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甘肃历史人物
3146400000032

第32章 隋代(4)

仁恭少时性格刚毅,处事严谨,善骑射。弱冠,任为州主簿,被秦王引为记室,转长道县(今甘肃西和县长道镇)令。再迁为车骑将军。从杨素攻突厥于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境),以功拜上开府。赐物3000段。以骠骑将军典蜀王军事。会当地少数民族山獠作乱,受命讨平,赐奴婢300口。后蜀王因罪被废,部下多受牵连,隋文帝以仁恭素来正直,免而不究。

炀帝继位,汉王谅举兵反,仁恭从杨素讨平,以功晋位大将军,拜吕州(今山西霍县)刺史,赐帛4000匹,女伎10人。岁余转卫州(今河南淇县东北)刺史,不久又改任汲郡(由卫州改置)太守,任内有政绩,被誉为有才能官员。后被征召入朝,炀帝亲呼上殿,赐赏较丰。迁任信都(治今河北冀县)太守,离任时“汲郡吏民扣马号哭于道,数日不得出境”,甚得民众拥戴。

炀帝发动辽东战役,以仁恭为将军。在大军班师返回时,仁恭受命殿后,遇敌兵来袭,被其击退。晋授左光禄大夫,赐绢6000段.马40匹。翌年,又受命率军由扶余道进击,炀帝对仁恭道:“往者诸军多不利,公独以一军破贼。古人云,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诸将岂可任乎?今委公为前军,当副所望也。”赐良马十匹,黄金百两。仁恭进军,至新城,敌数万背城结阵,仁恭率劲骑1000击破敌阵。敌兵又环城固守,仁恭四面围攻。炀帝知而大悦,遣吏至军中慰问,赏赐财物予以鼓励,授仁恭光禄大夫,赐绢5000匹。后遇杨玄感作乱,仁恭兄子武贲郎将仲伯参与谋乱,仁恭受此牵连被免官。

后突厥连续侵扰边境,炀帝以仁恭原为宿将,战功卓著.下诏复其本官,领马邑(今山西朔州)太守。当年,始毕可汗率骑数万来攻马邑,又令二首领特勤率兵南人内地。当时仁恭郡兵不满3000.选精锐率领迎击,突厥大败,二特勤所部兵亦溃败,仁恭率部乘胜追击,斩获数千级,二特勤亦被斩。炀帝特赐缣3000匹。其后突厥又人定襄,仁恭率兵4000人迎击,斩突厥千余人,俘获大量牲畜而还。

时遇隋末大乱,“百姓饥馁,道路隔绝,仁恭颇改旧节,受纳货贿,又不敢辄开仓廪,赈恤百姓”。而其麾下校尉刘武周与仁恭侍婢奸通,恐仁恭发觉,谋作乱,煽动说:“父老妻子冻馁,填委沟壑,而王府君闭仓不救百姓,是何理也?”于是民众被激怒,均对仁恭怀怒恨。刘武周乘机发难,于官厅突率徒大呼而入,杀仁恭,开仓赈饥,民众皆从刘武周。刘武周自称天子,署置百官,转攻相邻郡县。仁恭被害时年60岁。

参阅《隋书》卷65;

《北史》卷78

权武

权武生卒年不详。字武弄,天水人。隋名将。祖超,魏秦州刺史。父袭庆,北周开府,从文帝父杨忠与北齐兵战于并州,被围百余重。袭庆力战矢尽,短兵接战,杀伤甚重,刀鞘皆折,脱胄掷地,大骂,壮烈牺牲。

武以忠臣子,起家拜开府,袭爵齐郡公,邑1200户。“武少果劲,勇力绝人,能重甲上马。尝倒投于井,未及泉,复跃而出,其拳捷如此”。从王谦攻破北齐服龙等5城,增邑800户。在攻灭北齐的战役中,攻陷邵州(今山西省垣曲县),又攻取6城,以功增邑300户。后授劲捷左旅上大夫,晋位上开府。

