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甘肃历史人物
3146400000051

第51章 元代(2)

中统二年(1261年),又讨平火里叛乱。人朝,赐金鞍、甲胄、弓矢,转同佥巩昌路便宜都总帅。败宋将昝万寿水军于青居。翌年,授阆蓬、广安、顺庆等路征南都元帅。在宋军据点钓鱼山傍筑武胜城,阻断宋军交通往来。攻重庆,击败宋军。至元六年(1269年),授为东川副统军。至元九年(1270年),授为昭勇大将军、巩昌等24处便宜都总帅,兼本路诸军奥鲁总管。翌年,受诏入京,授镇国上将军、枢密副使、西川行枢密院事。任内蜀地安宁。进攻嘉定,大败宋兵,宋将昝万寿降,良臣奏免其死,“居民安堵”。后进兵围攻重庆,身中四箭,督战愈厉。宋兵败,良臣禁兵俘掠,发粟赈济,民众欢悦。四川平定,世祖甚喜,召良臣入朝,授资善大夫、中书左丞、行四川中书省事,赐白貂裘。陈奏治蜀十五事,世祖喜纳。至成都,以蜀战乱之后,极力安抚。至元十八年(1281年)夏,病卒,时年51岁。葬巩昌盐川祖坟汪家坟。赠仪同三司,谥忠惠。加推诚保德宣力功臣、仪同三司、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梁国公。

子七人:惟勤,云南诸路行省平章政事;惟简,保宁万户;惟永,征西都元帅;惟恭,阶州同知;惟仁,人匠总管达鲁花赤;惟新,汉军千户;惟某,同知屯田总管府事。

参阅《元史》卷155

杨文安

杨文安(1240—1282年)字泰叔,天水人。元名将。

文安父大全,叔大渊、大楫,皆为宋将。大全守叙州(今四川宜宾市),蒙军于壬寅年(1242年)攻蜀,大全战死。文安仅两岁,母刘氏鞠养,依其叔父大渊于阆州(今四川阆中市)。戊午岁(1258年),宪宗蒙哥攻川东,大渊以郡归降蒙古,被授侍郎、都行省,文安兄文仲亦授为安抚使。大渊后为元攻战川蜀,官至东川都元帅。

中统元年(1260年),文安授职为监军。屡立战功,至中统三年(1262年),升至开达忠万梁山等处招讨使。翌年,佩银符,升为千户,兼监军。至元二年(1265年),任夔东路征行元帅,诏赐黄金、鞍马。与宋兵战开州(今重庆市开县),飞箭中文安面,拔箭力战,大败宋兵。至元五年(1268年)年,其兄文仲卒,诏命文安袭佩金虎符。充任阆州夔东路安抚使军民元帅,仍相副都元帅府事。后多次与宋兵交战,进为明威将军。攻克达州(今四川达县)、开州等地,加授骠骑卫上将军、兼宣抚使。在数年中先后攻取川东万州(今重庆市万县市)、忠州(今重庆市忠县)等地,平定四川。至元十五年(1278年)入朝觐见世祖忽必烈,世祖劳之日:“汝攻城掠地之功。何如是多也!”擢升四川南道宣慰使,解白貂裘赐之。至元十九年(1282年),再以招抚散毛诸洞少数部族、安辑地方功,授为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左丞、行江西省事。到官踰月,病卒。

