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甘肃历史人物
3146400000050

第50章 元代(1)

赵阿哥潘

赵阿哥潘生卒年不详。吐蕃臧掇族人。世居临洮,宋时赐姓赵。元初西北名将。祖巴命,富甲一方。父阿哥昌,金熙河节度使,率众归附蒙古太宗窝阔台次子阔端,任迭州安抚使。招逃亡,立城垒,课耕桑,安辑民人。年80岁而卒于任。

阿哥潘随元军攻蜀,破宋大安(今陕西勉县西南)军立功,受临洮府同知。又破朝天关,乘胜顺嘉陵江而下至阆州,获蜀宋兵船只300艘。攻利州,破潼州,进逼成都。占领嘉定,陷峨眉,俘宋将陈侍郎、田太尉。大小50余战,冲锋陷阵,皇子赐以金甲、银器。

1252年,忽必烈南征大理,路过临洮府,见阿哥潘,颇爱其才,命代行元帅职,驻军益昌(今四川广元昭化)。在宋兵堡寨相望、矢石交击中历5年而筑就益昌城。宪宗蒙哥由蜀人秦,以阿哥潘为先锋.攻取西安,赐金符,授临洮府元帅。宪宗驻钓鱼山,宋合州守将王坚夜来袭营,阿哥潘率壮士浴血交战,冲杀拼搏,王坚败去。宪宗喜日:“有臣如此,朕复何忧。”赐黄金50两,名日“拔都”。

1260年,受诏还镇临洮。时值灾荒,开私仓救济贫困,发给灾民种籽粮2000余石,蔓菁籽种百石。又以私马百匹配置驿骑,羊千只代民捐输。忽必烈甚赞其义举,下诏京兆行省为其付酬,阿哥潘日:“我岂以私惠而邀公赏耶!”不肯受。后赴青居山参战,为宋军拦击阵亡,谥日桓勇。

阿哥潘好畜良马,常千匹,岁择其上骥贡于朝,子孙遵之不替。

子重喜,以功授征行元帅,袭父职为临洮府达鲁花赤。在郡劝农兴学,省刑敦教,以善政闻名,后升巩昌二十四处宣慰使。卒后谥桓襄。后裔明、清时居临洮会川镇为世袭土司。

张维日:“余尝至狄道,南八十里有会柏城者,赵氏之子孙居焉。世为土指挥使,历明、清,至今弗绝。及读《元史》,阿哥潘父子三世,所至劝课农桑,悱恻能恤民,发私廪赈贫乏.盖阴德之及人远矣!家门久盛,岂无故哉?”

参阅《元史》卷123;

张维《甘肃人物志》

高智耀

高智耀生卒年不详。河西人。元代著名儒臣。出身西夏世宦之家。曾祖逸,为夏大都督尹;祖良惠,夏右丞相。

智耀登夏进士第,夏亡,隐居贺兰山。元太宗窝阔台访求河西故世家子孙中贤能者,众举智耀,召见后即将任用,而智耀坚辞以归。

皇子阔端镇西凉(今武威),将儒士尽行隶于徭役之列,士人苦不堪言。智耀往谒阔端,言儒者历来免役,今服役不利国民,于是阔端命免儒者服役,欲受智耀官,辞不受。宪宗蒙哥继位,智耀入见,谏日:“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宪宗问:“儒家何如巫医?”答日:“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宪宗称善,且言:“前此未有是告朕者。”于是尽免全国儒士徭役,推行崇儒政策。

世祖忽必烈在藩邸时已知智耀之贤,及继位,召见,智耀“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复辩论,辞累千百。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从之给公文为左验”。当时淮南、蜀中原南宋儒士被俘者皆收为官奴,智耀又奏免为民。世祖拜智耀为翰林学士,命巡行各地.豁免受累儒士,共得数千人。蒙古贵臣有人以为智耀所为诡滥,世祖诘问,智耀对日:“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世祖喜悦。智耀又谏:“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乃于至元五年(1268年)设置御史台。

后任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值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廓,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世祖使智耀解答,有理有据,世祖称赏。后至上京,病卒,世祖为之震悼。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

