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护之(395—464年)字彦宗,略阳桓道(今陇西县东北)人。南朝宋名臣。
出身仕宦之家。祖敞,任为前秦长乐国郎中令,仕后燕,为车骑长史。护之伯父遵,父苗,分别为后燕尚书、京兆太守。宋高祖刘裕围广固(今山东益都),遵、苗蹄城归降刘裕,均被授职为太尉行参军。宋太祖刘义隆元嘉(424—453年)中,遵官至员外散骑常侍,苗为屯骑校尉。
护之少倜傥不拘小节,形状短陋,但气概强果。从太祖刘义隆征司马休之,为世子中军府长史,兼行参军。后补奉朝请。元嘉初,为殿中将军。随到彦之北伐,彦之将回师,护之作书谏日:“外闻节下欲回师反旆,窃所不同。何者?残虏畏威,望风奔进,八载侵地,不战克复。方当长驱朔漠,穷扫遗丑,况乃自送,无暇远劳。宜使竺灵秀速进滑台助朱惰之固守,节下大军进拟河北,则牢、洛游魂,自然奔退。且昔人有连年攻战,失众乏粮者,犹张胆争前,莫肯轻退。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彦之不纳其议,致散败而归。义隆称赞护之的见解,迁为江夏王刘义恭征北行参军、北高平太守。后又历任宣威将军、钟离太守。
王玄谟北伐人黄河,攻滑台(今河南滑县),护之百舸为先锋,进据石济。石济在滑台西南百二十里。敌救兵至,护之送书信劝玄谟急攻滑台,日:“昔武皇攻广固,死没者亦众。况事殊襄日,岂得计士众伤疲,愿以屠城为急。”玄谟不从。玄谟败退,未及报护之。敌尽牵引玄谟所遗大船用铁链连结成三道阻断河面,断绝护之归路。时河水流急,护之中流而下,每至一道铁链结船障碍,用长柯斧砍断铁链,敌不能阻,仅失一船,冲破敌兵封锁而归。加建武将军,领济北太守。多次与敌交战,战绩卓著。元嘉三十年(453年),宋世祖刘骏讨伐弑害宋太祖义隆的元凶,护之率部赴援,刘骏嘉赏,任为督冀州、青州之济南、乐安、太原三郡诸军事、宁远将军、冀州刺史。孝建元年(454年),南郡王刘义宣反,兖州刺史徐遗宝远与义宣连结。遗宝为护之妻弟,寄书信劝护之同叛。护之大义灭亲,接信后立即上报朝廷,同时自率步骑袭击遗宝,遗宝焚城西走。又随大军讨平其他叛军。迁为督徐、兖二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宁朔将军、徐州刺史,封益阳县侯,食邑千户。次年,因论功挟私之过被免职。不久,复任为大司马,辅国将军,再复为原职。
大明三年(459年),征为右卫将军。途中得知竞陵王刘诞于广陵反叛,即率部曲受车骑大将军沈庆之节度参与平叛。叛军平定后,历临淮太守,使持节、督豫、司二州诸军事,辅国将军、豫州刺史、淮南太守。
护之战功显赫,然历官“多聚敛,贿货充积”。大明七年(463年),下狱,免官。次年,复任为太中大夫,未到职,卒。时年70岁。谥日壮侯。后追赠冠军将军、豫州刺史。
子承祖嗣。次子恭祖,勇果有父风,官至梁、南秦二州刺史。
护之弟询之,骁敢有气力,为积弩将军,战殁,追赠冀州刺史。
参阅《宋书》卷50;
《南史》卷25
杨难当
杨难当(?--464年)仇池(今西和县西南)氐人,后仇池国国主。
429年,杨难当继位。翌年,他自称秦州刺史、武都王。同年六月.南朝宋以难当为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此时,“四方流入以仇池丰实,多往依附”。432年,南朝宋进号难当为征西将军,加持节、都督、校尉。难当以侄保宗镇宕昌,次子顺守上邦,遣司马飞龙入蜀。433年,杨难当占据刘宋汉中地,送雍州流民4000余家还长安。北魏亦授难当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领护西羌校尉、秦、梁二州牧、南秦王。439年,杨难当统兵数万进攻上邦,被魏将元意头击退。441年,难当倾国南攻,谋占蜀地,克葭萌,获刘宋晋寿太守申坦;攻涪城不克,获雍州流民7000余家退还仇池。442年,南朝宋太祖刘义隆令龙骧将军裴方明等发兵进攻仇池。难当兵败,弃仇池,率千余骑奔上邦,后入魏都平城,后仇池国遂亡。北魏拜难当为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刺史,还京后为外都大官。
