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受禅,进爵河北郡公。开皇三年(583年),突厥入侵,以行军总管从河涧王杨弘出贺兰山进击。仲卿分兵别路进军,未能遇敌而还,镇平凉。不久,拜石州(今山西离石县)刺史。任内:“法令严猛,纤微之失,无所容舍,鞭笞长史,辄至二百。官人战栗,无敢违犯,盗贼屏息,皆称其能。”迁兖州刺史,又拜朔州总管,总统塞北屯田。
屯田兵土“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但因严厉,屯田者不敢怠懈,每年收获均好,边境防守部队解除了馈运粮饷的顾虑。
突厥启民可汗向隋求婚,朝廷应许。仲卿遂乘机分裂突厥势力。开皇十七年(597年),启民可汗投通汉镇,仲卿率千骑驰援,突厥达头部不敢来攻。又派人动员启民可汗部众2万余家归隋。又率兵3000人,隋高熲进击达头部。仲卿为先锋,与敌相遇,交战七日,破敌。进而追击,俘千余人,杂畜上万。突厥大部队来攻,仲卿列为方阵,四面拒战,苦战五日,高熲大军到,合击败敌。突厥降者万余家,文帝命仲卿安置于恒安。以功晋位上柱国,赐物3000段。朝廷为防达头袭击启民部,令仲卿屯兵2万以作防备,韩洪等率步骑一万镇守恒安。达头果领10万骑来侵袭,韩洪军大败,仲卿率部邀击,斩敌千余。翌年,督役修筑金河、定襄二城,使启民部居住。有表上奏,诉仲卿酷暴,文帝命御史往查,所诉皆实,文帝惜其功而不予治罪.且慰劳道:“知公清正,为下所恶。”于是仲卿愈益放纵,后终被免官。
仁寿中(601—604年),复任为检校司农卿。蜀王杨秀获罪,仲卿又奉诏入蜀查处。“秀宾客经过之处,仲卿必深文致法,州县长史坐者大半”。文帝以为有才能,赏奴婢50口,黄金200两,米粟5000石及大量珍宝奇物。
炀帝继位,判兵部、工部二曹尚书事。其年卒,时年64岁,谥日肃。
参阅《隋书》卷74;
《北史》卷69
阴寿
阴寿(?—583年)字罗云,武威人。隋朝名将。
父嵩,北周夏州刺史。寿少时果敢猛烈,有武略,“性谨厚,敦然诺”。周时以军功累迁至仪同之职。从周武帝宇文邕平北齐,进位开府,赐物千段,奴婢百口,女乐20人。
隋文帝杨坚为北周丞相,引寿为府掾。尉迟迥作乱,杨坚以韦孝宽为元帅平乱,令寿为监军。时孝宽有疾,不能亲理军事,每病卧帐中,遣妇人传指令。三军纲纪,皆取决于寿。乱平,以功晋位上柱国。不久,以行军总管镇幽州(治今北京大兴县),即拜幽州总管,封赵国公。
当时.原北齐将高宝宁以齐灭后入北周,周武帝宇文邕任为营州刺史。宝宁为人桀黠,有机谋,在北齐时久镇黄龙,“甚得华夷之心”。杨坚为北周丞相,部分朝臣不满且有所反抗,宝宁乘机连结契丹起兵反叛。杨坚因中原多事,无力讨伐,以书信安缉而无效。杨坚代周自立后,宝宁又引突厥攻击北平。于是杨坚命寿率步骑数万,出卢龙塞(在今河北迁安县境)以讨宝宁,宝宁求救于突厥,突厥不能援。宝宁弃城逃奔碛北,黄龙各县均平定。寿班师,宝宁又来袭扰,寿遣人说服宝宁亲信部将赵世模、王威等率其部将来降,宝宁势孤,再人契丹,为部下赵修罗所杀,北部边境终于安定。杨坚赐寿物千段。不久,卒于任上。赠司空。
子世师,少有志节,性忠厚,多武艺。弱冠,以功臣子拜仪同,累迁骠骑将军。炀帝嗣位后,任张掖太守。亲率部下讨击吐谷浑和党项的侵扰,使境内得以安宁。后入朝为武贲郎将,从征辽东。又受命在征高丽时留守涿郡。境内反朝廷势力很盛,世师委缉平定,炀帝还师,大加赞赏,拜楼烦太守,再迁左翊卫将军,与代王留守京师。起义军攻破京城,被杀。时年53岁。
参阅《隋书》卷39;
《北史》卷73
赵芬
赵芬生卒年不详。字士茂,天水西(今礼县东)人。隋重臣。父演,为北周秦州刺史。