隋文帝杨坚任丞相,引为左右亲信臣。文帝受禅建隋,增邑500户。六年后,拜授淅州(治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刺史。在隋攻灭南朝陈的战役中,以行军总管从晋王出兵六合,战后回军,授豫州刺史。在职数年,以创业旧臣,晋位大将军,检校潭州(治今湖南长沙)总管。桂州民李世贤发动暴乱,武以行军总管与武侯大将军虞庆则讨平,庆则因罪被诛,武还任于潭州。在任“多造金带,遗岭南酋领,其人复答以宝物,武皆纳之,于是致富”。后武晚年生一子,于亲友会宴,酒酣后竞擅自赦放所辖狱内囚犯。武以岭南地处边远,治理依当地习俗,因地制宜,不绝对依据朝廷律令,又常说当今法令过苛急,为官者不可全遵法令行事。隋文帝命有关监察部门调查,知武治理地方不遵法令,大怒,“命斩之”。武于狱中上书,以其父为武元皇帝杨忠战死马前,请求宽恕,于是除名为民。仁寿中(601—604年),复任大将军,封邑如故。再迁为太子右卫率。

炀帝继位,拜右武卫大将军。转桂州束Ⅱ史、始安(今广西桂林)太守。再征为右屯卫大将军。不久,因事除名。卒于家。

参阅《隋书》卷65;

《北史》卷78

董纯

董纯生卒年不详。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隋名将。祖和,魏太子左卫率。父升,北周柱国。

纯“少有膂力,便弓马”。北周时任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固始县男,邑200户。从周武帝平定北齐,以功授仪同,晋爵大兴县候,增邑至800户。

隋文帝杨坚受禅建隋,纯进爵汉曲县公,累迁骠骑将军。后以军功晋位上开府。开皇末(600年),以劳绩擢拜左卫将军,改封顺政县公。汉王谅在并州反叛,以纯为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从杨素讨平。以功拜柱国,晋爵为郡公,增邑2000户。转左备身将军,赐女伎10人,缣彩5000匹。数年后又转为骁卫将军、彭城(今江苏徐州)留守。

齐王睐有罪,纯因与其有往来而受牵连。炀帝在宫殿指责纯道:“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纯对曰:“臣本微贱下才,过蒙奖擢,先帝察臣小心,宠逾涯分,陛下重加收採,位至将军。欲竭余年,报国恩耳。比数诣齐王者,徒以先帝、先后往在仁寿宫,置元德太子及齐王于膝上,谓臣日:‘汝好看此二儿,勿忘吾言也。’臣奉诏之后,每于休暇出入,未尝不诣王所。臣诚不敢忘先帝之言。于时陛下亦侍先帝之侧。”炀帝改容道:“诚有斯旨。”于是免纯罪。数日后,出为汶山(今四川茂县)太守。

时突厥侵扰边境,朝廷以纯为宿将,转为榆林(治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黄河南流处)太守。突厥每次侵袭,纯均击退,不得人内。彭城民众首领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以悬薄山为基地,攻掠徐、兖二州之地。炀帝命纯征讨。纯闭营不与交战,暴动部众以为纯胆怯,不加防备,纵兵四面攻掠。纯选精锐,会战于昌虑,大败暴动部队,斩首万余级,“筑为京观”。又攻破魏骐驎部万余人于单父。炀帝再征辽东,又以纯为彭城留守。纯再破东海彭孝才暴动部众数千人于沂水,擒斩彭孝才。

此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纯虽频战克捷,所在蜂起。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炀帝大怒,遣使锁纯至东都,被诛杀。

参阅《隋书》卷65;

《北史》卷78

麴伯雅

麴(qu 屈)伯雅生卒年不详。金城榆中(今榆中县)人。高昌(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王。

