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磾在宫廷数十年,赐之宫女,他不敢接近;武帝欲纳其女到后宫,他坚持不予。他忠于汉室,武帝更器重他。后元二年(前87年),武帝病笃,托霍光、金日碑共同辅佐少主昭帝(戾太子孙)。光顿首让日:“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日:“臣外国人,不如光。”武帝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碑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受遗诏辅佐少主。武帝临终前,以讨莽何罗之功,遗诏封日碑为柁侯,他以昭帝年少不受封。昭帝即位,日磾以车骑将军职与霍光、桑弘羊、上官桀同受遗诏辅政。霍光让日磾,日碑日:“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为副。次年,日谭病重,在病床上接受了印授。一日后病卒,陪葬茂陵,谥“敬侯”。
日磾两子,一子赏,妻乃霍光之女。赏嗣父侯爵,宣帝时为太仆。霍光家族反叛事件萌发时,赏向皇帝上书表明休去妻霍氏,帝为其悲伤,故霍氏事变未受牵连。元帝时为光禄勋。一子建,官附马都尉。
参阅《汉书》卷68
上官桀
上官桀(jie杰)(?一前80年)字少叔。陇西上邦(今天水市)人。汉武帝亲信重臣。
少时为羽林期门郎,从武帝上甘泉,天刮大风,车不能行进,解盖授桀,桀冒风雨用盖遮护武帝,雨来,盖始终遮护武帝不受淋。武帝奇其材力,迁为未央厩令。武帝体不安,痊愈后见马多瘦弱,大怒,桀泣诉:“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武帝以为桀忠,于是亲近,为侍中,再迁为太仆。武帝病重,以霍光为大将军,桀为左将军,皆受遗诏辅少主。并以桀曾捕斩犯上作乱者莽通之功封为安阳侯。
桀子安妻为霍光女,因与光相亲。光每休沐出朝,桀常代光入朝决事。昭帝始立,年仅8岁,帝姊鄂邑盖长公主居禁中,供养昭帝。盖长公主与其子宾客丁外人有私,昭帝与光闻知,诏丁外人人侍盖长公主。安与丁外人友善,托外人说情于盖长公主,诏安女人宫为婕妤,后立为皇后,年仅6岁。安遂由骑都尉再封桑乐侯,食邑千五百户,迁车骑将军,日益骄淫。安曾受赐殿中,出后对宾客讲:“与我婿(即昭帝)饮,大乐!”以此夸耀。安醉后,往往裸体行走,与其后母及其父诸妾、侍婢皆****。桀、安父子多次向霍光请求为丁外人封侯加官,光执正不听,于是深怒光而感恩盖长公主。桀知昭帝兄燕王旦未得帝位有怨,乃与燕王相谋,由燕王上疏为丁外人求封侯,昭帝问霍光,光不许。又告霍光罪过,昭帝疑其伪,愈加亲近霍光而疏远桀、安父子。自武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霍光之上。及父子并为将军,女为皇后,而朝廷大事均由霍光****,于是桀、安父子极力与霍光争权。桀、安父子怒恚日深,于是与燕王旦、鄂邑盖长公主、御史大夫桑弘羊谋诛杀霍光。之后其父子再诱杀燕王,然后废昭帝而立桀为帝。有人提出:如何对待皇后?安道:“逐麇之狗,当顾兔耶!且用皇后为尊,一旦人主意有所移,虽欲为家人亦不可得,此百世之一时也。”元凤元年(前80年),其杀霍光的阴谋被昭帝识破,未能得逞。后桀又谋让长公主设酒请光,欲伏兵杀之,继废昭帝,立燕王。事发,桀全族尽被诛。
安女因年少未参与谋乱,又为霍光外孙,故未废皇后。昭帝崩,皇后年始十四五岁。昌邑王贺受征继位,尊安女为皇太后。后因邑王荒淫违制,霍光与太后共废昌邑王,立宣帝。宣帝继位,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年52岁卒。
