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甘肃历史人物
3146400000009

第9章 东汉(3)

桓帝即位,梁冀被诛。朝廷5次征召,规皆不应。时太山叔孙无忌侵扰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任太山太守。规上任,广设方略,寇乱皆平。延熹四年(161年),因地方官贪残,羌人起兵,护羌校尉段颖坐事下狱,羌众聚合,兵力大盛,朝廷为忧。三公并举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前往讨之。规谓“力求猛敌.不如清平”,主张用“招抚”办法降服羌人。于是,他集中兵力击败零吾羌,先零诸种羌慕规威信,相互劝而降者10余万。次年又出讨陇右,其时道路被羌乱阻绝,军中疾疫流行,兵士死者十三四。规亲人兵营,探视将士,三军感悦。东羌遂遣使乞降,凉州复通。此时,安定、汉阳等陇山东西地区郡县官吏皆依恃梁冀等朝中权贵,不尊法度,贪贿欺民,滥杀无辜,迫使当地羌人反抗。规到州界,上奏地方官员不法罪行,或免或诛,羌人滇昌等10余万口又向规归顺。规征还京师,任议郎,论功当封,因规出仕数年,拥众立功后,对朝中权贵既无所赠送,又多有指责,更恶于交接宦官,于是朝中内外皆怨,诬为规贿群羌令其假降,皇帝诏书责问。规上疏自讼,称:“前践州界,先奏郡守孙俊,次及属国都尉李翕、督军御史张禀:旋师南征。又上凉州刺史郭宏、汉阳太守赵熹,陈其过恶,执据大辟。凡此五臣,支党半国,其余墨绶,下至小吏,所连及者,复有百余。吏讫报将之怨,子思复父之耻,载贽驰车,怀粮步走,交构豪门,竟流谤渎,云臣私报诸羌,谢其钱货。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官,则文簿易考。就臣愚惑,信如言者,前世尚遗匈奴以宫姬,镇乌孙以公主。今臣但费千万,以怀叛羌。则良臣之才略,兵家之所贵,将有何罪,负义违理乎?”中常侍徐璜、左□从中勒索钱财,规不予理会,遂再次被诬以贿赂羌人,令其假降,坐系廷尉,论输左校作苦役。诸公及太学张凤300多人诣阙讼之。获赦放归。旋复征任度辽将军,上书荐中郎将张奂自代。朝廷以张奂为度辽将军。规任中郎将,出使匈奴,及张奂升任大司农,规复任度辽将军。

东汉末,党锢之祸大兴,天下名贤多被牵连逮捕,规自以西州豪杰,把未受党事牵连当成耻辱,乃先自上言日:“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讼臣,是为党人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问。任职数年,边境安宁。

永康元年(167年),规应征人朝,任尚书。是年夏日食,诏问得失,规借机为遭党祸者鸣不平。又任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让封不受。再转护羌校尉。熹平三年(174年),因病召还,卒于途中。所著诗、赋、铭、碑、章、表、书、檄等,共27篇。

参阅《后汉书》卷65

张奂

张奂(104—181年)字然明,敦煌渊泉(今安西县)人。东汉名将。其父张淳,为汉阳太守。奂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学《欧阳尚书》。《牟氏章句》浮辞繁多,有45万余言,奂删削精练,减为9万字。初辟大将军梁冀府,“以疾去官”。后州郡举为贤良,张奂考取第一,任议郎。

