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医林志2:太素神脉
3163900000019

第19章 太医郎

“刘谨这太监着实可恶!”杨开气愤的一拍桌子,而后又无奈地坐下。

“大哥!”枣儿上前劝慰道:“莫要令此事气坏了自家身子。刘谨势大,奸党遍布朝野,现今无人敢违抗他。你那日医那鲁能海,险些闯了大祸的,若无云姑娘,朝中任何一个大臣也不能救下你的。从这一点上看,云姑娘是真心将你看作朋友,但也不能因此太令她为难了。你虽好心去医人,但遇些不平世道,这样也会再行害了那人的。”

杨开听了,叹息了一声道:“人病易医,而世道病了则是难医啊!”

第二天,杨开在太医院又听王克讲解了一番《伤寒论》,然后又研究了一会医案。想起还与昨日那个朱公子有约,估摸着也到了昨天的那个时辰了,杨开于是又来到了太医院的后花园。

待望见那座凉亭时,杨开一怔,原是看到那位朱公子已是持了柄折扇站在那里了。

隐听得这边有动静,那朱公子转过身来,见了杨开,自是一喜道:“杨兄,果是守约。”

杨开上前道:“令朱公子久候了。”

朱公子笑道:“我也是刚到呢!对了,昨日杨兄告诉我的那个止咳的方子,果是有效,用了一回,那咳嗽竟然好了。”

杨开听了,笑道:“好了最好!否则今日当会为朱公子另开方药的。”

朱公子点了点头,认真地道:“杨兄医术高明,既然治愈了我的咳嗽,我当要谢你的。”

杨开笑道:“举手之劳都算不上,仅仅是说了一个民间常用的方子而已。朱公子勿要客气罢。”

那朱公子听了,赞赏道:“医家若都有杨兄这份仁心,是为病家之福。杨兄既不受谢,朱某愿结交你这个朋友。”

杨开听了,笑道:“朱公子性情豁达,若是不嫌气,在下也自愿意交下你这个朋友呢!”

朱公子听了,兴奋地道:“实话对杨兄说罢,若大个北京城,我连一个真正的朋友都没有呢!”

杨开听了,讶道:“不会罢,以公子的为人,怎么会交不下一个朋友呢?”

朱公子摇头无奈地叹息了一声道:“面子上的朋友倒是多得是,可是没有一个愿意与我说真心话的朋友,也就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知己。杨兄,你可愿意与我说真话吗?”

杨开听了,微感惊讶,感觉这个出自权贵之家的公子能有此言,也是不易,心下颇生好感,于是点头道:“真正的朋友就是要说真心话的,坦诚相待才是。”

“坦诚相待!”朱公子高兴地道:“好好好!真正的朋友要的就是这四个字!杨兄,今日我请你喝酒!北京城的酒楼随你选。”

杨开摇头道:“谢谢朱公子的厚意,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酒且免了罢。况且在下也不善饮的。”

朱公子听了,笑道:“杨兄是不愿与我做酒肉朋友。也好!我们就来个君子之交。其实昨日见了杨兄,就感觉面善呢!当是你我二人有缘罢,上天注定了我们要做个好朋友呢!”

杨开见对方倒也真情实意,也自有些感动,说道:“我来京城也有两个月了,能遇到朱公子这样的朋友,也是在下的荣幸!”

朱公子听了讶道:“怎么,杨兄不是京城人氏?”

杨开道:“在下山东人氏,是因一个朋友的引荐,来这太医院向各位太医前辈们学习医术的。不瞒朱公子,在下的祖父、曾祖、太祖都任这太医院的太医。我来此地,也是想感受一番先人行医之地的气氛。”

“杨兄的祖上曾有三世太医!?”朱公子听了,惊讶道:“三世太医之家,在我大明朝倒是少见的!”

朱公子随又一笑道:“看来杨兄也是有意入太医院了。既然有此来太医院习医的方便,日后升为太医也不是什么难事了。以杨兄的学识,也应该能考入太医院的。若有什么难处,我来帮你如何?”

杨开摇头道:“谢谢朱公子了。不过太医院对我杨家来说,也仅于三世而止了。想当年,祖父之时,曾因这太医之故,杨家几遭灭门之祸。只有家父一人逃出京城,才得以保全我杨氏一脉。”

朱公子听了,大感意外,讶道:“没想到杨兄的祖上竟也有这般变故。”随若有所思道:“杨家三世太医,嗯!”

杨开叹息了一声道:“都过去的事了,不谈也罢。”

二人又闲聊了一会,杨开意外地发现,这个朱公子竟不同于那般纨绔子弟,颇多学识,且极有见地,心中微讶,也自多了几分敬重。

“公子,家里有人来唤,且回了!”院墙外面,有人恭敬地朝朱公子轻声说道。

“知道了!”那朱公子显是与杨开未谈尽兴,颇呈不悦,也是不得不离开了,于是朝杨开一拱手道:“杨兄,改日再会。”

杨开抱拳相送道:“公子请便!”

