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马云教典:成就阿里巴巴帝国的36个法则
3147400000049

第49章 教典之二十七:经营人心,征服员工赢得市场(1)

马云和大部分企业老板的一个不同点是,他从来不会挖人,不会留人。马云常常说:“你想把别人绑住是绑不住的,绑得了人绑不了心。要的是他心甘情愿留下。强扭的瓜也不甜。”但他注重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一个广阔的成长空间,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留在阿里巴巴,为实现百年老店的梦想而共同奋斗。让员工作为阿里巴巴资产的一部分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把员工作为公司最好的财富,并融汇成了马云“把钱存在员工身上”的理念。

【创业大讲堂——阿里巴巴经营人心之道】

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资本更多的表现为“知本”。在企业中,一个员工的“知本”积累从何而来呢?靠自我不间断地学习,更靠企业的持续培训。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学习才是最好的投资,培训则是最大的福利。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曾说过:“没有培训的员工是负债,培训过的员工是资产。”

马云自己做过老师,他常说,“对一个老师来说,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学生。”现在,作为一个CEO、企业家,他认为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就是员工。因此,他也始终把员工看作公司“最不能忘的两件事”之一(另一个是客户)。

而且,作为领导的马云非常重视让员工作为阿里巴巴资产的一部分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他经常说,“对阿里巴巴来讲,期权、钱都无法和人才相比。员工是公司最好的财富。有共同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员工是最大的财富。”

其实,从员工的角度而言,有这样的领导,这是莫大的幸事。与物质上的福利待遇相比,阿里巴巴员工更为看重的是公司针对其工作提供的培训。用马云的话说,充实“脑袋”比填满“口袋”更重要。

很早的时候,马云就提出“把钱存在员工身上”的理念。他说,我们4年来屯兵西子湖畔,在那里训练人马,训练我们的团队,了解客户,了解市场,我们员工达到14 000名,可能是当今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员工最多的公司。我们认为与其把钱存在银行,不如把钱投在员工身上,我们坚信员工不成长,企业就不会成长。员工是公司最好的财富,有共同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员工是最大的财富。今天银行利息是2个百分点,如果把这个钱投在员工身上,让他们得到培训,那么对员工创造的财富远远不止2个百分点!

把钱投在员工身上,不是口头上说说就可以的,那是需要用刚性的政策和真金白银做保障的。一向“吝啬”的浙商马云,在培训投入上却是异常慷慨大方。据阿里巴巴人力资源部一位高管介绍,阿里巴巴每年的培训费用高达几百万,而且这个投入比例还在继续增大。马云的这种作风,的确是与互联网寒冬时期实行的公关市场“零预算”政策及今天仍在实行的“5分钱自觉投币”的“复印机政策”大相径庭的。

在阿里巴巴,每一位新进入公司的员工都要参加为期两周的名为“百年阿里”的培训。在培训期间通过与学员们一起上课、拓展、游戏等方式,向新员工介绍阿里巴巴的历史与现状,宣扬其优秀独特的价值观,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根据员工的岗位和职位的不同,接受培训的内容也会为他们“量体裁衣”。比如,对普通员工,阿里巴巴对他们进行“百年阿里”、“百年淘宝”系列培训;而针对销售人员,则要进行“百年诚信”、“百年大计”系列培训。

阿里巴巴HR认为,一般员工都要经过1到3个月才能融入公司文化,为此对于新招聘的员工,阿里巴巴特意设置3个月的“师傅带徒弟”和“HR关怀期”,在新员工入职6到12个月的时候还可以选择“回炉”接受再培训。

除了“百年阿里”培训外还有许多培训,比如“阿里课堂”、“阿里夜校”、“管理培训”等。比如,对支付宝的员工,公司会定期请外面的专业讲师为其培训有关银行结算、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M1-M10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公司会分门别类地推出一些管理方面的培训课程;“阿里夜谈”针对公司年轻人多、兴趣爱好广泛各不相同的特点,设立了一些经过员工调查感兴趣话题的学习和交流。修身养性、行业动态、文化素养、兴趣爱好,都是夜谈关注的重点。

