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甘肃历史人物
3146400000005

第5章 西汉(1)

李广

李广(?一前119年)陇西成纪(今静宁县治平乡)人,西汉名将。先祖李信为秦代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入侵萧关(今宁夏固原),广从军击匈奴,杀敌立功为郎,侍奉文帝。广身材高大,长臂善射,常随文帝射猎,斗杀猛兽甚多,文帝叹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景帝继位,李广为骑郎将。吴楚反叛,李广以骁骑都尉从周亚夫平叛。后任上谷太守,多次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对景帝泣诉道:广才气天下无双,但自负,与敌斗求胜心切,会丧命!于是迁广为上郡太守。匈奴侵人上郡,广率百骑追击匈奴3名射雕手,射死2人,俘获1人,忽与匈奴数千骑兵相遇。匈奴兵以为广等为诱敌之兵,遂于有利地形布阵。广部众惧,欲纵马驰还,广说:我等离大军几十里,今驰还,匈奴骑兵必追射,会全被射死;而停留下来,匈奴以我为诱兵,必不敢击。于是前进,距匈奴阵2里多,令军士下马解鞍休息,以示不去。敌有骑白马之将出,广率十余骑射杀之。回,复解鞍,纵马而卧。会傍晚,匈奴疑有伏兵,终不敢击,半夜而去。后历任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太守,与程不识俱为当时名将。

武帝初,广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广以骁骑将军统领万骑出雁门攻匈奴,兵败被俘。途中夺匈奴马、弓南驰,脱归,因损兵折将下狱,罪当斩,以钱赎罪为民。元朔初,广复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称广为“汉飞将军”,数年不敢犯右北平。广行猎,误以草中石为卧虎,猛力急射,箭镞尽入石中。元朔六年(前123年),广入京,任郎中令。同年,广以将军随卫青出定襄攻匈奴。元狩二年(前121年)夏,广率4000骑出右北平攻匈奴,行数百里,被匈奴左贤王4万骑包围,汉兵死亡过半,广射杀匈奴裨将数人,挫敌士气。次日再战,会援军至,匈奴解围去。

广七任太守,历40余年。每得赏赐,分发部下,并与士卒共饮食。家中无余财,终生不谈家产之事。广寡言,却喜论阵法.以射箭为乐。

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统兵大击匈奴,广请求参战,武帝任命为前将军。卫青出塞,自率精兵奔击单于,命广率部与右将军赵食其从东道攻匈奴。东道曲折且远,少水草。广军途中迷失道路,耽误与大将军卫青会合日期。卫青击走单于南还渡沙漠中与东道兵相遇,派长史责问行军迷路情况,广不对。长史责广速去向大将军回话,广对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竟悲愤自刭,一军皆哭。百姓闻知,老幼无不垂泣。

唐代诗人卢纶、李白等都有赞颂李广的诗篇。

今天水市南郊石马坪有广衣冠冢。

参阅《史记》卷109;

《汉书》卷54

公孙贺

公孙贺(?—前91年)字子叔,北地义渠(今宁县)人,西汉丞相。其祖父曾任陇西太守,以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而被封平曲侯,著有《公孙浑邪》15篇。贺年轻时为骑士,武帝为太子时为舍人,武帝即位后迁太仆。其夫人君儒是卫皇后的姐姐,公孙贺因此得到宠幸,擢为轻车将军,驻守马邑。

西汉初,匈奴屡犯边境。时西汉王朝国力不强,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经文景之治,西汉王朝国力增强。汉武帝即位后,派遣聂翁壹诱匈奴单于来夺取马邑,武帝暗地又派出30万大军。由护国将军韩安国为总指挥,分两路埋伏,李广、公孙贺率主力隐蔽于马邑,王恢、李息率兵3万断后。被匈奴单于识破,此计未能实现。从此揭开汉武帝对匈奴战争的序幕。

贺七为将军,多次率兵出塞击匈奴。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武帝派遣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分兵四路,各率1万骑兵出征。元朔六年(前123年),大将军卫青指挥李广、李沮、公孙贺、公孙敖、苏建、赵信6位将军,率兵10万出征匈奴。贺因功封南□侯。元狩四年(前119年),贺以左将军率兵参加漠北之战,因无功而失侯。

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丞相石庆死,贺接任为相,时朝廷多事,常督责大臣。此时,随着皇权的加强,丞相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丞相对皇帝的旨意只有唯唯诺诺,不过“充位”而已。而且“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皆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故贺初拜相,不受印绶,跪地顿首流涕日:“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武帝亦感动下泣,日:“扶起丞相!”贺不肯起,武帝不悦而去,贺不得已接任。左右问其拒任相之故,贺日:“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后武帝封贺为葛绎侯。征和元年(前92年),其孙公孙敬声代父为太仆,不久,因擅用北军钱被下狱治罪,又告敬声与阳石公主(卫皇后女)私通,使巫术诅咒武帝,并在甘泉宫驰道上埋木偶,巫蛊案起。次年,贺父子俱死狱中,灭族。