仇池政权在杨难当时最为强盛,国土东至汉中,南逾广兀,北达天水,西据宕昌,人口在50~60万之间。当时,仇池是一个比较强大和安定的政权,“西方流入以仇池丰实,多往依附”。正因如此,仇池足以与各国抗衡,而各国也争相与之联络交往,甚至联姻结盟。当时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改元“建义”,又立妻为皇后。世子为太子,置百官,皆为天子之制。国王宫女随从数千,其威风不亚于中原大国皇帝。
杨难当亡入魏后,魏曾兴兵为难当报仇,遣名将皮豹子等十路并进伐宋,大败南朝所封武都王杨文德及南朝军,文德逃往汉中。462年,杨难当卒,魏主谥日“忠”。
诸子随难当皆入魏。子和,魏赐爵仇池公;小眼,拜天水太守。
参阅《魏书》卷101
贾秀
贾秀(397—469年)武威姑臧(今武威市)人。北魏名臣。
出身河西世族,七世祖敷,魏幽州刺史,子孙因家河北。代为官宦。父彝,历任昌黎太守、尚书左丞,参予国政,加给事中。
秀勤谨忠直,深受朝廷倚重,威信素著。历中书博士,迁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扬烈将军,赐爵阳都男,本州大中正。后掌吏曹事。高宗拓跋溶以秀东宫旧臣,进爵阳都子,加振威将军。时丞相乙浑擅作威福,多所杀害。浑妻求公主之号,屡言于秀,秀默不作声。浑日:“公事无所不从,我请公主,不应何意?”秀慷慨大言:“公主之称,王姬之号,尊宠之极,非庶族所宜。若假窃此号,当必自咎。秀宁死于今朝,不取笑于后日。”浑左右莫不失色,为之震惧,而秀神色自若。浑夫妻深忿恨,每欲伺机陷害,会浑伏诛,遂得以免除灾难。时秀与中书令高允俱以儒学旧臣见重于时,朝廷特许各以长子出任郡守。秀辞日:“爰自愚微,承乏累纪。少而受恩,老无成效,恐先草露,无报殊私。岂直无功之子,超齐先达。虽仰感圣慈,而俯深惊惧。乞收成命,以安微臣。”固辞不受。
秀历奉五帝,常掌机要,而廉清俭约,不营资产。年73岁,遇疾,朝廷赐给医药、几杖。朝廷有大事不决,每遣尚书李敷就第访决。皇兴三年(469年)卒。赠本将军、冀州刺史、武邑公,谥日简。
子俊,字异瞵,袭爵。任荆州刺史,置学兴教,社会安定,受时誉称道。
唐和
参阅《魏书》卷33;
《北史》卷27
唐和(约403—469年)字幼起,晋昌冥安(今安西县东)人。北魏重臣。
父繇,因河西丧乱,拥李嚣建西凉政权。李暠子歆继位后,西凉为北凉沮渠蒙逊攻灭,和与兄契携其甥、李暠之孙李宝避难于伊吾(今新疆哈密)。在伊吾召集人众两千余家,归附于蠕蠕。蠕蠕以契为伊吾王。
在伊吾经营20年,和、契兄弟遣使降于北魏,受到蠕蠕势力攻击。遂拥部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蠕蠕遣部帅阿若来讨,契与阿若战,败没,和收余众,奔前部国。时北凉主沮渠安周屯横截城,和攻拔其城,斩安周兄子树,又克高宁、白力二城。于是遣使向北魏表奏经过。魏太武帝拓跋焘甚为称赏,屡赐之玺书。后和与前部王车伊洛联合攻破沮渠安周。太武帝命成周公万度归征焉耆,诏命和与伊洛率所部在万度归统一指挥下参与军事行动,领命攻柳驴以东六城.以合击波居罗城并占据其城。后又同征龟兹,度归命和镇焉耆。时柳驴戍主乙真伽将叛,和亲领轻骑100人骑径入其城,擒斩乙真伽。从此西域平定,和战功显赫。
正平元年(451年),和赴京,太武帝待之为上客,甚得宠爱。文成帝拓跋溶继位,以和归附前朝,有功之臣,封酒泉公。太安(455—459年)中,任为济州刺史,甚有政绩。征入朝,任为内都大官。和评决狱讼,不加捶楚刑罚,察疑核实罪行,落实众多冤案予以昭雪.深受时誉称赏。皇兴中(467—471年)卒,年67岁。赠征西大将军、太常卿、酒泉王,谥日宣。
子钦,袭爵。钦官镇南将军、长安镇副将,转陕州刺史。
参阅《魏书》卷43;
《北史》卷27
源贺
