文字说明。适合于记载文字难以详述的人事,所以,它既是其它文献体裁经常使用的一种载本,又是独立存在且使用普遍的文献体裁之一。
文集体,文集是历代论文、诗歌等单篇文章的汇集,包括古籍分类中的”总集”和”别集”。这种体裁一般以内容的时间先后或专题性质分类编次。或集一人之诗文为一编,或集众人之诗文为一编,或集一代一类之诗文为一编。这不仅是古代历史文献中分量较大的一类,也是近现代历史文献编纂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笔记体,笔记是亘古迄今,个人撰述常用的一种体裁。其类型有按日记述的,谓之”日记”;有随事或随时笔录的;有事后追记的。所含内容十分广泛,形式也自由灵活。
方志体,此体裁以地域为中心,系之以一方史实,内容兼及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地方百科全书。至于其具体类目,则因地制宜,随时增减,但基本不出纪、表、志、传、图、谱、考等。方志体历史文献有一统志、通志、府志、县志、镇表、山志、水志、庙志等类型。
学案体,其基本特征是按学术流派区分门类,门类之下再分序言、学者传记、著作及言论选录、他人评品等子目,然后按时代顺序述其人事、论其流变。
学案体创自清初学者黄宗羲所著(明儒学案》。直至今日,学术文化史著述,体裁增多不离其宗。
类书体,其基本做法是根据不同的编纂目的,将已有的文献资料分门别类,以类标目,编次排比为新的文献形式。所载内容以博见称,是各种文献资料的渊薮。其结构形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类聚群分,随事立目,依类排比。如《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分为6编32典6119部,”部”下分”汇考”、”总论”、”列传”、”艺文”等类,类下再随事分立子目。另一类则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即以单序为类目,然后分类汇辑与该字有关的文献资料,系于该字之下.单字类且则按韵序编次。如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佩文韵府》,均属此类。类书体文献既有百科全书式的,如《古今图书集成》、《永乐大典》等,也有专科性的,如《通典》、《文献通考》、《唐会要》、《艺文类聚》等。
档案,档案是历代各种原始的历史记录的一种集合体。一般以”卷”、”宗”为分类单位,按时间先后排列。其内容包括政府一切公务文件、簿册、记录、履历、简报、书信、日记、手稿等,涉及面十分广泛,是最原始的史料。由此又产生了档案汇编一类的编纂形式。
汇编,是历史文献二次组合的一种体裁,如档案汇编、诏令集、文件汇编等。其格式一般是将内容分类编次,有的以所编资料的时间先后分类,有的以所编资料的性质分类,有的以所编资料的来源分类,等等,有些汇编并附有注释和按语。
目录,目录是一种专门记录历史文献的种类、名称、作者、内容要点、学术价值、版本以及流传等情况的工具书体裁。可分综合性目录和专科性目录两类。其格式一般按当时的图书分类法将历史文献分类编排,类下有小序。概述文献的学术源流,然后逐书记其名称、作者、内容等。其最大特别是便于帮助人们”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所以,此类文献是治学的必由门径。
索引,这种体裁基本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某种或某类历史文献的内容索引,一类是论文资料篇目索引。内容索引又称”引得”,一般是将一书或一类文字资料的内容以句子为单位分解,注明此句所在页码,然后取句子的第一个字为纲目,依音序、笔画或四角号码编制成检索表。论文索引则是分类编排,按类标目,依目检索。索引是近现代历史文献编纂的重要体裁之一。
报刊体,报刊作为一种文献形式是近现代才产生的,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历史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特别是以年、时(四季)、月、日为编纂阶段,分类连续刊登各种文字图片资料。每一报刊内则分版次、专题栏目来安排各种类型的文章。
章节体,章节体又谓之教科书体,它是适应近现代教学需要,而由西方移植过来的一种新型体裁。其基本特点是按篇、章、节编排,因事命题,分篇综述;既分门别类,又融会贯通;抚一X、论说为一体,熔人、事、物于一炉;容量大,适用面广等,这在一定淫度上弥补了旧史书体裁顾此失彼的不足,是近现代历史文献的毛要体裁之一。
总之,中国历史文献的体裁是十分丰富的,上面所述仅仅是其大概。应该注意的是上述体裁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彼此孤立、绝然分开的,而往往是相互渗透、综合利用。如纪传体就吸取了编年记事和表的方式;方志体就综合了纪、传、图表等多种载体。其次,应当指出,体裁对于历史文献编纂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为,尽管历史文献的体裁千变万化,但总是与一定的内容相适应的。一部目录文献的内容。不可能改编为纪传体史书,诗文的汇集同样无法采用图表体式。而且。体裁不同,其用途也相应有别,如纪传体适合于作为全史、通史的体裁,而方志体就只适于记载一方之史,等等。因此,历史文献的编纂,应该讲求体裁的选择和创新,这种选择和创新则要依据内容和编纂目的的不同而定。对于已有的文献体裁,我们认为,既不可一概抛弃、刻意求新,也不可一味因循、不思变革。而应当扬长避短,综合运用。白寿彝先生生前组织编写的《中国通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就是因为其体裁既继承了现代章节体的形式,又糅合了记传体等体式的特点。对通史编撰形式进行了有益尝试和大胆革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