朱公子一揖去了。

杨开这日从太医回来,路过一家茶肆,想起里面卖有特色的吃食,便想为枣儿买一些,于是进去买了几样京城的小吃,拎了朝住地走。

杨开无意中一抬头,意外地看到了枣儿,此时正和一人站在一家铺子旁边说话。接着枣儿递与那人几两银子,那人接过,谢了声转身去了。

“枣儿,你怎么在这里?”杨开走到近前,朝枣儿唤道。

正自低头想事的枣儿闻声一怔,见是杨开,不由笑道:“大哥,将我好吓呢!我在向京帮的人打听些消息。”

“京帮!?”杨开讶道:“什么京帮?”

枣儿道:“就是北京城的药帮!”

“又是药帮!”杨开讶道。见是枣儿的私事,不好过问。便举了适才买的京城小吃,朝枣儿笑道:“给你买了几样好吃的。”

“谢谢大哥!”枣儿见了欢喜之极,上前夺过。二人随后一路欢笑朝住地走去。

三天后。太医院。

王克这日为杨开讲解张仲景的《伤寒论》。

王克讲解了几篇经文之后,放下了手中的书,意味深长地说道:“杨开,仲景先圣所著的这部《伤寒论》,从古至今,其实是没有几人真正的能读懂的。就说那六经辨证罢,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世间少有医家重视。我曾专修此书三十余年,甚至于可以倒背如流,书上的经方用起来也自得心应手,自以为将此宝典读透了,已是掌握了仲景先圣的精髓。然而自遇到了那位道长后,也就是令我一睹《归真图》的那位道长,他对我说,我对《伤寒论》的领悟还仅仅是个皮毛,甚至于连门都未入。我惊问为何。那道长说,知道仲景先圣是如何著就的《伤寒论》这部医家宝典的吗?经中所载精妙的方药又是如何成就的吗?这可不是从医病的经验中获取来的,而是他自家感悟出来的。这般感悟不是凡人所能理解得了的。后世医家但持了现成的宝典经方医病便是,少有问这经方的来历。”

杨开讶道:“老院使,这般宝贵的经方难道说不是从医病的经验中积累的?便是仲景先圣自行感悟,也是要在医病的基础上感悟才是。”

王克道:“我也是这般认为的,也这般对那道长说了。可那道长笑道,如此说《伤寒论》岂不是沦为经验方书了,哪有会有医家宝典的尊誉。况且有些东西是经验不来的。最后那道长说,先行修道而后习医最好!有些东西先行明白了再去修悟,便可一日千里。否则是如行夜路一般,辨不得方向。而今世上医者,虽有医名,也多是背道而驰,离道愈远了,哪里会明白真正的医道是什么。这也是古今少有大医行世的原因。”

杨开讶道:“先行修道而后习医!?”心中自是一动。

就在这时,忽听门外有人喊道:“太医郎杨开接旨!”

“太医郎杨开!?”杨开和王克听了,相望愕然。杨开可是来这太医院一名临时的学生,并非太医院的在职太医。并且太医院也无另一个叫杨开的人,更是没有太医郎这个职称的。实是不知要接旨的那个杨开是谁。

这时太医李成惊惶失措地跑了进来说道:“院使大人,皇上的圣旨到了。”

此时又听得外面人声喧沸,又有人高声喊道:“杨开在否?出来接旨了!”

杨开抬手茫然地指向了自己。王克和那李成也自指向了杨开,皆是一脸的惊讶。

“当是找你的,快去,先接了圣旨再说。”王克随即提醒道。

杨开听了,点了一下头,惊愕之余,忙转身走出。

此时院落中已是站满了人,一名手捧圣旨的宫里的内侍,其身后列了十几名大内锦衣卫。十余名今日当值的太医已是跪在一旁。

杨开一见那名内侍,不觉一怔,似乎感觉此人有些面熟,当在哪里见过。

那内侍见了杨开,面呈笑容道:“太医郎杨开接旨了!”

杨开听了,知道果是降旨于自己的,忙上前几步跪倒,犹豫了一下道:“草民杨开恭迎圣旨!”

那宣旨的内侍点了一下头,而后展开圣旨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子民杨开,少而聪慧,勤而好学!祖上三世太医,有功于国。今特加封杨开为正五品太医郎,代朕监管天下医事,以资鼓励!钦此!”

这道圣旨一宣读完,王克和杨开及众太医皆呈惊愕。

“太医郎杨开!”那内侍此时朝惊呆了的杨开笑道:“我家公子托付老奴向你问好呢!”