李息

李息生卒年不详。郁郅(今庆城县)人,西汉名将。少年从军,侍奉景帝。武帝时,曾三任将军,带兵镇守边邑,抗击匈奴。

武帝初年,匈奴侵扰边境不已。元光二年(前133年),朝廷派中大夫息为材官将军,随同御史大夫韩实国率30万大军埋伏在马邑谷中,后派马邑人聂翁壹以献马邑城为名,引诱匈奴单于率领10万骑兵深入武州要塞,准备围歼。单于进入距马邑城百余里之地,见野外布满牲畜,却无人放牧,感到奇怪。进攻汉军亭楼,捉住巡察的雁门都尉史,得知汉军伏兵计谋,非常惊讶,立即引兵退回。此后,匈奴毁约,进攻直通要道的边塞,西汉王朝大规模反击匈奴。

元朔元年(前128年),匈奴入侵辽西、渔阳,杀辽西太守。武帝派卫青、李息分别带兵击雁门和代郡,击败匈奴,俘数千人。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入侵上谷、渔阳,杀辽西太守,虏去2000余人。卫青、李息率军北上,出击云中、高阙,发动突袭,击败匈奴白羊王、楼烦王,捕获几千人,牛羊100多万头(只),收复秦时蒙恬所辟河南地方,设置朔方郡和九原郡,建筑朔方城,移民10多万,屯田戍边。元朔五年(前124年),将军卫青率3万兵出朔方,息与张次功领兵出击右北平.配合掩袭右贤王王廷。右贤王措手不及,仅带数百随从仓皇北逃,俘获15000人,裨王50多人。大捷后,汉武帝拜卫青为大将军,封李息为关内侯。武帝诏日:“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中郎将绾皆有功,赐爵关内侯。沮、息、如意食邑各三百户。”元狩元年(前122年),息为大行令。后匈奴单于怒浑邪王居河西数为汉军所败,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惧而谋降于汉,派使与汉边界守军联络,此时大行李息正主持于黄河边筑城,得到浑邪王信使立即驰报朝廷,武帝即命骠骑将军霍去病领兵往迎,使浑邪王领其部数万人顺利归汉,匈奴故地河西走廊归人西汉版图。元鼎元年(前116年),先零羌与匈奴勾结,合兵围攻袍罕(今临夏),息又率军10万反击,平定后,置护羌校尉统领。早在任大行令期间,汲黯劝息及早揭发御史大夫张汤罪行,息惧怕汤威势未敢揭露,汤被诛后息获罪免官。

参阅《史记》卷111;

《汉书》卷55

李陵

李陵(?—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静宁县治平乡)人。名将李广孙,父当户早卒,陵为当户遗腹子。

陵少年时即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谦和宽厚,礼贤下士,声誉甚好。汉武帝认为有其祖父李广之风,令其率800轻骑深入匈奴2000余里,过居延考察地形,未遇敌兵而顺利返回,升为骑都尉,领勇敢军5000人,训练射击,驻守酒泉、张掖以防匈奴。驻防数年后,被命为后部随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率轻骑500出敦煌,迎李广利军还,复留屯张掖。

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带兵3万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武帝召见陵,欲使他为李广利出师部队负责后勤,陵叩头自请:“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饷)贰师军。”武帝说:“将恶相属焉!吾发军多,毋(无)骑予汝”。陵答道:“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武帝称赞其气概,准其请求,并命强弩都尉路博德领所部于中途接应。陵领步卒5000人出居延,北行30日,至浚稽山,绘制所经过山川地形,命部下陈步乐快马送至朝廷,步乐言陵及部队状况,武帝甚悦,拜步乐为郎。陵所部在浚稽山被单于所率3万多匈奴兵包围,陵引兵出营列阵。前排持戟盾。后排持弓弩,敌兵来攻,千弩齐发,敌兵应弦而倒,退走山上,陵率部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急召左右地区8万兵围攻陵。陵领兵且战且走,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续交战。士兵中箭三伤者载辇,两伤者扶车,一伤者继续作战,又杀敌兵3000余人,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进,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遭敌纵火。南行至山下,单于使其子率骑兵攻陵,陵部步斗树木间,又杀敌数千人。匈奴骑兵多,一日数十战,陵部再杀敌2000余人。匈奴兵难取胜,欲撤兵,陵部军侯管敢因校尉所辱,降匈奴,将陵军无后援及行军情报告之匈奴.匈奴兵遂复围攻汉军。汉军四面射敌,50万矢一日俱尽.于是弃车退走,时士兵尚有3000余人,与敌肉搏,士卒多死,陵仅率部卒十余人突围,敌数千骑追击,陵日:“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陵降匈奴,武帝怒甚,责问陈步乐,步乐自杀。群臣均指责陵有罪,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迁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鞣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武帝怒,处迁以腐刑。后武帝悔悟,以为陵因路博德迎接之兵未至.无救援而败,于是遣使慰劳陵余部归来士卒。陵在匈奴年余后,武帝又遣公孙敖领兵人匈奴以武力迎陵回国,敖军无功而还,并将李绪错为李陵,报以“捕得生口,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武帝大怒,将陵母弟妻子皆诛杀。单于爱陵才气,妻之以女,立陵为右校王,每有大事,召入相议。汉昭帝继位,霍光、上官桀辅政,二人素与陵相善,乃遣陵故友陇西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陵日:“吾已胡服矣!丈夫不能再辱。”终不归。陵与苏武原俱为侍中,苏武使匈奴被扣十九年,陵多次相见,初说降,后则关照。苏武返汉时,陵置酒贺武,舞而歌:“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陵。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其在匈奴20余年,病卒。

