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3105900000097

第97章 孝是一种生存策略

儒家认为,“孝”是伦理道德的起点。一个重孝道的人,必然是一个有爱心的、讲文明的人。重孝道的家庭,亲情浓郁、关系牢固;反之,必然是亲情淡薄,家庭结构脆弱,容易解体。而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可见,不重孝道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孝道离不开以身作则

中国自古就有以孝治天下的先例,中国人也常说“百善孝为先”。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品德,而是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正像李光耀指出的:“孝道不受重视,生存的体系就会变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会因此而变得粗野。我们不能因为老人无用而把他们遗弃,如果子女这样对待他们的父母,就等于鼓励他们的子女将来也同样对待他们。”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夫妻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他们对儿子尽心竭力地抚养,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这对夫妻还有一个老母亲与他们同住。平时儿媳老是嫌弃婆婆,不愿意赡养婆婆,但是因为婆婆能帮他们干活,所以媳妇虽有怨言,还是让婆婆同他们吃住。

年复一年,随着孙子渐渐长大,老奶奶越来越老了。她的腰因为长年的劳作变得弯曲佝偻,再也不能做重活了。而且由于年龄的原因,吃饭的时候常会撒出一些饭粒。这时候,媳妇看婆婆越来越不顺眼。她急于想把婆婆赶出家门,于是总在丈夫面前说婆婆的坏话,丈夫答应妻子赶母亲出门。

一天吃过午饭,这对夫妻就把老母亲送到30里外的山沟里,扔下几块饼,让老母亲自生自灭。没想到回家后,他们发现儿子在村口的大树下坐着。夫妻俩问儿子为什么不回家,儿子说:“我在等奶奶,你们现在把奶奶扔出30里地外,以后我扔你们80里也不止。”听了儿子的一番话,夫妻俩顿时明白了。他们赶紧回到山沟里把母亲接了回来。

孝是一种传统美德,将来孩子能否孝顺,关键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你必须明白,孝顺父母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以后就会自酿苦果,老无所养。

不要只用钱赡养父母

也许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你不得不离开父母,外出创业;不得不终日忙碌,以至于顾不上照顾父母。但是,对远在老家的父母,千万不要认为汇上一笔钱就算是尽了孝心了,要知道:孝不仅仅是养活父母,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背驼得厉害,但他风雨无阻,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里。不仅如此,在所有读者中,他总是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离开。

有时所有的读者都走了,他也不走。阅览室管理员对这个读者烦透了,打心眼里不高兴。

那个老人每次来到阅览室,只是翻翻这、看看那,看上去毫无目的,纯粹是来消磨时光的,管理员们都对他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但有一天偶然发生的一件事,让一位管理员从此改变了对老人的看法。

那天在下班的路上,同事突然问这位管理员:“你母亲是不是被聘为我老婆那个商场的监督员了?”

管理员愕然:“没听母亲说过呀。”

同事说:“我老婆在某商场当营业员,她们商场每天开门,迎来的第一个顾客常常是你母亲。而且老人什么也不买,却挨个看柜台,还要问这问那。时间一长,营业员们就以为老人是商场的领导雇的监督员,是来监督他们工作的——因为商场领导有话在先。营业员们就对老人很戒备,同时也很反感。”

听同事说完,这位管理员就径直回到母亲家。父亲两年前病故,母亲一个人生活。管理员把同事所说的事情一说,问母亲是否真的在给人家做监督员,母亲矢口否认:“没有这回事呀?他们大概是误会了,我就是闲逛而已。”

接着,管理员开始数落母亲。

管理员的母亲长叹了一声,伤感地说:“我们这些老人一天到晚太寂寞了,逛逛商店,消磨一下时间,可时间一长就养成习惯了,一天不去就觉得不对劲儿。要不,你要我干什么呢……”母亲说到这里,垂下花白的头,悄悄地流下了眼泪。

就在一刹那间,管理员突然感到心里酸酸的。母亲有一儿两女,可他们很少来看母亲,逢年过节的不是寄点东西,就是寄钱。直到此时她才明白,母亲最需要的是排解寂寞和孤独呀!那天管理员没有回家住,而是陪母亲住了一晚,聊了一晚上的天。

第二天早上,管理员上班很早,驼背老人仍然等候在阅览室门前。也不知怎么,她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柔情,她第一次没有用以前的那种眼光来看这个老人。

管理员面带微笑,对他说:“早啊,大爷,这么早就来了,来了就进来吧。”

孝,绝不仅仅是能够保证父母衣食无忧,因为父母更希望得到的是儿女的真情关心,他们希望的是儿女能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