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明帝宇文毓继位,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安武郡公、直州刺史。再迁为少保、大将军。保定三年(.563年),从隋公杨忠东征,还军后迁小司徒、柱国大将军,别封一子郡公。再历迁大司空、太保、进封申国公,邑5000户。天和四年(569年),受命率兵马3万,别攻轵关及河北诸县,均攻克。天和六年(571年),晋上柱国,授并州总管。“时东夏再平,人情尚扰,穆镇之以静,百姓怀之”。再迁大左辅,加太傅。
杨坚作相,穆子荣欲从尉迟迥举兵反坚,穆止子日:“周德既衰,愚智共悉。天时若此,吾岂能违天。”于是遣使拜谒杨坚,同时出兵讨平尉迟迥反隋各部,又密上表劝坚取周代立。隋文帝杨坚甚为嘉赏,受禅称帝后,分赏其子侄官爵,拜穆为太师。坚诏日:“穆自今以后,虽有愆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隋开皇六年(586年)卒,时年77岁。谥日明。赐以石棺,百僚送郊外。子惇,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凤州刺史。
参阅《周书》卷30;
《北史》卷59
辛威
辛 威 (511—580年)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北周名将。祖大汗,魏渭州(治今陇西县北)刺史。父生,河州四面大都督。
威少时慷慨有志略。初从贺拔岳征讨有功,假辅国将军、都督。周太祖统岳之众,见威奇其才干,授羽林监,封白土县伯,邑500户。从迎魏孝武帝,攻回洛城(在今河南省孟县东)立功第一。大统元年(535年)授宁远将军,增邑200户。累迁通值散骑常侍,晋爵为侯,增邑300户。又从擒窦泰,克复弘农,战沙苑,皆为先锋陷敌,勇冠一时。以先后功,授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从于谨破襄城.又从独孤信入洛阳,战河桥。加常侍,晋爵为侯,增邑800户。大统五年(539年),授扬州刺史,加大都督。大统十三年(547年).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普屯氏。出为鄜州(治今陕西省黄陵县)刺史。时望日重,迁河州刺史,本州大中正,颇得人和。北周孝闵帝立,拜大将军,晋爵袍罕郡公,增邑5000户。保定初年,讨丹州叛乱。三年(563年)与达奚武攻阳关。翌年,从尉迟迥围攻洛阳。还,拜小司马。天和初年,晋位柱国,讨银、绥诸州叛乱,皆平之。天和六年(571年),从齐王宪东征,攻拔伏龙等5城。建德初(572年),拜大司寇。翌年,迁少傅。外放为宁州(治今宁县)总管,再历上柱国,封宿国公,增邑并前5000户。再为少傅。卒于位。时年69岁。
威性持重,有威严。历官数十年,未尝有过,因此以名望隆盛善终。同时,其家门友义,五世同居,颇受时誉赞誉。
子永达嗣,官至仪同大将军。
参阅《周书》卷27
《北史》卷65
令狐整
令狐整(512—573年)字延保,初名延,敦煌人。北周名将。世为陇右著姓。曾祖嗣、祖绍安,均官至郡守。父虬,历任敦煌郡守,郢州刺史。
整幼聪敏,深沉有识量。学艺骑射均有成就,在河西享有声望。魏东阳王元荣为州刺史,任整为主簿,加荡寇将军,政务均委整处理。荣谓僚属日:“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城重器.岂州郡之职可系维。但一日千里,必基武步,寡人当委以庶务,书诺而已。”
魏孝武帝西迁,河右扰乱,元荣依赖整布置防务,州境安宁。后邓彦割据瓜州,抗拒北朝,整与开府张穆等秘密响应使者申徽,执彦送京师,受到周太祖宇文泰嘉赏,授整都督职。不久,城民张保杀刺史成庆,谋据河西。保惧整威望,意欲谋害。整托亲信劝说保以整为将,出兵凉州(今武威)。整率兵东行至玉门,召集豪杰,宣布张保罪行,返击保。保部下及群众素服整威望,皆拥整而反保,保逃亡吐谷浑。众议共推整为刺史,整以逐逆乱而自代,不利于地方安定,推举波斯使主张道义署理州事。宇文泰诏整人朝。授寿昌<治今敦煌县西)郡守,封襄武县男,立为瓜州首义。宇文泰对整说:“卿少怀英略,早建殊勋,今者官位,未足酬赏。方当与卿共平天下,同取富贵。”于是,授为持节、抚军将军、通骑散骑常侍、大都督。
整率乡人2000余人入朝。随军征讨。整善待部下,与士卒同甘苦,人人尽力。后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赐姓宇交,赐名整,宇文泰赞整道:“卿远祖立忠而去,卿今立忠而来,可谓积善余庆,世济其美者也。”
