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3105900000098

第98章 赡养父母,不是钱能搞定的事

孝不仅仅是养活父母,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恩。你不需要拿出很厚的钞票来表达孝心,只要经常怀着感激父母的心,多为他们的生活着想,用关爱和体谅去接近父母的心,这份孝就足够珍贵了。

有空没空,常回家看看

有一位知名学者曾写下这样的文字: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地哭着;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了满墙的抽象画;当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既漂亮又贵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着它到泥坑里玩耍;当你7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当你11岁的时候,她陪你还有你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而作为报答,你让她坐到另一排去;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你整整一个月没有打一个电话给她;当你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当你17岁的时候,她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抱着电话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在外聚会到天亮;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学费又送你到学校,你要求她在远处下车怕同学看见笑话你;当你20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整天去哪儿”,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样”;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糟糕;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小孩提出劝告,而你对她说“妈,时代不同了”;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电话,说亲戚过生日,而你回答:“妈,我很忙没时间。”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在家读一本关于父母寄身在孩子家的书;终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该做却从来没做过的,它们像榔头一样痛击着你的心……

许多时候,我们对抗着、逆反着、叛离着父母。长大了,又因为懒惰或是一心追求名利,慢慢忽略了亲情,忽略了一日比一日年迈的父母,忽略了双亲望眼欲穿的牵挂。千金散去还复来,亲情逝去永不返。

所以,二十几岁在事业上打拼的儿女们,找点空闲,常回家看看吧!即便回去什么都不带,即便只待上几天的时间,甚至几个小时,父母也会高兴无比。你短暂的言行会给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会让他们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也会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带去很多欢乐。

面对父母的“不是”微笑最明智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家人相处时,应当兼顾情义,尤其是作为子女的,应该以不伤害父母为前提。如果对父母无情,则必陷于大不义的境地。懂得了这些,在面对父母的过错时也就没有什么怨言了。

晚饭过后,母亲忙着似乎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刚上五年级的女儿大声嚷嚷道:“妈妈,问您一个问题,您的心愿是什么?”

母亲先是一愣,接着不耐烦地回答:“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

女儿执拗地要求:“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

母亲看见女儿坚持的样子,就回答说:“好吧,就说给你听听。第一,希望你努力学习,保持好成绩;第二,希望你听话,不让大人操心;第三,希望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第四……”

女儿打断母亲的回答:“哎,妈妈,您不要总是说对我的期望,说说您自己的心愿吧?”

母亲有滋有味地历数着,沉浸在对美好未来的种种设想之中:“我嘛,一是希望身体健康,青春长驻;二是希望工作顺心,事业有成;三是希望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四是……”

女儿再次打断母亲的回答:“妈妈,您说的这些又大又空,说点实际的吧,比如您想要……”

母亲好像猛然发现了什么似的,有些恼火地打断女儿的话:“我就知道你跟我玩心眼儿,一定是老师留了关于心愿的作文题目,你写不出来就想到我这里挖材料对不对?实话告诉你吧,我的心愿多着呢!我想要别墅、我想要小轿车、我想要高档时装……看,我的手袋坏了,还想要一只真皮手袋,你看这些实际不实际?这些你都能满足我吗?跟你说顶什么用?好了,心愿说完了,你去写作业吧。”

女儿回到自己的房间,母亲觉得还意犹未尽,又站起身推开女儿的房门。女儿正在写作业,串串泪珠滚落,不停地用手背擦着。母亲的无名火又上来了,比刚才的声音还要高出几个分贝,吼道:“你还觉得挺委屈是不是?你想偷懒是不是?你故意气我是不是?”

女儿解释:“妈妈,我不是……”

“还敢顶嘴!告诉你,9点钟之前写不完这篇作文有你好瞧的!”母亲很权威地命令着,一扭身“嘭”地把门关上。

第二天晚上吃完饭,女儿照例进屋写作业,母亲照例重复着每日必做的家务。

蓦然间,她发现茶几上多出一束鲜花,鲜花旁放了一个包装袋,包装袋上放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面写着:

妈妈: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用平时攒的零花钱和这两年的压岁钱给您买了一只真皮手袋。让您高兴,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想给您一份惊喜却不小心惹您生气的孩子

母亲的手颤抖了,呆呆地坐在沙发上说不出一句话。

人们常常会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其实这话是不对的,圣贤都会犯错,何况身为普通人的父母呢?

孔子曾经讲过为人子女者如何对待父母的缺点问题。首先是委婉地劝说,发现父母的缺点不劝说是不对的,但应注意劝说的态度要温和。更重要的是,如果发现父母的缺点错误不进行规劝,则不能称为孝子。

但是,当子女的规劝父母,而父母不听怎么办?孔子接下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仍要对父母表示恭顺,虽然为父母不能改正错误和缺点而内心担忧,但不能心怀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