芬少时有辩智,颇涉经史。周太祖宇文泰引为相府铠曹参军,历记室,累迁熊州(治今河南宜阳县西)刺史。按缉抚纳,得降附之家2000户,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大冢宰宇文护召为中外府掾.又迁吏部下大夫。“芬性强济,所居之职,皆有声绩”。周武帝宇文邕亲统朝政,拜内史下大夫,转少御正。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申国公李穆率兵东征北齐.引芬为行军长史,封淮安县男,邑500户。再调任浙州刺史,转东京小宗伯,镇洛阳。
隋文帝杨坚为北周丞相,尉迟迥与司马消难阴谋往来.芬察知后密报坚,从此深受坚信任,成为亲信,被迁为东京左仆射,晋爵郡公。隋开皇初(581年),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不久兼内史令。后出为蒲州(治今山西永济县)刺史,加金紫光禄大夫,仍领关东运漕,赐钱百万,粟5000石。数年后,以老病请求退休,征还京师。赐以二马轺车,归于家。家居数年后卒。文帝遣使致祭,鸿胪监护丧事。
子元恪嗣。元恪官至侯卫长史。
少子元楷,官江都郡丞,兼领江都宫。
参阅《隋书》卷46;
《北史》卷75
李安
李安生卒年不详。字玄德,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隋名臣。父蔚,仕周为朔、燕、恒三州刺史、襄武县公。
安美姿仪,善骑射。周天和中(566—571年)为右侍上士.袭父爵为襄武公。不久,授仪同、少师右上士。隋文帝杨坚作相.引之左右,迁职方中大夫。授安弟悊(同哲)为仪同。安叔父梁州刺史李璋.时在京师,与周赵王谋害杨坚,诱悊为内应。悊对安道:“寝之则不忠,言之则不义,何以立身?”安以为丞相杨坚不可背叛,叛则为反叛朝廷,于是密告于坚。赵王等被杀,将对安兄弟加官赏,安顿首说:“兄弟无汗马之劳,过蒙奖擢,合门竭节,无以酬谢。不意叔父无状,为凶党之所蛊惑,覆宗绝嗣,其甘若荠。蒙全首领,为幸实多。岂可将叔父之命以求官赏?”俯伏流涕,悲不自胜。杨坚为之改容道:“我为汝特存璋子。”命璋之罪只究璋自身。授安开府,进封赵郡公,悊上仪同、黄台县男。
隋文帝杨坚称帝,授安内史侍郎,转尚书右丞、黄门侍郎。南平陈朝作战中,以安为杨素司马,仍领行军主管,率蜀兵顺流东下。当时陈朝兵屯白沙,安对诸将说:“水战非北人所长。今陈人依险泊船,必轻我而无备。以夜袭之,贼可破也。”安率众为先锋,大破陈师。隋文帝杨坚下诏慰劳日:“陈贼之意,自言水战为长,险隘之间,弥谓官军所惮。开府亲将所部,夜动舟师,催破贼徒,生擒掳众,益官军之气,破贼人之胆,副朕所委,闻以欣然。”进位上大将军,除郢州刺史,转邓州(今河南邓州)刺史。安后请任为内职,文帝重其意,除右领军大将军,拜悊为开府仪同三司、备身将军。兄弟俱典禁卫,恩信甚重。开皇八年(588年),突厥侵犯边境,以安为行军总管,从杨素率军出击。安另路出长川,遇敌兵正渡河,奋击大败敌兵。仁寿元年(601年),任安为宁州(今甘肃宁县)刺史,悊为卫州(治今河南淇县北)刺史。安子琼,悊子玮,襁褓中被抚养宫中,此时年八九岁,始命归家。文帝感其兄弟灭亲奉国之事,下诏日:“先王立教.以义断恩,割亲爱之情,尽事君之道,用能弘奖大节,体此至公。往者周历既穷,天命将及,朕登庸唯始,王业初基,承此浇季,实繁奸宄。上大将军、宁州刺史、赵郡公李安,其叔璋潜结藩枝,扇惑犹子,包藏不逞,祸机将发。安与弟开府仪同三司、卫州刺史、黄台县男悊,深知逆顺,披露丹心,凶谋既彰,罪人斯得。朕每念诚节,嘉之无已,畴庸册赏,宜不踰时。但以事涉其亲,犹有疑惑,欲使安等名教之方,自处有地,朕常为思审,遂致淹年。今更详按圣典,求诸往事,父子天性,诚孝犹不并立,况复叔侄恩轻,情体本有差降,忘私奉国,深得正理,宜录旧勋,重弘赏命。”于是拜安、葱俱为柱国,赐缣各5000匹,马百匹,羊千口。封哲为顺阳郡公。安对亲族说:“虽家门获全,而叔父遭祸,今奉此诏,悲愧交怀。”悲感不能自胜。先患水病,于是病情加重而卒。时年53岁。谥日怀。