智耀为元代说服蒙古贵族以汉族儒学治国的首倡者。

元陶宗仪《辍耕录》日:“国朝儒者,自戊戌选试后,所在不务存恤,往往混为编氓。至于奉一札十行之书,崇学校,奖秀艺,正户籍,免徭役,皆翰林学士高公奏陈之力也。公河西人,今学校中往往有祠之者。”

子睿,亦为名臣。父卒时年16岁,随父北使,授符宝郎,出入禁闼,恭谨详雅。后历官唐兀卫指挥副使、翰林待制、礼部侍郎。外任嘉兴路总管,捕获境内宿盗,一郡安宁。擢江东道提刑按察使,讨平草寇。迁浙西道肃政廉访使,清除地方恶势力“十老”,“阖境快之”。进御史中丞,除淮东道肃政廉访使。有巨盗窃真州库钞三万缗案,平民被捕押数百人,办案官吏从中获取财货。睿亲自调查考核,究明冤情.尽行将所捕平民放归。不久,即捕获真凶。后复拜南台御史中丞。“务持大体,有儒者之风”。

年66岁而卒。累赠推忠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宁国公,谥贞简。

睿子纳麟,官至太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大夫。

参阅《元史》卷125

汪世显

汪世显(1194—1243年)字仲明,巩昌盐川(今漳县)人【1】。元代西北良将。

初以战功任金镇远军节度使,巩昌便宜总帅。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金国为蒙古所灭,北方诸郡皆降蒙古。世显练兵自卫.械精粮足,坚守不降。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皇子阔端率兵取四川,驻兵巩昌城下,世显率绅老送牛羊酒银等物,开城迎降。阔端日:“吾征四方,所至皆下,汝独固守,何也?”世显对日:“臣不敢背主失节耳。”又问日:“金亡已久,汝不降,果谁为耶?”答日:“大军迭至,莫知适从,唯殿下仁武不杀,窃意必能保全阖城军民,是以降也。”阔端大喜,约束部下秋毫无犯,巩昌一路人民得以平安。世显官任原职,随阔端率军南下。

进川后,乘胜平定资州,取嘉州、峨眉,一路势如破竹。进军川东万州,宋军在嘉陵江南岸驻守,世显在北岸造船为疑兵,夜袭万州,宋军大溃,追至夔峡,越过巫山,斩杀宋军3000余人。翌年,还攻重庆,因天热而罢兵退守。被召至和林,晋见太宗窝阔台,赐金虎符,加以褒奖,易其名日中山。

《元史·汪世显传》称:“系出汪古族。”据明文渊阁大学士杨荣盐川《汪氏族谱序》载:“周公子伯禽封于鲁,至成公黑肱次子生,而左右手有水王之文,因名焉。是为姬汪,仕鲁上大夫封汪后,食采颍川。其孙诵始即其大父名为姓,传三十一世,而龙骧将军文和南徙渡江始家歙。四十四世而越国公华以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奉表归唐,命仍守其地……生九子,其三日达者.征贺鲁、龟兹、高昌,袭封上柱国越国公,留镇巩昌,生三子,其次处惠,家盐川,世公爵。唐、宋来,连世号日陇右汪古族。六十六传而有世显公者,元拜便宜都总帅,****秦、巩等20余州事。”按此盐川汪氏为汉族。非塞北沙陀之汪古都(亦作雍古氏)。

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率部取成都,克汉州。淳柘三年(1243年),任便宜总帅,主持秦、巩等20余州事,赐给虎符、锦衣、玉带。世显先已有疾,此时病势加剧,皇子遣医络绎往疗,竞不能愈而卒,时年49岁。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追封陇西公,谥日义武。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加封陇右王。

子7人,忠臣,巩昌便宜副总帅;德臣、直臣,巩昌中路都总领;良臣、翰臣,奥鲁兵马都元帅;佐臣,巩昌左翼都总领;清臣,四川行枢密院副使。

自汪世显始,其子孙在元代成为西北最显赫的家族,出将入相,世代相继,先后追封为王者3人,封国公者11人,其他实封或追赠一品以上官衔者达20余人。汪氏是元代朝廷统治西北的主要支柱力量之一,汪氏家族在元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世显墓在今漳县盐川镇,俗称汪家坟,原有墓葬120余座,规模宏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阅《元史》卷155;

