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甘肃历史人物
3146400000008

第8章 东汉(2)

冀父商曾献美人友通期于顺帝,通期有小过,顺帝送还商,商不敢留而出嫁之,而冀使人盗还通期。商死,冀于丧服期即于城西置居所与通期私居,生子伯玉。冀畏惧其妻寿,为孙氏宗亲冒名任以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史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少者至于死徒”。扶风人士孙奋家巨富而性吝,冀为获取其财,诬称奋母为冀之守藏奴婢,盗其白珠十斛、紫金千斤而逃走,遂将奋兄弟捕入狱.拷掠致死,将其家产一亿七千万钱全部占有。此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等于冀。大小官员及士吏送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冀更遣专人出塞,交通外国,广求异物珍奇,掠良家子女为奴婢,至数千人,号“自卖人”,所到之处怨恨连天。冀与妻孙寿又大兴土木.建造第舍,穷极壮丽。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西至弘农,东界荥阳,南极鲁阳,北达河、淇,包含山薮,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

冀专权20余年,祸害全国甚广。梁氏一门,先后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妇人食封邑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卿、相、尹、校五十七人,权势显赫前所未有。

延熹二年(150年),妹梁皇后卒,桓帝与宦官单超、具瑗等谋诛冀。收其大将军印绶,徙封比景都乡侯,与妻寿俱被迫自杀。梁氏子孙无少长皆被杀,连及公卿二千石以上者数十人,故吏宾客受害者300余人,朝堂为空。籍其家,收其财货30余亿,约等于全国半年租税收人。

参阅《后汉书》卷34

李陶

李恂生卒年不详字叔英,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遭父母丧,六年躬自负土树柏,常在冢下。清约率下,食不二味。

少习《韩诗》,诸生从学常数百人。太守李鸿请任功曹,未到任,而又被州府辟为从事。此时,李鸿卒,恂不应州命,送李鸿丧还乡里,并持丧3年。

恂持丧期满,辟司徒府,为侍御史。持节出使幽州,宣布恩泽,慰抚北狄,将历经之地画图,注明山川、屯田地,凡100余卷。回京后献于朝廷,皇上赞赏,任其为兖州刺史。任职期间,廉洁奉公,“席羊皮,服布被”。后调张掖太守,“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率军出击北匈奴,屯兵武威。州郡官员为亲近窦宪,争先送厚礼,唯独李恂“奉公不阿”,得罪窦宪,宪奏免了恂太守官职。因恂威望很高,复征拜谒者,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恂到职后,西域各国“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ji 际)”,恂一概不受。当时北匈奴侵扰边境,多次截断通往西域道路。恂用计杀北匈奴主帅,悬首军门,自是西域道路畅通。

恂再调任武威太守,后坐事免职。步归乡里,“潜居山泽,结草为庐,独与诸生织席自给”。西羌造反,恂在家被俘。羌人素知恂为人,很尊重,放还。恂到洛阳,值天灾荒乱,发生饥荒。司空张敏、司徒鲁恭派子为恂送粮,恂不受。徙居新安关下,拾橡实以之自资。年96而卒。

参阅《后汉书》卷51;

【东汉】刘珍等《东观汉记》卷19

赵娥

赵娥生卒年不详。生活在东汉后期。酒泉禄福(今酒泉市)人。父赵安。娥嫁于表氏(今高台县)庞子夏,子庞洧(yu 育),官西海太守。

父赵安被本县人李寿所杀。娥有兄弟3人,均欲为父报仇,李寿很警惕,时时注意防备。遇病疫流行,3兄弟先后病死,李寿大喜,聚集其宗族相庆贺,扬言道:“赵氏强壮已尽,惟有弱女,不足复忧矣!”娥子庞洧听后告之娥,娥悲伤涕泣道:“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与汝戴履天地,为吾弟之羞也!”于是购置刀剑,日夜磨砺,涕泣流血。邻妇徐氏劝止说:李寿为男子,素来凶恶,又身有防备,你虽有志气,万一斗不过他,则会再次遭祸殃,绝灭门户,悲哀和羞辱更加深重,要冷静考虑。娥道:“李寿不死,安能视息世间邪!”徐氏与邻人皆笑。娥怒道:“人父兵死无后,不哀而笑!寿未及刃,先诛汝嬖子辈尔!”徐氏等惊恐逃走,不敢回视。此后,娥放弃家事,乘帷车,暗带刀具,时常寻机杀寿,历时十余年终不可得。光和二年(179年)二月上旬,在都亭遇到仇人李寿,即下车扣寿马,叱骂,寿惊愕,回马欲走。娥奋刀砍击,刺中寿乘马,马奔逃,寿被摔进地沟,娥急砍,中树折刀,寿被刺尚未死,嗔目大呼,跳跃而起。“娥乃挺身奋手,左抵其额,右椿其喉,反复盘旋,应手而倒。遂拔其刀,以截寿头,持诣都亭,归罪有司”,面不改色。县令尹嘉为其壮烈忠孝所感动,不忍治罪,解印绶辞官,放她逃亡。娥不肯,说:“仇塞身死,女之分也。治狱制刑,君之典也。敢贪生以枉王法乎?”掷李寿头,自请入狱,被邻人强载回家。“乡人闻之,倾城奔往,观者如堵焉,莫不为之悲喜感慨嗟叹也”。后会赦,免罪。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共向朝廷表上其事,刊石立碑,以显扬其门闾。太常张奂赠送帛20端以示敬意。著名文学家梁宽为赵娥作传。著名学者皇甫谧在《列女传》中写道:“父母之仇,不与共天地,男子之义也。而娥亲(即娥)以女弱之微,奋剑仇颈,慰亡父之怒魂,雪三弟之永恨,近古以来未之有也。《诗》日:‘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娥亲之谓也’。”