其祖父麴嘉,原为高昌国王马儒右长史。马儒为国人所杀,嘉被拥立为王。父坚,继嘉为王。隋开皇十年(590年),突厥破其四城,有2000人来归隋朝。坚死,伯雅继父为王。

隋炀帝继位,与周边加强交往通和。大业四年(608年),伯雅派使向隋贡献方物,炀帝待使者甚为丰厚。翌年,伯雅来朝。后随从往征高丽(今朝鲜半岛),回军后尚隋宗室女华容公主。大业八年(612年)冬,回归高昌,下令国中日:“夫经国字人,以保存为贵,宁邦缉政,以全济为大。先者以国处边荒,境连猛狄,同人无咎,被发左衽。今大隋统御,宇宙平一,普天率土,莫不齐向。孤既沐浴和风.庶均大化,其庶人以上皆宜解辫削衽。,’炀帝闻之,甚为嘉赏.下诏称许。然伯雅先臣附于铁勒,铁勒常派重臣在高昌,凡西域胡商往来于丝绸之路者,即征商税解送于铁勒。虽每年派使者向隋贡献方物,但畏铁勒势强而不敢改变解送商税旧规。

其都城周长1840步,于坐室画鲁哀公问政于孔子之像。国内有城18座。地多石碛,气候温暖,谷麦两熟,宜蚕,多五果,多葡萄酒。俗事天神,兼信佛法。从武威西北,有捷路,度碛千余里。商客往来,多取伊吾路。

后每岁遣使向隋贡献方物。

参阅《隋书》卷83

薛举

薛举(?—618年)隋末陇上地方割据者。祖籍河东汾阳(今山西省万荣县),父汪于隋初迁金城(今兰州市)。容貌魁伟,凶悍善骑射,骁武绝伦,好接纳边豪,家资巨万,为人豪爽,初任金城校尉。

隋大业末,陇西大旱,粮匮,饥民如流。大业十三年(617年).陇西饥民暴动四起,金城令郝瑗派兵讨捕。举与其子仁果(一作杲)劫击郝瑗,起兵反隋,并开仓放粮赈济贫民,自称西秦霸王,建元秦兴,以仁果为齐公,少子仁越为晋公。举招兵买马,连克郡县,占据陇西之地,聚众13万,势力大振。

是时,隋将皇甫绾领兵万人驻守袍罕郡(今临夏)。举率2000精兵袭击,两军相遇赤岸,举借助天时,乘机攻入袍罕城。岷山羌豪钟利俗又率众2万归降。又乘胜攻占鄯(今青海乐都县)、廓(今青海贵德县)二州,遂正式称帝,建都兰州,以妻鞠氏为皇后,仁果为太子,年号仍为秦兴。

举称帝后,派仁果统兵东进,克秦州(今甘肃天水);又派仁越统兵赴剑口,进逼河池郡(今甘肃徽县),与隋将肖璃相拒战。同时,又派部将常仲兴西攻割据凉州的李轨,失利。于是全力向东以图长安,并迁都秦州,指挥东进战役。此时,淠源(今陕西千阳县)唐弼率众10万归附举。西秦势力益大,号称拥兵30万。

此时唐高祖李渊已抢先攻占长安,举自知力量不敌,回师扶风。李渊派子世民追击,举败北,退回陇右。举欲归附李渊,部下尉卿褚亮日:“昔汉祖兵屡败,蜀先主尝亡妻子。夫战固有胜负.岂可一不胜便为亡国计乎?”于是乃决心与唐相争。

618年,李渊称帝长安,李世民继续率军攻举。于高庶城大败唐军,欲趁胜直取长安。举方行,病死。其子仁果继位,谥举为武皇帝,未行葬,李世民率军包围折庶城(今甘肃泾川),仁果被迫献城投降,西秦遂亡。

