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甘肃历史人物
3146400000027

第27章 南北朝(7)

魏永安年间(528—530年),秦陇万俟丑奴起义,魏遣尔朱天光率兵镇压,天光至原州(今宁夏固原),贤率乡人献马千匹助军,天光大喜,以贤为主簿。后万俟丑奴将万俟道洛乘机攻原州,贤率众殊死拒战,击退道洛。累迁威烈将军、殿中将军、高平令。

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夏州刺史宇文泰进兵陇上攻侯莫陈悦,李贤兄弟从行,悦败退,泰任命李贤为前锋追击。转战400余里,悦逼迫自杀,贤受重伤。因功授抚军大将军。西魏大统二年(536年),镇压原州民豆卢狼起义,迁原州长史,行原州事。大统四年(538年),用计击破叛将莫折后炽,升迁原州刺史。“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大统十二年(542年),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又抚慰张掖等5郡而还。时茹茹围逼州城,抢掠居民,贤率骑追击,斩200余人,俘百余人,获驼马牛羊2万头。加授车骑大将军,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恭帝元年(554年)晋爵河西郡公。因弟子植有罪被诛,除名。不久为持节、车骑大将军。与贺敦率骑七千,邀击荆州蛮帅文事荣,大胜。保定二年(562年),授瓜州(今安西县)刺史。周高祖武帝宇文邕在襁褓时,以避忌讳,在宫中不利,安置在贤家居住,6年后始回宫中。因此,武帝邕西巡,幸贤府第,诏日:“朕昔冲幼,爰寓此州。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瓜州诸军事、瓜州刺史贤,斯土良家,勋德兼著,受委居朕,辅导积年。念其规弼,功劳甚茂。食彼桑椹,尚怀好音,矧兹惠矣,岂庸可忘?今巡抚居此,不殊代邑,举目依然,益增旧想。虽无属籍,朕处之若亲。”于是派使至瓜州慰劳贤,赐御带、鞍马及银钱一万,彩500段。贤门生昔曾奉侍武帝者,2人授大都督,4人授帅都督,6人别将,奴5人授军主。

武帝保定四年(564年),贤迁任河州总管,河州刺史,大兴屯田,整顿边防,防止吐谷浑进攻,为开发河西多有贡献。保定五年(565年)又调任洮州(治今临潭县)总管、洮州刺史,以轻骑连破宕昌羌与吐谷浑的进攻.因功加授大将军。天和四年(569年)卒于长安,谥日“桓”。高祖亲临吊丧,悲恸感动左右人众。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

子端嗣,历官开府仪同三司、司会中大夫、中州刺史。

次子吉,官至仪同三司。

三子崇,官至上柱国、广宗郡公。

四子孝轨,官开府仪同大将军、升迁县伯。

五子询,官上柱国、陇西郡公。

参阅《周书》卷25;

《北史》卷59

李远

李远(507—557年)字万岁。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李贤弟。北周大将。

幼有器局,志度恢然。喜战阵之戏,及长,涉猎书传,略知大意即可。

魏正光末(525年),天下大乱,敕勒部酋胡琮侵逼原州,人多势强。远兄弟率领发动乡民欲图拒守,“而众情猜惧,颇有异同”。远按剑而言道:“顷年以来,皇家多难。匈党乘机,肆其毒螫。王略未振,缓其枭夷。正是忠臣立节之秋,义士建功之日。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诸人并世载忠贞,沐浴教义,今若弃同即异,去顺效逆,虽五尺童子,犹或非之,将复何颜以见天下之士。有异议者,请以剑斩之!”于是众人畏服,莫不听命守城。后因无援,城终陷。远兄弟为人藏匿得免。后远徒步只身东行至魏都,魏授武骑常侍,转别将。