子艮之,袭佩虎符、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历湖南宣慰副使、岳州路总管。

杨氏家族兄弟子侄数十年征战川蜀,与汪世显家族一起.对蒙元占领和治理川蜀地区及陇上功不可没,而其家族亦荣显一时。

参阅《元史》卷161

汪惟正

汪惟正(1242—1285年)字公理,巩昌盐川(今漳县)人,汪世显长孙,德臣长子。元代名将。

年幼聪明颖悟,喜与文士议论古今治乱,尤喜谈论兵事。

元世祖授其袭父爵,守青居山(今四川南充市境内)。宪宗时,浑都海守六盘山,乞台不花守四川青居,浑都海叛乱,乞台不花亦起兵,惟正缚乞台不花。元主褒嘉其功,令全权处置川东军务。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奉诏回巩昌。部落长火都叛变,惟正采用缓兵之计,避其锋芒,尾随其后,使敌战则不能,驻则扰之。两月之余,敌方粮尽,惟正H{其不意擒杀火都。至元七年(1270年)。宋以武胜军驻防合州,抗拒元军。惟正在嘉陵江布置栅栏,夜悬灯栅间,控制其水道。至元九年(1272年)进军忠、涪,破营寨7座,擒守将6人,俘虏500人,招降1600多人。丞相伯颜联军攻克军事重镇襄阳,商议攻宋方略,惟正以宋之根本在江南,而四川未攻克者仅数城,并提出率本部兵马顺江而下进攻江南,世祖优诏答日:“四川事重。舍卿谁托!异日蜀平,功岂伯颜下焉。”不久,两川兵合围重庆,惟正夺洪崖门,俘获守将何统制,平定川东。

皇子安西王出镇秦蜀,召惟正还巩昌。至元十四年(1277年)冬,安西王北伐,藩王土鲁在六盘山叛乱,惟正为副帅进讨。安西王兵为左右两翼,巩昌兵为中路,惟正以弓箭手破土鲁骑兵,擒获土鲁。安西王至,盛赞其功,赏以金樽、貂裘。王妃为惟正母赐以珠珞帽衣,且日:“吾皇家儿妇也,为汝母制衣,汝母真福人也。”世祖诏入朝,赐白金5000两,锦衣一袭,授金吾卫上将军、开城路宣慰使。至元十七年(1280年),迁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左丞,行秦、蜀中书省事。川、陕分省后主持川事。蜀中战乱之后,“民无完居,一闻马嘶,辄奔窜避匿”,惟正安抚百姓,息兵罢革,人民得以安居。后进资德大夫。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授陕西行中书省左丞,当年病卒。谥贞肃。

二子:嗣昌,武略将军,成都管军副万户;寿昌,资德大夫,江南行御史台中丞。

参阅《元史》卷155

桑哥

桑哥(?—1291年)藏族。元代洮岷一带噶玛洛部(在今甘肃南部)人。【2】元代权相。

出生于洮岷汉、藏交界地的桑哥,通晓蒙古、汉、维吾尔、吐蕃等多种语言.原为著名藏族高僧元代国师胆巴弟子,因胆巴推荐,拜见帝师八思巴于安多地区,并任八思巴泽吏。因其“为人狡黠豪横,好言财利,世祖喜之”。

至元中(1264—1294年),擢为总制院使,掌管全国佛教及藏族事务。桑哥受世祖忽必烈信任,多次推荐章闾、卢世荣等人出任要职。自请为朝廷市油,获得利息,世祖更为重用,“尝有旨令桑哥具省臣姓名以进,廷中有所建置,人才进退,桑哥咸与闻焉”。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二月,任改中书省为尚书省的平章政事。更定钞法,颁行至元宝钞于天下,与中统钞同时流通。奉旨考复审察原中书省所办事务,查出亏欠钞4770锭、昏钞1345锭,平章麦术丁、参政杨居宽、郭佑、参议伯降、王巨济等重臣被斩杀或治罪,受牵连官员为数不少,桑哥奏准安置亲信于朝廷及各行省任要职。同年十月,以桑哥为尚书右丞相,兼总制院使,领功德使司事,进阶金紫光禄大夫,集朝中大权于一身,兵部尚书忽都若儿不勤其职,桑哥殴罢之而后奏,世祖日:“若此等不罢,汝事何由得行也。”于是更无顾忌。国库有旧牌丝带7000余条,桑哥言岁久则腐,析而作他用。朝廷赐诸王出白银25000两,币帛万匹,用官驴往载至则与驴并赐。桑哥言:“不若以驴载玉而回”,甚为世祖称赞。漕运司不能及时巡察沿河诸粮仓,致使盗诈腐烂甚多,桑哥撤换主管官,进行整治。此后,凡仓库诸司,无不勾考,先摘委六部官,复以为不专,乃置征理司,以治财谷之当追者。“时桑哥以理算为事,毫分缕析,人仓库者。无不破产,及当更代,人皆弃家而避之”。又派出大臣12人,考察各行省,使“天下骚然,而国库钱粮大增。其附势之徒,为其立碑颂德,世祖命翰林为其撰制碑文。为增国库收入,桑哥又奏准将盐引每引由中统钞30贯增为一锭;茶引每引5贯增为1O贯;酒醋税增额15万锭。协济户18万户,原输半赋增为全赋。于是国用充足而民负加重。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春,世祖游猎出京,蒙古贵族大臣奏陈桑哥专权黩货,害国害民,世祖召勋臣不忽木询问,不忽木日:“桑哥雍蔽聪明,紊乱政事,有言者即诬以他罪而杀之。今日百姓失业,盗贼蜂起,见乱在旦夕,非亟诛之,恐为陛下忧。”言桑哥奸恶者日多,世祖命御史查考,同年二月下狱究问,七月诛杀。