“你家公子……”杨开立时间恍然大悟,怪不得瞧这内侍眼熟呢,原是那位朱公子的随从之一。

“他……他是当今皇上!”杨开又自一惊。

内侍笑着点了一下头,走上前将圣旨呈于杨开道:“恭喜你了!我家公子还有过交待,明天召你进宫面圣呢!”

杨开此时好像在做梦一般,不由得举了双手接了圣旨。

王克在旁边暗中惊讶万分,知道杨开已是见过皇上了,并且获取了皇帝的好感,意外地封以太医郎,还是个正五品,是与自己的这个太医院的院使官衔等同,且好像还要高一些呢!可是代皇上监管天下医事的。

王克心中开始有些不是滋味,但还是为杨开感到庆幸不已,忙自家怀中掏出几两银子上前递于那内侍道:“有劳李公公了,些许银子不成敬意,还请李公公与各位钦差买些茶水罢。”

那李公公见状,倒也笑着伸手接了。而后朝还跪在地上的杨开笑道:“太医郎,起来罢,记着,明天还要进宫面圣呢!到时候还是老奴来接你罢。对了,皇上已下旨刑部,重查当年太医杨简案,若果有冤屈,当平反昭雪。”说完,挥了挥手,率了一众内卫去了。

“谢皇上!”杨开听到这里,心中自是一阵的激动。这个消息,无疑又是一个意外。

“这个杨开好运气呢!应该是到了九千岁那边的推荐。”旁边有太医小声地羡慕地议论着。

“原来这个杨开是当年太医杨简的孙子!”有人惊讶不已。

杨开此时双手举着圣旨仍旧跪在地上,还未恍过神来,一切,太过意外了。那位年轻的朱公子竟然是当今的皇帝朱厚照。

“杨开,起来罢,钦差已经走了。”王克走到杨开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哦!”杨开这才站起身来。

“老院使,这……”杨开捧着手中的那道圣旨,有些不知所措。

而此时王克却率了一众太医朝杨开齐身施礼道:“见过太医郎!”

杨开见状,立时大窘,忙摆手道:“各位前辈,莫要折杀晚辈罢。这个太医郎,晚辈可是当不起的。”

王克说道:“虽然说是没有吏部的正式公文过来,但是由皇上亲自册封的太医郎,你却是不能推脱的。”

旁边一名太医茫然道:“本朝太医院中没有太医郎这个官职啊!秦时倒是有太医令这个要职。”显是在考虑杨开在太医院的地位。

王克这时朝众太医挥了挥手道:“大家先且散了罢。”随后对杨开道:“还请太医郎屋内说话。”态度也自开始了恭敬。

杨开随王克进了大厅,连忙说道:“老院使,这个太医郎晚辈是担当不得的,明天待晚辈见着了皇上,会让皇上收回此命的。”

王克道:“君无戏言!况且这也是你的福份,皇上即封了你,接了便是。还有……。”

王克见屋内没有其他的人,又自小声说道:“你我已不见外,实话对你说了罢,本朝太医院中并无太医郎一职,这怕是皇上一时心血来潮随意册封的的虚职。所以你且受了。不过呢!这太医郎在太医院中虽是一个虚职,但是拿到下边可了不得,圣旨上说了,可代皇上监管天下医事。你有了这个身份,无论走到天下任何府县的官办药局,对那些医官们来说,你这个太医郎都是有钦差之威的。”

杨开听了,摇头苦笑道:“晚辈有何德何能去监管天下医事。老院使也勿要当真罢,否则真是羞杀晚辈了。”

王克笑道:“当今皇上喜欢虚封人的闲职,有官阶无奉禄的,你这个太医郎也是属于这种的。不过虽是虚职,但是五品这个官衔可是实的,是与同官衔的人平起平坐的。日后自会得方便。”

杨开无奈地笑道:“随它罢!”

王克随后感慨了一声道:“既然有皇上亲自过问你祖父的旧案,你杨家的冤屈当是能见天日了。我那老友地下有知,杨家后人又有出息的了,也自会瞑目了。”

杨开听了,感伤之余,也自对那朱厚照感激不已。

王克想着杨开每日里来太医院,几无耽搁,哪里会有机会遇见了当今皇上,心下犯疑,却又不好开口询问。想着或是通过刘谨那边的路子,暗里不禁又是摇了回头。

时间不大,外面的众太医们开始进来向杨开表示祝贺。此时大家知道了杨开是当年的那太医杨简之孙,也自多了些感慨,同时也自无形中多了些敬意。而对杨开这个太医郎的册封,私下里又多有疑议。

杨开同众太医们寒暄了一会,便先行告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