永寿元年(155年),任安定属国都尉,初到职,南匈奴7000余人掠边地,东羌与之呼应,而奂仅200余人,即领队出战。军吏以力量悬殊,叩头强止之,奂不听,前往长城,收集兵士,招降东羌,孤立南匈奴。连续进攻,破南匈奴,南匈奴渠帅伯德率众亦降。羌豪帅感奂恩德,送马20匹,先零酋长又赠金锔8枚。奂并受之,乃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日:“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将金、马全数退还。羌人好财货而喜吏清廉,前有八任都尉均好财贪贿,使羌人受苦深重,而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升任使匈奴中郎将。出使匈奴,适遇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同时反叛,烧屯于五原的度辽将军门,列屯赤坑,烟火相望。兵众大恐,各欲逃亡。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诵书自若,军士乃安。暗使人与乌桓谈和,遂斩屠各渠帅,各部均降。延熹元年(158年),鲜卑寇边,奂率南匈奴击之,斩首数百级。延熹二年(159年),梁冀被诛,因曾为其故吏,奂被免官禁锢。皇甫规荐举前后七次。4年后,复任武威太守,平均徭赋.扶持贫困,治绩常为诸郡之最,河西社会状况大为好转。当地风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生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均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为其立生祠。因政绩卓著,恰此时皇甫规荐举奂代替自己度辽将军职,遂被任为度辽将军。数年之间,幽州、并州清静,“郡界以宁”。

延熹九年(165年)春,征人京师,任大司农。鲜卑闻奂离去,遂勾结南匈奴、乌桓攻击塞上各郡,又勾结东羌、上郡沈氐、安定先零羌共攻张掖、酒泉。朝延复任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一级地方官的政绩与德能。匈、乌桓闻知,相率还降,共有20万口,唯鲜卑逃出塞外。永康元年(167年),羌人攻掠关中,奂指挥平定,斩杀万余人,三辅清静。论功当封,奂不事奉宦官,故未能受封,仅赐钱20万。除家一人为郎。奂并辞不受,唯愿移属弘农华阴。旧制边境之人口不得内移.奂因功特许。

建宁元年(168年),振旅还京。当时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宦官,宦官中常侍曹节以奂刚至,不知本谋,矫制使奂与少府周靖率兵包围窦武,迫使其自杀,陈蕃亦遇害。奂升任少府,复任大司农,以功封侯。奂明白事情真相,深恨为曹节所欺骗,上书辞封。次年夏,借灾异上疏,为窦武、陈蕃鸣冤,称“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或志宁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谗胜,并伏诛戮,海内默默,人怀震愤”。转任太常,因触怒宦官及其党羽司隶校尉王寓,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奂任度辽将军时,因平羌乱方略与段颍结怨,此时段□任为司隶校尉,奂居地在其辖境内,□欲逐奂回归敦煌故地而害之。奂不得已写信求□。□性刚猛,但阅书哀怜,终不忍心加害。归里后,闭门不出,授徒千人,著《尚书记难》30余万言,并著有铭、颂、书、教、诫、述志、对策、章表24篇。

奂少立志节,尝与友言:“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一生刚正不阿,为人正直。董卓听说奂闲居在家,为收买奂,使其兄送缣百匹,但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

光和四年(181年),卒于乡里。武威多为立祠,世代祭祀不绝。

参阅《后汉书》卷65;

【东汉】刘珍等《东观汉记》卷20

段□

段□(jiong迥)(?—179年)字纪明,武威姑臧(今武威市)人。原籍天水上邦,其曾祖父是西域都护段会宗。自幼便习弓马,崇尚游侠,好义轻财,好古学。桓帝时,初举孝廉,任宪陵园丞、阳陵令,所在有政绩。不久,升任辽东属国都尉。时鲜卑犯塞,他诈为诏书召己,以引敌前来,于道设伏,大破敌兵。事后,因诈玺书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服刑满,征人任议郎。

永兴二年(154年)冬,泰山、琅邪一带东郭窦、公孙举聚众3万起事,朝廷遣兵讨之,连年不克。永寿二年(156年),司徒尹颂举荐□,遂出任中郎将,率军讨之,获首万余级,余众降散。因功封为列侯,赐钱50万。

延熹二年(159年),升任护羌校尉。时值羌人大起义,□率军镇压。□先率军镇压居于陇西、汉阳、金城等塞外的西羌起义,西羌族烧当、烧河、当煎、勒姐等8部起义军围攻陇西和金城郡,被□击败。次年春,余羌复起,□再破之。□昼夜相攻,追击不舍,割肉食雪,经40多日,直至黄河源头积石山,出塞2千余里,斩杀羌人起义军5000多人。延熹四年(161年)冬,□因出军失利而受凉州刺史郭宏诬谄被下狱,输作左校。

