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绍先(?—489年)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北魏名臣。出身世家。五世祖怡,晋幽州刺史。父渊,西凉王李暠骁骑将军。暠子李歆待之甚厚。歆与北凉主沮渠蒙逊战于蓼泉,军败失马,渊以己马援歆,而身死于难,以义烈称于西土。
魏世祖拓跋焘平凉州,绍先被迁往魏内地,置家于晋阳(今山西太原)。绍先明敏有识量,与广平游明根、范阳卢度世、固郡李承等交往,甚相友善。有至性,父逝,三年口不甘味,头不栉沐,发尽脱。起用为中书博士,转为神部令。皇兴(467—471年)中,薛安都以彭城归属于魏,朝廷欲绥靖安定初附边境之地,以绍先为下邳太守,加宁朔将军。为政不刻意稽察,举其大纲要领,注重于教民治生产,严武备。及南朝刘裕将陈显达、萧道成、萧顺之率部来攻,道成对顺之日:“辛绍先未易侵也,宜共慎之。”于是敌兵绕道进屯吕梁,不敢入绍先所在郡境。
太和十三年(489年)卒。赠冠军将军、并州刺史、晋阳公,谥日惠。
子凤达.官京兆王子推国常侍。凤达子祥,官至龙骧府长史,带义阳太守等。赠冠军将军、南青州刺史。
次子穆,历官义阳、汝阳太守,中散大夫,加龙骧将军。穆子子馥,历官宁朔将军、员外散骑常侍等,封三门县开国男,后为尚书右丞,清河太守。
参阅《魏书》卷45;
《北史》卷26
席阐文
席阐文(?—503年)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南梁名臣。
阐文少孤贫,涉猎书史。南齐初年,为雍州刺史萧赤斧中兵参军.由此与赤斧之子萧颖胄相友善。后历任西中郎中兵参军,领城局。萧衍将起义兵,阐文极力劝颖胄支持响应,并遣田祖恭暗向萧衍报知详情,向其献银装刀以示诚意,萧衍还送阐文金如意以报谢诚。
齐和帝继位,任为卫尉卿。萧颖胄暴卒,州府骚乱不宁,阐文以和帝幼弱,重臣任重,当时始兴王萧儋留镇雍部,乃与西朝群臣迎儋总领州事,使动荡局面得以安宁。
梁武帝萧衍受禅取代齐,阐文被授都官尚书、辅国将军。封山阳伯,邑700户。后出任东阳(今浙江金华)太守,又改封湘西侯。在任二年,以有能著名。“冬至,悉放狱中囚,依期而至”。卒于官。诏赙钱3万,布50匹。谥日威。
参阅《梁书》卷12;
《南史》卷55
王睿
王睿(434—481年)字洛诚,武威姑臧(今武威市)人。北魏重臣。睿祖籍太原晋阳,六世祖横,为前凉张轨参军,晋朝战乱后,子孙定居河西,遂为姑臧人。父桥,善解天文卜筮。魏平河西.迁于北魏京师。家贫,以术自给,后官至侍御中散。
睿幼授父业,而“姿貌伟丽”,太武帝拓跋焘太子晃见而称奇。兴安初(452年),擢为太仆中散,迁为令,领太史。承明元年(476年),文明太后临朝,睿因缘见幸,超升给事中。又迁为散骑常侍、侍中、吏部尚书,赐爵太原公。于是“内参机密,外豫政事,爱宠日隆,朝士慑惮焉”。太和二年(478年),孝文帝及文明太后率百官与诸方使者临观兽圈,有虎出圈奔走道中,将趋帝座,左右侍卫皆惊走,独睿执戟御虎,虎退回。由此更受太后与孝文帝重用。次年春,诏睿与东阳王丕同入八议,永受免罪。迁尚书令,进爵中山王,加镇东大将军,置王官22人。沙门法秀谋逆事发,受牵连者甚多。睿日:tt与杀不辜,宁赦有罪,宜枭斩首恶,余从原赦,不亦善乎?”孝文帝从其议,被免死者达千余人。
太后赠睿珍玩缯彩甚多,田园、奴婢及牛马杂畜亦多且美。睿患疾,太后及孝文帝多次亲往探视,侍官省问,相望于道。及病势转重,上疏日:
“臣闻忠于事君者,节义著于临终;孝于奉亲者,淳诚表于垂没。故孔明卒军,不忘全蜀之计;曾参疾甚,情存善言之益。虽则庸昧,敢忘景行。臣荷天地复载之恩,蒙大造生成之德,渐风训于华年,服道教于弱冠。濯缨清朝,垂周三纪,受先帝非分之眷,叨陛下殊常之宠。遂乃齐迹功旧,内侍帷幄,爵列诸王,位班上等,从容闻道,与知国政。诚思谒尽力命,以报所受,不谓事与心违,忽婴重疾。每屈舆驾亲临问之,荣洽生平,惠流身后,犬马之诚,衔佩无极。今所病遂笃,虑必不起,延首阙廷,鲠恋终日。仰恃皇造宿眷之隆,敢陈愚昧管窥之见。
