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3118100000059

第59章 大河上下(1)

上 九曲黄河第一弯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仅次于长江,在中国河流中排行老二。

自巴颜喀喇山卡日曲起程始,黄河几乎都是自西向东。出青海玛多到甘肃玛曲县后,黄河绕着阿尼玛卿山转向东南,拐进四川若尔盖县,在若尔盖县唐克乡又折向西北,穿越玛曲境内的阿尼玛卿山与西倾山之间的草原,流返青海,北上东去甘肃。这样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又南又北,会让人找不着北。说得直观一些,就是在青海、四川、甘肃结合部,黄河的这一段流程,走的不是直线。如果是直线,它就不进四川,而是绕着阿尼玛卿山流去,直接穿越玛曲流回青海。现在它绕了一个180度的大拐弯,形成了一个“V”形。这个“V”形,就是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弯”。

黄河在苍茫大地上留下“V”形造型,不是它吃多了撑的,要绕弯子锻炼减肥。而是因为它在玛曲与若尔盖结合部,一头撞在了一座山上,这座山叫“统日”,藏语的意思是“渡口”,汉语叫“黑山”。统日山海拔3000多米,连绵十多公里,一头在玛曲,一头在若尔盖。统日山只是阿尼玛卿山余脉的一座小山,与青海、甘肃、四川一带那些大大小小的山峰们大同小异,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眼球的长相,不会格外让人上心,所以许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现在我要声如洪钟地提醒世人,尤其是黄河中下游的人,必须记住这个名字:在甘肃四川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统日山。它横亘在黄河前行的路上,使黄河必须顺着它拐曲身子,弯进若尔盖,在大草原上跳一段优美的“华尔兹”,然后才折身流向玛曲。

因为统日山的一挡,黄河进入四川。但流程只有几十公里,而且大部分是甘肃与四川共有——河西为甘肃,河东为四川。这一段流程就是黄河第一弯,也有人称为九曲黄河第一曲。“第一弯”很响亮,但我个人喜欢“第一曲”。

黄河的这一曲,叫作曲尽其妙。

黄河的这一曲,曲得惊天动地。

黄河曲到了一个风光绝美胜地——若尔盖大草原。若尔盖草原、沼泽、湿地一望无际、广袤无垠,是中国最美的湿地大草原,国际地质专家称为“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原始、没有受到人为破坏的最好的高原湿地”,誉之为“宇宙中的庄严幻景”与“地球之肾”。蓝天白云下,绿色草滩草甸梦幻一样逶迤起伏,嘎曲、墨曲和热曲河涟漪在水草与白云之间,岸边红柳婆娑多姿,锦鸡、黄鸭、丹顶鹤、黑颈鹤翩翩……藏族少女如仙女下凡,在幽蓝幽蓝的水边,唱着如同天籁的歌声,向着白云一样的羊群奔跑过去,风吹动她的衣襟,草地、野花、云朵都仿佛在她活色生香翻飞的裙子上放肆飘扬,纵情飞翔……

黄河曲出了风情万种。黄河自身作为一道真正意义上的风景,是从她的首曲开始的。站在若尔盖县唐克乡索克藏寺旁山顶上远眺,在海拔3400米的原野上,黄河真正是天上来水。在无际天穹和万顷碧野之间,她好似反弹琵琶的飞天,跳着华尔兹优美的舞步,婀娜多姿地挥洒长袖,穿过茫茫云海,从天外姗姗飘来……晚霞满天,渔舟横渡,白塔古寺,帐篷炊烟,牛羊骏马,天连草,草连水,水连天,在这苍茫邈远,神圣庄严的意境中,黄河就像从天而降的银河,在夕阳下闪烁着夺目的金光,飘向天际。那一刻,遥想她挥手自兹去,千里万里风尘,大漠孤烟,塞上黄沙,燕山胡骑,羌管悠悠,渭城朝雨,邙山夜月,青山依旧,夕阳蹉跎,东流到海不复回。让人情不自禁要感慨唏嘘。