参阅《史记》卷109;

《汉书》卷54

公孙敖

公孙敖生卒年不详。北地义渠(今宁县)人。西汉武帝时抗击匈奴名将之一。

少年从军,汉景帝时,在军中为郎。与卫青为友,青未贵时在建章宫为给事,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敖领壮士夺取青,使青不死。由此得武帝赏识,升为大中大夫。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骑兵南侵上谷郡,掠杀吏民,武帝派遣四路大军同时出击。敖任骑将军,率军由代郡出塞,损失士卒7000人,失师而还,罪当斩首,纳米粟赎罪为民。元朔五年(前124年),大将军卫青率骑兵3万出击塞北,敖以护军都尉同领兵出征。作战中紧密配合大将军卫青,总护诸军,击败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俘获右贤裨王50多人,收复秦时的河南地。武帝下诏:“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封敖为合骑侯。”元朔六年(前123年),敖以中将军随从大将军两度出定襄,击匈奴,斩首万数千级。元狩二年(前121年),合骑侯敖与骠骑将军霍去病由北地出塞,霍去病出北地2000里,过居延,攻祁连山,斩杀匈奴3万多人,控制了河西地区。而敖异道行进,延误同霍去病会师日期,应当斩首,又纳米粟赎罪为民。元狩四年(前119年),敖以校尉之职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征,仍无战功。太初元年(前104年),敖任因杆(yu于)将军,受命修筑受降城。天汉四年(前97年),敖又任因杆将军,率骑步兵3万人随从大将军李广利再次出塞攻击匈奴,行至余吾,被匈奴左贤王战败,士卒伤亡过半。按律当斩,他假装死亡,逃到民间匿居五六年,后来被发觉监禁。又因其妻参与巫蛊诅咒谋害事件。遂被株连灭族。

公孙敖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四为将军,一度封侯,百战不馁,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战争的著名将领。

参阅《史记》卷111;

《汉书》卷55

金日碑

金日碑(mi di 密低)(前134一前86年)字翁叔。出生于休屠(今武威市)。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后为西汉名臣。

汉武帝时,河西走廊驻牧着许多匈奴部落,其主要首领有昆邪、休屠二王。昆邪王驻西城(今山丹霍城),休屠王驻休屠城(今武威三岔堡)。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击匈奴。屡败匈奴昆邪、休屠等部落。单于欲招诛昆邪、休屠二王,二王恐,谋降汉。后休屠王悔,昆邪王杀之,以其众共4万人降汉。休屠王太子日碑与母阏氏及弟伦随昆邪王入汉朝皇宫服役。日碑为皇帝养马,时年14岁。

日碑身高八尺二,容貌魁伟,为人肃正严谨,马养得肥壮,深得武帝赏识,升为马监,迁侍中附马都尉光禄大夫。日碑受到重用,益加谦虚谨慎,武帝愈信爱,赏赐累千金,出则陪乘右侧,入则侍卫左右,引起贵戚不满,怨之日:“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武帝更加看重日碑。因休屠王以金人祭天,故赐日磾姓金。

日磾之母教子有方,武帝很赞赏这种美德。她死后,武帝下诏为其画像于甘泉宫,题名“休屠王阏氏”。日磾每看到母亲画像,常跪拜涕泣。日碑两子皆受武帝喜爱,为武帝“弄儿”,常依偎其侧。“弄儿”有时自身后抱武帝颈项,日磾怒视,“弄儿”恐惧,啼哭说“父怒”而逃去,武帝斥责日磾:“何怒吾儿为?”“弄儿”长大后,在殿下与宫女戏嬉,日谭遇见恨其淫乱,遂杀“弄儿”。武帝既怒日磾。又甚哀“弄儿”,为之涕泣,过后更敬重日碑。

武帝晚年,巫蛊之祸起。宫廷侍卫莽何罗与江充友善,江充因与戾太子有隙,遂诬告太子宫中埋有木人。太子惧,杀江充,并发兵抗拒官兵收捕,兵败自杀。后巫蛊案白,江充族诛,莽何罗恐祸及身,决意谋刺武帝。日磾似有所察,便留心监视,后何罗在林光宫谋刺武帝,被日磾揪其颈而投殿下,被赶来卫士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