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白话全译)
3106100000074

第74章 勇于不敢

原典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果决刚毅而勇于敢作敢为,就会惹祸被杀;谨慎小心而勇于自我克制,就能全身保命。这两种做法一个于己有利,一个对己有害。上天所憎恶的,谁知道其中的原因?因此就连圣人在这些事情上也慎之又慎,难以决断。自然的法则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响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罗网广大无边,虽疏疏落落却无任何遗漏。

名家注解河上公:天不与人争贵贱,而人自畏之。天不言,万物自动应以时。天不呼召,万物皆负阴而向阳。天道虽宽博,善谋虑人事。修善行恶,各蒙其报也。

王弼:谁能知天下之所恶,意故邪,其唯圣人,夫圣人之明,犹难于勇敢,况无圣人之明而欲行之也,故曰,犹难之也。

朱元璋:治天下务专常道,以利群生,勿尚苛暴。若苛暴,民为所杀者多矣。若果而行此,是谓勇。当法天地,施大道,如四时之常经,居动以时,顺其事而赏罚焉。则民被恩,活者多矣。

经典解读在这里,老子讲了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细细读来,颇能启迪人的心灵。第一层的意思是柔弱胜刚强,第二层的意思是天道自然无为。这两层意思之间是相互沟通、一体承之的。

在老子看来,自然的规律是柔弱不争的。因此,同样是勇,利与害大相径庭。勇气建立在妄为蛮干的基础上,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勇气建立在谨慎的基础上,就可以活命。

老子的主张很明确,勇与柔相结合,人们就会得到益处;勇与妄为相结合,人们就会遭受灾祸。他认为,自然之道,贵柔弱,不贵强悍妄为;贵卑下,不贵高上贵重。而自然之道又是不可违背的,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只要依照自然规律变化和发展,都会有好的结果,不会有什么疏漏。

有人便就此认为,老子只注重自然规律,而忽视人的主观因素;不讲人的主观努力的作用,是在宣扬退缩、胆小怕事的生活态度和命定论的思想。其实,当然不是这样。

人们立身处世是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勇而敢是不遵循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并不仅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勇敢坚强的含义。勇而不敢是顺应自然规律,不以主观意志取代客观实际,并不是懦弱和软弱的代名词。毫无疑问,我们立身行事,宜选择后者而抛弃前者。

智慧典例

忍耐一时,风光一世

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意思是,果决刚毅而勇于敢作敢为,就会惹祸被杀;谨慎小心而勇于自我克制,就能全身保命。

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关键就看其是否懂得自我克制,是否能“忍”。忍,是一个人成大事的手段,而不是毫无进取的态度;偏安一隅,是为了蓄势待发,而不是苟且偷生。要知道,忍耐一时,才能风光一世。

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刘秀与哥哥刘伯升也在南阳起兵。在战争中,刘氏兄弟逐渐显示出过人的胆识,尤其昆阳一战,刘秀临危不乱,以少胜多,威名远播。

然而大胜之后,却有人对义军领袖刘玄说:“刘秀兄弟才识过人,且屡立战功,势力越来越大。此时不除,后必为患。”刘玄觉得言之有理,便杀掉了刘伯升,刘秀也面临大祸。

刘秀对哥哥的死非常悲痛,而他也是性命悬于一线。起兵自立吧,自己势力尚弱。逃跑吧,身家性命或许能够保住,千秋大业则付之东流。思来想去,刘秀决定采用以柔克刚之策。

当时,他急令收兵,匆匆赶回宛城叩见刘玄。一到殿上,他就“扑通”一声跪伏在地,向刘玄连声谢罪,流着泪说:“我们兄弟没有听从陛下的旨意,是天大的罪过。我们百死莫赎!”刘玄本就觉得杀害功臣有些过分,见刘秀如此自责,反而不知如何是好。

为了表明立场,刘秀故意疏远那些说激愤的话的旧部,不但没参加哥哥的丧礼,甚至没表现出一点的悲痛之意。他总是饮酒作乐,绝口不提自己的功劳,还总自责有负于刘玄。

这使得刘玄的警惕之心渐渐松懈下来。结果,刘秀不但躲过了大劫,还被封为破虏大将军。后来,他看准时机,离开了刘玄,在河北建立了自己的队伍,最终扫荡群雄,一统天下。

刘秀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他懂得运用“忍”的智慧。为了积聚力量,他低三下四、忍辱负重,上天不负苦心人,最后他成功了。

坚忍的汉光武帝刘秀坚忍者,能以倔强之品性抵挡人生之逆境。人,没有坚忍之性,则难以求成。一个人要摆脱逆境,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坚忍的品格和宽广的心胸来支撑自己。

富弼是北宋仁宗时的宰相。年轻时,他聪明伶俐,巧舌如簧,常在无意间得罪人,事后又深感不安。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性格终于变得宽厚而谦和。

有一次,一个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就当街拦住他,假意向他请教问题。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

秀才问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听见。”秀才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认为对秀才太过谦让。富弼却说:“此人轻狂,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辞激烈,无论对错,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徒劳无益,又何必呢?”

几天后,富弼又在街上遇见那个秀才。秀才大声说:“富弼只不过是一只缩头乌龟!”有人对富弼说,那个秀才在骂他。富弼却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不是在骂他。因而,他丝毫不去理会秀才。秀才自讨没趣,只好低头走开了。

当了宰相后,富弼常教育子孙说:“‘忍’之一字,是办好一切事情的窍门。倘若一个人清正节俭,再加上这一‘忍’字,做任何事都会势如破竹,没有什么能难住他的。大凡朝廷用人,唯才是举;但在任用宰相时,又以‘大度’二字衡量。所谓相者,要有天地之气魄,能容万物。如果不能忍,何异于蛙,一触即跳,一跳便叫。”

忍一时风平浪静。最大的智慧隐藏于中,绝不显现于外。富弼完全做到了这一点。一个人若不能“忍”,就会冲冠一怒,气贯长天,比如项羽,终难免乌江自刎。懂得运用“忍”的智慧,比如刘邦,终为天下之主。

忍,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心理能量;忍,是一种积蓄力量、待机而发的战略战术。刀不露锋,叫“忍”。心中刀刃锋芒毕露,不是“忍”。心中无刃,空空荡荡,也不是“忍”。只有刃锋磨隐了,刃锋藏在心胸的刀鞘里,才算是真正懂得“忍”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