源贺(407—479年)本姓秃发,名破羌,河西鲜卑人,南凉国立秃发倨檀子。北魏重臣。南凉灭,奔于北魏,甚受魏太武帝的器重,赐爵西平侯,任龙骧将军,并赐姓“源”。又易名日贺,改姓名为源贺。
源贺容貌魁伟,颇有风度。“善抚士卒,有料敌制胜之谋”。“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太武帝讨伐叛胡白龙、吐京胡,源贺跟随征战,冲锋在前,勇陷敌阵,升平西将军。北魏征河西,太武帝遣贺率精骑历诸郡招慰,河西3万余部落归降北魏。后又从征蠕蠕(柔然),讨匈奴、讨平盖吴之反,均立有战功,封西平公,为殿中尚书。太武帝卒后,源贺因奉迎献文帝即位,被封为征北将军,进爵西平王。
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原是一个游牧民族,刑罚残酷,“断狱多滥”。源贺进谏“自非大逆、赤手杀人之罪,其坐赃及盗与过误之愆应人死者,皆可原命,谪守边境。”被献文帝采纳。后献文帝谓群臣日:“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生济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卿等事朕,致何善意也?苟人人如贺,朕治天下复何忧哉!”任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在州7年,刑清政明,被誉为吏治天下第一。继后,源贺升为太尉,又打败蠕蠕、河西勒勒犯边。源贺根据古今兵法要略,绘制《十二阵图》献给魏献文帝,备受嘉奖。后以年老辞位,献文帝又任其都督三道诸军,屯守漠南。屯戍期间,以为以往冬御春归屯戍常规并非御边长策,提出招募勇士万人,对其家属予以优抚,在边地二镇中筑一城,配备1万人驻守,配给良弓壮马,然后派大将二人镇守。“冬则讲武,春则种植,并戍并耕,则兵不劳”。
劳累致疾回京,“朝有大议皆就询访”。病危对二子遗言:“吾顷以老患辞事,不悟天慈降恩,爵逮于汝。汝其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疑思问,言思审,行思恭,服思度,遏恶扬善,亲贤远佞;目观必真,耳属必正;诚勤以事君,清约以行已。”并交待他死后,不要厚葬。
太和三年(479年),卒于居室,谥日宣。陪葬金陵。
长子延,位侍御中散,赐爵广武侯。
延弟思礼,历官殿中尚书、长安镇将、雍州刺史,尚书令,尚书左仆射。特进,车骑大将军等。为北魏重臣,功勋卓著。常日为政贵当举纲,何必须太仔细也!如为屋,但外望高险,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斧斤不平,非屋病也。性不饮酒,而喜以饮人。好接纳宾客,雅善音律,虽白首,常自操丝竹为乐。卒,赠司徒公,谥日惠。
参阅《魏书》卷41;
《北史》卷28
李宝
李宝(407—459年)字怀素,小字衍孙。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北魏名将。
宝为西凉王暠之孙。父翻,骁骑将军,祁连、酒泉、晋昌三郡太守。
宝沉雅有度量,骁勇善抚众。伯父歆为北凉沮渠蒙逊所灭,宝徙于姑臧。岁余后随舅唐契北奔伊吾,臣附于蠕蠕,西凉遗民前往归附者达2000余人。宝尽心礼待来附遗民,甚得民心,众皆乐为其用,共欲恢复西凉旧业、复沮渠之仇。北魏遣将征讨北凉沮渠无讳于敦煌,无讳弃城逃走。宝自伊吾南归敦煌,修缮城府,规复先业。
接着,遣弟怀达奉表归附北魏,魏世祖拓跋焘嘉其忠诚。拜怀达散骑常侍、敦煌太守,另遣使授宝使持节、侍中、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域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镇敦煌,四品以下听承制假授。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入朝,遂留京师,拜外都大官。转镇南将军、并州刺史。还朝后改授内都大官。高宗初,代司马文思镇怀荒,改授镇北将军。太安五年(459年)卒,年53岁。诏赐命服一袭,谥日宣。六子:承、茂、辅、公、业、冲。