参阅《后汉书》卷84;

【元】郝经《续后汉书》卷78;

《三国志》卷18裴注

梁妯

梁 妠(na呐)(106—150年)汉顺帝皇后,安定乌氏(今平凉西北)人。顺帝时,其父梁商任大将军,总管朝政。妠“少善女工,好史书”,9岁即能诵《论语》、治《韩诗》,“大义略举”,并“常以列女图画置于左右,以自监戒”。父商深觉奇异而欣喜,对诸弟道:“我先人(梁统)全济河西,所活者不可胜数。虽大位不就,而积德必报。若庆流子孙者,尚兴此女乎?”

永建三年(128年),妠13岁与姑俱选人宫。观相术士茅通见而惊,拜而贺日:“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也”。后为贵人。阳嘉元年(132年)被立为皇后。她深览前世得失,被立为皇后之后,“不敢有骄专之心,每日月见谪,辄降服求愆。”建康元年(144年),顺帝驾崩,因她无子,立年仅两岁的虞美人之子刘炳为帝,即冲帝。她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次年,冲帝病逝。她又立8岁的刘缵为质帝。不数日,质帝被其兄梁冀毒死。梁冀在她支持下.拥立年幼的刘志登上皇位,是为桓帝。在冲、质帝及桓帝初年.均临朝执政。执政期间,扬、徐等州暴乱,郡县不宁,西羌、鲜卑及日南蛮夷攻城暴掠,国内赋敛烦杂,官民均困竭,她推诚仗贤,外戚、宦官并用。同时她重用士人,起用李固、黄琼、陈蕃、李膺等名士,提拔李固任太尉。又表彰儒学,招太学生万余人。她自己也“夙夜勤劳”、“务崇节俭”。所以,临朝执政前期较有成绩,“其贪叨罪慝,多见诛废。分兵讨伐,郡寇消夷。故海内肃然,宗庙以宁”。后期,她“多溺于宦官,多所封宠”,听信宦官谗言,杀了李固,又不能约束其兄梁冀的暴虐,“以此天下失望”。

桓帝和平元年(150年),她临朝执政19年之后归政于帝。病重后,于宣德殿召见众臣及诸梁氏兄弟,诏日:“朕素有心下结气.从闲以来,加以浮肿,逆害饮食,寝以沉困,比使内外劳心请祷。私自忖度,日夜虚劣,不能复与群公卿士共相终竟。援立圣嗣.恨不久育养,见其终始。今以皇帝、将军兄弟付股肱,其各自勉焉。"’旋卒,年45岁。谥顺烈皇后,合葬宪陵。

参阅《后汉书》卷10

王符

王符生卒年不详。字节信,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

幼好学,有节操,与当时著名文人学者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为密友。性格耿直,慷慨不群。由于庶出,为乡里所鄙视。离家为官,因不同于流俗,故不得升迁。绝意仕途,遂隐居家乡,著书立。

符十分关心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抨击时弊,一生呕心沥血写成的《潜夫论》凡10卷36篇,是他治国安民思想的光辉篇章。

在《潜夫论》中,针对东汉后期社会政治的腐败,提出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他说:“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国以民为基”,因此治国应以“富民为本”。他认为:“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三者守本离末****富,离本守末****贫。”所以,他号召全民都要从事耕织。他还主张富民应与教民相结合,这二者同为治国之本,“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故明君之法,务此二者,以为成太平之基,致体征之祥。”但仅有教民还不够,还必须严肃整顿吏治,绳之以威刑。为此,他对豪强权贵的淫奢糜烂生活作了深刻的批判和无情的抨击。为做到“边无患,中国乃得安宁”,他又对充实边疆、抵御外侮提出了一套办法,主张优待移民,奖励生产,减轻徭赋,选贤授官。

他的哲学观点,是他的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他提出“气”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一切自然现象的变化,社会的治乱,人生的祸福.“莫不气之所为也”。“上古之世,太素之时,元气窈冥,未有形兆.万精合并,混而为一,莫制莫御。若斯久之,翻然白化,清浊分别,变成阴阳。阴阳有体,实生两仪,天地壹郁,万物他淳,和气生人,以统理之”。认为,天是本于阳气的,地是本于阴气的,人是本于中和之气的。天、地、人三者作用不同,但都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在讲人与自然的关系时,着重强调了人为,“人行之动天地”,从而得出了“事在人为”,即“天地所不能贵贱,鬼神所不能贫富”的无神论结论。