参阅《汉书》卷97、68兰西去,至其西界,让翻译转告:“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向翻译展示所带金币。翻译回报楼兰王,王贪汉财物,来见介子。介子设酒席款待,摆出财物令其观赏.酒醉后,说汉帝有机密话要我单独与你说。楼兰王随介子入帐中,暗示两壮士从后刺杀楼兰王,其随从官员卫士皆逃散。介子布:“(楼兰)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刺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介子杀楼兰王后,携其首级回朝。满朝公卿将军均称赏其功。昭帝下诏褒扬:“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悬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介子死后,其子傅敞有罪不得承袭父爵,封赏中断。汉平帝继.以功臣绝世,复封其曾孙傅长为义阳侯。
参阅《汉书》卷70
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一前52年)字翁孙。陇西上邦(今天水市)人,后徙金城令居(今永登西北)。历仕汉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屯田安邦的名将。
早年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为匈奴骑兵包围,充国率壮士百余人突击.大军随其后,冲出包围,身被二十余创,武帝亲视其创,赞叹不已,遂拜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
汉昭帝继位,以大将军护军都尉领兵击定武都氐人,又出击匈奴,获其西祁王。历迁中郎将、水衡都尉和后将军兼水衡都尉。昭帝卒后,与大将军霍光尊立宣帝,封营平侯。
本始年间(前73一前70年),又以蒲类将军击匈奴,回师后为后将军、少府。元康、神爵年间(前65一前58年),充国成为西汉王朝处理羌族事务的主要人物。汉武帝初置河西四郡时,为隔绝羌与匈奴的通路,严禁诸羌居住湟中,并设护羌校尉监护诸羌。宣帝即位后,羌人与汉争夺湟水流域牧地,逐渐渡湟定居,郡县无力禁止。之后,先零羌与诸羌种豪200余人解仇结盟。酿成边患。羌侯狼何又借助匈奴兵力,企图袭击鄯善、敦煌,隔绝汉朝往来西域的通道。
神爵元年(前61年),充国以为:匈奴使已至羌中,先零、罕、歼(qian牵)诸羌部乃解仇结盟。到秋高马肥,必然武装叛乱。于是宣帝诏遣光禄大夫渠安国去羌地巡视,安国召诱行零诸豪30余人皆杀之,然后纵兵攻杀羌人部众,斩杀数千。因此。被激怒的愿归顺汉朝的诸降羌和归义羌侯杨玉等联络各小部落举兵反抗,攻城邑,杀长吏,义渠安国败退令居。宣帝诏问赵充国:有何制羌谋略?时充国年逾古稀,他提出利用羌人内部矛盾,不让他们联合起来攻汉。汉宣帝又诏问谁可率军出征?他答日:“无逾于老臣者矣!”宣帝又问具体出征事,答日:“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是年四月,率军出征。他远斥候,坚营壁,先计而后战。爱士卒,加强后勤供给,士卒斗志甚旺,皆欲效力。渡黄河,至羌地后,不立即出击,对敌采取分化瓦解政策。时酒泉太守辛武贤向宣帝建议边郡屯田兵并出酒泉、张掖,合击罕、开。先零羌被击溃后,罕羌不烦兵而服。宣帝采纳此顶方略。充国进攻先零.先零瓦解,获牛马羊10万余头,车4000千余辆。兵至罕地,充国令部众不得烧毁羌人居住处及在田亩中牧马,罕羌归顺。
平定羌乱后,充国又奏罢骑兵以屯田,条陈不出兵而留屯田便宜十二事:“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一也。又因排折羌虏,令不得归肥饶之地,贫破其众,以成羌虏相畔(叛)之渐,二也。居民得并田作,不失农业,三也。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罢骑兵以省大费,四也。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临羌,以示羌虏,扬威武,传世折冲之具,五也。以闲暇时下所伐材,缮治邮亭,充入金城,六也。兵出,乘危侥幸,不出,令反叛之虏窜于风寒之地,离霜露疾疫瘃堕之患,坐得必胜之道。七也。无经阻远追死伤之害,八也。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虏得乘间之势.九也。又无惊动河南大开、小开使生他变之忧,十也。治湟狭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大费既省,徭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三次上书,汉宣帝终于采纳。他修缮乡亭,营造桥梁,凿井浚渠,屯田收效显著。羌乱彻底平定,“自元成以后数十年,四夷宾服,边塞无事”。充国振旅而还,复为后将军卫尉。汉始置金城属国安抚降羌。后充国以年迈多病请求辞职,朝廷赐安车驷马、黄金60斤,每有四夷大议仍问策于他。甘露二年(前52年)卒,享年86岁。谥日壮侯,画像于未央宫麒麟阁,在十一位画像中兴名臣中名列第四。