承,字伯业。有策略,为时所重。赐爵姑臧侯,出任龙骧将军、荥阳太守。为政严明,声称甚著。卒后赠使持节、本将军,雍州刺史,谥日穆。承子韶,官至侍中、中军大将军、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定州刺史。卒后赠侍中、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司空公、雍州刺史.谥日文公。其由冀州刺史调任时,冀州父老皆送出境,相聚而泣。既葬之后,有冀州兵千余人戍于荆州,还经韶墓,相率培土。数日方归。其遗爱于民甚深。
承弟茂,字仲宗。高宗末袭父爵为镇西将军、敦煌公。后任长安镇都将,转西兖州刺史,人为光禄大夫。茂性谦慎,以弟冲宠盛,惧福盈招祸,故讬疾辞官。卒后谥日恭侯。
茂弟辅,字督真。历镇远将军、颍川太守。卒后赠征虏将军、秦州刺史、襄武侯,谥日惠。长子伯尚,少有重名,弱冠除秘书郎。高祖每云:“此李氏之千里驹。”后迁通值散骑侍郎,奉敕撰《太和起居注》。又迁秘书丞,兼给事黄门侍郎。坐与咸阳王禧谋反诛.年29岁。
辅弟佐,字季翼,有文武才略。高祖初,兼散骑常侍,奉命出使高丽。还,拜常山太守,迁冠军将军、怀州刺史,赐爵山阳侯。寻加安南将军、河内公,兼都官尚书、荆州刺史。卒后谥日庄。子神俊,少以才学知名,历官中书侍郎、荆州刺史、镇军将军、殿中尚书,封千乘县开国侯,邑一千户。转中书监、吏部尚书。
参阅《魏书》卷39;
《北史》卷100
释慧览
释慧览生卒年不详。俗姓成,酒泉人。南北朝时期名僧。
览少时与僧玄高俱以禅观造诣精深著名于关陇地区,后西游西域,求学佛法,在厨宾(今克什米尔一带)师从达摩比丘学习禅宗要旨。览还至于阗(今新疆和田),又以禅宗戒法传授予于阗僧众。从于阗回归途中,经青海吐谷浑国时,吐谷浑国王慕利延之子琼敬仰览德行才识,于元嘉二十九年(452年)遣使并资助财物在蜀中成都修建左军寺,使览居左军寺弘扬佛法,后移居于罗天宫寺。
后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诏请览东下入宋都建邺(今江苏南京),居于钟山定林寺。宋孝武帝刘骏建中兴寺,敕命移住中兴寺,“京邑禅僧皆随踵受业”。刘宋吏部尚书吴兴人沈演、仆射平昌人孟顗等,均敬慕览道德修行,“为造禅室于寺”。刘宋大明中(457—464年)卒。时年60有余。
参阅【梁】释慧皎《高僧传》
释法瑗
释法瑗(yuan愿)(408—489年)俗姓辛,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南朝名僧。曹操谋臣辛毗之后。长兄源明,官至北魏尚书;次兄法爱亦为沙门,解经论,兼通数术,为蠕蠕国师,俸享3000户。
瑗幼即豁达,倜傥不群,路见贫寒,即脱衣相济。初出家,师从梁州沙门竺慧开。慧开懿德通神,时人谓其获得初果。开对瑗日:“汝情悟若此,必能纲总末化,宜竟力博闻,无得独善。”于是辞别开,外出游学,历经燕、赵,往来邺、洛,时值战乱,瑗冒险履危而勤学不怠。元嘉十五年(438年),还归梁州,再入成都。
后东下至宋都建邺,依道场慧观为师。“笃志大乘,傍寻数论。外典坟素,颇亦披览”。后又人庐山坐守静昧禅,修习五门禅,领悟中观妙理。之后受刺史庾登之请求,出山讲说佛理。宋文帝刘义隆访求能讲解竺道生“顿悟成佛说”者,受敕宣讲顿悟学,授为南平穆王刘铄五戒师。宋孝武帝刘骏继位,敕授为酉阳王子刘尚友.瑗以疾辞,于是结庐方山,注《胜鬘》及《微密持经》。论著之隙,时研讨《孝经·丧服》。宋明帝刘或新造湘宫落成,大开讲坛,选名僧宣讲佛经,敕请瑗为法主,明帝亲往****,公卿大臣集会听讲,“一时之盛.观者荣之”。后齐武帝萧赜太子萧懋又请居灵根寺。太尉王俭“门无杂交,唯待瑗若师,书语尽敬”。齐永明七年(489年)卒,时年81岁。
参阅【梁】释慧皎《高僧传》
辛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