周孝悯帝继位,拜整为司宪中大夫。处法平允,时人称道。晋爵彭阳县公,增邑1000户。出任丰州刺史,甚得民心,离任时,远近老幼相送,数日方出州界。拜御正中大夫,任中华郡守,转同州司会,始州(治今四川省剑阁县)刺史。整善识人,明政术,恭谨廉慎,任内外官职,皆有善名。晋位大将军。晋公宇文护初执政,委整以为腹心,整辞不敢当。后宇文护被诛,追随者多伏法,整未受牵连,时人称颂整有智有识。建德二年(573年)卒,时年61岁,谥日襄。
子熙,字长熙,善骑射,解音律,涉群书,尤明《三礼》。官至吏部中大夫、仪同大将军。
整弟休,有文武才,历官安乐郡守、敦煌郡守,进位仪同三司,迁合州刺史。
参阅《周书》卷36;
《北史》卷67
刘雄
刘雄(?—578年)字猛雀,临洮子城(今临洮县)人。北周名将。
雄少机敏,慷慨有大志。大统中(535—551年),起家为周太祖亲信,历官统军、宣威将军、给事中,除子城令,加都督、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兼中书舍人,赐姓宇文氏。北周孝闵帝登基,加大都督,历司市下大夫,齐右下大夫,治小驾部,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四年(563年),治中外府属,从征洛阳。天和四年(567年),以驾部中大夫兼齐公宪府掾从宪出宜阳,筑安义等城,而齐相斛律明月率众筑通关城以援宜阳。原周、齐结盟,互不侵扰。后齐人失信,时扰周边。宪委雄出使齐,责以背盟之过。雄至齐,义正辞严,齐人惮畏。使还,兼中(府)外掾,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周昌县伯,邑600户。齐人又于姚襄筑伏龙等五城派驻士卒。雄从齐公宪攻击,五城皆克。宪又遣雄与柱国宇文盛抗击齐将段孝先于齐长城西,战不利,雄亲率所部20余人据堑力战,齐兵退走。军还,迁军司马,晋爵为侯,邑1400户。
建德初年(572年),授纳言,转内史中大夫,除侯正。高祖宇文邕对雄日:“古人云‘富贵不归故乡,犹衣锦夜游。’今以卿为本州,如何?”雄拜谢,于是授河州刺史。建德五年(576年),从滕王迪征吐谷浑。雄自凉州从滕王先入吐谷浑境,去其都邑伏俟城200余里。雄先至城东举火,与大军相应。吐谷浑洮王率700余骑拒战。雄时所部数百人先已分遣斥候,身边仅20余人。雄率所从奋力拼杀,斩敌70余级,而亦亡其三骑。大军至,随军连续作战。及还军,周将伊娄穆殿后,为敌兵所围,雄又受命救之。雄率骑1000解穆围。战功甚著,增邑300户,加上开府仪同三司。从平并州,拜上大将军,晋爵赵郡公,邑2000户。平邺城,进柱国。又从齐王宪总北讨稽胡。军还,出镇幽州。宣政元年(578年),突厥扰幽州,拥略居民,雄出战,为突厥所围,战殁。赠亳州总管、七州诸军事、亳州刺史。
子升嗣,授仪同大将军。
参阅《周书》卷29;
《北史》卷66
王杰
王杰(515—579年)初名文达,金城直城(今兰州市)人。北周名将。高祖万国,魏伏波将军、燕州刺史。父巢,龙骧将军、榆中镇将。
杰“少有壮志,每以功名自许。善骑射,有膂力”。宇文泰奇其才,授为扬烈将军、羽林监,加都督。宇文泰曾对诸将说:“王文达万人敌也,但恐勇决太过耳。”
在复潼关、破沙苑、争河桥、战氓山等战斗中,“皆以勇敢闻”。宇文泰为表彰他的功绩,向他赐姓宇文氏,并名杰,从此,改名王杰。任岐州刺史,累迁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邑800户。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派于谨围攻南朝梁都城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杰从之。江陵守备坚固,“敌有善用长稍者,战士将登,辄为所毙”。杰以弓箭射杀守城梁军,城上梁兵中箭纷纷倒下,魏军趁机登城而人。江陵破,梁元帝被俘。于谨赞日:“济我大事者,在公此箭也。”
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政权,是为周孝闵帝,任杰为河州刺史,晋爵张掖郡公,增邑千户。保定三年(563年),晋位大将军。杰随柱国杨忠自漠北伐北齐,破齐长城,至晋阳而还,任宜州(治今湖北省宜昌市)刺史,增邑通前3600户。后又从齐公宪东御齐将斛律明月,进位柱国。建德初年,任泾州(治今甘肃省泾川县)总管,拜上柱国。杰因“少从军旅”,不熟吏治,但他“所历州府,咸以忠恕为治,颇为百姓所慕”。