******同志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与著名史学家周谷城谈话论及《赵充国传》时说:“这个人很能坚持真理,他主张在西北设屯田军,最初赞成者只十之一二,反对者十之八九。他因坚持真理.后来得到胜利,赞成者十之八九,反对者只十之一二。真理的贯彻.总要有一个过程,但要坚持。”【1】
赵充国墓如今仍完整保留在清水县城西北一公里处之李家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阅《汉书》卷69
甘延寿
甘延寿(?—前25年)字君况,北地郁郅(今庆城县)人。西汉名臣。出身平民,年轻时爱好骑射,武艺超群,参加陇西等六郡良家子弟组成的羽林、期门军,为皇帝护卫,后任辽东太守。
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内乱。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郅至单于打败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占领单于庭和漠北广大地区,呼韩邪单于为对付郅至,率众至漠南,归附汉朝。并在西汉王朝支持帮助下,逐渐恢复势力。郅至单于敌视汉朝。自顾无力,被迫西迁,重建都城。后又西奔康居,以大国自居,多次攻掠西域的呼偈、坚昆、丁令三国,侵凌乌孙、大宛,奴役康居。三次困辱和囚杀汉朝使者、吏士,使西域诸国和汉朝边境地区不得安宁。
汉元帝时,经车骑将军许嘉推荐,延寿任郎中、谏大夫,建昭三年(前36年),出任西域都护、骑都尉。寿同副校尉陈汤商议.以为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但其无坚城强弩来防守,如发屯田吏士,与乌孙众兵共同进攻,直指其城,郅支单于逃则无所往.守则不足以自保,彻底征服匈奴的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延寿欲将此计划奏请朝廷批准,汤认为若上奏让朝廷公卿商议,则凡庸之人,不能远见。只能坏事。延寿犹豫不决。恰逢延寿久病,汤独自下令发西域各国兵及屯田吏士,合4万余人攻郅支单于,延寿知而从之。入康居东界,严令军士不得抄掠扰民。遂攻破单于都城,杀郅支单于及名王以下千五百余人,降千余人。
事后,延寿与陈汤上疏奏报: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级名王以下。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当时朝廷重臣中,中书令石显因曾欲以其姊妻延寿,延寿未娶而挟嫌,丞相、御史等亦因未经朝廷准许自行发兵而责怪陈汤,故久未定功行赏,朝臣有人鸣不平,上疏相争,于是元帝下诏记功封爵:“今延寿、汤睹便宜,乘时利,结城郭诸国,擅兴师矫制而征之,赖天地宗庙之灵,诛讨郅支单于,斩获其首,及阏氏、贵人、名王以下千数。虽谕义干法,内不烦一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藏,因敌之粮以赡军用,立功万里之外,威震百蛮,名显四海。为国除残,兵革之源息,边境得以安。然犹不免死亡之患,罪当在于奉宪。朕甚悯之!其赦延寿、汤罪,勿治。”乃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告上帝,宗庙,大赦天下。延寿后任长水校尉、城门校尉、护军都尉。卒于官,谥壮侯。
参阅《汉书》卷70
辛庆忌