□下狱后,羌人起义军复盛。朝廷内外官吏为颍诉冤者上千人,朝廷知□为郭宏所诬,诏问其状,□但谢其罪,不言枉。京师上下称其为长者。□复被任为议郎,升任并州刺史。延熹六年(163年),羌人起义军更加发展壮大,凉州危急。朝廷以□为护羌校尉。延熹七年(164年),羌酋豪355人率3000余落(即户)投降。后连年作战,斩杀羌人甚多。□在镇压西羌起义军过程中。共杀害起义军2.3万余人,俘虏数万人,抢夺牲畜800万头。被封为都乡侯.良邑.500户。

镇压西羌起义军后,□又转攻东羌起义军。建宁元年(168年),与先零羌大战于逢义山,当时羌众势盛,□兵少,部下惊恐,□列阵后,激怒兵将日:“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然后率军突围,起义军败退,杀8000余人,获牛羊28万头。是时窦太后临朝,诏表彰:“先零、东羌历载为患,吴页前陈状,必欲扫灭。涉履雪霜,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励)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忘魂。功用显著,朕甚嘉之。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今宜赐□钱20万,以家一人为郎中。”任□为破羌将军。次年,□继续率军镇压东羌起义军。终将东羌起义军镇压下去。在镇压东羌起义军中,共经历180次大小战役,杀害起义军38600余人,掠夺牲畜42万余头,耗军费44亿钱,朝廷更封段□为新丰县侯,食邑万户。

建宁三年(170年)春,□征还京师,将步骑5万余人。献汗血千里马,俘虏万余人。诏遣大鸿胪持节慰劳于长安之西。□乘轻车,介士鼓吹,曲盖朱旗,钲铎金鼓,雷震动地,连骑相继,殷天蔽日,达数十里。后任侍中,转执金吾、河南尹。建宁四年(171年),代李威任太尉。因对宦官曲意逢迎,故能保其富贵。光和二年(179年),司隶校尉阳球奏诛宦官王甫,颍受其诛连,被迫饮鸩自杀,家属徙边。段□与皇甫规、张奂俱为西土人士,知名京师,被誉之为“凉州三杰”。□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裹创。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

参阅《后汉书》卷65;

【东汉】刘珍等《东观汉记》卷20

赵壹

赵壹生卒年不详。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礼县)人。东汉文学家。“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恃才倨傲,为乡党排斥。后屡获罪,几至于死,幸得友人相救得免。为汉阳郡上计吏。

光和元年(178年),去洛阳参加全国郡上计吏之会。司徒袁逢接见,数百名郡上计吏跪伏在地,莫敢抬头,壹只做长揖。袁逢责问他,壹答日:“昔郦食其长揖汉王,今揖三公,何遽怪哉!”袁逢听后,急下厅堂,邀壹坐上席,亲切与之攀谈,当众夸日:“此人汉阳赵元叔也,朝臣莫有过之者!”会后,壹又去拜河南尹羊陟。羊陟为官清正廉洁,威望甚著。他热情待壹,十分欣喜。随后,羊陟带随从回访壹。壹车马破旧,车上挂着草帘,就在车旁露宿。袁逢、羊陟共同推崇壹,壹“名动京师”,京城士大夫皆欲一睹壹之风采。壹于西还途中道经弘农,拜访名将皇甫规,规守门人不予通告,壹即离去。门吏惧,告知规。规闻后大惊,乃写书信派人追谢。