参阅《隋书》卷50;
《北史》卷75
李礼成
李礼成生卒年不详。字孝谐,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隋重臣。礼成为西凉王李暠六世孙。祖延实,北魏司徒。父彧,官至侍中。
礼成年七岁,与姑之子兰陵太守郑颢随魏武帝入关。颢母常对亲属称:“此儿平生未尝迴顾,当为重器耳。”及长,深沉有行俭,不妄交接宾客。魏大统中(535—538年),仕为著作郎,迁太子洗马、员外散骑常侍。北周禅代西魏,拜平东将军、散骑常侍。当时贵公子皆竞习弓马,服饰多用军装。礼成虽善于骑射,而不改儒服,深得士人赞许。后以军功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赐爵修阳县侯,授迁州(今湖北房县)刺史。时朝廷将大规模征夫发丁,礼成以为蛮夷不可扰,扰必为乱,上表固谏。周武帝宇文邕从其议而罢征。北周东攻北齐,礼成从周武帝围晋阳。礼成率兵攻击南门,齐将席毗罗率精兵数千拒武帝,礼成奋力拼杀,击退敌兵。以功加开府,进封冠军县公,拜北徐州刺史。不久,征为民部中大夫。
礼成妻窦氏早殁,知隋高祖杨坚有非常之才,有意交接,遂聘杨坚妹为继室,****甚笃。杨坚作相,礼成晋位上大将军,迁司武上大夫,委为心腹。及杨坚称帝建隋,礼成拜陕州刺史,晋封绛郡公,赏赐甚厚。再迁左卫将军、右武卫将军。后又出任襄州总管,任内有惠政,士民称誉。数载后,复入为左卫大将军。时突厥侵扰不断,边境重地,多委重臣驻守,遂授礼成为宁州刺史。后因病征还入朝,病卒。
参阅《隋书》卷50;
《北史》卷100
李景
李景生卒年不详。字道兴,天水休官(今天水市西南)人。隋名将。
父超,北周应、戎二州刺史。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骑射。参与平定北齐,以功授仪同三司。又以平定尉迟迥之变,晋位开府,赐爵平寇县公,邑1500户。开皇九年(589年)以行军总管从王世积征南朝陈,多有战功,晋位上开府,赐奴婢、财物。后高智慧等在江南叛乱,又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征讨,以别将率部平仓岭,军还后授鄜州(今陕西富县)刺史。开皇十七年(597年),辽东之役中,为马军总管,军还后配为汉王部下。隋文帝杨坚“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日:“卿相表当位极人臣。”后又从史万岁进击突厥于大斤山,从别路邀击敌兵,获大胜。与上明公杨纪送义成公主于突厥,至恒安,遇突厥来劫掠。时代州总管韩洪为敌所败,景领所从数百人往援。力战三日,杀敌甚众,赐物3000段,授韩州(今山西襄垣县)刺史。
仁寿中(600—604年),任检校代州(今山西代县)总管。
文帝杨坚死后,汉王杨谅反于并州(今山西太原),景发兵抗击谅。谅遣将刘嵩袭景,战于城东。景登楼射敌,无不应弦而倒。选壮士奋击,敌兵被斩俘略尽。谅又遣岚州刺史乔钟葵率精兵三万来攻,景部卒不过数千,加以城池不固,为敌冲击,崩毁相继。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搏斗,屡次击败敌兵。景部司马冯孝慈、司法参军吕玉并骁勇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义多谋略,精熟拒守战术。景知将士可用,后诚心委托此三人全力部署战守,而不干预其行使其职责,己则“唯在阁持重,时出抚循而已”。坚持月余,朔州总管杨义臣率兵来援,内外合击,敌兵大败。景后被召入京,晋位柱国,拜右武卫大将军,赐缣9000匹,女乐一部,珍物相当。