辛庆忌(?一前12年)字子真,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西汉名臣。父辛武贤,历任酒泉太守、破羌将军,与赵充国同为保卫稳定西部边境重臣,后征乌孙至敦煌,家居病故。庆忌初以父功任为右校丞,后随长罗侯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曾与来犯的乌孙敏侯作战,“陷阵却敌”,以功拜为侍郎,迁校尉。后奉命率部屯戍焉耆国。回朝后,担任“谒者”。
元帝初,庆忌被补为金城长史。他重视人才,深得人心。不久,升为郎中车骑将军,深受朝廷倚重。又转任校尉,先后任张掖、酒泉太守,为官贤明,治理有方,政绩显著。
成帝初,庆忌被征为光禄大夫,迁左曹中郎将,官至执金吾。前辛武贤与赵充国不睦,武贤告发充国子中郎将赵印与其宴席间泄漏宫中机密,逼印自杀。赵氏后势衰,庆忌子杀赵氏,庆忌因子获罪被贬为酒泉太守,时大将军王凤向朝廷推荐庆忌:“前在两郡著功迹.征人,历位朝廷,莫不信向。质行正直,仁勇得众心,通于兵事,明略威重,任国柱石,父破羌将军武贤显名前世,有威西夷。”朝廷乃复征为光禄大夫、执金吾。数年后,又因过失贬为云中太守,不久,复征为光禄勋。其后,拜为右将军诸吏散骑给事中,徙为左将军。
庆忌“行义修正,柔毅敦厚”,敢于主持正义。成帝时,外戚王氏家族专权,在朝大臣唯唯诺诺,成帝师张禹尤甚,公开在成帝面前为王家开脱。时有县令朱云,求见汉成帝,要求杀禹以振朝纲。成帝大怒,要杀朱云。庆忌仗义执言,为朱云辩解,迫使成帝为朱云免罪。庆忌为人正直,品德高沽,刚正不阿,故时西域、匈奴亲附,敬其威信。庆忌身居高位,兼洁奉公,克勤克俭,“居处恭俭,食饮被服尤节约”。
王莽掌权后,为拉拢庆忌,“欲亲厚之”。庆忌不为所动,后年老卒于官。长子辛通,为护羌校尉;中子辛遵,为函谷关都尉;少子辛茂,为水衡都尉,后又出任郡守,皆有将帅之风。辛氏宗族支属至二千石者十余人。后因得罪王莽,均被诛杀,辛氏由此废。
参阅《汉书》卷69
段会宗
段会宗(前84一前10年)字子松,天水上邦(今天水市)人。西汉名臣,外交家。汉元帝竞宁中(前33年),以杜陵令被五府举为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在任三年,因以诚相待,西域各国人民“敬其威信”。回朝后,被拜为沛郡太守,后为雁门太守,在任数年,因违法免职。
阳朔三年(前29年),西域诸国上书汉朝,要求会宗重新担任西域都护,遂再次出任西域都护。到达时,西域诸国隆重迎接。乌孙小昆弥安日,特地赶到龟兹晋谒。两年后,离任回朝,拜为金城太守,后因病免职。
会宗在西域的活动,除两次担任西域都护外,还四次出使乌孙,成功地解决乌孙内乱,稳定乌孙政局。
水始二年(前15年),会宗第一次出使乌孙。当时,乌孙小昆弥安日被杀,国内发生内争。朝廷拜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专使乌孙国解决内争。会宗到乌孙后,妥善处理了安日被杀后的善后事宜,新立末振将为小昆弥,稳定了乌孙国政局。
永始三年,会宗第二次出使乌孙。是时,末振将杀了大昆弥雌栗糜,致使乌孙国内再度出现混乱。会宗到乌孙,另立雌栗糜的季父汉公主孙伊秩糜为大昆弥,缓和矛盾,稳定人心,又一次正确地解决了乌孙的内争。
元延二年(前11年),会宗三次出使乌孙。为进一步稳定乌孙局势,会宗奉诏发戊己校尉诸国兵,选精兵30人,亲率前往昆弥处所,亲手斩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由于恩威并施,以恩为主,得到乌孙国内贵族的理解。使“昆弥以下皆服”,“号泣罢去”。回到朝廷.朝臣对他的处理很佩服。汉成帝赐封会宗为关内侯,赏黄金百斤。
不久,乌孙国内又发生内乱。原来参与刺杀雌栗糜密谋的末振将的弟弟卑爰疐,由于对汉廷惩治番丘心怀不满,发动了叛乱,率兵8万北附康居,企图借兵兼并两昆弥。朝廷第四次派遣会宗专使乌孙,与西域都护孙建合作,处理此事。会宗平息了叛乱,安定了乌孙政局。他年逾古稀,于次年即元延三年(前10年)病故于乌孙。享年75岁。
会宗“为人好大节,矜功名”,深受西域各国的爱戴,西域各国为他“发丧立祠”。
参阅《汉书》卷70
【1】****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在上海》第162页,****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