臣闻为治之要,其略有五:一者慎刑罚,二者任贤能,三者亲忠信,四者远谗佞,五者行黜陟。夫刑罚明则奸宄息,贤能用则功绩著,亲忠信则视听审,远谗佞则疑问绝,黜陟行则贪叨改。是以钦恤惟刑,载在《唐典》;知人则哲,唯帝所难。《周书》垂好德之文,《汉史》列防奸之论,考省幽明,先王大典。又八表既广,远近事殊,抚荒裔宜待之以宽信,绥华甸宜惠之以明简。哀恤孤独,赈施困穷,录功旧,赦小罪,轻徭役,薄赋敛,修福业,禁淫祀。愿听政余暇,赐垂览察。使子囊之诚,重申于当世;将坠之志,获用于明时。”
卒,时年48岁。太后、孝文帝亲往吊丧,宕昌公王遇监护丧事,内侍长董丑奴营建坟墓。送葬时孝文帝登城楼致送,京师文士作哀诗及诔者百余人。赠卫大将军、太宰、并州牧,谥日宣王。孝文下诏,为睿立祀祠于都城南20里大道右,按时祭祀,并立碑铭,置守祀户5家。又诏绘睿捍虎图状置于诸殿,命大学者高允为之作赞。京都士女皆称睿美,“造新声而弦歌之,名日《中山王乐》。诏乐府合乐奏演”。
子王袭,官至尚书令,出为并州刺史。
袭弟王椿,官至太原太守,瀛州剌史。
睿弟谌,官至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光禄大夫。
次弟魏诚,东宫学生,拜给事中,加龙骧将军。
三弟亮,官至安西将军、泰州、陕州刺史。
参阅《魏书》卷93;
《北史》卷92
杨公则
杨公则(435—505年)字君翼,天水西县(今礼县东北)人。南梁重臣,拥萧衍反齐建梁。
其父仲怀,为宋豫州刺史殷琰将。琰叛,宋辅国将军刘动讨琰,仲怀与动战,死于横塘(在今江苏吴县)。公则随父在军中,年尚未弱冠,冒阵抱父尸,号哭气绝,久乃苏。勔感动,命还仲怀首。公则徒步负丧归乡里,由此著名。
后被齐梁州刺史范伯年任为宋熙(今陕西南郑县)太守、白马戍(今陕西勉县西阳平关)主。氐族首领李乌奴率部攻白马,公则矢尽粮竭,被俘,临死不惧,高声叫骂,乌奴喜其雄壮,约其共事。公则诈而许之,后单马逃归。齐高帝萧道成下诏褒美,授为晋寿(今四川昭化)太守。在任“清洁自守”。迁扶风太守,以母逝丁忧去职。后被雍州刺史陈显达起用为宁朔将军,复领太守。讨巴东王子响叛乱,迁为武宁(今湖北荆门县)太守,“百姓便之”。人朝为前军将军。后历辅国将军,领西中郎咨议参军。齐和帝继位,授湘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武帝萧衍军至沔口,公则率部会于夏口。时荆州诸军事悉受公则节度,即齐宗室贵勋、重臣萧颖达所部,亦受隶于公则。萧衍命众军东下,公则为前锋,直至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
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观战。城中守军遥见麾盖,纵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日:“几中吾脚。”笑谈如初。齐东昏侯所部夜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敌乃退去。“公则奖励军士,克获更多”。及城平,公则“亲率麾下,列阵东掖门,卫送公卿士庶”。进号左将军,还镇南藩。
梁天监元年(502年),进号平南将军,封宁都县侯。因连年战乱。人口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厉已廉慎,为吏人所悦。湘俗单门多以赂求州职,公则至皆断之,所辟皆州郡著姓。梁武帝班下诸州以为法”。天监三年(504年),征为中护军。迁卫尉卿。因其威名素著,至都城,诏命假节,先屯洛口,准备北伐。遇疾,谓亲人日:“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勉俯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民归降者数千户。斩魏将石荣,进军向寿春城(今安徽寿县),病势加重,逝于军中。梁武帝萧衍深为痛惜,即日举哀,谥烈侯。