2004年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司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国亨利商学院联合成立一个阿里巴巴的内部大学——“阿里学院”。“阿里学院”的办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培训客户,强化他们的电子商务知识,包括做出口贸易的政策法规的培训;第二个就是培养阿里巴巴内部员工,提升其业务能力。

“阿里学院”是一个非常宽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仅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亨利商学院提供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还包括沃顿商学院、伦敦商学院、哈佛商学院等世界知名商学院及国内的北大、清华等一流的高校,阿里学院将会与他们定期互换教师和教育场所。

而且,尽管阿里巴巴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但随着新员工的大量增加,也会面临企业文化被“稀释”的问题。所以,阿里巴巴通过培训的方式,也是为了使企业文化被“稀释”得少一点,并一直延续下去。

在阿里巴巴,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马云说,他希望每个在阿里巴巴呆过的人,“都植入阿里巴巴的DNA,将来即使离开公司也是个优秀的人才,将阿里巴巴的DNA复制并传播出去,为曾经身为阿里人而自豪。”

外界经常这样评论马云:他有时很“吝啬”,像个守财奴;有时却非常慷慨,不出则已,出则大手笔。2004年,马云曾经对外界说过:“我们今年在广告上没有花钱,但在培训上花了几百万,我们觉得这是最大的回报。阿里巴巴现在有了120万会员,而且连续两次被哈佛评为全球最佳案例,连续两次被《福布斯》评为最佳B2B网站。在网络电子商务领域,我们会员数跃居全世界第一位。没有我们优秀的员工,根本没法做到。”

为了让人才能在阿里巴巴实现“增值”而不是“贬值”,马云可谓投入巨大的“原始资本”。现在,马云经常自豪地对人说:“员工在阿里巴巴工作3年,相当于公费读了3年的研究生。”

2005年8月13日下午,马云第一次踏进雅虎中国的办公室。此时,他还多了一个身份——雅虎中国新“东家”。

这一天,离阿里巴巴与雅虎中国宣布正式“联姻”已过了48小时。等待马云的,却是一场对心理和情感的巨大考验。

其实早在48小时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心的记者们就已经注意到一个细节了:几乎阿里巴巴集团所有高层都到达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正装出席。不过,他们出席发布会的主要使命并不是在于这个发布会本身,而是随后要跟马云一起参加的雅虎中国员工会。

从8月13日开始,阿里巴巴才真正面临挑战。马云终于走进了雅虎中国的办公室,他很吃惊,因为他从雅虎中国几百人的眼睛中竟然“读出了几十种神情”:有迷茫的,有沮丧的,有愤怒的……

在后来的回忆中,马云用了下面的语句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我第一次走进他们办公室的时候,员工们用各种眼神注视着我,焦虑,怀疑,气愤,平静。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自己的命运被不同的人掌握,确实会心里打鼓。所以,我希望他们可以给我一个机会。现在我没有裁人计划。我十分希望他们都可以留下来,给我马云和阿里巴巴一个机会,共同把事业继续做下去。”

马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踏进雅虎中国办公室后,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首先,我很抱歉,因为制度要求,我不能预先跟大家做沟通;其次,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一些时间,留一年下来观看;最后,希望大家在一个有空调、像公司的地方舒舒服服地上班。”不过,演讲风格以煽情著称的马云这番话似乎并没有换来太多的掌声。毕竟,大部分被并购公司的员工都对“后娘”存有一定的敌意。

马云决定用行动打消雅虎人的顾虑,让他们认识到“后娘”也不全是偏心的,不是只会喊着“一朝天子一朝臣”便对他们不管不问了。

最早,从8月11日宣布并购时,马云就给雅虎中国制定了一种对雅虎的员工来说类似于“片面最惠国待遇”的“N+1计划”政策:一个月之内,如果雅虎的员工确实想走,阿里巴巴提供“N+1”个月工资的离职补偿金;如果愿意留下,原来的薪酬和职位均不变甚至可以提升,还可以得到阿里巴巴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