黄河在若尔盖的艺术写真,就是如此勾魂摄魄,如此让人心旌摇荡——在“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贵德,她没有这样绰约清纯;在银川平原,她没有这样超凡脱俗;过了河套,黄河几乎就是一河黄汤。黄河首曲是黄河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同时还是代表作。成就黄河的主要艺术经典就是两个:一个是壶口瀑布,那是黄河的豪放极品,相当于苏轼的“大江东去”;黄河首曲则是她的婉约精品,相当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黄河最为精彩的曲,是在若尔盖大草原拐弯的时候,“拐走”了一年四季水量丰沛的嘎曲、墨曲和热曲三条河——当然也可说嘎曲、墨曲和热曲拜倒在她惊为天仙的石榴裙下,自愿投怀送抱。同时“拐走”的,还有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原始、没有受到人为破坏的最好的高原湿地”若尔盖大草原地底汹涌澎湃的地下水。也当然,自愿投怀送抱的还有高原的风、草原的云、雨后如梦的彩虹、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当她再次进入青海时,已面目一新,增加了45%的水流量——黄河的大开大阖,气势磅礴就是从这里“起源”的。

黄河绝对要感恩统日山。如果没有统日山横亘一挡,她决不会曲到若尔盖大草原,来上一段“华尔兹”。这一段“华尔兹”跳得精彩绝伦,气壮山河——这是黄河生命的伟大转折,若尔盖大草原就是黄河滔滔征程中的“遵义会议”;黄河在四川,分明是中了特等奖:草原的深情厚谊,上天的馈赠,最要命的是那45%的水。45%不是一个寻常的数字,打个比喻吧,如果黄河是以水作为资源“上市”,那么若尔盖的水就是黄河股份公司最大的股东,黄河沿途收留的那些河流只是小股东,理所当然,黄河要由若尔盖“控股”。

写黄河的古诗很多,“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应该是写得极好的一句。但是,如果黄河不曲到若尔盖大草原,以她原来的水量,肯定东流不了多久。也许在进入陕西或者山西时,她那原来可怜的水,就会三文不值两文地没了,自然成不了全国性河流,更不要说以中国第二、世界第五的名头奔向大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退一万步说黄河就是能够到海,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水量,她也不能带去那样多的泥沙,在中下游的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浩浩荡荡地冲积出华北平原的千里沃土——堂堂中原大地,至多也就是一亩三分田畴,能够生长的绝不是上古茂密的森林,顶多是一些灌木丛。行文至此,大家都可以和我一起推论了——若是如此,我们的祖先走出森林时,决不会弱智地把黄河流域作为自己首选的安家落户之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可能是长江,可能是珠江,也可能是松花江。炎黄子孙的名字也要改写:我们可能会叫江汉子孙,或者叫作珠江子孙,或者叫作黑土子孙。中国七大古都,能够有一个选择建在黄河边,就要谢天谢地了。这些当然是子虚乌有的假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按照目前华夏文明发生的行程看,中华文明可能要推迟上千年。

历史的书摊上,没有“如果”和“假设”这两本书卖。事实就是吸纳了若尔盖大草原水的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从第一颗稻谷掉进了黄河水中起,中国人脱离了茹毛饮血的蒙昧,在世界众多民族中最先一批进入文明的学堂。之后,就有许多中华文明的“第一”在黄河水的浸泡、洗濯、冲荡中诞生:第一部诗集,第一部哲学,第一个都城……先秦诸子百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吃黄河奶水长大的!

若尔盖大草原的水是天水,神水,清洌甘纯,掬一捧在手里,就有高原雪山的冷沁入肌肤,就有草原的青翠在眼睛里摇晃——这样的水,就是黄河的“控股”水,就是黄河动脉血管中“控股”的血。有水如斯,才有《尚书》《史记》《永乐大典》、秦砖、汉瓦、唐三彩的厚重绚丽;有水如斯,才有《诗经》的灵秀、唐诗的清空、赵飞燕的婀娜、杨贵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

哦,黄河首曲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行为,站在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看,它的影响绝对超过了秦始皇统一中国,超过了所有中国帝王的文治武功,或者说,超过了我们人类自身的所有行为。这一曲的深远影响,是上万年,是无数个上万年。对于中华文明的进程来说,黄河的这一弯是中国大地“人文景观”中最美的一弯,黄河的这一曲,是中国自然风景中最美的一曲。

这一切,都因为统日山对黄河那吞云吐月的一挡。统日山的高度,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不亚于“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应该为统日山峰塑一金字塔,让中国人永世瞻仰。

如果真正懂感情,知恩德,黄河此去之后的所有城市,都应该感恩统日山,感恩黄河这惊为神女的优雅一曲,感恩她在四川虽然只是区区几十公里但却是惊天动地的流程。至少每年一次,用躯体跪拜,叩长头,丈量统日山,丈量若尔盖草原每一米的海拔高度,热泪盈眶地吟唱仓央嘉措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