尔朱天光西征,使远为向导,授伏波将军、长城郡守、原州大中正。后以应侯莫陈崇功,迁高平郡守。宇文护起兵西征,赏识远才略,招至帐下。西魏文帝元宝炬即位时,认为“远”字吉祥,特意命李远帮扶升殿,从此恩宠有加,迁征东大将军,晋爵为公,增邑千户,仍领左右。从征窦恭,收复弘农,并建大功,后授原州刺史。丞相宇文泰与远时常参与商议军国大计,即让兄李贤代为刺史,日:“孤之有卿,若身体之有手臂之用,岂可暂辍于身。本州之荣,乃私事耳。卿若述职,则孤无所寄怀。”大统三年(537年),从宇文泰与东魏丞相高欢大战沙宛(今陕西省大荔县境),立功最大,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爵阳平郡公。出任河东郡(治今山西省永济市)守,敦奖风俗,劝课农桑,兼修守备,百姓乐为所用。大统九年(543年),宇文泰与高欢会战邙山(在洛阳东北),败还,李远独自断后有功,授都督义州、弘农等21防诸军事。东魏进犯,屡被击退.累迁尚书左仆射。远对宇文泰道:“远,秦陇匹夫,才艺俱尔。平生念望,不过一郡守耳。遭逢际会,得奉圣明。主贵臣迁,以至于此。今位居上列,爵迈通侯,受委方面,生杀在手。非直荣宠一时,亦足光华身世。但尚书仆射,任居端揆,今以赐授,实所以重其罪责。”请辞,泰不允,不得已而拜职。北周孝闵帝即位,进位柱国大将军,镇守弘农郡。同年,因子植图谋周宗室权臣晋公宇文护,事败被诛,李远也逼迫自杀,时年51岁。建德元年(537年),宇文护被诛,李氏被杀被黜者全部平反昭雪。

远为将于绥抚守战无所不精,战前好用间谍,探听敌方虚实,所以战多获胜,名重当时。曾校猎于莎栅,见石于丛蒲中,以为伏兔。射中,镞入寸余。就而审视,知为石。宇文泰闻而称奇,赐书赞道:“昔李将军广亲有此事,公今复尔,可谓世载其德。虽熊渠之名,不能独擅其美。”

参阅《周书》卷25;

《北史》卷59

史宁

史宁(?—563年)字永和,建康表氏(今高台县)人。北周名将。

曾祖豫,仕北凉沮渠氏为临松令。魏平凉州,祖灌随众被迁往魏境,居家于抚冥镇。父遵,为征虏府参军,六镇战乱,率乡里2000余家奔恒州,后又归洛阳,任楼烦郡守(治今山西省楼烦县)。

宁少时即以军功任为别将。迁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禁中。后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以本官为荆州刺史贺拔胜军司,率步骑1000随胜所部。荆州少数民族骚乱,断绝道路,宁为先驱平定,安抚骚乱周边地区,左右地区均“翕然降附,遂税得马1500匹供军”。授为南郢州(治今湖北省钟祥县)刺史。贺拔胜为大行台,表任宁为大都督。率步骑万攻破南梁下溠戍,封武平县伯,邑500户。又攻拔南梁齐兴镇等九城,获两万户而还。值西魏孝武帝西迁,东魏遣侯景攻荆州,宁随贺拔胜南人梁。梁武帝道:“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乡。”宁答日:“臣世荷魏恩,位为列将,天长丧乱,本朝倾复,不能北面逆贼,幸得息肩有道。倘如明诏,欣幸实多。”涕泣横流,梁武帝亦为之动容。在梁二年,请准梁主准许回归。

大统二年(536年),自南梁归西魏,进爵为侯。后迁车骑将军、行泾州事。时陇右莫折太提起义,攻克州县,宁与李贤率兵镇压平定,转通值散骑常侍、东义州刺史。东魏将胡梨苟来攻,宁斩其洛安郡守冯善道,东魏兵大败。宁复抚慰安辑,流离百姓归而复业。大统十二年(546年),转凉州刺史。会前任刺史宇文仲和据州反叛,宁与独孤信平定,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凉、西凉二州诸军事、凉州刺史。再迁骠骑大将军。

大统十六年(550年),宕昌羌獠甘叛乱,逐宕昌王弥定而自立,并联结渭州民傍乙铁葱及郑五丑等攻掠州县,宁奉命与宇文贵、豆卢宁等率兵镇压。宁别击獠甘,“山路险阻,才通单骑,獠甘已分其党立栅守险。宁进兵攻之,遂破其栅。獠甘率三万人逆战。宁复大破之,追奔至宕昌。獠甘将百骑走投西羌巩廉玉。弥定遂得复位”。宁扬言还兵,獠甘闻知,又招引叛羌,依山起栅,欲攻弥定。宁欲进兵袭攻獠甘,部将思归,咸谓:“生羌聚散无常。依据山谷,今若追讨,恐引日无成。且弥定还得守藩,将军功已立矣。獠甘势弱,弥定足能制之。以此还师,策之上者。”宁日:“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岂可舍将灭之寇,更烦再举。人臣之礼,知无不为。以此诸君不足与计事也。如更沮众,宁岂不能斩诸君焉!”于是进军,生获獠甘而斩,执巩廉玉送京。所得军用资财,尽分赏将士,分毫无私。还师,诏受所部镇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凉州各族民众,均思慕宁之威惠。