《漳县志》

按竺迩

按竺迩(1194—1263年)先祖为云中塞上雍古氏族,后定居礼店(今礼县)。元开国功臣。父□公,为金国群牧使。以所牧马投归元太祖成吉思汗。幼孤,寄养于外祖父术要甲家,讹音为赵,遂以赵为姓。

14岁入宫,常随皇子察合台外出狩猎。曾突遇二虎奔出,张弓立射,二虎俱死,遂以善射闻名。太祖九年(1214年)随从西征,以功封千户。此后,征积石,拔河州,破临洮,陷巩昌,占秦州,攻城掠地,战功卓著。太宗窝阔台即位,为元帅,驻军删丹,自敦煌至玉门关沿途广设燧台、驿站,直通西域,关陇地区均为蒙古军所属。

太宗三年(1231年),拖雷率右路军入陕,按竺迩为先锋,攻破宝鸡后兵出大散关、虞关,直抵沔州,遂借道于宋,由武休关东抵邓州。金军调集10多万大军与蒙古军决战。按竺迩避其锋芒,进趋均州。次年正月,与金军决战,金军主力溃败。

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窝阔台分兵南进,一路由三子阔出率领南攻襄汉,一路由次子阔端率领侵入陕川,攻克金将郭虾蟆所守孤城会州,虾蟆自投火死。按竺迩感其忠义,保活郭之遗孤。阔端率军围攻巩昌不下,按竺迩奉命招降,金守将汪世显举城投降,因功拜征行大元帅。次年,阔端率军入蜀,命宗王末哥分兵向甘肃南部进军,以图由阴平郡南下合围成都。末哥以按竺迩为先锋,破宕昌,残阶州,攻文州。文州守将刘禄(一作刘锐)坚守城池,数月不下。按竺迩侦知城中无井,乃夺其汲道,架梯入城,刘禄战死。蒙古军沿古阴平道入蜀,按竺迩招来吐蕃酋长勘陁孟迦等十族,赐以银符等,龙州遂为蒙古军所据。

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按竺迩对宗王末哥说:“陇州县方平,人心犹贰,西汉阳当陇蜀之冲,宋及吐蕃利于入寇,宜得良将以镇之。”末哥应允,遂于西汉阳天嘉川(今礼县城关)置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以按竺迩为元帅,分蒙古千户5人隶其麾下。按竺迩命侯和尚南戍沔州之石门,术鲁西戍阶州之两水,陇南诸州县遂置于蒙古统治之下。遂人籍礼店,为礼店人。

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按竺迩入蜀征战,宋制置使余玠攻兴元、文州,阶州王德新乘机反叛,率军士千余人占据江油。蒙古军震动,宪宗急令按竺迩回军,按竺迩还攻阶、文,击败宋军,仍镇礼店文州元帅府。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称大汗,其幼弟阿里布哥在漠北亦称汗抗命。按竺迩协同宗王哈丹等西讨阿里布哥的支持者阿兰答儿于删丹,经辉碑谷血战,擒阿兰答儿、浑都海等。中统四年(1263年)卒,终年69岁。延佑元年(1314年),追赠为“推忠佐运定远功臣、太保、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秦国公.谥武宣。葬礼县城郊西山。

按竺迩“智略深长,弓马绝世,衣冠材器已显,攻城掠地,所向无前”。又“多谋尚义,爱下恤民,所至救弥戮,赎俘囚,辑降附,则所惠益广矣”。

有子十人,以彻理、国宝、国安最知名。彻理袭父职为元帅。病卒。国宝一名黑梓,少击剑学书,倜傥好义,有谋略,官至礼店府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收降扶州(今四川省南坪县)吐蕃。治文州有善政。卒后封梁国公,谥忠定。国宝弟国安,继国安为礼店府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后世以礼店为故里,元至元二年秋(1336年),国宝子赵世延建立由赵孟頫所书《大元敕赐雍古氏家庙碑》。碑存礼县城南一华里处,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阅《元史》卷121;

