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但是,没有心理问题并不等于心理健康。就目前来说,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相对落后,负面心理层出不穷,如精神危机、信仰危机、精神空虚、纵欲主义、孤独、焦虑、抑郁等。这一现状迫使研究者不得不反思传统心理学存在的问题,把心理学长期被遗忘的两个使命重新提上日程,让心理学重归本来的研究主题,即让一切生命过得更有意义,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勇气、品质、动机、期望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应该是为人类创造幸福生活服务的。
受欢迎的积极心理学
据《中国青年报》(2007.9.12)报道:在世界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选择它的学生已经超过了曾经最为热门的“经济学导论”,排到了第一位。
据哈佛大学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们正面临着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心理学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是理所当然的。
目前在美国,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
资料来源:董月玲,张开平.哈佛大学“幸福课”:我们究竟为什么不开心.中国青年报,2007-9-12 (有改动).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positive strength)。所谓积极力量,是指正向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潜力。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我们与其花大力气去探寻各种不幸的原因,不如先想想相同的幸福来自哪里。同情、理解、宽容、利他、乐观、坚持等,都是构建幸福的关联词,同时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积极力量。我们为什么不去研究这些积极力量,使其成为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好帮手呢?如果一味地研究生活中的各种不幸,我们面临的任务也许就成千上万,直到人类灭亡的时候都可能解决不了,而如果我们反过来研究幸福,通往幸福的路可能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