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人在铝途
31690700000025

第25章 工人

体检合格证明一上交,马方正式成为了一个工人。

这曾经算是他的一个目标,可惜现在不是了。马方在大学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之所以选了这个专业,完全拜其母张秋萍所赐。

在社会上,中产阶级绝对算是一个褒义词,因为他们比上不虽然足,但比下却绰绰有余,不仅能吃饱穿暖,还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吃喝玩乐。但是在学校里,中等成绩的学生却是最倒霉的。他们既不像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是老师的宠儿,时不时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升学无忧,他们也不像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他们被老师抛弃,便干脆放弃了考大学,天天过的优哉游哉。

中等成绩的学生要是努把力,或许就能考上个本科,但是稍有松懈,却一定考不上大学。他们活的最累,备受煎熬。很不幸,马方就是这类学生中的佼佼者。

高考前,张秋萍对马方说,若是考上了大学,想学什么专业随你挑,但是考不上,选专业的事得听我的。马方从小就是一个听父母话的乖孩子,当然在选专业这件事上也没有例外—马方高考落榜,仅差几分。

张秋萍从早就看上了渤海湾小镇上的电厂,确切的说,是看上了电厂里的工人,并且还是男工人。每逢张秋萍去镇上赶集,总会到电厂大门遛一圈,如果碰巧工人下班,她就停下自行车,多看几眼。

随着厂门口电动大门缓缓打开,一大批穿着贴有电名字志制服工人涌向门外。他们迈着刚劲的步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时张秋萍总会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一身身制服看,百看不厌,羡慕不已。虽然有的干净,有的脏兮兮,但这是体制内身份的象征。电厂工人工资多,福利好,社会地位也高,是人人向往的职业。

那时候电瓶车刚刚有卖,工人们就几乎人手一辆了,自行车连个轱辘都看不到,还有为数不少的开着轿车。这让她不禁看了看身边的自行车,这是马方他爸前几天才买的,现在还崭新着,亮着光,张秋萍却一点儿不喜欢。

从那时起,张秋萍就替儿子立下志愿,将来一定要进这个电厂。当时进电厂的要求相当明确,大专以及以上学历,电力相关专业。

可是马方这孩子天生一副倔脾气,你让他往东走,他偏偏往西跑。没得办法,张秋萍只好想出这个馊主意。应该这样说,张秋萍当属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豁达的家长,没有整天逼迫着自己的孩子非要考个本科。

正是为此,豁子一直对他这个萍婶敬佩不已。每当豁子考试考砸了,他妈妈拿着扫炕的小扫帚拍他的屁股的时候,豁子总要喊上一嗓子,“你看看人家萍婶,从来不逼马方考大学。”

当年张秋萍还没玩麻将,朋友不多,所以村里人私底下喊了她好几年“圣母;”,她都一无所知。

马方最终选了机电一体化这个专业,只因为张秋萍认出了里面有个电字,觉得肯定和电有关,错不了。

既然专业你替我选了,那大学的地方得任我自己挑。于是,马方大笔一挥,就从渤海湾来到了千里之外大西北。马方觉得这是对张秋萍无言的报复,不成想却报复了自己。西北的大风刮起来竟然比渤海湾风还要张狂,这令马方措手不及。而他原本打算去的江南小城,只能在梦里出现。

其实马方也很纳闷,怎么就在毕业前夕就突然想到了做生意。马方从小就对钱就没有什么概念。这并不是说他的家境多么殷实富足,他只是永远记不住一袋面粉值多少钱,或者买一斤西红柿要用多少钱才够。当然,后来他自己也有反思,这主要是因为他受父母溺爱,小时候压根就没替爸妈去街上买过东西所致。

马方觉得做外贸挺神奇,卖中国的东西,挣外国人的钱。只可惜他英语水平实在太差,听不懂英语。后来他在某些视频中接触到了简短的日语,觉得真好听,加上日本人有钱,就又想着赚日本人的钱。怎奈那几年中日关系跌到谷底,他便只学了一个星期的日语就放弃了。

后来毕业去了北京,听说做国内的生意也赚钱,并且一点儿都不比做外贸差。于是他到仪器仪表公司做了个业务员,也就是齐涛所在的那个公司。

他学的是机电一体化,做的是仪器仪表类产品的业务员,也算一个进退皆可的选择。跑业务跑不好大不了回家去电厂,电厂领导问起来,就说自己一直在做跟本专业先关的工作,没有荒废了专业。

当然,马方的这通折腾都是建立在张秋萍同意的基础之上的。原因很简单,张秋萍发现,这几年电厂的待遇变差了,福利也一般了,尤其是电厂工人的地位也大大不如以前了。再加上马方他爸吹着耳边风,张秋萍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马方在外瞎闯荡了。

严格来说,工人也不算马方曾经的目标。他上大学那会儿脑袋里想的是做一名技术工程师。虽然普通工人和技术工程师的工作地点都是整天轰隆隆,竖着大烟囱冒黑烟的工厂,虽然在有的工厂两者根本就是一个工种,但毕竟还是有差别,起码称呼上就很不同。难道技术工程师不比普通工人听上去好很多吗?

现在,马方却成了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氧化铝厂的普通工人。马方只盼着别把他分到煤气站。那里天天点着个大火炉,到处飘着黑煤粉沫,岂不是和大发一样了。可是大发在电解铝的工资要比他高多了。

来这报名之前,马方问过他爸,是去氧化铝还是电解铝。他爸反应过大,把手里端着的茶水洒了一地。“当然是氧化铝。你要是想去电解铝,干脆哪里也别去了,跟着我一起干木工,做窗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