大象元年(579年)卒,时年65岁。谥日“威”,赠河州刺史.追封鄂国公。
子孝仙,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
参阅《周书》卷29;
《北史》卷66
梁士彦
梁士彦(515—586年)字相如,安定乌氏(今泾川县境)人。北周重臣。
少时任侠,不出仕州郡之任。“性刚果,善正人之是非。好读兵书,颇涉经史”。在北周以军功授仪同三司。周武帝宇文邕闻其勇决,自扶风郡守除九曲镇将,晋位上开府,封建威县公,北齐“人甚惮焉”。迁熊卅I刺史。
后从武帝宇文邕攻拔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市),晋位柱国,除使持节、晋、绛二州诸军事、晋州刺史。宇文邕还军后,北齐后主高纬亲统六军而来围攻。坚守孤城,外无声援,部众惊惧,而士彦慷慨自若。敌兵全力攻城,“楼堞皆尽,城雉所存,寻仞而己。或短兵相接,或交马出入。士彦谓将士日:死在今日,吾为尔先。于是勇烈齐奋。呼声动地,无不一当百”。敌兵稍退,仍令男女老幼昼夜修城,三日而修复。周武帝宇文邕率大军来援,齐兵撤围于城东十里处安营。士彦见武帝,持其须而泣日:“臣几不见陛下!”周武帝亦为之流涕。武帝以将士疲劳,意欲班师。士彦叩马谏道:“今齐师遁,众心皆动,因其惧也而攻之,其势必举。”武帝从其谏,大军进击。武帝执其手道:“余之有晋州,为平齐之基。若不固守,则事不谐矣。朕无前虑,惟恐后变,善为我守之。”周灭齐后,封郕国公,晋位上柱国。雍州主簿。周宣帝宇文贇继位,任东南道行台、使持节、徐州总管、三十二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与乌丸轨擒陈将吴明彻、裴忌于吕梁,又破黄陵,占据淮南地区。
隋高祖杨坚作周相,士彦转亳州(治今安徽省亳州市)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尉迟迥举兵反杨坚,士彦以行军总管从韦孝宽反击。至河阳,与迴军相对,令家僮梁默等数人为前锋,士彦以其亲兵断后,所至皆破。乘胜至草桥,遛众复合,“进战,大破之”。又攻克邺城。尉迟迥被平定后,转相州(治今河南省安阳市)刺史。从此,受到杨坚猜忌。不久,被征还京师,闲居无事。而士彦自恃有大功,“甚怀怨望”,遂与宇文忻、刘昉等谋作乱,推倒杨坚。欲于蒲州起事,略取河北,捉黎阳关,塞河阳路,“劫调布以为牟甲,募盗贼以为战士”。其甥裴通豫知其谋而奏之隋高祖杨坚。杨坚未及时揭露其事,而授士彦晋州刺史以观其意。士彦欣然对昉说这是天意助成其事,又请仪同薛摩儿为其长史,杨坚亦从其请。后与公卿上朝,与忻、昉同被执,伏诛,时年72岁。
子五人。长子操,官至上开府,义乡县公。早卒。次子刚,垂涕苦谏勿反,士彦被诛后,获免徙瓜州。原官至上大将军、通政县公、泾州刺史。三子叔谐,官至上仪同、广平县公、车骑将军。四子志远,位至安定伯。五子务,位至建威伯。均为士彦连坐伏诛。
参阅《隋书》卷40;
《北史》卷73
赵知礼
赵知礼(518—565年)字齐旦,天水陇西(今陇西县)人。南朝陈名臣。
父孝穆,南梁候官令。知礼涉猎文史,善隶书。陈武帝陈霸先讨伐元景仲,知礼被推荐往从,任为记室参军。知礼为文快捷完备,每受命草拟军书,下笔便就,而皆称旨意,因此,常随侍左右,深受器重,当时军政大计,无不参予谋划。陈武帝征侯景,至白茅湾,上表与梁元帝及与王僧辩论军事,其文并为知礼所撰写。侯景平,授中书侍郎,封始平县子,邑300户。
陈武帝为司空,以知礼为从事中郎。再迁为给事黄门侍郎,兼卫尉卿。陈武帝代梁建陈,迁为通值散骑常侍、直殿省。又迁散骑常侍,守太府卿,权知领军事。天嘉元年(560年),晋爵为伯,增邑400户,加前共700户。平定王琳,授持节、督吴州诸军事、明威将军、吴州(治今江苏吴县)刺史。
知礼沉静有谋略,每有军国大事,武帝皆令玺书问之。再迁明威将军、太子右卫率。又进为右卫将军,领前军将军。天嘉六年(565年)卒,时年47岁。诏赠侍中,谥日忠。子允恭嗣。
参阅《陈书》卷16;
《南史》卷68
【1】李弼籍贯,《北史》本传日:“陇西成纪人”;《周书》本传日:“辽东襄平人也。”中华书局1971年版《周书》卷15《校勘记》据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说:“辽东是本贯,陇西是西魏时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