“桑哥既****,凡铨调内外官,皆由于己……由是以刑爵为货而贩之.咸走其门,入贵价以买所欲。贵价人,则当刑者脱,求爵者得,纲纪大坏,人心骇愕”。所谓理财能臣,乱政奸雄。

参阅《元史》卷205;

洲塔等《甘肃藏族通史》

赵世延

赵世延(1260—1336年)字子敬,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今礼县)人。礼店府元帅赵国宝之子,按竺迩之孙.元代名相。

世延天资聪明,幼喜读书,尤能究心儒家体用之学。弱冠被召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受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擢升为监察御史,曾与同行弹劾丞相桑哥不法。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任奉议大夫,出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事,任期内敦儒事、立义仓、撤淫祠、修河堤、抑豪强,严惩掠卖良民之恶势力,颇有善政。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移中台都事。大德十年(1300年)除安西路总管,前政壅滞,积案达3000牍,上任不足3月,全部结案。陕西省发生饥荒,省台商议上奏朝廷赈济,世延慨言:“救荒如救火,愿先发禀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遂发禀赈灾,救活饥民甚众。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改任四川肃政廉访使,任内清除积弊,修整都江堰,吏民称赞。时云南少数民族“八百媳妇”反叛不宁,官军往讨而屡败,朝廷杀出征将领,世延进言:“蛮夷事,在羁縻,而重烦天讨,致军旅亡失,诛戮省臣,藉使尽得其地,何补于国?今穷兵黩武,实伤圣治。朝廷第当选重臣知治体者,付以边寄,兵宜止,勿用。”征讨之事遂罢。

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进职光禄大夫、昭文馆学士,外拜四川行省平章政事。于重庆路屯田,利用江津、巴县一带闲田783顷。召军士1200余人垦种,当年获粟11700石。次年,仁宗驾崩,英宗即位,贴木迭儿复居相位,因世延曾劾奏贴木迭儿罪恶13条,诏夺其职。贴木迭儿罗织罪名,将世延收狱,因诬告者逃走,英宗遂下诏赦免。不久,再次逮世延入狱,经中书左丞相拜住多次为其辩冤,再次获释,出居金陵。泰定四年(1327年)入朝复为御史中丞,后相继任中书右丞、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泰定五年(1328年),泰定帝驾崩,文宗图贴睦尔继位。世延因迎立有功,加授集贤殿大学士、奎章阁大学士、中书平章政事等职,因年高多疾,特许其可乘小车人朝。

至顺元年(1330年)二月,文宗令世延与虞集等人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以年高多疾屡次上书,请求解除中书政务,专意纂修,文宗答称“老臣如卿者无几,求退之言后勿复陈”。不久,再次上书请求辞职,并去金陵茅山养病。元祐二年(1334年)赐世延钱四万缗。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五月去成都,同年十一月卒于成都,享年77岁。追赠世忠执法佐运翊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追封鲁国公,谥文忠。葬礼店(今礼县)城西山祖茔。今礼县城南有元仁宗敕赐、赵孟頫所书的“敕赐雍古氏家庙碑”一通.俗称赵世延家庙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世延历事凡九朝,扬历省台五十余年,负经济之资而将之以忠义,守之以清介,饰之以文学,凡军国利病,生民休戚,知无不言,而于儒者名教,尤拳拳焉。为文章,波澜浩翰,一根于理。尝校定律令,汇次《风宪宏纲》,行于世”。

世延有五子,达者三人:野峻台,黄州路总管;月鲁,江浙行省理问官;伯忽,夔州路总管,追封蜀郡公,谥忠悯。

参阅《元史》卷180

甘卜·昂吉尔

甘卜·昂吉尔(?一1295年)张掖人。党项族,姓野蒲氏。元代名将。其父甘卜为西夏将领,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率部降蒙古,任本军千户,从木华黎出征,后病卒。昂吉尔袭领其部,从蒙古军征战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