景“智略非所长,而忠直为时所许,帝甚信之”。又参与平定少数民族叛乱,进击吐谷浑于青海,皆立功,晋位光禄大夫。大业五年(609年),炀帝西巡,至天水,景献食于炀帝。炀帝道:“公,主人也。”赐座,位在齐王睐之上。至陇川宫,炀帝将举行大规模围猎,景与左武卫大将军郭衍俱有畏难情绪,被人奏炀帝,炀帝大怒,命左右挞笞,竞以免官。岁余后复位,与宇文述等参掌选举。翌年,攻拔高丽武厉城,赐爵宛丘侯。大业八年(612年)、九年(613年),分别出浑弥道及辽东,进攻高丽。及回师,以景殿后,高丽大批追兵来攻,被景击退。晋爵滑国公。炀帝赞日:“公诚直天然,我之栋梁也。”后各地起义不断爆发,道路隔绝,武贲郎将罗艺与景不睦.遂诬景将反。炀帝遣其子慰谕日:“纵人言公朗天阙,据京师,吾无疑也。”后为高开道所围,守孤城年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之六七,景抚慰关照,无一人叛离。时辽东军资多在其所,粟帛山积,既逢****,而“景无所私焉”。炀帝亡于江都后,景将还幽州,途中遇起义军被杀害。“契丹、棘鞨素感其恩,闻之莫不流涕,幽、燕人士于今(唐初)伤惜之”。
参阅《隋书》卷65;
《北史》卷76
牛弘
牛弘(545—610年)字里仁,安定郡鹑觚(今灵台县)人。隋代重臣。本姓寮氏。父牛允,官西魏侍中、工部尚书j临泾公.赐姓为牛氏。
弘须貌甚伟,性宽裕,好学博闻。北周时为记室,转纳言上士、员外散骑侍郎,袭封临泾公,后转内史下大夫,晋位使持节、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授弘为散骑常侍、秘书监。弘深感历代图书典籍自秦至南梁,遭受五次厄运,佚失惨重,“今御书单本,合一万五千余卷,部帙之间,仍有残缺。比梁之旧目,止有其半。至于阴阳河洛之篇,医方图谱之说,弥复为少”。于是上书隋文帝,请求“委发明诏,兼开购赏”,大开献书之路。文帝依其言下诏“献书一卷,赍缣一匹”。两年之后,征集了大批图书,使众多资料典籍得以保存,弘以功晋封奇章郡公,邑1500户。
开皇三年(583年),拜礼部尚书,奉旨修撰《五礼》,勒成百卷,刊行当世。又请依古制修立明堂,以“通神灵,感天地,出教化,崇有德”,文帝以国家初创,难以顾及而未建。九年(589年)又奉诏改订雅乐,作乐府歌词,撰定圆丘五帝凯乐,并评议音乐之事。弘又上书日:“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故律吕配五行,通八风,历十二辰,行十二月,循环转运,义无停止。……今所用林钟,是晶下征之调。不取其正,先用其下,于理未通,故须改之。”文帝大加赞赏,诏命弘与姚察、许善心、何妥、虞世基等以南朝梁、陈乐结合古乐,加以修补改进,制成新乐。文帝以此甚为敬重。
隋初,高颍、杨素、郑译等奉命修订刑律,废除前代枭首、辕裂及鞭刑等惨刑,除反叛以上罪,概不用灭族;对死、徒、杖、笞等刑亦务取平稳,并废除审囚酷法,民有冤枉可依次上告朝廷。隋文帝审查断狱,认为刑律仍太严,又命弘与苏威再定新律,删去死罪81条.流罪154条,徒、杖等罪千余条,最终确定只500条,凡12卷,一名例,二卫禁,三职制,四户婚,五厩库,六擅兴,七贼盗,八斗讼,九诈伪,十杂律,十一捕亡,十二断狱。“自是刑网简要,疎而不失”。为隋以后历朝奠定了刑律基本法则。
当时权臣杨素恃才矜贵。轻视侮待朝臣,“唯见弘未尝不改容自肃”。后弘授为大将军,拜吏部尚书。仁寿二年(602年),献皇后崩亡,三公以下不能定其仪注。杨素对弘道:“公旧学,时贤所仰。今日之事,决定在于公。”弘不谦让,须臾之间,即拟定仪注,皆有依据。素叹日:“衣冠礼乐皆在此矣,非吾所及也。”弘在吏部.选拔人才先德而后才,务在审慎,所选任人员,均为称职。吏部侍郎高孝基“鉴赏机晤,清慎绝伦,然爽俊有余,迹似轻薄,时宰多以此疑之”。唯弘深识其真才实学,推心委任。“隋之选举,于斯为最。时论弥服弘识度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