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研究者赞同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因此他们采用归因风格问卷(ASQ)和言语解释的内容分析(CAVE)来测量乐观。在ASQ中,首先给被试一系列假定的事件,包括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要求被试回答如果同样的事件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在三个分量表上对原因进行评价,包括外部-内部、稳定-暂时、普遍-独特;最后求出乐观解释风格和悲观解释风格的指标分数。
CAVE是一种定性评估方法,由彼得森(Peterson)等人在1985年提出。CAVE评估技术主要有两个步骤:首先,抽取出对消极事件和积极事件的归因解释,材料主要来源于个体平时的演讲、谈话记录、日记、信函等;其次,对这些原因在三个维度上进行评价:外部-内部、稳定-暂时、普遍-特殊,从而确定个人的解释风格。研究表明,这种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但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事实上,气质性乐观和乐观解释风格是从不同角度来定义乐观的两个平行概念,不能说谁对谁错。前者代表的是乐观的直觉含义,而解释风格中的乐观本质上表示解释风格的结果是乐观抑或悲观的,它与乐观是一种更间接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
乐观从何而来
有人说,乐观是一种天性,有人认为,乐观是一种通过后天学习造成的个体差异。乐观到底从何而来呢?
乐观是一种天性
天性乐观论认为乐观是人的一种天性,是与生俱来的,社会环境或文化只是助长或限制了这种天性的发展。这种天性论的支持者有苏格拉底、尼采、弗洛伊德,以及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
天性乐观论的坚定支持者、心理学家泰格(Tiger,1979)在其著作《乐观:希望的生物学基础》(Optimism: The Biology of Hope)中明确指出,乐观是人类物种进化的重要特征,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应对未来的一种能力。换句话说,乐观将帮助人类生存下来。因为,采用悲观的态度去应对未来和不可避免的危险、疾病以及死亡的人,缺乏生存的动机,而乐观的人相信事情总会有好转的时候,他们具有更强烈的生存下来的信念,从而获得生存下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