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白话全译)
3106100000038

第38章 道常无为

原典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大道永远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却又没有什么事是它做不到的。君王若能遵循大道,万物将会自我化育。自我化育时若有人产生有所作为的念头,我将用无名的真朴状态去安定他。万物在无名的真朴状态下行事,将会变得没有欲念。万物没有欲念而又清静淡泊,那么天下就会自己安定下来。

名家注解河上公:道以无为为常也。侯王若能守道,万物将自化,效于己也。复欲作巧伪者,侯王当身镇抚以道德。

王弼:顺自然也。万物无不由为以治以成之也。化而欲作,作欲成也,吾将镇之无名之朴,不为主也。

朱元璋:王道布宇内,民从而国风淳。久之民富,人将奢侈,是以镇之。谓为王者,身先俭之,以使上行下效,不致纵欲是也。王者身行之,余者不待化而自化,必然。

经典解读本章是《道经》的最后一章,老子把“道”的概念,落实到他理想的治道——自然无为。在老子看来,执政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其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他们的生活就会自然、平静。

老子曾多次在本书中阐述、解释“无为”的思想。本章首句即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道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神是有意志的、有目的的,而“道”则是非人格化的,它创造万物,但并不主宰万物,而是顺任万物的自然法则,所以“无为”实际上是不妄为、不强为。也就是无不为。

紧接着,老子将“道”的概念引入社会生活,谈及“道”的法则在人类社会的运用。老子根据自然界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要求“侯王”“守之”,即在社会政治方面,也要按照“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来实行,从而导引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结论。

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只要恪守“道”的原则,就会达到“天下将自定”这样的理想社会。这里所说的“镇”,有人解释为“镇压”,并据此认为老子在这一章中,露出了暴力镇压人民的面目,即谁要敢一闹事,那就要严厉加以镇压。

这种解释,我们认为有悖于老子的原意。“镇压”应当是“镇服”、“镇定”,绝非是武力手段的“镇压”。由此,我们也认为,老子并不是代表奴隶主统治阶级的要求,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不是仅仅代表某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意愿。这表现出老子内心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因而是进步的、积极的。

智慧典例

为人处世宜顺其自然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大道永远是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任何事情办不成。这“顺其自然”,就是成功的秘诀。天地万物都有其自己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人为地去改变它反而只能带来坏的结果。要想狼成为草原之王,就要让它在草原上去驰骋;要想鹰成为长空之王,就让它在天空里翱翔;要想老虎成为百兽之王,就让它啸傲山林,声震林木;要想苍松成为凛凛君子,就让它居处悬崖,凌霜傲雪……一句话,万事万物,各依其性,顺其自然,自生自化。

顺其自然,不要让欲望蒙蔽理智。明明知道一亩地打八百斤就是高产,可偏偏要喊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非得一亩地打出个几千斤、几万斤,于是浮夸风、高指标盛行,亩产没有提高,粮食反而歉收了,大家只有勒紧裤带过日子而 面露饥色。

大“道”看似无为,实则无所不为,看似无意,实则蕴含深意,看似无眼,实则时刻关注着天地万物的一举一动,尽管它不对你说什么,但它早就制定好了条条框框,你犯了哪一条,就自己去接受处罚。由此可见,不管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违背了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一切都合乎规律,合乎自然。众所周知,生活当中有些愿望可以实现,而有的愿望却实现不了。比如说,灾害发生了,造成了损失已成为事实,导致人类愿望不能实现。面对一些灾害,人们能做的也就是尽力去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和灾后自救的问题,人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原来讲“抗灾”,现在变成了“减灾”,很多事情是不会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的,一个人永远也不可能想怎样就怎样。

顺其自然人们做事总奔着成功而去,而事实上,即使奋斗了也未必能达到目的。比如说体育比赛,在众多的参赛者中,只有少数几个人可以站在领奖台上,夺得冠军更是难上加难。在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比如说,一个人喜欢干某项工作,可单位领导偏偏安排他去做另外的工作。一句话,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

所以,人们才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才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才说“做事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你努力过、奋斗过,不就足够了吗?你倾尽了全力,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了无遗憾了。

顺其自然绝不是消极的生活态度,而是以积极进取为前提的。它不但不影响事物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还会使人活得更轻松、更愉快,反而对所为之事更有益处。

有个人由于身体不好,在考研究生前,突然想不参加考试了。但他又觉得,反正已经准备了,就随便考考吧!在这种心态下,整个考试过程中,他都很轻松,没有一点负担,结果发挥不错,竟然考出了很不错的好成绩。

众所周知,在重大比赛中,一靠实力,二靠心理素质。愿望越强,负担越重,最终反而会影响愿望的实现。平时注意培养顺其自然的心态,就能减轻紧张感,有利于超水平发挥。

人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有向往、有追求,但也要懂得有些事情,其结果是难以左右的,应以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心态坦然面对。总之,顺其自然,摆脱心理束缚,这是老子给我们的启示,是成功的奥妙,更是我们平安喜乐、怡然自得的源泉。

老子既谈“道”,又论“德”。“道”与“德”相合,构成了其思想的完整体系。“道”是客观规律,其属性表现为“德”。“德”必须在大道的指引下,去观察万物的本源。凡是合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就是“失德”。

高不忘下,贵不忘卑,这是真正的“德”。就像君王称呼自己为孤、寡、不毂一样,目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卑下一些,从而合乎“德”。所以说,那些最高的荣誉,是不需要自己去夸耀的;只要有了真正的德性,别人自然会去给你真正的名誉。

“玄德”堪称慈母德范,它是最深刻、最本质、最核心的德,是老子给合于“道”的人及行为所打的“无限高分”。作为具体存在的“道”的践行者,即使不能真正与“道”合一,其行为境地也能无限接近道。所以,玄德是“道”的践行者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