壹回汉阳西县,州、郡先后10次请他做官,均被拒绝。壹专心于读书写作,直至去世。

赵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著有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共60篇,总为《赵壹集》二卷,宋后已佚。现存作品有《穷鸟赋》、《刺世疾邪赋》、《报皇甫规书》、《非草书》以及《迅风赋》、《解摈赋》、《报羊陟书》等。《刺世嫉邪赋》尖锐地揭露批判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德风气的败坏,邪恶奸佞的得势,权门豪族的不法,贤人君子的失意,鲜明地表现了作者愤世嫉恶、正直耿介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为其代表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文日: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德政不能救世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祸败之始,战国愈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谄日炽,刚克消灭;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娲名势,抚拍豪强;偃慑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原斯瘼之攸兴,实执政之匪贤。汝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欲于目前。奚异涉海之失舵,坐积薪而待燃。荣纳由于闪揄,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穷鸟赋》日:“有一穷鸟,戢翼原野。荜网加上,机穽在下。前见苍隼,后见驱者,缴弹张右,羿子觳左,飞丸激矢,交集于我。思飞不得,欲鸣不可,举头畏触,摇足恐堕。内独怖急,乍冰乍火。幸赖大贤,我矜我怜,昔济我南,今振我西。鸟也虽顽,犹识密恩,内以书心,外用告天。天乎祚贤,归贤永年,且公且侯,子子孙孙。”

参阅《后汉书》卷80

张芝

张芝生卒年不详。字伯英,敦煌渊泉(今安西县)人,名将张奂长子。与弟张昶同为东汉著名书法家。

芝少好学,有节操,勤奋好学,潜心书法。屡次征召做官、应考,他一概拒绝,故时人称之为“张有道”。练习书法非常刻苦、专心,他临池学书,水为之黑。善隶、行书,尤擅长草书。他学习著名书法家崔子玉、杜伯度的笔法,并加以创新,省减章草点划波磔,创为“今草”。其体势一笔而成,气脉相连,滴行不断,谓之“一笔飞”。其草书《急就章》,皆一笔而成,气脉通达,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

书法与当时著名书法家罗叔景、赵元嗣并称.时人称之为“草圣”。著有《笔心论》,今已佚。墨迹在《宣和书谱》载有草书《冠军帖》、章书《消息帖》;在《淳化阁帖》收有5帖。另清康熙初年在武威凉庄道署内井中挖出他手书的一块石碑。其书法对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形响很大,王氏对汉、魏书迹,唯推钟(繇)、张(芝)草书。今兰州市白塔山建有“草圣阁”,立有张芝塑像。

其弟张昶,字文舒。曾任黄门侍郎,刻苦练习书法,亦擅长草书,《四体书势》称其书次伯英,时人称之为“亚圣”。书法作品有《西岳华山堂阙碑铭》,现仍保存;另著有《龙山史记注》。

参阅《后汉书》卷65

侯瑾

侯瑾生卒年不详。字子瑜。敦煌人。东汉学者,名士。

瑾少孤,贫无所居,依宗族而居。性好学,常为人佣作以酬作资,买书暮归后燃柴借光以读。虽作工自养,但言行肃雅,独处一室,如对严宾。州郡累召,公车有道征,均称疾不到。作《矫世论》以讥切时政。后隐居山中,专心著述。以已未被世人所知,故作《应宾难》以寄托心思。又依《汉记》体例,撰写东汉中兴以来史实,著成《皇德传》30篇,流行于世。另又有杂文数十篇,多佚。河西人敬其才而不敢称其名,皆以侯君相称。

瑾又擅长写赋,格调高亢,其流传于世的《筝赋》日:“……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卑杀纤妙,微声繁缛。散清商而流转兮,若将绝而复续,纷旷荡以繁奏,邈遗世而越俗。若乃察其风采,练其声音,美哉荡乎,乐而不淫。虽怀思而不怨,似邠风之遗音,于是雅曲既阙,郑卫仍修,新声顺变,妙弄优游,微风漂裔,冷气轻浮,感悲音而增叹,怆频悴而怀愁。若乃上感天地,下动鬼神,享祀祖宗,酬酢嘉宾,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

参阅《后汉书》卷80;

《敦煌市志》

李翕

李翕(xi 细)生卒年不详。字伯都,汉阳郡阿阳(今静宁县)人。灵帝时任武都郡太守,勤政爱民,尤以致力于修路架桥而闻名于世。

翕出身仕宦之家,“天姿聪敏”,“敦诗悦礼”,博学有才。幼时即宿卫宫廷,青年时代开始作地方官,主持一地政务。后任河南渑池令,励精图治,发动民众修建崤山道路,造福于民,政通民和,使当地呈现一派祥瑞气象,民众誉其为古代循吏郑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