他还是一位造诣深湛的优秀散文家。《潜夫论》语言质朴,笔力雄厚,在东汉散文中,自成一家。故清人刘熙载评日:“王充、王符、仲长统三家文,皆东京之矫矫者。”

乡人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同乡有以财物而得官任雁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投名拜见规,规卧不迎,既人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稍后,报说王符在门口欲见,规素敬重符,乃惊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携手而还,与之同坐,相谈极欢。时人语日:“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谓书生道义为贵。

约卒于桓、灵帝之际。终生未仕。

今镇原县城北有潜山,为纪念他而取名“潜夫山”,简称“潜山”。墓在镇原县北二里处,现存有“汉处士潜夫王先生墓”碑。

参阅《后汉书》卷49

秦嘉

秦嘉生卒年不详。字士会,汉阳郡平襄县(今通渭县)人。

其妻徐淑生卒年不详。系秦嘉同乡。秦嘉和徐淑约活动于东汉桓帝(147—167年)时期。秦嘉未婚前任陇西郡掾吏,结婚后与徐淑一起到陇西郡的任所。

嘉、淑是夫妻诗人,自愿结合,有共同志向和爱好,婚姻美满。秦嘉的《述婚诗》,以喜悦的心情,描述他和徐淑新婚之礼.感谢天地神灵助他得到理想新娘。

不久徐淑患病回家乡调养。秦嘉为其赠送诗,情景交融,凄切感人,深切表达对妻子的怀念。是年冬,秦嘉被派赴京上计簿,报告陇西郡全年人口、钱粮、盗贼、狱讼等情,因时间紧迫,写《与妻书》,派人回家接徐淑来郡所一会,徐淑以病体未成行,写了《答夫书》,鼓励丈夫“应奉岁使”。秦嘉收到徐淑《答夫书》及所赠的金错碗、琉璃碗,又写《重报妻书》一封,附赠明镜、宝钗、好香、素琴等物.并写了《赠妇诗》三首。徐淑接到信和诗后,写了《又报嘉书》和《答夫诗》,表明了她对秦嘉纯朴、坚贞的爱情。

秦嘉到京城洛阳述职后,留中央任职,任黄门郎,后病卒于津乡亭。徐淑得知噩耗,亲往扶柩归乡。后来,兄弟逼她改嫁.徐淑“毁形不嫁”。由于哀思过度,不久溘然长逝。她和秦嘉合葬一墓。

秦嘉夫妇留传至今的诗文仅10篇。其诗歌真实生动,以情感人;其文清新流畅,平易自然,历来受到称赞,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如秦嘉《寄内诗》之“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忧来如寻环。非席不可卷”;徐淑《答夫诗》之“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瞻望兮踊跃,宁辛俳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长吟兮咏叹,泪下兮沾衣”等。梁代钟嵘《诗品》评日:“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明代胡应麟《诗薮》赞曰:“秦嘉夫妇往还曲折,具载诗中。真事真情,千秋知在,非他托兴可比肩。”刘知几《史通》说:“观东汉一代,贤明妇人如秦嘉妻徐氏,动合礼仪,言成规矩,毁形不嫁,哀痛伤生,此则才德兼美者也。”

今通渭县西南榜罗镇附近的秦家坪,保存着秦嘉和徐淑墓及墓碑。

参阅《甘肃新通志》;

《通渭县志》

皇甫规

皇甫规(101—174年)字威明,安定朝那(今平凉西北)人。出身官僚世家,祖父皇甫棱,任度辽将军,父皇甫旗为扶风都尉。

顺帝永和六年(141年),西羌大举入侵三辅,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不能制胜,规虽为布衣,但见马贤不以军为重,知其必败,乃上书言状。此后,贤果为羌众所杀。皇甫规被任为功曹,率领甲士八百击败羌人。此后,羌众又攻打陇西,规上书朝廷,愿率兵五千去安抚羌众,朝廷未允。

冲帝、质帝之间,梁太后(即梁妠)临朝,其兄梁冀任大将军,专横跋扈。规被举为贤良方正,上对策直接斥责梁冀兄弟,日:“今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处周、邵之任,为社稷之镇,加与王室世为姻族,今日立号虽尊可也,实宜增修谦节,辅以儒术,省去游娱不急之务,割减庐第无益之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将军兄弟操楫者也。若能平志毕力,以度元元,所谓福也。如其怠弛,将沦波涛。可不慎乎!夫德不称禄,犹凿墉之趾,以益其高。岂量力审功安固之道哉?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皆耳纳邪声,口出诌言,甘心逸游,唱造不义。亦宜贬斥,以惩不轨。令冀等深思得贤之福,失人之累。又在位素餐,尚书怠职,有司依违,莫肯纠察,故使陛下专受诌谀之言。不闻户牖之外。臣诚知阿谀有福。深言近祸,岂敢隐心以避诛责乎!”梁冀忿其刺己,以规为下第,任为郎中。规托疾离职还乡,州郡仰承梁冀旨意,数次欲置之死地。规开学馆,以《诗》、《易》教授门徒,门下有300多人,从教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