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3105900000004

第4章 世界没有不变的法则,人生没有绝对的规则

问题无处不在,机会也无处不在,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总把自己禁锢在狭窄的框架中,被传统的思维局限和条条框框的规则所束缚。当我们不再一步步地机械行事时,很多机遇都会降临。

不按规则办事也是一种规则

在规则之下,人们往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如果想要有所创新与突破,就必须打破这些既定的规则。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创造之前必须先破坏。”小说家、戏剧家契诃夫也曾说:“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创新作为一种最灵动的精神活动,最忌讳的就是教条。任何形式的清规戒律,都会束缚其手脚。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人,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才能敞开胸怀拥抱成功。

对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年轻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敢于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在这里,美国商界奇才尤伯约翰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1984年以前的奥运会主办国,几乎是“指定”的。对举办国而言,往往是喜忧参半。能举办奥运会,自然是国家民族的荣誉,还可以乘机宣传本国形象,但是以新场馆建设为主的大规模硬件软件投入,又将使政府负担巨大的财政赤字。1976年加拿大主办蒙特利尔奥运会,亏损10亿美元,当时预计这一巨额债务到2003年才能还清;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总支出达90亿美元,具体债务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奥运会几乎变成了为“国家民族利益”而举办,为“政治需要”而举办。赔本已成奥运定律。

鉴于其他国家举办奥运的亏损情况,洛杉矶市政府在得到主办权后即做出一项史无前例的决议:第23届奥运会不动用任何公用基金,因此而开创了民办奥运会的先河。

尤伯约翰接手奥运之后,发现组委会竟连一家中小型民营公司都不如,没有秘书、没有电话、没有办公室,甚至连一个账号都没有。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尤伯约翰决定破釜沉舟。他以1060万美元的价格将自己旅游公司的股份卖掉,开始招募雇佣人员,把奥运会商业化,进行市场运作。

第一步,开源节流。

尤伯约翰认为,自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规模大、虚浮、奢华和浪费成为时尚。他决定想尽一切办法节省不必要的开支。首先,他本人以身作则不领薪水,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有数万名工作人员甘当义工;其次,沿用洛杉矶现成的体育场;最后,把当地的3所大学宿舍用作奥运村。仅后两项措施就节约了10亿美元。

第二步,举行声势浩大的“圣火传递”活动。

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后,在美国举行横贯美国本土的1.5万公里圣火接力跑。用捐款的办法,谁出钱谁就可以举着火炬跑上一程。全程圣火传递权以每公里3000美元出售,1.5万公里共售得4500万美元。尤伯约翰实际上是在卖百年奥运的历史、荣誉等巨大的无形资产。

第三步,别具一格的融资、赢利模式。

尤伯约翰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融资和赢利模式,让奥运会为主办方带来了滚滚财源。尤伯约翰出人意料地提出,赞助金额不得低于500万美元,而且不许在场地内包括其空中做商业广告。这些苛刻的条件反而刺激了赞助商的热情。一家公司急于加入赞助,甚至还没弄清所赞助的室内赛车比赛程序如何,就匆匆签字。尤伯约翰最终从150家赞助商中选定30家。此举共筹到1.17亿美元。

最大的收益来自独家电视转播权转让。尤伯约翰采取美国三大电视网竞投的方式,结果,美国广播公司以2.25亿美元夺得电视转播权。尤伯约翰又首次打破奥运会广播电台免费转播比赛的惯例,以7000万美元把广播转播权卖给美国、欧洲及澳大利亚的广播公司。

第四步,出售与本届奥运会相关的吉祥物和纪念品。

尤伯约翰联合一些商家,发行了一些以本届奥运会吉祥物山姆鹰为主要标志的纪念品。

通过这四步卓有成效的市场运作,在短短的十几天内,第23届奥运会总支出5.1亿美元,赢利2.5亿美元,是原计划的10倍。尤伯约翰本人也得到47.5万美元的红利。在闭幕式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向尤伯约翰颁发了一枚特别的金牌,报界称此为“本届奥运最大的一枚金牌”。

在人们习以为常的规则面前,虽然平稳却少了几分发展的激情与冲动,不妨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降临。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学会适当变通,让对手永远猜不透我们在想什么,永远跟不上我们的节奏,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有些“规则”只能让人绕得更远

曾几何时,我们都拥有一腔热血,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但是随着我们逐步融入这个社会,我们显得更“老实”了,做事有了一套“规则”,离自己的真实想法越来越远。这些“规则”看起来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但也正是这些“规则”让我们与成功越来越远。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起初是一个外人眼中傻里傻气,没有远大目标的老实疙瘩,但也正是这个傻得让人有些喷饭的“许木木”,最终比他周围的大部分人都走得远。他是一个没有被社会规则化的人,伤心就真的伤心,大哭,大笑,真心地佩服别人,毫不掺假。而成才这样的“精得和鬼一样”的人,他懂得给领导送礼,懂得上进,选择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事情,哪怕是有些不仁不义,他也会认为这是必要的……但这样,事情就像他想的那样向好的方向发展吗?没有,他在绕了一大圈之后,却回到了许三多曾经待过的地方,一个让很多战士都觉得没有希望的地方。这时候他才开始反思,或许在绕圈子的时候,他把自己最该保留的东西失去了,那就是真正的自己。于是,他开始寻找真实的自己,踏踏实实地做事、做人,后来也赶上了许三多。

在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更想成才,急切地期盼成功,所以学着去变得更加圆滑,学着让人更看不出自己的真心,于是我们变成了一个社会的综合体,一个分辨不出自己本来面目的行尸走肉。直到有一天,突然看到那个曾经被自己嘲笑不懂人情世故的人走在了自己的前面,才开始反思:或许错了。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染缸中,我们被染得五颜六色,本色似乎就如同凤毛麟角一样稀有,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张曼玉堪称“一代影后”,如果说她的成名80%靠的是机遇,那么20%则是靠她本身特有的气质和不懈的努力。18岁时,张曼玉报名参加了当年的港姐选美大赛,并在决赛中获得了亚军和“最上镜小姐”的荣誉。从此,人们便认识了这个容貌秀丽、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而她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理想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如其名,张曼玉给人曼妙灵秀、温雅纯净的感觉。身材修长、笑容纯真、活泼可爱,乌黑飘逸的长发、明亮慧黠的双眸总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的相貌在演艺圈里算不上最漂亮,但很有特点,她的美丽让人无法复制。在多年的演艺生涯里,张曼玉一直保持着清新自然的本色,也正因为如此,她成为世界影迷心中无法替代的瑰丽。

同年与张曼玉一起选上的佳丽还有48人,而当时的冠军恐怕已经不为人所知了,张曼玉却让人们无法忘记。对张曼玉而言,如果她没有保持自己清纯自然的本色,而是随波逐流,追赶所谓的“时尚”,也不会得到命运女神的眷顾。

本色就是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把自己最本真的一面呈现出来。若过多地掺杂社会上所谓“规则”的东西,只会让人走弯路。这样的人太“精明”了,所以社会上的枝枝蔓蔓干扰着他,使他做事情不能一心地直奔目标,不是通过努力提升自身能力,而是将精力花在讨好上司、拉帮结派上,自然无法更快地达到目标。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越是急功近利,越是达不到目的。人生很多事情都要慢慢来,凡事做到举重若轻,一步步地走稳了、走实了,才能走得更好、更远。