公则为人敦厚慈爱,居家笃睦,视兄子过于己子,家财全委托其掌理。性好字,虽居军旅,手不辍卷,深受时誉称道。
子瞟嗣,因罪国除。后梁帝以公则勋臣,特许庶长子眺嗣。
参阅《梁书》卷10;
《南史》卷55
赵黑
赵黑(439—482年)字文静,初名海。酒泉安弥县(今酒泉市东)人。北魏名臣。自云其先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五世祖赵术,晋末为平远将军、西夷校尉,固家于酒泉。
海幼年时,北魏攻占河西,被迁往魏京,收入宫为阉人,因改名为黑。有容貌,恭谨小心。世祖拓跋焘使其进奉御膳,出入承奉,无有过失。迁侍御,监管宫藏物资,拜安远将军,赐爵睢阳侯。转选部尚书,“能自谨厉,当官任举,颇得其人”。加侍中,进爵河内公。
显祖献文帝拓跋弘将传位京兆王子推。访询群臣,百官唯诺不敢言,唯源贺等义正词严,不肯奉诏。献文帝怒而变色,问黑意如何。黑正言道:“臣愚无识,信情率意。伏惟陛下春秋始富,如日方中,天下悦其盛明,万物怀其光景,元元之心,愿终万岁。若圣性渊远,欲颐神昧道者,臣黑以死奉戴皇太子,不知其他。”献文帝“默然良久,遂传祚于高祖(太子元宏)”。
尚书李新与黑共管选部,詬欲任其亲近者中书侍郎崔监、北部主书郎公孙处显、选部监公孙蘧分别为东徐州、荆州、幽州刺史,黑反对其“亏乱选体”,争于殿廷日:“以功授官,因爵与禄,国之常典。中书侍郎、尚书主书郎、诸曹监,勋能俱立,不过列郡,今詬皆用为方州,臣实为惑”。于是高祖怀疑新任用私人,将新最亲信的公孙蘧停任,使黑与新结仇。后詬竞诬黑管宫藏时使宫中财物多有损失,遂将黑黜为门士。黑对新叹恨铭心,“废寝忘食,规报前怨”。次年,被重新起用,任为侍御、散骑常侍、侍中、尚书左仆射,复兼管选部。黑告新专权谋私,高祖将新贬为徐州刺史,后又诱致新再犯罪过,终将新处死,于是“食甘寝安,志在于职事”。
后外放为假节、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治今河北定州)刺史,进爵为王。在地方“克己清俭,忧济公私”。有人向黑行赂,黑日:“官高禄厚,足以自给,卖公营私,本非情愿。”拒而不受。高祖、文明太后巡幸中山,得知黑拒赂一事,赐帛500匹、谷1500石。转冀州(治今河北冀县)刺史。太和六年(482年)秋卒于官任。诏赐绢450匹,谷1000斛、车牛20乘,送灵柩至都城。追赠司空公,谥日康。
养子赵炽,官至扬州安南府长史,加平远将军。
参阅《魏书》卷94;
《北史》卷92
抱嶷
抱嶷(yi疑)生卒年不详。字道德,安定石唐(今泾川县境)人。北魏宠臣。
自言其先姓杞,东汉灵帝时杞匡为安定太守,董卓时惧诛.由此改姓,即家于安定。嶷幼时,陇东人张乾王反叛,其家参与其事。反叛被镇压,嶷父睹生逃亡免祸,嶷与母被收为官奴迁往魏京都,嶷被阉充作宫内为宦。
嶷性小心慎密,恭谨奉上,在宫默默勤恳19年。后以忠诚勤谨擢升为中常侍,再迁安西将军、中曹侍御、尚书,赐爵安定公。当其在任中,总括群臣谏奏之言,职在皇帝机要之处,凡诸臣所奏事,总力争辩论以合于国政大局,毫不迁就。因此,深受孝文帝和冯太后赞赏,屡为嘉勉,迁为殿中侍御,尚书领中曹如故,以统管宫中宿卫。再加散骑常侍。孝文帝与冯太后每出游,多用嶷骖乘,回宫则往后宫导引,太后宠之日隆,授其父睹生为中大夫,赏赐衣马。太和十二年(488年),再迁为都曹,加侍中、祭酒,尚书领中曹、侍御、大长秋卿。嶷老而有疾,请任外职,乃为镇西将军、泾州(治今泾川县)刺史,特加右光禄大夫。离京赴任,孝文帝亲往饯别于西郊乐阳殿.以御用白羽扇赐之。太和十九年(495年),受诏赴洛阳,以刺史从驾南征,常参侍孝文帝左右。孝文以嶷耆旧老臣,经常问候关照,多次称赞其行事正直。命乘马出入行禁之间,与司徒冯诞同例。军回后还泾州。