西魏废帝元年(552年),重任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茹茹侵略河西,宁率兵抗击,前后俘数万人。晋爵安政郡公。受命随突厥木汗可汗入青海攻击吐谷浑,攻破其树敦、贺真二城,俘斩万计,获杂畜数万头。木汗叹宁勇决,突厥诸将咸称宁为“此中国神智人也”。还师后被召入朝。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拜为小司徒,出任荆、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镇防诸军事、荆州刺史。宁善谋划,谙兵权,临敌指挥,皆如其策,甚得当时称誉。而在荆州,则“颇自奢纵贪浊,不修法度。尝出,有人诉州佐曲法,宁还付被讼者治之。自是有事者不复敢言,声名大损于西州”。保定三年(563年)卒。谥日烈。

子雄,字世武。勇敢有谋略,深受周太祖宇文泰赞赏,尚太祖女永富公主。官至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驾部中大夫、司驭中大夫。卒于军。

次子祥,爵武遂县公。三子云,位至仪同大将军。四子威,爵武当县公。

参阅《周书》卷28

《北史》卷61

李和

李和(?—582年)本名庆和,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后徙居朔方。北周名将。父僧养,以累世雄豪,为夏州(在今陕西省横山县西)酋长。

和少时敢勇,有才识,状貌魁伟,为州里所推重。初从贺拔岳,为帐内都督。以功迁征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赐爵思阳公。后为汉阳(治今西和县长道镇)太守。为政宽和简便,百姓称赞。

大统年间,累加侍中、骠骑、开府仪同三司、夏州刺史,赐姓宇文氏。周太祖曾对诸将言“宇文庆和,智略明赡,立身恭谨,累经委任,每称吾意”。遂赐名为“意”。改封永封县公,邑1000户。保定二年(562年),迁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郡公,改封德广郡公,出为洛州(治今陕西省商州)刺史。和前在夏州有惠政,授职洛州后。商洛父老莫不相望其德音。和到任,以仁恕训物,政简而令行。天和三年(568年),晋位大将军,授延绥丹三州武安、伏夷、安民三防诸军事,延州刺史。天和六年(571年),晋位柱国大将军。拜延绥银三州文安、伏夷、安民、周昌、梁和五防诸军事。

入隋后,于开皇元年(581年),迁授上柱国。和立身刚简,老而愈励。及卒,赠本官,加司徒公,徐、兖、邳、沂、海、泗六州刺史。谥日肃。

子辙嗣。

参阅《周书》卷29;

《北史》卷66

李穆

李穆(510—586年)字显庆,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与兄贤、远俱为北周名将。

穆少时即聪敏,有度量。周太祖宇文泰人关,穆在泰左右给事,深受亲近。穆亦小心谨严,未尝懈怠,泰处以心腹之任,出入卧内。亲信至极,无人可比。侯莫陈悦害贺拔岳,宇文泰自夏州来解难,悦党史归据原州为悦据守。泰命侯莫陈崇率骑袭取。穆先在城中,与兄贤、远等据城门接应侯莫陈崇,擒获史归。以功授都督。从迎魏孝武帝元修,封永平县子,邑300户。后在擒窦泰、克复弘农等作战中,并立战功。沙苑大捷,穆对宇文泰说:“高欢今日已丧胆矣,请速逐之,则欢可擒也。”太祖未听,而高欢得还。积功晋爵为公。

河桥(今河南省孟县南)之役,宇文泰所乘马中流矢惊逸,泰坠于地,军中大乱。敌人追来,左右皆奔散,穆急中生智,用马鞭抽打泰,并大声骂道:“尔曹主何在?尔独住此!”敌人不疑为泰,“遂舍之而过”。于是,穆将乘马授于泰,二人俱免于难。从此,泰感激穆,“恩盼更隆”,擢授武卫将军,加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爵安武郡公,增邑1700户,前后赏赐,不可胜计。宇文泰盛赞其志节,感叹道:“人之所贵,唯身命耳,李穆遂能轻身命之所重,济孤于难。虽复加之以爵位,赏之以玉帛,未足为报也。”特赐铁卷,恕以十死。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

后为太仆卿。征江陵后,以功封一子为长城县侯。邑千户。再晋位大将军、赐姓拓拔氏,除原州刺史。又以穆兄贤子为平高郡守,次兄远子为平高县令。穆以叔侄一家三人,皆牧宰乡里,恩遇过隆,固辞不受。后转雍州(治长安)刺史,人为小冢宰。孝闵帝宇文觉继位,增邑通前3700户。

兄远子李植谋害晋公宇文护,植诛死,穆亦受累除名。时植弟基任淅州刺史,例当从死。穆多次求见宇文护,请以己子悖、怡代基死,“辞理酸切,闻者莫不动容”。护终免基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