仁果勇猛善骑射,军中号为“万人敌”,然性残暴,每战有所俘,“仁果必断舌刈鼻,或舂新之”。曾俘庾信子庾云,怒其不降,“之火,渐割以啖士”。举每诫日:“汝才略足办事,而伤于虐,终覆吾宗。”仁果降后送京师长安,与部下数十人皆被斩。薛举父子占据陇西共五年而灭。

参阅《旧唐书》卷55;

《新唐书》卷86

李轨

李轨(?—619年)字处则,凉州姑臧(今武威市)人。隋末河西地方割据者。

轨颇知书,机智善辩,家中富有,常以财帛解人之急。隋大业中,轨任武威郡鹰扬府司马。

大业十三年(617年),薛举起兵金城,凉州豪绅以为郡官胆怯无能,不能敌御薛举入侵,轨与曹珍、关谨、梁硕、李斌、安修仁等谋日:“薛举残暴,必来侵扰,郡官庸怯,无以御之。今宜同心戮力,保据河右,以观天下之事,岂可束手于人,妻子分散。”于是推举轨为主,“共降拜以听命。”同僚安修仁率领诸胡入内苑城,轨捕隋在凉州的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自称河西大凉王。部下欲杀尽隋官,尽分其财。轨日:“诸公既见推,当禀吾约。今军以义兴,意在救乱,杀人取财是为贼,何以求济乎?”乃以谢统师为太仆卿,韦士政为太府卿。此时薛举遣部来犯凉州,轨派遣部将李赞拒之。大败薛部,斩二千,余皆被俘。李赟提议尽杀俘虏,轨日:“不然。兹天命归我,当擒其主,此皆我有也;不者,徒百何益?”于是皆放还。武德元年(618年),轨趁胜攻占张掖、敦煌、西平(今青海西宁)、袍罕等地,遂尽有河西五郡之地。

同年,唐高祖李渊讨薛举,传玺书安抚轨,称轨为弟,拜凉王。轨喜,派其弟李懋到长安致谢。李渊拜李懋为大将军,派鸿卢少卿张侯德持节到凉州册拜轨为凉州总管,封凉王。张侯德尚未到凉州,轨已于武德元年十一月称大凉皇帝,建元安乐。张侯德到达凉州后,轨欲去帝号,接受册封。部下曹珍等反对,轨仍称大凉皇帝。李渊愤恨,欲发兵讨轨。此时,轨听信谗言。杀其所任吏部尚书梁硕,众人恐惧。他宠信户部尚书安修仁,由其掌握枢密,还听信巫神妖言,筑台迎接玉女,耗费甚大,民怨沸腾。又“属荐饥,人相食,轨毁家资赈之,不能给,议会发仓粟,曹珍亦劝之”。而谢统师等隋故官内心怨恨,有意从中作梗,离间关系,消弱力量,指责曹珍道:“百姓饿死者皆弱不足事者,壮勇终不肯困。且储粟以备不虞,岂宜妄散惠孱小乎?仆射苟附下,非国计。”轨从其议,闭仓不发粟。于是“下益怒,多欲叛去”。大凉政权有土崩瓦解之势。

武德二年(619年),李渊派安修仁之兄安兴贵人凉,劝令轨归唐,轨授兴贵为左右卫大将军。轨问兴贵以自安之策。兴贵日:“凉州僻远,财力凋耗,虽胜兵十万,而地不过千里,无险固可守。又滨接戎狄,戎狄,豺狼也,非我族类。今唐家居京师,略定中原,攻必下,战必胜,盖天启也。若举河西地奉图东归,虽汉窦融未足吾比。”轨道:“昔吴王濞以江左兵犹称己为东帝,我今举河右。不得为西帝乎?虽唐强大,如我何?君无为唐诱致我。”是年五月,兴贵、兴仁等引胡兵攻打凉内苑宫城。轨兵败,为修仁兄弟所擒,缚至长安,轨及子弟皆斩首。轨自起事至亡,凡三年。

参阅《旧唐书》卷55;

《新唐书》卷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