嶷因故老前臣,“为政多守往法,不能遵用新制。侮慢旧族,简于接礼”,而又“天性酷薄,虽弟侄甥婿,略无存润”。卒于任。
嶷前后所受赐赏奴婢、牛马盖数百千,他物称是。
参阅《魏书》卷94;
《北史》卷92
席法友
席法友(?—517年)安定(今平凉市东)人。北魏名将。
法友祖父时入南朝。法友在南朝齐武帝萧赜朝以膂力自效军中,因军功升职至安丰、新蔡二郡太守,建安戍主。齐东昏侯萧宝卷遣胡景略代其职,法友遂留寿春,与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裴叔业同谋归于北魏。会叔业卒,法友与叔业侄裴植完成北归之事,为北魏据有淮南地区立有功绩。
景明初(500年),北魏拜为冠军将军、豫州刺史、苞信县开国伯,食邑千户。后转冠军将军、华州刺史,改授并州(治今山西太原)刺史。后岁余,南梁萧衍遣将杨公则来攻扬州,授法友征虏将军抗击公则。法友军未至而公则败走。又授为前将军、持节,为别将出淮南,欲解朐山(在今江苏东海县)之围。法友军始度淮水而朐山陷没。遂被停职闲散十年。停职后恬静自处,不慕势利。魏世宗末年,复起用以原授本将军除济州刺史。在州以廉和著称。又徙封乘氏。肃宗继位,拜为光禄大夫。熙平二年(517年)卒。赠平西将军、秦州刺史,谥襄侯。
子景通。袭爵。官至右军将军、镇军将军。
参阅《魏书》卷71;
《北史》卷45
胡国珍
胡国珍(439—518年)字世玉,安定临泾(今镇原县南)人。北魏宣武灵皇后之父。北魏重臣。
祖略,后秦平北府咨议参军。父渊,大夏给事黄门侍郎。北魏世祖拓拔焘克夏都城统万城,渊以降款之功赐爵武始侯,后拜河州刺史。
国珍少好学,雅尚清俭。太和十五年(491年)袭爵为伯。女被选人宫,生肃宗,即灵太后。肃宗继位,国珍为光禄大夫。灵太后临朝,加侍中,封安定郡公,给甲第,赐帛布绵毅奴婢车马牛甚厚。乃诏命出入禁中,参议大计,决理万机。又进位中书监、仪同三司,侍中如故。于是国珍与太师、高阳王雍,太傅、清河王怿,太保、广平王怀入居门下,同理庶政。后与侍中崔光俱授帝经,侍值禁中。国珍上表,陈述刑政之宜,诏皆施行。熙平初(516年),加使持节、都督、雍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灵太后以其年老,不欲令其在外,不行,再迁为司徒公,侍中如故。
年虽老,而雅好佛法,时事斋洁,自强礼拜。至于出入侍从皇帝,犹能跨马据鞍。神龟元年(518年)四月,病卒。年80岁。临终与太后诀云:“母子善治天下,以万人之心,勿视大臣面也。”叮嘱再三。又嘱其子祥云:“我唯有一子,死后勿如比来威抑之。”病危时,太后请以后事,告之欲还葬安定故里。因前曾言死后当陪葬天子于洛阳之语,故葬洛阳。谥文宣公。
子祥,字元吉,袭爵。历官殿中尚书、中书监、侍中,改封东平郡公。
养兄真子僧洗,字湛耀,封爰德县公,位中书监、侍中,改封濮阳郡公。
兄真长子宁,字惠归。袭国珍先爵,改为临泾伯,后进为公。历岐、泾二州刺史。
参阅《魏书》83;
《北史》卷80
垣崇祖
垣崇祖(440—483年)字敬远,略阳桓道(今陇西县东北)人。祖父垣苗时徙居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南齐名将。
祖垣苗官至龙骧将军,汝南、新蔡太守。父询之,官积弩将军,赠冀州刺史。崇祖年14岁时,即表现出才气干略,其伯父垣护之谓宗人道:“此儿必大成吾门,汝等不及也。”被宋刺史刘道隆任为主簿,礼遇有加。后除新安王国上将军,义阳王征北行参军。后随徐州刺史薛安都人北魏,又率族人据朐山归南朝宋,请求立功淮北.宋明帝任为北琅邪(今山东临沂)、兰陵(今山东滕州)二郡太守,封下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