《大元敕赐雍古氏家庙碑》

汪德臣

汪德臣(1224—1259年)字舜辅,赐名田歌,巩昌盐川(今漳县)人,世显次子。元代名将。

14岁时,随侍太子游猎,箭无虚发。袭爵巩昌等二十四路便宜都总帅。

德臣从征四川,领前军攻忠、涪,所向克获。元宪宗蒙哥闻其名,召见听其陈奏,并赐给印符。沔州地当秦蜀咽喉,关隘险要。又据嘉陵江要路,历为军事要冲,受命筑城,数日筑成。进攻嘉定,宋军夜袭出击,德臣迎击,大破宋军。进军隆庆(今四川剑阁县),宋军仍来夜袭,奋力拼战,获大胜。议定驻军益昌(今四川广元市)时,建议免除益昌赋役,实行屯田,以为长久作战基础。德臣又奏请专事益昌守防。益昌扼全川险要,诸郡环视。宋兵不敢出击。甲寅年(1254年)逢久旱,嘉陵漕运水缺少,有人提议放弃撤离。德臣日:“国家以蜀事托我,有死而已,奈何弃之!”坚持驻守,尽杀所乘战马为兵食。袭嘉州(今四川乐山县),得粮2000余石。攻云顶山,宋将吕远率兵5000邀战,德臣于阵上擒远,又获粮5000石。其年冬,宋兵2万反攻,被德臣击败,再获军粮百余船,“虞关至沔水,迂回为渡百有八,至是,悉为桥梁”。宋理宗宝韦占六年(1258年)赴解成都之围,宪宗至益昌,谓德臣日:“来者言汝立利州功,今见汝身甚小,而胆甚大.不知敌曾薄汝城否?彼惮卿威名耳!”嘉陵江与白龙江交汇处,水势汹涌,元主问何时可渡船而过江,德臣以为大军百万,不可久延,当别有方略。随命系舟为桥,一夜成功。元主赐德臣银30斤,将佐亦按等级赏给银帛,并刻石记功。宋军坚守苦竹坝,凭借悬崖峭壁,阻挡元军。德臣率将士奋勇鱼贯而进,即克苦竹坝。宪宗赞其英勇。

德臣有疾,宪宗赐给葡萄酒,解玉带赐之,劳之日:“汝疾皆为吾家。饮我酒,服我带,疾其有疗乎!”宪宗东下时为先锋,抵大获山,守水门,收降宋将杨大渊。继攻钓鱼山,守将王坚凭险坚守,数月不克,德臣单骑至城下招降,为飞石击中,受伤成疾。宪宗遣使慰问,并诏其还益昌养病。德臣奏日:“陛下尊为天子,犹冒寒暑,服劳于外,臣待罪行伍,其死分也。”宪宗又遣丞相兀真赐药剂,终不能起,卒,时年36岁。宋中统三年(1262年),追封陇西公,谥忠烈。葬漳县汪家坟。

子六人,惟正、惟贤,大司徒;惟和,昭文馆大学士;惟明,以质子为元帅;惟能,征西都元帅;惟纯,权便宜都总帅。

参阅《元史》卷155

汪良臣

汪良臣(1230—1281年)巩昌盐川(今漳县)人,汪世显之子,汪德臣之弟。元代名将。

良臣年十六七即从兄德臣出征,以功擢为裨帅,兼便宜都府参议。1253年任巩昌帅,领所部兵屯田白水,南宋蜀兵不得进。宪宗蒙哥亲征川蜀,良臣还巩昌,供给军需物资,“事集而民不扰”,诏授权便宜总帅府事。良臣请求与兄德臣一起赴前线作战,宪宗日:“行军馈饷,所系不轻,汝任其责,自可立功。”于是治桥梁,平道路,营舟车,水陆通畅,储存充盈,军用不乏,诏赐黄金、弓矢,表彰其功。

世祖忽必烈继位,阿兰答儿、浑都海起兵抗命,良臣受命往讨,进兵山丹,慷慨与诸将宣誓日:“今日之事,系国安危,胜则富贵可保,败则身戮家亡。苟能用命,纵死行间,不失忠孝之名。”战时,手刃数十人,全军踊跃,大败敌军,擒获阿兰答儿、浑都海,因功赐金虎符、权便宜都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